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口腔健康問題 我們應該怎樣護理

「健康」口腔健康問題 我們應該怎樣護理

張勇傑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醫學博士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組織工程研發中心教授

當今社會,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溫飽已經不是人們追求的目標,精緻的生活品質業已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大家在越來越注重外形和健康的同時,對審美品位的追求也更加強調細節。潔白的牙齒、健康的牙齦、清新的口氣是現代社會中人們的共同追求。牙齒缺失、牙齦紅腫出血等口腔問題一方面會影響咀嚼,給進食造成很大的困難,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另一方面,口腔問題和許多全身性系統疾病有密切的關係,它會造成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統疾病、早產低重兒、胃腸道感染等。健康的口腔環境既可以帶給大家燦爛、自信的微笑,也可以大大減少身體其他部位疾病的發生,為大家的健康保駕護航。

口腔健康的標準是牙齒潔白、沒有齲齒;口氣清新、沒有口臭;牙齦顏色正常,無紅腫、出血現象;口腔黏膜無潰瘍等。要想擁有健康的口腔,我們除了要了解口腔健康的標準,還需要了解危害口腔健康的因素以及這些有害因素通過什麼途徑危害口腔健康,這樣一來,我們就很清楚如何消除這些有害因素了。

危害口腔健康的始動因子——牙菌斑

追溯口腔健康問題的始作俑者,那就是居住在我們口腔中的牙菌斑。下面,我們就一起認識一下牙菌斑的組成、結構和對口腔健康的危害。

牙菌斑是一種附著在牙齒、牙齦等部位的大量細菌的集聚體。和單個微生物不同,這種依附於牙齒表面的細菌集聚體是一個包括膜結構、細菌、細菌代謝物、食物殘渣等多種成分組成的相對獨立且封閉的體系。這種結構特點不僅有利於細菌抵禦人體口腔自身存在的防禦機制(如吞嚥、漱口、唾液等),而且對外來殺菌物質也有一定的屏障作用。如果在顯微鏡下觀察,就會發現牙菌斑內部結構非常精妙複雜,它形成了一個網絡狀結構,各種細菌就生存在這個網格結構當中,相當於一個以細菌為主體的城市。牙菌斑內部存在很多通道類的結構,這些通道結構承擔著食物提供、代謝廢物排出和細菌個體之間信息交流的任務,而牙菌斑表面的膜結構則發揮著屏障和保護作用。

牙菌斑中有200至400種細菌,以厭氧菌居多。牙菌斑中絕大多數細菌為口腔正常菌群,對人無不良影響,僅少數細菌與齲病和牙周病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稱之為致病菌。這些細菌自身及其有害代謝產物對口腔組織產生持續傷害,久而久之形成齲齒、口臭、牙齦炎、牙周炎等口腔問題。

口腔常見問題的形成機理

齲齒

齲齒,又稱蛀牙,是危害人類口腔健康最普遍的疾病。2005年的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表明,12歲學生患齲率為28.9%,35至44歲的中年人患齲率是88.1%,65至74歲的老年人患齲率是98.4%。現代社會,人們在關注齲齒引起的牙齒缺失、牙痛等疾病和問題的同時,更關心齲齒對牙齒美觀造成的影響。我們無法想象,一個面容姣好、氣質優雅的女士一張嘴露出一口殘缺不全的牙齒是什麼感覺。

造成齲齒的主要原因是口腔衛生狀態不好,菌斑內致齲細菌滋生,代謝口腔內糖類產生乳酸、乙酸等大量酸性物質。目前公認的致齲菌有變形鏈球菌、乳桿菌及放線菌。這些酸性物質與牙釉質的主要成分——羥基磷灰石反應生成可溶性的鈣離子,形成牙釉質中溶出,久而久之造成牙齒表面出現牙釉質缺損面,即為初期齲變。齲壞的牙齒硬組織發生顏色、形態和質地的改變,進一步發展下去,酸性物質持續破壞釉質以下的牙本質、牙骨質等牙體組織,形成齲洞,嚴重時會波及牙齒內部神經,遇到酸、甜、冷、熱等刺激時會感到疼痛不適。

牙周疾病

牙周是牙齒的支持組織。牙周疾病主要以炎症的形式存在,感染來源於齦溝或牙周袋內的菌斑細菌,表現為牙周組織的炎症及支持組織的破壞,如牙齦紅腫、出血、牙齦萎縮、牙周袋等。容易引起牙周組織疾病的致病菌主要有牙齦卟啉單胞菌、伴放線桿菌、具核梭形桿菌、中間普氏菌等。致病菌通過分泌脂多糖、蛋白酶、內毒素等毒性物質對牙周組織進行破壞,並引起牙周組織局部的免疫和炎症反應,進一步造成牙周組織的損傷。初期主要表現為牙齦炎,此時牙齦毛細血管充血,刷牙時容易產生牙齦出血現象;隨著病情發展導致牙周支持組織的炎症,牙周屏障破壞,形成牙周袋;炎症進一步侵襲可造成牙槽骨的破壞,出現牙槽骨吸收,最終導致牙齒鬆動,甚至脫落。

