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勁銷11.5萬輛,“挑戰者”凱迪拉克動了誰的奶酪?

上半年勁銷11.5萬輛,“挑戰者”凱迪拉克動了誰的奶酪?

國五切換國六,在汽車市場上引起了一片腥風血雨的價格大戰。而這場持續了兩三個月的促銷大戰中,凱迪拉克無疑是其中曝光率最高的一個豪華品牌。

上半年勁銷11.5萬輛,“挑戰者”凱迪拉克動了誰的奶酪?

不管是經銷商終端價格降幅接近10萬元,還是網上流傳的“思域價格買凱迪拉克”(事實證明買不到,只是個段子),凱迪拉克成為了這輪國六切換大潮中,最引人注目的那個品牌。而在降聲一片的豪華車市場裡,凱迪拉克的風頭甚至蓋過了BBA。

有人不滿,責備凱迪拉克:作為豪華品牌,如此自降身價,嚴重傷害了品牌;更多的消費者則是高興,《線外邦》的一位粉絲就留言:感謝凱迪拉克,讓豪華車市場價格擠出了水分!

降價是把雙刃劍,車廠如不得已,是不願意舉起這把劍的。作為吃瓜群眾的我們,該如何看待豪華車的大幅降價?當大幅降價成為豪華品牌的一種常態,降價是否會傷害豪華車的品牌光環?中國豪華車市場,需要凱迪拉克這樣的攪局者嗎?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降個十萬八萬,對豪車品牌來說已經不是事兒

記得大概十年前,筆者所服務的報媒,某日曾刊出一條“XX德系豪車降價10萬”(品牌我就不提了)的稿子。不想這條稿子,居然驚動了大中國區的德方高層,惹得德國老外很不高興。公關緊急打電話給報社領導要求撤稿。結果嘛,自然是不了了之。

大幅降價,一直以來對豪車品牌來說是個禁忌話題,似乎一直是“只能做、不能說”。所以,當凱迪拉克從三四月份開始,官方宣佈了ATS-L僅售19.99萬元的消息,在豪華車市場,無疑是賺足了眼球。畢竟在此前,不少豪車品牌暗地裡降個十萬八萬的不稀奇,但還沒有哪家公開對外宣傳過。

而凱迪拉克之所以這麼做,除了國五清庫的壓力,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此次降福最大的ATS-L和XTS,都屬於徹底退出市場的老車型。XTS已經確認不再推出換代車型,而ATS-L要被CT4所取代。

上半年勁銷11.5萬輛,“挑戰者”凱迪拉克動了誰的奶酪?

某款豪華車型在換代或退市時,降個十萬八萬的,這些類似的情況在我們身邊已經比比皆是。以筆者身邊真實的案例,上一代寶馬3系,幾個月前2.0T低功版終端價格就降到了24萬。而這一代奧迪A4L還沒到換代時,國五清庫時已經大概23萬就能買到,甚至能30萬買到四驅版本,事實上的降福已經達到了10萬之多。筆者自己曾入過一輛上一代G25頂配,指導價37萬多,最終入手時裸車26.5萬。而上一代的奔馳C,換代時37萬的老款直降10萬,身邊就有兩個朋友入手,27萬拿下。

舉這些例子是想說,豪華車降個十萬八萬,在國內豪華車市場,早已是常規操作,沒必要大驚小怪。

此外,凱迪拉克之所以這次被推到風口浪尖,也跟“直降10萬”過於直白的的促銷方式分不開。實際上如果你走進豪車展廳,你或許會被銷售顧問們的談價方式嚇到——一開口,就是15、20、30個點……買豪華車不談具體少幾萬,只談折扣。象某德系豪華品牌,全新換代的SUV上市大半年,終端就打了近7折。只不過這些都不公開說,底下暗流湧動而已。

而且從這張圖能看出,同屬國六車型,凱迪拉克未必是降的最凶的那個。

上半年勁銷11.5萬輛,“挑戰者”凱迪拉克動了誰的奶酪?

所以,這次的凱迪拉克,就象那個看破皇帝沒穿衣服的小男孩,把大家在下面都看到的事實,公開喊出來了而已。

大幅降價,對豪華品牌真的是一種傷害嗎?

前文說到的,某豪車品牌的德方高層之所以生氣,是認為這種消息發表出來,“嚴重傷害了品牌的價值感”。

也許10年前的我,也會這麼想。但看多了豪華車的折扣大戰,現在我不這麼想了。原因有三:

其一,在越成熟的市場裡,市場價格,體現的只是某段時間的供求關係,對其品牌價值的影響,會日趨淡化。貴如LV,也有打折促銷的尾貨,並不影響其品牌。上一代C降10萬,不妨礙這一代C成為領頭羊,也不妨礙人們對奔馳品牌的認可。同樣,凱迪拉克降10萬(何況還是退市和換代車型),也不妨礙人們對凱迪拉克美系豪華品牌的認知。品牌的價值感,和市場的價格之間,是正相關的關係,但兩者之間不能劃等號。用價格來衡量品牌的含金量,和“只買貴的、不買對的”的暴發戶心理,本質上沒區別。

上半年勁銷11.5萬輛,“挑戰者”凱迪拉克動了誰的奶酪?

