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豆絲研究報告

武漢豆絲研究報告

武漢豆絲研究報告

武漢過早種類不計其數,大部分都闖出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在本地人和外地遊客間口口相傳,成為這個城市代表性的食物。

然而豆絲卻始終不在其中。

武漢豆絲研究報告

說起豆絲,大部分人的回憶都是家裡那一盤噴香的臘肉炒豆絲,或者早起一碗煮得軟爛的豆絲湯。

它往往在尋常人家中穿梭,在武漢伢的記憶裡飄香,卻很少在江湖上顯露頭角。

武漢豆絲研究報告

土生土長太接地氣

武漢豆絲研究報告

豆絲的出現,據現存資料,最早可追溯到清代,家家戶戶在早稻豐收之際,便會用稻米混著綠豆、黃豆等材料,打磨成漿,再攤成餅,切絲食用。

此後這個方法便流傳下來,由武漢周邊郊縣的農民帶入市內,變成了平凡的家常食物。

在漫長的歷史中,豆絲幾乎沒有出風頭的時刻——形不成大規模的連鎖店,得不到來自歷史名人的稱讚,只好默默無聞,一直徘徊在尋常里弄中。

武漢豆絲研究報告

勞心勞力太過繁複

武漢豆絲研究報告

豆絲流傳深遠,年限甚至超過豆皮,然而現在卻日漸式微,這和繁複的製作過程不無關係。

傳統制作過程中,要選用一季稻米、綠豆和黃豆,按照4:1的重量比例將稻米和豆類混合,此後再進行浸泡磨漿。

綠豆皮口感粗糙,顏色較深,會影響成品的口感和色澤,在浸泡時還需額外去皮,再進行脹發。

武漢豆絲研究報告

泡發過程極其講究溫度和時長。氣溫太高,豆子可能會泡臭;氣溫太低,豆子泡不好。泡久了,豆子軟爛;泡短了,豆子生硬,做成的豆絲,品質將會大打折扣。

等豆子泡好了,就要加水進行磨漿。加水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水多了,磨得漿就稀,攤出來的豆絲薄且易爛;水少了,磨得漿過於粘稠,攤出來的豆絲厚且沒有口感。

失之毫釐差之千里,溫度、時長、原材料的挑選、水的添加量……過程出錯一小步,就是豆絲損失的一大步!

武漢豆絲研究報告

挑來揀去要求太高

武漢豆絲研究報告

由於農閒時間在每年10月後,所以家家戶戶在入冬後方會在醃魚醃肉的同時開始準備豆絲,這就賦予了豆絲一種“時令性”的特性。

饞嘴的人想要吃到剛出鍋的鮮香豆絲,勢必要在寒冬臘月才可。剛製成的溼豆絲質感柔軟、顏色稍黃,透著淡淡的豆香味兒。佐以臘肉、蒜苗炒香,別有一番滋味。

而晒乾後的豆絲,雖然豆香還在,但總不如溼豆絲鮮香可口,難解人一時之饞。

武漢豆絲研究報告

武漢豆絲研究報告

武漢豆絲研究報告

和色澤鮮豔、口感豐富的牛肉粉、豆皮相比,不論在賣相還是口感上,豆絲都稍顯寡淡,有些其貌不揚,因而總會被忽視。

但是想要了解豆絲的好,只需要一碗!

武漢豆絲研究報告

百變豆絲

武漢豆絲研究報告

武漢豆絲研究報告

最受歡迎的豆絲吃法,非『炒豆絲』莫屬。用牛肉、臘肉、肉絲、菌類等混著鮮蔬、雞蛋一起炒,平凡的豆絲立馬變得閃亮起來。

炒過的豆絲外皮上沾滿了肉香,咀嚼幾下,內裡的豆香就會散發出來。口感醇厚不油膩,沉甸甸地沉入胃裡,帶來一種踏實滿足之感。

武漢豆絲研究報告

若是用開水燙一燙,加上滷煮牛肉、炸醬,或者芝麻醬,又能獲得與眾不同的過早新口味——『煮豆絲』

這種豆絲口感綿軟,豆香濃郁,對於還未甦醒的胃來說,再友好不過了。

武漢豆絲研究報告

不過瘦瘦身邊的人,似乎對溫柔一掛的豆絲做法興趣缺缺,他們認為年輕人都應該喜歡乾脆、爽快的『煎豆絲』

把豆絲煎枯,就著爽脆的醃蘿蔔,一口下去嘎嘣脆,年輕人的活力在牙口上展現地淋漓盡致。如果裹上豐富的餡兒料,口感則又大不同,外表酥脆、內裡柔軟,滿口生香,讓人不禁想唱起“我又初戀了”!

