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屬於哪一種成人依戀模式?丨當焦慮型碰上回避型戀人

戀愛 英國 心理學 情感 心理 簡單心理Uni 2018-12-07
你屬於哪一種成人依戀模式?丨當焦慮型碰上回避型戀人

簡單心理Uni

課程/實習/督導/同伴

學心理諮詢,來簡單心理Uni

防治與危機幹,是每個諮詢師應該掌握的一項實務技能。

戀人的羈絆|當焦慮型碰上回避型戀人

文丨李敏楠 簡單心理認證諮詢師

編輯丨七元

愛情是每個人都逃不開的話題。在追逐愛情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各式各樣直擊心靈的問題:

什麼才是對的人?

怎麼樣才能找到對的人?

為什麼總是分分合合?

為什麼我的男/女朋友總是各種作?

為什麼每當我想親近男朋友,他卻離我越遠?

怎樣才能攜子之手,與子攜老?

心理學中,有關於“親密關係“的一系列理論。在親密關係中,心理學家們認為人們在戀愛中思考的這些問題,大多數是沒有安全感的表現。而說到安全感,我們不得不說一說依戀模式

壹. 什麼是依戀模式?

依戀理論最初是由英國的心理學家 John Bowlby 提出的。

依戀是指嬰幼兒與主要撫養者(通常是母親)之間存在的一種特殊的情感關係。它產生於嬰幼兒與其母親之間的相互作用過程中,是一種感情上的聯結和紐帶 。

後來,美國心理學家 Mary Ainsworth 和她的同事基於依戀理論,做了一個著名“陌生情境”(Strange Situation)實驗。即通過觀察嬰兒在母親的陪伴下處於陌生的試驗環境時,母親即將離開和離開後重聚時嬰兒的行為表現。

你屬於哪一種成人依戀模式?丨當焦慮型碰上回避型戀人

研究發現有三種類型的孩子:

第一種,“安全型”依戀(Secure)的孩子在母親剛離開時表現出焦慮和不捨,但很快就能和陌生環境裡的研究人員一起玩耍。當母親回來和孩子重聚後,孩子只哭了一下,就開心地展現出強烈想和母親親近的行為。

第二種,“焦慮-矛盾型”依戀(Anxious-ambivalent)的孩子在母親離開時表現出過分擔憂和淹沒性的悲傷。與母親重聚後,生氣型的孩子表現出想和母親互動,但又表現拒絕和大發脾氣的行為(傲嬌);而被動型的孩子展現出膽怯含蓄地尋求母親的安慰的行為,卻又出現很無助和很悲傷的情緒。

第三種,“迴避型”依戀(Avoidant)的孩子對母親離開時表現得不太關心,也不太搭理研究人員。當和媽媽重聚後同樣表現得無動於衷,沒有想要和她親近的行動。

後期Main和Solomon的研究還發現了在實驗中有些孩子的行為很難歸於以上的任何一類,就把這些孩子描述為“混亂型”依戀(Disorganized/Disoriented)

貳. 成人依戀模式

敲黑板啦!

早期的依戀類型,像是我們心裡的固有模式一樣,為我們成年後的親密關係提供價值取向,它影響到我們在生活中面臨的與情感聯結有關時的反應和表現

換言之,我們對伴侶所做出的行為模式和嬰兒時對母親的反應非常相似。我們是哪種 “依戀類型”的人(依戀類型的形成取決於先天的個性還有環境中後天的,撫養方式和成年後的經驗)決定了我們如何在親密關係中表現自我。

經過研究者的不斷優化,成人依戀大致如下圖所示(成人依戀圖與嬰兒依戀有一定不同,是將類型和維度綜合起來考慮,得到一個兩維度四分類。在這兩個維度——迴避親密和焦慮被棄上的高低決定了不同類型。):

你屬於哪一種成人依戀模式?丨當焦慮型碰上回避型戀人

叄. 各種類型的表現

(1)安全型

  • 認為自己和別人是好的、有能力的、有價值的

  • 情感成熟較有彈性、對人有信任感

  • 能適度依賴、也不怕被人依賴

  • 給人空間、也能與人親密

(2)痴迷型(焦慮-矛盾型)

  • 認為自己是不好的、不行的、沒價值的

  • 認為別人是好的、行的、有價值的

  • 對愛飢渴、怕被拋棄、怕別人不與Ta親近

  • 過度敏感、易受傷、對親密關係愛恨交加

  • 常被抱怨不給對方空間、太過依賴

(3)疏離/迴避型

  • 認為自己是好的、行的、有價值的

  • 認為別人是不好的、不行的、沒價值的

  • 過度需要掌控,以事和物去代替人際關係

  • 不信任或依靠別人,也怕別人依靠自己

  • 常被抱怨太過於獨立,不和人親近

(4)恐懼/混亂型

  • 認為自己和別人都是是不好的、不行的、沒價值的

  • 對愛飢渴卻充滿懼怕、無法相信人

  • 徘徊於麻木、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極端逃避型

  • 對親密對象愛恨交加的極端焦慮型

總而言之,從依戀理論角度看來,很多人的不安全感是起源於嬰幼兒時期與主要撫養者的關係,之後在成年後的親密關係中,它便慢慢地表現出來。

肆. 當焦慮型遇上回避型戀人

我在臨床工作中,遇到各式各樣的伴侶,其中最典型也最痛苦的相處模式是“焦慮型”和“迴避型”依戀的戀人。通常來說,這兩個依戀類型的人經常相遇,而他們的相遇也常帶來相愛容易,相處難的情形。