2005年,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12歲青少年的牙齦出血檢出率為57.7%,牙石檢出率為59.0%;35至44歲中年人的牙齦出血檢出率為77.3%,牙石檢出率為97.3%,牙周袋的檢出率為40.9%;65至74歲老年人的牙齦出血檢出率為68.0%,牙石檢出率為88.7%,牙周袋檢出率為52.2%。由此可見,反映牙周健康狀況的幾個指標都較高,國人的牙周健康狀況不容樂觀。

口臭

口臭的原因有很多種,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口臭兩大類。病理性口臭又包括非口源性口臭和口源性口臭兩種,這裡主要介紹口源性口臭。

口源性口臭的氣味發源於口腔,是口臭患者最多的類型,80%以上的口臭患者屬於這個類型。牙周病是產生臭味的主要原因,是牙周炎、牙齦炎及壞死性潰瘍性牙齦炎的伴發症狀。另外,齲病、修復體及矯正器周圍的菌斑殘留、口腔潰瘍、口腔感染等都可引發口臭。口源性口臭的形成與口腔中的揮發性硫化物有著直接的關係。這些揮發性硫化物全都是由細菌分解代謝含硫氨基酸所產生的,主要包括含巰基的氣體複合物,其中90%是硫化氫和甲基硫醇,這些複合物氣體是口臭的根源。

牙本質敏感

牙齒過敏是牙齒對冷、熱、探診等化學、物理刺激反應有異常痠軟疼痛、激發痛或較明顯的刺激,其產生的原因是牙釉質表面不同程度磨損或侵蝕以及牙齦退縮導致牙本質小管暴露,而作用於牙本質的外部刺激通過暴露的牙小管引起了小管內液體的流動,傳遞到牙髓後引起牙髓神經纖維興奮,導致牙齒出現痠痛的現象,也就是牙本質敏感。中華口腔醫學會一項長期調查表明,我國20至69歲成年人牙本質敏感的患病率為32.1%,其中城市居民患病率為29.7%,農村居民患病率為34.8%。在所有接受調查的人群中,50至59歲人群牙本質敏感的患病率最高。

「健康」口腔健康問題 我們應該怎樣護理

如何養成良好的口腔健康習慣

牙膏和漱口水配合使用

口腔中的細菌大多以牙菌斑的形式存在,而牙菌斑是附著於牙齒、牙齦等口腔部位的大量細菌的膜狀集聚體,採用漱口等簡單的清潔方式無法清除牙菌斑,必須輔助牙膏這種摩擦性的口腔清潔用品,同時採用正確的刷牙方式才能有效清除口腔中已經形成的牙菌斑。儘管刷牙可以有效清除牙齒表面的牙菌斑,大大降低口腔中有害細菌的數量,卻無法控制口腔中殘存有害細菌繼續滋生和繁殖。刷牙數小時後,口腔中殘存的有害細菌可以在清潔後的牙面上重新附著,逐漸積聚形成新的牙菌斑。一項研究表明,刷牙後再使用漱口水,48小時後牙菌斑中活菌僅為3%左右,而單純刷牙或漱口,48小時後牙菌斑中活菌高達20%以上。在整個口腔護理過程中,刷牙可以有效減少生物膜厚度,破壞牙菌斑結構,刷牙後再使用漱口水,漱口水中的有效成分可以滲透進入菌斑生物膜,從而發揮持續抑制口腔細菌繁殖、增生的作用。

口腔護理早晚區分

白天與晚上,口腔處於不同的狀態,口腔護理的需求也不一樣。我們應該根據早晚口腔狀態的不同使用專門的口腔護理產品,滿足不同時間段口腔護理的需求。

白天口腔一直處於活動狀態,一方面口腔中有空氣流通,不利於口腔內厭氧細菌的滋生和繁殖,另一方面,白天唾液分泌較多,對細菌的物理清除作用較強,唾液中含有的黏蛋白及凝集素等物質可以凝集懸浮在唾液中的細菌,隨吞嚥排出口腔,同時,唾液中含有多種抑制細菌的成分,如溶菌酶、乳鐵蛋白、胱蛋白及抗菌肽等,可以強化對口腔微生物的控制。控制住了口腔微生物,就消滅了齲齒、牙齦紅腫出血、牙周病、口臭等口腔問題產生的根源。從日間社交需求來說,擁有潔白的牙齒、吐氣如蘭的清新口氣會增加我們在交流過程中的自信心,因此白天口腔護理的主要訴求是美白牙齒和清新口氣。

夜晚,特別是人進入睡眠狀態時,口腔處於閉合和靜止的狀態,如果不注意口腔衛生,甚至沒有睡前刷牙的習慣,口腔中的食物殘渣以及厭氧的環境特別適合口腔有害細菌的生長和繁殖,這就是多數人早上起來感覺口腔氣味遠比白天任何時候都重的主要原因。口腔中殘留的食物殘渣被致齲菌利用,持續產酸且由於夜晚口腔唾液分泌量較少,導致菌斑內pH值長時間維持在臨界值以下,使釉質表面的羥基磷灰石被降解,鈣及磷酸鹽溶出,出現牙齒脫礦,甚至出現齲洞。研究發現,晚上牙齒菌斑生成速度要比白天高3倍以上,同時,正由於夜晚口腔處於相對靜止狀態,唾液分泌和飲食進水減少,有利於對已經受到損傷的口腔組織進行修護,因此晚上口腔護理的主要訴求是抑菌、修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