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第九期:何為家?

朗讀者 趙文瑄 鄒市明 文學 壹號密探 2017-04-20

家,簡單一個字,能引起無數人的情感共鳴,因為家是每一個人最初的記憶,也是我們最終的歸宿。莫爾說為了尋找想要的東西,我們走遍全世界,回到家,找到了;而中國古人則推崇,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家是個人通向外界的重要的紐帶,家,真的是一個充滿內涵又充滿溫暖的詞。

那麼朗讀者無疑就是我們的精神家園。

家,是一個有溫度的詞,它不僅是我們身體休息的地方,更是我們心靈停靠的港灣。倦鳥歸林、魚翔淺底,落葉歸根,這都是對家的渴望,也是生命在追尋著一種歸宿。

在《朗讀者》第七期,在鋼琴家陳浩的伴奏下,跟隨董卿走進那一個個不一樣的家,去感受家庭裡的悲歡離合,冷暖人生,聆聽那些“家”的故事。

家是跨越海峽的千里尋根

王耀慶,他是《小爸爸》中風度翩翩優雅紳士,也是《我是杜拉拉》中的幽默風趣的魅力暖男;是《畢業歌》中舉足輕重的愛國工程師,也是《好先生》中謹慎精明的霸道總裁。因其塑造了一系列都市成功男人形象,他被稱為“熒屏第一金領”。他因工作原因與家人聚少離多,但他依然對家這個心之嚮往的地方傾盡所有。他的家連接著海峽兩岸,有著濃濃的血脈深情。

王耀慶的爺爺與爺爺的媽媽分隔在海峽兩岸,一分就是三四十年,最後歷經千辛萬苦才打探到她的消息。然而“現實是殘酷的,時間就是不等人的”,爺爺近鄉情怯,準備了一年才終於踏上穿越海峽的返鄉之路,結果爺爺的媽媽在兩個月前離世,爺爺失去了跟媽媽說再見的機會。

遺憾的錯過,永遠的失落,一別就是天人兩隔。因此王耀慶更加懂得要珍惜身邊的家人,握住觸手可及的幸福,因為我們永遠不知道哪一天就要與自己的家人道別。

王耀慶將朗讀揚•馬特爾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獻給他的爺爺和所有希望從這一刻開始懂得珍惜,好好說再見的人。“不能好好地告別,是件多麼可怕的事啊。那個沒有說出的再見,直到今天仍讓我傷心。”時光一去不再復返,人應該珍惜當下,好好說再見。

《朗讀者》第九期:何為家?

家是艱難生活中的患難與共

著名作家樑曉聲用文字記錄了一個時代一群人的艱辛和勇氣,他的作品《今夜有暴風雪》、《雪城》、《年輪》都有著鮮明的時代印記,成為人們的集體記憶。

大多數人想起童年,總是歡樂而無憂無慮,而樑曉聲的童年卻是貧窮、愁苦、無奈,毫無幸福可言。一個媽媽帶著五個孩子,丈夫常年不在家,是一種怎樣的堅韌和患難與共,才讓樑曉聲的母親把他們拉扯大。即使在這樣的困境中,母親一如既往支持樑曉聲讀書,讓他在貧瘠的生活中,得到了文學最初的啟蒙。“有了物質,那是生存;有了精神,那才是生活”,正在母親在艱難環境下對樑曉聲讀書的全力支持,才造就了他今日的文學造詣。

樑曉聲朗讀自己的作品《慈母情深》獻給我們大家的母親。“我想我沒有權利用那錢再買別的東西,無論為我自己還是為母親。”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朗讀者》第九期:何為家?

家是外剛內柔的互相守護

冉瑩穎,曾經的她是一位優秀的主持人,現在的她是一位賢惠的妻子和偉大的母親。鄒市明,曾經的他是奧運拳擊冠軍,現在的他是一個家庭的支柱,兩個孩子的父親。

冉瑩穎原來每次看丈夫比賽都會掉眼淚,到現在場場坐在熟悉的位置給丈夫鄒市明 予堅強的後盾。丈夫每次休息時都會給妻子遞個眼神,告訴她,我很好。在現場震耳欲聾的歡呼聲中,妻子的吶喊聲總會清晰地傳入他的耳中,給以他無窮的力量。在競爭激烈的拳擊場上,兩個人的眼中流淌的是夫妻間的脈脈溫情。“圍繩外的,我來做;圍繩內的,你來戰。”這是夫妻之間剛柔並濟的最有愛的分工。

冉瑩穎、鄒市明和軒軒皓皓共同朗讀山姆•麥克佈雷尼的《猜猜我有多愛你》送給彼此。“我愛你,從這裡一直到月亮。再——繞回來。”充滿童真的話語是家人之間愛的最好表達。

《朗讀者》第九期:何為家?