就像這個故事裡,小白是典型的焦慮依戀型(過度敏感、常被抱怨不給對方空間、太過依賴),小美是典型的迴避依戀型(不信任或依靠別人,也怕別人依靠自己、常被抱怨太過於獨立、不和人親近)。

他們在一起分分合合好幾次,明明愛著對方,卻常常互相傷害。小白常感覺小美不愛自己,總是讓自己感到沒有安全感。比如從來不和自己說“我愛你”;電話、微信常不及時接聽和回覆;常和朋友出去玩,比和自己在一起的時間都還多等等。

你屬於哪一種成人依戀模式?丨當焦慮型碰上回避型戀人

小美反而認為小白常太敏感、太緊張、太粘人了,完全沒給自己空間,這樣自我感覺壓力山大。小白總是要求自己秒回微信;無時無刻要接聽電話;小白還常查看自己的手機,還要求自己刪除異性朋友聯繫方式。小白越是這樣,小美就越煩躁。

可以看出小白和小美的相處模式已經陷入一個惡性的循環中。小白對“被拋棄“懷有恐懼,所以拼命地嘗試不同行為想要拉近距離;而小美對親密有恐懼,所以一直在保持距離。小白越是想靠近小美從而獲得更多親密感,小美就越感到壓力,就會想離開這段令人窒息的關係。

因為小白和小美都是不安全類型的人,由於有創傷強迫性的重複,雙方很容易陷入“你追我跑”——熟悉的痛苦中無法自拔。換言之,小白和小美的真實需求都被表面的焦慮和憤怒或疏離和抗拒所掩飾了

因為雙方都不能識別彼此的內在的恐懼和真實的需求,就會導致在溝通上出現問題,就很容易造成因小事而引起巨大的爭執,最後到了分手的地步。

伍. 遇到這類問題可以怎麼做呢?

雖然安全型的人更容易找到和獲得穩定的親密關係,但是如果你發現自己是不安全依戀類型的人也沒關係,可以嘗試以下3種方式變安全。

1、找個安全型的伴

如果你是單身,請找一個安全依戀類型的人在一起。因為安全依戀類型的戀人能夠照顧你的依戀需求:會相對耐心地傾聽你真實的需求、會比較包容你表現出來的行為、會嘗試引導你打開心房、會讓你有所依靠和信任。通過這樣新的安全的模式下,你就很有可能慢慢地變安全。

當然,對於不安全依戀類型的人來說,與安全型的戀人相處也許不會那麼快找到“熟悉感”,會覺得“有些無聊”。但是如果你真的希望自己有所改變,第一步就要給對方和自己更多的接觸時間和機會

2、找專業的諮詢師

如果你實在找不到安全型的伴侶或者現在的伴侶是不安全型的,可以找一個長期的專業的心理諮詢師。請你自己或者帶著你的另一半,一起去找家庭婚姻治療師。

通過專業的諮詢可以幫助你修復過往的依戀關係,再通過專業的幫助,可以改善現在的親密關係,讓你未來進入更好的關係中

3、找內在的自我

如果你暫時沒準備好尋求專業的幫助,只能依靠自己去調整和改變,那麼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需要你的耐心和堅持,畢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你屬於哪一種成人依戀模式?丨當焦慮型碰上回避型戀人

你需要去覺察自己的不安,探索自己不安的想法、情緒和行為是如何影響現在的生活和感情的。並且需要去挖掘這個不安是來源於哪裡的(比如,可以通過回憶或跟小時候的主要撫養者溝通),是如何形成的,會做出哪些習慣性的反應模式。當覺察出這些,你才能更好地做出調整和改變。

當你充分思考後,你還需要和伴侶深入溝通,坦誠地和對方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和需求,讓對方瞭解到你的內心的恐懼和焦慮,允許對方和你一起共同的成長。

不過要注意,你可以通過努力調整自己的依戀類型,但卻比較難改變別人的依戀類型,雖然可以通過改變自己來影響對方。另外,當你和伴侶出現矛盾後,要積極迅速地去修復,不要讓不良情緒和負面相處模式在關係中肆意地發酵。

諮詢師說:

親密關係之所以複雜,正是因為雙方來源於不同的家庭環境、成長經歷和不同的個性,使得彼此有不同的認知觀念和內心需求。通過了解不同的依戀類型,可以促進雙方更懂彼此真實的需求,幫助自己的親密關係更上一層樓。如果你是單身,正在尋找愛情,那麼瞭解“依戀類型”可以幫助你找到自己合適的伴侶。

References:

David J. W. (2014). 心理治療中的依戀:從養育到治癒,從理論到實踐.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Levine A., & Heller R. (2012). 讀懂戀人心. 廣東人民出版社.

首發來源:三竹心理(文中所述事例均為虛構,不涉及個案工作,特此聲明。)

你屬於哪一種成人依戀模式?丨當焦慮型碰上回避型戀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