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拉動 蘭州商圈東擴西進"地鐵拉動 蘭州商圈東擴西進地鐵拉動 蘭州商圈東擴西進

小西湖商圈 文:蘭州晨報·掌上蘭州記者 歐陽海傑 圖:蘭州晨報·掌上蘭州記者 田蹊

一座座新樓拔地而起,一處處商圈舊貌換新顏,一個個商業綜合體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可以說,商業是一座城市活力的靈魂,商圈的變遷記錄著城市發展足跡。在蘭州商圈變遷的脈絡裡,清晰地記載了這座城市由東向西、南北外擴的發展軌跡。如今,一條串聯四區的地鐵,又將城市的東西緊密地連接起來,成為城市新的一條“黃金帶”,改變和引領著城市的擴容和商圈拓展。

1地鐵給商圈變遷和城市版圖演變注入活力

商圈代表著繁華,在一個城市的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回顧蘭州商圈的發展變遷,不難看出,從單一到集中再到遍地開花,城市商圈的功能、業態更趨完善。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蘭州只有幾個百貨大樓,如永昌路百貨大樓、定西路百貨大樓、民主西路百貨大樓和位於南關什字的蘭州百貨大樓,這些地方是蘭州當時最繁華的地段也是城市商業聚集地。”今年50歲的焦鵬程記得,小時候能到蘭百大樓買一件新衣服,就是一件很自豪的事。

隨著城市經濟的飛躍發展,蘭州商圈發展由點向面、由條向網不斷延伸,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也與城市的發展緊密相連,南關商圈、鐵路局商圈、西關商圈、東部商圈、東方紅商圈、小西湖商圈、西站商圈、安寧商圈逐漸形成氣候,成為蘭州繁華的商業區,也見證著城市的崛起和繁榮,帶動蘭州經濟發展駛入“快車道”。

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的開通,給這些新老商圈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會。

“在眾多商圈變遷中,西關商圈因佔據核心商圈區域優勢,多年來是蘭州市影響最大、高度複合的零售業態商業區。”對蘭州商圈變遷觀察多年和研究的甘肅省商務廳副研究員黃智傑認為,地鐵開通後,借力沿線區位優勢,西關商圈的優勢會更加凸顯。而其他商圈在不斷的競爭中,各自呈現不同的特點。

的確,商圈的變遷也在印證城市版圖的不斷演變,在一輪接一輪的城市變革中,各大商圈不斷洗牌,集聚效應日益凸顯,“地鐵貫穿了一個城市,不再僅僅是交通的軌道,更是一個城市的血脈。開通後的軌道交通1號線,無疑將帶動沿線商業板塊的發展,推動房地產升值,促進商業繁榮,催生新的商圈。”從事房地產行業多年的搜狐焦點蘭州分公司總經理馬志新稱,地鐵開通會帶動各個商圈煥發新顏,並助推新興業態蓬勃發展,城市綜合體就是其中最大的亮點。“最終,蘭州商業格局會形成以城市綜合體為主的多個商圈共存共贏的局面。”

2城市綜合體 搶佔地鐵“風口”

城市綜合體的進入,使得蘭州商業的建築規模和服務內容都比傳統的商業模式有很大的改變。2014年,蘭州地區最大的商業綜合體,總建築面積為43.72萬平方米的城關萬達廣場開業。當天,客流量達35萬人次,同時也開啟了蘭州市民全新生活模式。

此後,搶佔地鐵沿線“風口”,發展綜合體也成為一種趨勢。地鐵沿線的北京華聯東方紅購物中心、瑞德摩爾商業廣場、萬輝國際廣場、國芳百貨等各種大型綜合體不斷更新換代,完成了一次次蛻變。蘭州中心、鴻運金茂廣場、亞歐國際、名城廣場等新型的城市綜合體也正在或即將拔地而起,這些集購物、餐飲、電玩、電影於一體的商業綜合體,無論規模品質,還是業態功能,都成為各區域內新的標杆。

在這裡,除了購物,還可以享受美食、喝茶、看電影、娛樂,一站式的購物場景滿足了消費者的多元消費需求,也形成了強大的集客效應。

地鐵,讓這一切變得更為生動。

“蘭州中心開業後,幾乎一週要去逛一次,坐著地鐵去吃各種美食,然後看電影、購物,生活很愜意。”居住在西固區的杜芬說,蘭州進入“地鐵時代”後,逛商業中心也成了一種享受。

“每個城市幾乎在8-10年都會經歷一次商業的迭代,每一次迭代,都會催生新的商業模式、商業物業價值的再生。”蘭州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林柯表示,城市綜合體是城市經濟增長的自然需求,其具有強大的城市空間整合能力,也具備了承載城市的社會經濟和文化功能。而地鐵開通後,促進了城市經濟發展,提升了城市形象,也在增強城市活力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蘭州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劉義也認為,地鐵的開通,無形中將各個區域的綜合體和商圈從空間上串聯起來,使得彼此之間良性互動發展。

更為值得一提的是,地鐵沿線的七里河崔家大灘,後期也將成為另一個綜合體商業中心聚集地。今年6月12日,萬達地產以71.924億元成功競得蘭州七里河區崔家大灘28宗共計1356.857畝土地,將投資300億元,打造包括萬達茂、度假酒店群、旅遊觀光塔、酒吧街、旅遊集散中心,這個未來要建設的萬達茂體量將更大,業態將更加豐富,讓蘭州人充滿了無限期待。

3地鐵催生 商業邁入“地鐵時代”

商以城在,城以商興。在蘭州商圈格局發生變革的今天,地鐵的開通運營將商業同樣帶入地鐵時代,而蘭州城市商業中心由東向西挪移也成為一種趨勢。

蘭州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牛錚超介紹,在蘭州城市第一版規劃中,城市中心是中央廣場,輻射酒泉路、張掖路,第二版是以西關什字為主,第三版規劃是發展東方紅廣場,在第四版規劃中,以西客站為中心,發展南北廣場,輻射周邊蘭州中心、豪布斯卡、蘭州老街、黃河樓等,城市商業中心的西移趨勢凸顯。

“可以說,地鐵的運營改變了城市的交通格局,從東向西,打破了傳統的東西交流侷限,也有利於城市版塊的東擴西進。”蘭州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劉義說,地鐵縮短了城市東西兩頭的距離,也改變了人們對於居住的觀念,特別是對東西兩段沿線商業中心的發展起到極大的作用。

按照《蘭州市城市商業網點規劃(2016-2020)》規劃,確定蘭州中心城區商業中心分設4級體系:規劃建設城關及七里河兩個市級商業中心,核心商圈約為5公里;建設東崗、安寧、西固三個市級商業副中心,核心商圈約為3公里;在河口南、和平、定連組團建設三個組團級商業中心,核心商圈約為1.5-2公里;規劃建設49個社區商業中心,核心商圈半徑約為500-1000米。這也就意味著,在不遠的將來,蘭州的每個區縣都會有商業中心。

“目前,蘭州商業呈現多中心的局面,而隨著蘭州城市規模和城建格局的擴大,西客站、馬灘、崔家大灘、安寧銀灘等將出現不同級別的區域性商業中心,蘭州商業中心由東向西挪移已成定局。”馬志新認為,地鐵開通後,蘭州商業同步進入地鐵時代。從一定意義上講,地鐵開通後,對佔據地鐵站沿線的老商業中心有強化作用,如東方紅廣場、西關什字、東部市場等,而對於一些不佔地理優勢的老商圈有一定的弱化和博弈競爭。

地鐵開通,對一座城市經濟整體發展,帶動商圈後發優勢更為顯著。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