豐縣王溝集上的美味“涼皮”

涼皮 美食 豐縣 西瓜 春節家書 不完美媽媽 愚伯的自留地 2019-06-20
豐縣王溝集上的美味“涼皮”

文:蔣雪花

圖:來自網絡

涼皮,在如此炎熱的夏季,您是不是一聽到此名就有點口舌生津,饞涎欲滴了呢?我先說我是的,哈哈哈!

豐縣王溝集上的美味“涼皮”

涼皮,它起源於陝西關中地區的漢族傳統美食,迄今已有多年的歷史。之所以能夠淵源流長,當然是它也屬於一種夏日不可多得的美食。

在烈日當空,酷暑難耐時大家都會有同一個感覺,吃不下去飯。吃東西也總是喜歡挑一些涼性的東西吃,西瓜當屬首選,可西瓜它必定不能當作主食,像冰棍兒這種從“冰窖”裡走出來的東西,一些體寒,血糖高,年幼的小孩和年老體弱的人都不適宜食用。那麼即管飽又有益於人民健康的食物,我認為那就非涼皮莫屬。

其實像涼皮這種得寵的夏日美食,我感覺我所到過的地方几乎都有。但它們幾乎都是“千篇一律”,走的是一個模型。都能給人一種秀色可餐的感覺,論其“長相”我們真的無可挑剔,在商家的手裡發揮雕刻的淋漓盡致,遊刃有餘。

在味道上當然也大同小異,配料上也幾近相同。不過我感覺我還是特鍾愛家鄉王溝的那一種,說不出為什麼,我想這之中它一定隱藏著一個久居外地的遊子對家的眷戀與思念,更蘊藏著對人生過往的那些無限美好的感懷。

我最近一次在王溝吃涼皮的時間是2016年的7月,在老家一個多月的時間裡,我趕了不下於10次集。每一次去我的首選食物就是涼皮,我鍾愛的其它美食也只能先束之高閣,等天冷一點我再光顧於您了。哈哈哈!

在王溝街上其實並沒有高大上的涼皮店,基本上都是以擺攤為主。一個大傘蓬下,幾張桌子,幾張小板凳,一個簡易式的玻璃展櫃,一塊菜板,一把刀,幾個滿裝著各種配料的瓶瓶罐罐,當然這是主要的出攤工具,還有其它。一個唯美的“涼皮店”就“建築”成功了。再加上一個腰裡扎著圍裙,胳膊上帶著雙袖套,面帶著一臉樸實純真笑容的大娘。

豐縣王溝集上的美味“涼皮”

這樣的一個鋪子就越發的活潤鮮明瞭。攤主見人從攤前路過總是要送上一個憨厚而又純真的笑容。即使你不是買她的涼皮的,只要看到你熱的滿頭大汗的樣子,她總要上前熱心的招呼你坐下。到她的蓬下涼快涼快再走。我相信這就是我們王溝人民的善良與真誠!

做生意的人,並不一定都是直奔錢而來的,這之中它還深深的埋藏著那一份至真至純的愛意。我堅信這種愛意在這個世上是其它的東西都無可超越,無可替代,無法衡量的。所以說,做生意,就要先做人。

王溝街上有好幾家賣涼皮的攤點,在這樣的夏天時節裡,一天到晚其實是沒有多少時間為“空檔期”的。基本上都是賓朋滿座。這是拋去了一些打包的顧客的,要不然怎能容得下。

我一般去趕集的時間為中午,老遠你就會發現唯有涼皮攤前歡樂無限,一種感想也便就順著我的頭髮絲傳達給了我的大腦神經,一句話就在我的嘴裡發出,蟬鳴蛙鳴,佔不了夏日的上風,唯讓涼皮得天下。

到了集上我的第一件事就是吃涼皮,電動車往路邊上一扔。瞅準一個犄角的位置,快步往前擠位子,往蓬下一小坐,就著一股股撲面而來的小“暖風”,用衣袖擦試一把臉上的汗,隨即一甩,喊一聲大娘來一份涼皮,只聽得她高嗓門裡發出的那一聲應和:好嘞!可答應的乾脆,但必須還要經過一番“苦熬”,要想吃,你必須得苦等一會。

要麼,你就是不吃。而又何況我這人做事一向先顧及的是別人,那一日,大概是七月的中旬,太陽它拿出了它最大的殺手鐗,向人們和地面發射出了最大的威力。有幾次都輪到我的涼皮做出來了,我總是又讓給了那些抱小孩的,還有一些熱的呼呼大喘息的奶奶和爺爺們。

