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人家的文化珍藏

樂器 音樂 三絃 民族樂器 正北方網 正北方網 2017-08-29
草原人家的文化珍藏

嘎日迪用生長在毛烏素沙地的黑格蘭樹的枯樹幹裝點院落。

草原人家的文化珍藏

娜仁其木格用黑格蘭樹彎曲的枯樹幹圍成小柵欄。

草原人家的文化珍藏

鼻菸壺袋。

草原人家的文化珍藏

薩仁高娃繡制的鼻菸壺袋、枕套等受到周邊農牧民和遊客的喜愛。

在廣袤的內蒙古草原,有許許多多樸實能幹、心靈手巧的農牧民,繼承祖輩口傳心授的“衣缽”,熱愛民族傳統樂器和音樂,精心保護先輩留下的文化遺存,對民族傳統手工技藝情有獨鍾。他們熱心公益文化事業,發揮一技之長,為農牧民免費演出,默默地傳承著民族古老的技藝。——編者

盛夏,走進文化底蘊深厚的鄂爾多斯高原,和那些勤勞樸實的牧人相處,用心傾聽他們彈奏的蒙古族傳統樂器和演唱的原汁原味的蒙古族民歌,觸摸他們家傳承百年、古色古香的蒙古族傳統彩繪傢俱,被一位內斂的蒙古族婦女一針一線精心繡制的民族刺繡品深深吸引。

草原人家的文化珍藏

在家人相聚的時刻,娜仁其木格和丈夫叄新布演奏歡快的蒙古族樂曲。

琴聲撥動心絃

暴雨過後,草原深處清新怡人。乘車在牧戶家之間的自然路上顛簸,頗費周折來到烏審旗嘎魯圖鎮薩如努圖嘎查斯佈扣社,在拉開一戶牧人家新型的“拉繩即開”圍欄大門時,不遠處傳來歡快的琴聲和悠揚的歌聲。

走進綠樹環繞的娜仁其木格的家,草原傳統民族風情撲面而來,門前有蘇勒德和吉祥的哈達,磚瓦房內雪白的牆壁上掛著略顯老舊的蒙古族傳統樂器三絃、四胡等,客廳裡擺放著一架揚琴。

娜仁其木格和丈夫叄新布、女兒山丹、兒子木仁正興致勃勃地為周邊農牧民和親屬們演奏蒙古族傳統音樂,使用的樂器是嶄新的三絃和四胡,有的農牧民還隨著音樂跳起歡快的蒙古族舞蹈,琴聲、歌聲、笑聲在這片美麗的草原上久久迴盪。

現年55歲的娜仁其木格是薩如努圖嘎查斯佈扣社的普通牧民。她從小就喜愛蒙古族傳統樂器,是聽著母親的歌長大的,母親擅長彈奏蒙古族民間樂器,口傳心授,加上她刻苦練習,熟能生巧,有一定的天賦,現已會用三絃和四胡彈奏100多首鄂爾多斯民歌。她說:“我們兄妹四人都繼承了母親的‘衣缽’,熱愛蒙古族音樂像熱愛草原一樣,都是在七八歲的時候跟母親學習蒙古族傳統樂器。我的兒子和女兒耳濡目染,從小就喜愛民族樂器,也會演奏三絃和四胡。我現在開始教孫子和外孫。我有責任把這幾種民族傳統樂器傳承下去。”

娜仁其木格是烏仁堂奈民間藝術協會會員,她還和10位牧民樂手組成薩如努圖格老年文化團,常年免費為農牧民演出。午後,她開始在家裡招呼樂隊成員。他們用蒙古語相互交流演奏技巧,或撥弄著樂器,或排練新的曲目。娜仁其木格說:“我們一直在努力提高馬頭琴、四胡、三絃、揚琴演奏專業技能和蒙古族長調唱法等,是為了把更好的節目奉獻給偏遠地區的農牧民。”薩如努圖格老年文化團參加了烏審旗春晚、那達慕等活動,在更廣闊的舞臺展示了牧民的演奏技藝和風采。

身處草原深處,看到很多牧人家的牆上都掛著蒙古族傳統樂器四胡、三絃,這足以說明他們對四胡、三絃的熱愛。草原農牧民大多數不識譜,精於口傳心授,不論是獨奏、合奏,還是伴奏,技藝樣樣精湛,上百首民歌信手拈來。勞作了一天的農牧民和著四胡、三絃的旋律,如醉如痴。當親朋好友來做客,主人會獻上原生態的蒙古族音樂,四胡婉轉的低唱,三絃清脆、圓潤的聲色,牧人質樸的歌聲,都會使人陶醉。

