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房企拆分物業上市

來源:廣州日報

11月26日,北京產權交易所披露信息,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擬將四川東電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100%股權轉讓,價格為7185.21萬元。記者統計發現,A股市場上,有不少上市公司正紛紛出手房地產項目公司,實現“去地產化”。在地產火熱的時候,上市公司都爭相佈局,但在趨勢發生改變時,又紛紛選擇退出。還有房企將物業拆分上市,成為業績的新抓手。有分析預計,到2022年末,物業服務總規模可達到1萬億元。

“前幾年,房地產利潤空間大,很多上市公司涉足,合資開發房地產業務。但這兩年,行情變了,大家就紛紛退出來。這是上市公司典型的追逐熱點。”一位長期跟蹤房地產行業的券商分析師對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表示。根據北京和上海產權交易所數據,最近出售房地產項目的上市公司明顯增加,其中,僅北京產權交易所10月份以來出售的房產就達到32起。多家非地產類上市公司也紛紛去地產化。

非地產主業類企業

紛紛“去地產化”

11月23日,神火股份發佈公告稱,為調整、優化資產結構,聚焦主業,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該公司擬以協議轉讓方式向神火集團轉讓所持光明房產100%股權。截至目前,神火集團持有神火股份24.21%的股權,為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同時,惠天熱電也表示,擬公開掛牌轉讓惠天房地產51%的股權,掛牌轉讓價不低於9138萬元。此外,寧波富達擬39.67億元轉讓城投置業100%股權、寧房公司74.87%股權和賽格特60%股權;新疆天業4689萬元向控股股東轉讓房產子公司。

記者發現,這些上市公司中,不少是在過去幾年房地產行情高漲中涉足地產業務,而如今轉讓地產公司或項目的理由基本面都是為了“推進主業”。其中,神火股份表示,2013年,為抓住國家推進城鎮化建設的機遇,出資2.28億元受讓神火集團所持光明房產100%股權。而目前為優化資產結構、聚焦主業,又將光明房產100%股權以4.15億元價格轉讓給神火集團。惠天熱電也解釋稱,出售房地產公司,目的是剝離非主業板塊,集中資源全力推進主業。

“這些上市公司參與或設立的房地產開發公司規模都比較小,在行業上升週期中,往往能為公司帶來不錯的回報。但如果在行情調整週期中,又很容易成為主業的拖累。這也是上市公司近期紛紛出售房地產業務的重要原因。主要還是賺錢效應沒有以前那麼好了。”上述券商分析師認為。在上述房地產項目中,光明房產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淨資產為負1.37億元,今年前三季度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虧損2647.14萬元。

房企分拆旗下物業穩定業績

11月26日,佳兆業物業集團開始公開招股,並計劃於2018年12月6日在港交所掛牌交易。值得注意的是,當前環境下,非房地產主業公司通過出售項目股權去地產化。而以房地產為主業的企業也通過各種途徑去地產化,除了更名之外,紛紛將旗下物業拆分上市,成為新的穩定業績來源。

根據佳兆業公告,其物業集團本次準備發行共計3500萬股,其中90%為國際發售,10%為公開發售,另有不超過15%超額配股權,每股發行價區間為9.08港元至10.88港元。按照將全球發售的股份數目及發售價範圍計算,佳兆業物業的市值將達12.71億港元至15.23億港元。預計在扣除包銷費用及佣金和全球發售相關的其他估計開支後,全球發售的所得款項淨額約為2.8億港元。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佳兆業物業已成立146家辦事處,覆蓋中國12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的37個城市,為住宅小區內約16萬個物業單位提供物業管理服務。

而佳兆業物業也是繼碧桂園、雅居樂、新城集團後,成為今年第四家分拆物業板塊赴港上市的房企。目前在香港上市的物業公司還有彩生活、中海物業、中奧到家、祈福生活服務、綠城服務、浦江中國等。

“拆分物業上市,也是房企尋求另一種融資的途徑。而且收入穩定,有望成為未來房企收入的一個亮點。”廣州一位不願透露身份的房企人士認為。他認為,特別在大城市,居民對物業管理的要求越來越高,專業化的物業管理公司受到歡迎,無論是穩定性,還是增長空間,物業領域都具有一定的想象空間。因此,不排除包括萬科、保利、招商等在內的A股龍頭房企未來也將物業資產重新上市。

根據中信證券分析師的數據,今年上半年,萬科物業營業收入超過45億元,毛利率為17.3%。保利物業同期營業收入接近20億元,毛利率為21.9%。海通證券行業分析師塗力磊指出,隨著城鎮化的進一步推進,物業服務行業的整體市場空間逐步擴大,預計到2022年末總規模可達到1萬億元。目前還正處在擴張期。(全媒體記者 張忠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