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左羽右|留學與考研的,這是截然不同的兩類人嗎?

考研 大學 英語 投資 齊魯壹點 2017-04-01
木左羽右|留學與考研的,這是截然不同的兩類人嗎?

前言

一位出國的朋友和我說:我越來越發現考研的人和我們完全走不到一起了。你看他們考試的時候,我們忙著在準備申請和文書,等著他們考過了的時候我們又是在準備語言考試換offer。

我突然一想,這就彷彿產品製作分化,生牛乳一部分成了酸奶一部分成了鮮奶。不同的選擇造就了不同的環境,也促成了人不同的發展,誠然兩種選擇是有區別的,但是人們還是對倆者卻或多或少有些誤解。

木左羽右|留學與考研的,這是截然不同的兩類人嗎?

前提性區別

正如我朋友說的,時間上的規定不同,出國和考研準備的時間不同,準備的內容不同,應對的考驗也相對不同,當然如若是去找工作那另當別說。

從大趨勢來講,大部分出國讀碩的同學都申請的是授課式碩士(授課型與研究型的研究生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東西,簡單來說一個側重於老師帶著上課,一個就是側重於老師帶著做研究。所以去國外讀碩的同學如果不想繼續深造,很多回來工作其實並非是能被國內機構認可),當然也是因為海外研究型碩士一個名額少,第二個如果能申請研究型碩士,直接申請研究型博士豈不是更加美妙。

而且如果不是公費留學的話(這等機會其實是少之又少而且限制繁多),大多數去歐美一年加上生活費少則30萬多則無上限,這誠然是一個費用投入的問題,而且語言關,出國必須明白,總是你雅思上7,託福過百,可以試試隨便打開一個國外公開課,蒙上字幕,看看能不能聽懂90%,很多國外同學曾和我聊過,說國外的語言關並非是雅思或者託福過了就可以,更何況美國還有GRE等。

木左羽右|留學與考研的,這是截然不同的兩類人嗎?

那麼講回考研,不管是考研還是保研,只要你成為某個重點大學的碩士,你就有補貼,你上學可能還會不花錢反而賺錢,這個對於國內研究生來說是極為有優勢的,而且除了在職研究生,只要不是專業性研究生基本上都是會由導師帶著做項目,發論文,並進一步在國內的專業領域裡打下堅實的基礎,而且花的費用,只要你不是那種跨度很大的考研,還是相對容易的,比如本校考本校,或者兄弟學校,況且國內重點大學保研的比例也挺大。

作為大學的一份子

入了大學就是打上了大學的烙印,雖然很多公司還是會看本科,但是畢竟在某個大學讀過碩士也會受到環境的影響。當然因為碩士跳躍的幅度很大,不管是國內的還是國外,很多大學都開設一些相對容易錄取的專業。甚至很多三本大學的學生憑藉經濟上的優勢委託中介進入了世界排名靠前的學校由此鍍金,這其實大家沒有什麼好嫉妒。這種現象國內不是沒有,很多大學也錄取了很多在職研究生,相對門檻較低。但是頂著大學的名頭則顯得不一樣了。

首先,國外大學也不是有錢就能去,曾聽一位中介老師說,遇到一個高中學生家長,說要把孩子送到劍橋去。中介老師表示要制定方案,那家長就說,這還要制定方案,豈不是有錢就能去,這是真事,也暴露出了人們對於留學的不瞭解。

木左羽右|留學與考研的,這是截然不同的兩類人嗎?

留學的費用貴在哪裡?首先是學費,美國的我倒不甚瞭解,英國的文科費用基本上在1萬到2萬左右不等。那麼這就去了十幾萬了,再加上生活費,機票等等,可能就要30-40萬甚至更多。所以這一定金額的錢不是萬能的,除非你如鉅富一般捐一棟樓,或者直接建一所國外大學,那樣或許是可以的。大多數同學還是要走申請的道路的,如果不是自己DIY,那就是直接找中介,總之都是準備資料,包括文書、個人信息、成績單這些。區別就是你自己寫這些和別人根據你個人資料代替你寫這些並把資料彙總整理。

國外大學也看重你本科,你的成績單也是改變不了的,比如牛津對於985、211的成績要求就是90分以上績點,甚至對於一般院校的申請生根本不予理會,而且與此同時。國外部分院校還需要的作品成果,實習經歷甚至論文成果,這些或許是你在本科不一定都有的。

所以你也只有讀一個相對優秀的本科,不錯的績點,一些優質的實習,包括一些級別比較高的獎學金和論文,你才可能會有更大的機會被國外名校錄取,如果想要走捷徑,除非是有資本,而且國外的院校確實寬進嚴出,很多同學去那裡可能讀語言課就經常過不了,而且甚至很多人不得不找論文代筆,從而矇混過關。國外分數上80的就已經是刻苦用功天資聰慧的人物了,而國內基本上80左右的就是年級排名較後了。

教育投資or搶佔先機

一次曼城大學的宣講會中,講師給我們了一些就業工資數據,確實很吸引人,比如他們說一般就業者的月薪就在8千到1萬鎊左右,但是這誠然是有誇張的說法,還要考慮到是否能就業,以及不同專業的就業,以及城市生活水平。當然我們是拋開了學術性追求,但從經濟上來講,這樣的工資到國內來那就是月薪幾萬,那麼這個教育投資是否比買房還要划算呢?這個值得我們考慮,我們誠然知道很多人花掉了一套北上廣房產的錢空拿了文憑回來一無是處,而且還要家裡養,但是如果切實去考慮自己的學習的話,這類教育投資其實相對划算。

當然,我們反觀考研者,如果是進了全國一線高校的碩士生,其實也就等於是一隻腳跨進了學術圈,因為你的校友基本都會是各行業傑出的人物,而你作為母校的輸出產品,一旦打上了本地高校的烙印,就等於有了一封有力的推薦信,不管是日後從事學術工作還是相關的文化工作,你能夠早早地積累事業資本(包括人脈以及工作經驗之類),對於當地事物和領域內的狀況也會更加熟門熟路,你領域內前輩可能有許多就是校友,因此由於學院的推薦,你在領域裡就變得炙手可熱,從此平步青雲。

偏見和差異

可能就是同一個學校的同班同學,因為選擇了不同的道路可能就此道不同不相為謀,當然這話說的有點嚴重了,也可能是日後互通有無。

主要是從各個方面看,彼此雙方如果不願意理解,那麼矛盾就會越扯越大,尤其是期望從事學術工作的同學,首先是國內的同學由於已然進入了國內學術領域,在本科的基礎上進一步做深入研究,可能已經可以跟隨導師做項目,並且發表C刊,紮根國內學術圈嶄露頭角。但是其語言功底和思維廣度,卻經常會遭到留學海外的同齡人看輕。而反過來說,那些留學海外的人則被稱為崇洋媚外,並且也因為本身專業的功底不紮實而先去應付語言關並要適應國外論文環境,而且很多負面的留學新聞也一度讓人們認定了留學鍍金一說,也有許多同學是抱著這個想法出國的。那麼無論如何這種概念性的偏頗其實還是應該避免的。

木左羽右|留學與考研的,這是截然不同的兩類人嗎?

不同的道路選擇著實會影響人,而且隨著未來的發展,從思維角度以及各個方面來看,不同選擇的同學誠然發展不同,當然事情也並非絕對,畢竟家庭背景以及個人能力這些都是變量。而且國內也有許多研究生項目是國內一年國外兩年的。因此我們更應當努力地認清楚現實局勢,做好相對合適自己的打算。

木左羽右|留學與考研的,這是截然不同的兩類人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