武漢豆絲研究報告

當然,除了這些,瘦瘦還要為一種豆絲平反,黏黏糊糊是它的代名詞,離開家的武漢伢是它的代言人,然而它始終得不到外地人的認可。

『糊湯豆絲』必須擁有展現自己的舞臺!雖然黏稠,但是溫暖、治癒,堪稱“迷茫失戀人生冬季必備良藥”!

武漢豆絲研究報告

轉變身份

武漢豆絲研究報告

在熱乾麵、豆皮和牛肉粉“三巨頭”籠罩的過早界,豆絲幾乎已經沒有了姓名。但當宵夜興起時,它卻成了不可或缺的主角。

瘦瘦拜訪過各大豆絲出名的店子,和老闆聊起來時,總會聽到相同的幾句話:

“現在的生意大不如從前咯。”

“網絡太發達了,大家都喜歡訂外賣,誰還願意專門跑來吃豆絲?”

“白天冷清,晚上生意倒不錯,都是些吃宵夜的人來買的。”

武漢豆絲研究報告

腰子、肉筋、鳳爪,熱熱鬧鬧擠在盤子裡,啤酒無聲的冒著泡泡,辣椒在燈影下泛著紅光。牙齒撕扯著肉,油脂浸潤了嘴脣,孜然在口腔中爆開,觥籌交錯間,卻總有些不盡興。

宵夜當道,怎能少得了一份或綿軟、或脆爽的豆絲,一掃白天的疲憊和陰霾,為夜晚增添一份爽快之感呢?

武漢豆絲研究報告

武漢豆絲研究報告

要問現在哪裡吃得到好吃的豆絲,常年混跡於各大老街、宵夜街的瘦瘦不得不給出一份權威名單。

不論是想借此下酒,還是隻為填飽咕咕叫的胃,都能找到心滿意足的那一碗。

『推薦店鋪』

武漢豆絲研究報告

『胡家豆絲餅』

米黃色的豆絲,裹上粉條、滷藕等餡料,放在油鍋上用小火炕個三五分鐘,一份焦黃香脆的豆絲餅就出爐了。趁熱咬一口,酥脆的餅皮在脣齒留香。宵夜若吃不飽,來一份剛剛好。

|地址 北湖正街與臺北路交叉口(皇冠蛋糕旁)

『黃記臘肉豆絲』

招牌臘肉炒豆絲,臘肉肥瘦相間,豆絲厚實筋道,十分耐嚼。臘肉的鹹香和豆絲的豆香混合在一起,產生了一種奇妙的化學反應。

|地址 吉慶街匯通路

『建建枯豆絲』

青龍巷裡的隱藏大佬,靠著絕妙的枯豆絲,撐起了宵夜街的一片天。往來青龍巷尋覓宵夜的人,萬萬不可錯過。

|地址 青龍巷49號

『汪師傅牛肉麵館』

牛肉湯採用牛腱子肉大火燉煮,湯汁濃郁。豆絲掛汁,鮮辣可口。阿姨建議,一定要嚐嚐牛雜豆絲。

|地址 民主路401附13號

『豆絲王』

炒豆絲、煮豆絲、煎豆絲,應有盡有。

|地址 候補街英坊小區旁

『老謙記豆絲』

作為經歷百年風雨的武漢老字號,老謙記的炒豆絲一直久負盛名,是不少食客心中的白月光。

|地址 徐東大街7號

『大排檔裡的豆絲』

江城燕子大排檔、牌洲灣燒烤、鳳爪王燒烤龍蝦、小民大排檔等等,任君挑選。

|地址 請自行搜索,不過鳳爪王燒烤龍蝦請認準紫沙路總店

/

早、午、晚餐

離不開的豆絲,

其實是離不開的

家的味道。

/

編輯 ▏ 蝦 球

攝影 ▏ 曾 雪

部分圖片源於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