其實看著大娘拌涼皮,又何嘗不是一種人生享受,一種心靈上的的慰藉,一種體現與感悟家鄉親情的方式呢?看上去那位大娘大概六十多歲的年齡,皮膚黝黑,可能是日積月累中奔忙的原因造成的,給人一副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的樣子。

這時的她熱得滿頭大汗,可卻顧不得去擦拭一下,而是在動作嫻熟的切,拌,裝盤……這個重複的動作在她的手裡,這一天下來不知要做上多少次。

豐縣王溝集上的美味“涼皮”

如果不是因人多,我真想和她去攀談一些什麼。我在上下打量著她,可能由於她和我母親的年齡差不多的緣故,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這時的她以為我等急了,邊切邊給我說:“閨女,再等會兒,再等會兒……”我連連回答:“不急,不急……”排來排去,我好像排在了那天中午的最後幾個顧客當中的一員。

這家涼皮攤的生意就是如此的好,本來在此期間我想過要換一家的,其實換一家也是如此,哪家的生意都不差。主要是因為產品好,地道,天然,無公害。當然,這一切要歸功於我們王溝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與淳樸善良的勞動人民那事無鉅細的獨到做法,匯結於一身,才有瞭如此美食。

一個小吃如果在當地受歡迎,這絕對是一種地域文化的傳承。絕不是一朝一夕演變而成的,它凝聚著人民們的無窮智慧與力量,一點一點的日臻完善的。

還記得當年(九十年代末),我就讀於王溝中心中學時,由於家庭生活拮据,當時吃一頓涼皮真的實屬不易。每當看到別的同學吃的津津有味時,我也很想來上那麼一份,可囊中羞澀,不得不把口中的饞蟲嚼吧嚼吧隨著口水嚥下了肚。

終於有一次,我豁出去了,把一天的伙食費(2元)拿出去到街上買了一份涼皮。第一次吃,感覺好不盡興,儘管分量那麼大。那種酸爽,勁道的感覺,至今好像還在我的脣齒生香。絕沒有因為時間的走遠拉長,而變了味道,還是那麼純,那麼香。

也許在今天物質充裕,全國人民生活水平都普遍提高的境況中,買一份涼皮,簡直是小事一樁,不在話下。鋪天蓋地的小吃不計其數,迷亂了人眼,充塞著無數孩子的美好童年。吃到了不想吃,吃到了厭煩,吃不了就丟。真是此一時彼一時啊!

上面洋洋灑灑說了那麼多,只是在訴說涼皮的魂魄和外衣,它的歷史和現在。那麼現在就讓我們來零距離走近它,仔細端量它的樣子,質地和做法吧!

一盤五彩繽紛,鮮亮水潤的涼皮端上桌,這絕非不是一番那麼容易的事。它是人間一種文化的積澱,是人類的一種傳承文明。在時間的流逝中聰穎勤勞的勞動人民慢慢醞釀,慢慢研發而來的。是的,這個世上的哪一樣東西不是在與時俱進的,不是在慢慢改良和優化的。涼皮它也定屬!

原來涼皮最養眼的配料是綠豆芽和黃瓜,而現在呢?賣主們考慮到不僅要抓好它的內在,也要使它的外表跟著同時升級。紅蘿蔔和香菜就裝扮了它的華麗外衣,是的,大家對某種食物的熱愛一定是先從它的外表去開始欣賞的,其次才是味道。味道和樣子都做足了文章,才能真正稱得上美食,才不愧它該有的稱號。

其實我是一個熱愛做小吃的人,沒事的時候就小研究一下,給自己忙碌的生活找一個停留休憩的驛站。所以涼皮的配料也知道個八九不離十。它是由:涼皮、麵筋、香菜、黃瓜、紅蘿蔔、香醋、生抽、雞精、麻油、蒜末、涼白開、辣椒油等精製而成。當然這之中最主要的兩種材料就是涼皮和辣椒油。

涼皮的工序最重要也最冗繁,它的出身是由和麵,洗面,沉澱,水上飄蒸完成的。而辣椒油的塑造出爐是由上等辣椒自己磨成粉,採用最純正最道地的當地王溝菜子油,花椒粉,大蔥,生薑混合炸制而成。就這樣,靠著這些精純道地的材料的混合和王溝勞動人民的無窮智慧、勤勞的雙手。一盤盤內外兼併良好的美食就“出世”了。

在這個炎熱多情恣意的夏日時節裡,我不知道您最鍾愛的食物是什麼,我的最愛是王溝街上的涼皮。再深情誠意的問一遍,您呢?如果您的回答是涼皮的話,我們有情有義的王溝人民一定會熱情款待於您,請您坐下,先呈上一盤涼皮於您,您滿意了,我也就感覺幸福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