家是漂泊之後的守望寧靜

畢飛宇,他是熱播影視劇《青衣》、《推拿》的作者,他是魯迅文學獎、茅盾文學獎的獲得者。

“我沒有根”,畢飛宇這樣形容自己的家。他童年時多麼羨慕小夥伴們可以在清明節去上墳,他多麼渴望自己和家人也有一個和土地說說話的機會,多麼渴望有個讓他高貴的膝蓋下跪的地方。在那個大的時代背景下,個人無力被裹挾其中,父親一代人的命運總在一張紙上。一紙調令,以致於居無定所,根本沒有選擇,命運讓他跟著父親四處漂泊。

畢飛宇朗讀自己的作品《推拿》送給父親。“後天的盲人沒有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在涅槃之後,他直接抵達了滄桑。”畢飛宇寫了盲人的小說,可不曾想到,兩天後,他愛讀書的父親也變成了盲人。他藉此機會朗讀給父親聽,作為他給父親的最好的禮物。

《朗讀者》第九期:何為家?

家是充滿小動物的自然天堂

趙文瑄,1992年,經導演李安發掘入行,他參演的首部電影《喜宴》入選1994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一直以來,他一直以“溫潤如玉、謙謙君子”的形象為大眾所熟知。有人愛蘭,有人愛竹,他卻獨愛貓。

與大咪的相遇,是一場美好的意外,從此它走進趙文瑄的世界,變成家人般美麗的存在,也讓他為之在北京安家。“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大咪是他的開心果,化解了他的煩惱和憂愁,甚至給生病的他事業上的支撐,這是家人的陪伴力量。

趙文瑄朗讀了季羨林的《老貓》獻給他的貓咪大咪。“我從小就喜歡小動物,同小動物在一起,別有一番滋味。同它們在一起,我心裡感到怡然,坦然,安然,欣然。”深情不及久伴,正是小動物的陪伴,才給趙文瑄一個溫馨的家。

《朗讀者》第九期:何為家?

家是為祖國焊接事業的無悔付出

潘際鑾,他是我們國家第一條高鐵鐵軌的焊接顧問,是我們國家第一座自行建設的核電站秦山站焊接顧問,他參與籌辦了哈爾濱工業大學、清華大學焊接專業,他是我國焊接技術發展的奠基人之一。

潘際鑾老先生,他年少時,正逢日本侵華,祖國飽受摧殘,他們唸書的目的就是抗日,救國,回家。從抗日到建國,他的人生跌宕起伏,不變的是他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志向和對焊接事業的熱愛。他一輩子都奉獻給了國家焊接事業,埋頭耕耘無怨無悔

九十歲高齡的他,對焊接技術領域仍然非常清晰。“中國可以走出世界的,有兩個方面,一個是核電站,一個是高鐵”,提及中國焊接技術已經超過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他滿臉洋溢著笑容。可以說,他的畢生精力,都獻給了祖國建設這最壯麗的事業。

以潘際鑾為代表的清華大學以及西南聯大功勳級校友們共同朗讀清華大學救國會的《告全國民眾書》,獻給母校,也獻給我們偉大的祖國。“全國民眾,人人都應負起保衛中華民族的責任!我們的目標是同一的:自己起來保衛自己的民族!我們的胸懷是光明的:要以血肉和頭顱換取我們的自由!”他們都是年近百歲的老人,朗讀起來依然熱血澎湃,因為這是對祖國的滿滿摯愛,更是對年輕學子的殷切期待。

《朗讀者》第九期:何為家?

家是什麼?家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那輪明月,是“來日綺床前,寒梅著花末”的那朵寒梅。家是“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無數變遷,是“薄暮寒蟬三兩聲,回頭故鄉千萬裡”的百轉回頭。家是“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九曲迴腸,是“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的縷縷愁思。家是“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許許思念,是“等是有家歸未得,杜鵑休向耳邊啼”的無限感傷。

家是什麼?家是一陣清風,可以拂去煩惱和憂愁;家是一潭清水,可以洗滌繁雜的心靈;家是一束陽光,可以融化心頭的積雪;家是一盞明燈,可以照亮夜行人的歸路......家是一座充滿愛的房子。即便豪華也不失溫情,即便樸素依然溫馨。家是溫馨的港灣,家是我們永遠的歸宿。


本頭條號文章均為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

轉載合作事宜聯繫小編微信(x5m1u8),非誠勿擾!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壹號密探(xmu520518),寫影視,議熱點,話體育,以文會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