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城的五大“鎮物”

樑巨川 元朝 清朝 歷史 潮北京 2017-03-26

《風俗地理》版曾刊登了《老北京城的五大“鎮物”》,其實,數百年來,在社會上還廣為流傳著另五大“鎮物”。一是永定門外的燕墩,二是東安門內的沙灘銀閘,三是新街口的銅井,四是德勝門外的鐵影壁,五是東直門外的鐵塔。

老北京城的五大“鎮物”

永定門外的燕墩與前文相同,不再重複。沙灘的銀閘在東安門內沙灘南,今公安醫院附近。據《北平遊覽指南》記載,當時建在皇城河道上的銀閘橫樑正中鐫有“銀閘”二字,上首亦鐫“大元元統癸酉秋奉旨築銀閘一座”。用純銀造閘,造價之高,規模之大,實屬罕見。古代的橋閘一般為木質結構,但易糟朽。元代中期後,遂改為石質。除此外還有用銅來建閘的。而用銀建閘的獨此一處,實在令人瞠目。

新街口的銅井,位於西城區北部,為正黃旗地界。據《燕京訪古錄》載,銅井衚衕內原有銅製井圈,外方內圓,上刻“大元至順辛未秋七月賜雅克特穆爾自用”。此外,東起西海西沿,西至新街口北大街,在清代稱為小銅井。值得一提的是小銅井東口有樑巨川、梁漱溟父子故居。樑巨川為清末學者,曾在民政部供職,1918年感於世事汙濁,憤而投積水潭自盡。後人在投水處立碑,並在其生前所居的書齋屋廊下懸一橫匾,上書“桂林樑先生讀書處”,左右配以對聯,上聯“忠於清所以忠於世”,下聯“惜吾道不敢惜吾身”。

德勝門外的鐵影壁,為元代所造,寬3.6米,高1.9米,表面呈黑褐色。乍一看,真好像是鐵鑄的,其實是一塊火山岩。雕刻者用古樸的刀法在上面雕有精美的圖案,正面是一隻大獅子和三隻小獅子在樹下滾繡球,反面是一隻麒麟臥於蒼松下。鐵影壁原為元大都健德門(今德勝門外土城豁口)內一古廟前的影壁,明初徐達改建北京城,北城牆向南移動,故被移動到德勝門內,做了護國德勝庵的照壁,庵前的街道也隨之改為鐵影壁衚衕。1947年鐵影壁被移至北海公園北岸。1986年從鐵影壁衚衕找回原來的基座,得以復原。

東直門外的鐵塔,位於下關的一個高坡上,塔內供一胡頭陀,相傳為建文太子像。附近居民均稱其為“肉胎佛”。說是鐵塔,其實是指塔尖即塔的上半部分而言。它用鑄鐵澆注而成,長約4米左右,形狀與北海的白塔相同,但顏色因鐵鑄而呈黑色。塔頂華蓋處有一圈鐵鈴,北風一刮,叮咚作響,渾厚悅耳。塔的下半部分是垂直的八稜柱體磚石結構。此塔造型獨特,磚石與鑄鐵渾然一體,顯得古樸莊嚴。

至於鐵塔的來歷還有一說。傳說在義和團後期,大師兄鐵塔率領的一支軍隊戰敗,被清軍追至東直門外的荒郊野地。身負重傷、精疲力盡的鐵塔一坐下就起不來了,被趕來的清軍殺死。清軍把鐵塔的頭顱割下向其主子請功領賞去了,只留下一具肉身卻不腐爛。後人便在鐵塔被害之處修建一寺,將鐵塔的肉身供奉於寺,併為鐵塔安上一顆木製的頭顱。寺門就以鐵塔的名字來命名。該鐵塔於上世紀70年代被拆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