四胡、三絃、馬頭琴等,都是散發著無限魅力的傳統樂器,賦予了草原深厚的文化內涵、靈動的生命智慧,它們發出渾厚、深沉、委婉、純淨、沉鬱、蒼涼的琴聲,滌盪、豐富著農牧民的心靈。

草原人家的文化珍藏

這扇傳統木門已使用近百年。

草原人家的文化珍藏

嘎日迪的祖輩留下的蒙古族傳統傢俱,得到保護與傳承。 碗架

草原人家的文化珍藏

炕櫃

草原人家的文化珍藏

立櫃

祖輩的傳承

傍晚,向娜仁其木格一家道別,沿牧區柏油路,駕車行駛40多分鐘,便到了鄂托克旗烏蘭鎮蘇米圖蘇木蘇力格嘎查牧民嘎日迪的家。讓人驚喜的是,這戶人家隨處洋溢著濃郁的文化氣息:生長在毛烏素沙地的黑格蘭樹彎曲有型的枯樹幹裝點著院落;一間較大的書房裡不僅有各種書籍,還展示著草原古老的銅壺、炕桌,以及蒙古族刺繡品;燈光下,那些祖輩留下的、已有近100年曆史的蒙古族傳統彩繪傢俱格外耀眼,這也使我們相信,古樸的蒙古族傳統傢俱並沒有在普通牧民家中消失。

餐廳鑲嵌著白色瓷磚,一扇古舊小木門有近百年曆史,嘎日迪介紹說:“這扇木門,是祖輩請匠人制作的,整扇木門沒有一顆釘子。小門非常結實,從來沒有修理過,雖有磨損,現在仍能使用。”

在客廳、臥室,分別擺放著具有草原特色的碗架、炕櫃、立櫃、炒米櫃等。這些蒙古族傳統傢俱不僅是生活用具,也是一幅民族風情畫。傢俱均以紅色為主,其上繪有花卉、喜鵲、花瓶、棋盤、幾何圖案等,寓意富貴長壽、平安喜慶、吉祥如意等,表現牧民對美好生活的願望。嘎日迪說:“這些傢俱都採用了傳統木構件的榫卯接合方式。由於牧人特殊的生活方式,這些傢俱都能拆卸、組合,可以說是巨型‘拼插積木’。我們嘎查很多牧戶都保留了簡單的傳統傢俱,圖案大多是突出中心,四角或四邊陪襯。”

祖輩傳承下來的傢俱,是草原上的文化記憶。蒙古族傳統傢俱作為一種重要的生活文化遺產,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並附著了特定時代的社會特徵。

客廳碗架對面牆上掛著一幅精美的刺繡作品《琴棋書畫圖》,瞭解後才知道出自嘎日迪的妻子薩仁高娃之手,據說她用3年時間完成了這幅作品。

鄂爾多斯蒙古族姑娘從小就跟隨長輩學習刺繡,薩仁高娃也不例外。她生長在鄂爾多斯的牧民家庭,自小向母親學習刺繡,只把這項技藝當做日常製作服飾及生活用品時的手藝。一次偶然的機會,她發現閒暇之餘刺繡的鼻菸壺袋、枕套等可以掙錢,於是開始小批量地製作刺繡作品。如今,她的刺繡作品受到周邊農牧民和一些遊客的喜愛。隨著作品的積累,她開始意識到蒙古族傳統刺繡這項技藝不僅僅是一門手藝,更應該成為傳承和發展的技藝。

薩仁高娃說:“在這片草原上,自古以來人們在生活中就十分注重刺繡,應用範圍很廣。在服飾上如衣服袖口、衣領、蒙古袍的邊飾等,以及生活中所用的鼻菸壺袋、枕套、摔跤服、馬鞍等都可以見到精美的刺繡。遺憾的是,現在會刺繡的年輕人越來越少。”

薩仁高娃向我們展示了她的刺繡作品,圖案主要有花卉、草木、蝴蝶、蝙蝠、卷草紋等。她說:“我是用祖輩傳下來的最傳統的手法和配色進行刺繡,希望這一古老的刺繡技藝得到傳承,只要有人學,我就一定教會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