其二,決定品牌價值感,關鍵還在於產品和服務,其中包含了設計、技術、功能、製造工藝、對市場前瞻的思考、對客戶需求的把握、以及一套管理完善的銷售服務網絡。舉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思域,九代思域幾乎算是失敗,怎麼打折都賣不動。十代思域上市三年了,終端還沒什麼優惠。而象很多豪華品牌,7折X、8折X的段子滿天飛,影響其品牌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麼?不影響。

所以你拉到一個足夠長的時間段來看,能讓一個品牌保持高度,還是看產品、技術、設計、服務。價格只是依附於其上的標籤而已。價格從來決定不了品牌的高度。

上半年勁銷11.5萬輛,“挑戰者”凱迪拉克動了誰的奶酪?

其三,近20年的中國車市進化史也告訴我們,不管終端怎麼打折促銷,未見哪家品牌被透支,一二三線的豪華品牌座次,在人們的心目中,基本沒怎麼變化。

與其說大幅降價對豪華車品牌是一種傷害,還不如說,通過降價,擠出了價格水分,讓市場的價值中樞,慢慢迴歸理性。

我們該如何評價凱迪拉克的降價?

對凱迪拉克的降價,網上呈現兩種聲音:一種是負面,認為其透支品牌價值、也傷害了老車主。第二種是正面,認為其擠出了市場泡沫,帶頭讓整個豪華車市場的價格迴歸理性。

上半年勁銷11.5萬輛,“挑戰者”凱迪拉克動了誰的奶酪?

在筆者看來,第一種觀點,屬於典型的吃葡萄心態。首先降價已是豪華車市場常態,並不存在透支品牌價值的邏輯。其次對於較早購買的老車主而言,對其二手車保值率和消費者滿意度,肯定會造成影響。但放眼望去,不只是凱迪拉克,包括BBA在內,哪個豪車品牌沒有這樣“受傷害”的一群車主呢?

而且,凱迪拉克目前還推出了一種“3x3”的優享計劃 ,確保了3年後的殘值。同時客戶可以僅作為租賃車使用(低月租),產權還是消費者所有,3年後可以選擇支付尾款購買,或收回首付押金,所有支出成本就是月租費。這種購車方式,可有效規避新車降價帶來二手車殘值受損的風險。

上半年勁銷11.5萬輛,“挑戰者”凱迪拉克動了誰的奶酪?

筆者支持第二種觀點,中國豪華車市場,需要多幾個凱迪拉克這樣的攪局者。

為什麼中國的豪華車主們容易“很受傷”,豪車品牌大幅降價只是表象,根源還在於整個豪車市場的價格體系,太虛高。

放眼望去,中檔合資品牌的價格已經率先開始跟國際市場接軌。而豪華車品牌的價格,普遍還在國外同類產品的1.3-2倍以上。按照業內的慣例,例如北美歐洲市場的量產豪車,引入國產後價格普遍至少要在國外價格基礎上,加個30%。而象一些量很小的超豪車、跑車、性能車,因為產量少配額有限,價格更要翻個跟頭漲上去。

而恰恰是被某些人指責的凱迪拉克,在一些主力車型的售價上,已經率先跟國際接軌。

上半年勁銷11.5萬輛,“挑戰者”凱迪拉克動了誰的奶酪?

難道維持虛高的價格,就是維護了消費者的利益嗎?刺破價格泡沫,讓價格體系迴歸理性,讓利於民,反被視為“透支品牌價值”。這種價值觀,還能再混亂一點嗎?

凱迪拉克在剛過去的6月銷售21210輛,同比增長51.5%。今年前半年以114592輛的成績,名列豪華品牌第四位,成為豪華車市場增長最快的品牌之一。

上半年勁銷11.5萬輛,“挑戰者”凱迪拉克動了誰的奶酪?

銷售成績不會說謊,如果“透支品牌價值”、“傷害老車主”的命題成立,為何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成為凱迪拉克車主呢?

不管別人怎麼看,筆者真心希望豪華車市場通過一輪一輪的降價,擠出泡沫,迴歸理性,讓越來越多老百姓也能有機會享受到豪華車的品質。如果你不幸加入了“很受傷”的車主行列,記住這句話,汽車買來就註定要貶值,早買早享受。

最後說說

以凱迪拉克降價為標誌性事件的這一輪豪華車市降價潮,一來碰上了國五國六切換,二來遇到了車市銷售放緩、經銷商庫存高企的大背景,兩種因素疊加,才催生出這次幾乎席捲車市的降價大戰。每個品牌都身在其中不由自已。所以,這個時期的市場行情,有一定特殊性,不具太有參考意義。舉個簡單的例子,你現在隨便走進一家4S店,幾乎都無可能拿到此前的價格了。

上半年勁銷11.5萬輛,“挑戰者”凱迪拉克動了誰的奶酪?

但是,凱迪拉克這件事卻可以作為一個標杆,標誌著豪華車市場競爭進入了一種新常態、新階段:一方面,通過不斷擠出泡沫,豪華車價格體系日趨跟國際市場接軌;另一方面,豪華車的產品、技術、服務、品質又在不斷提升。豪華品牌車廠,誰都能躺著賺錢的暴利時代,應該結束了。

唯有殘酷的市場,才能錘鍊出強健的品牌。多幾個凱迪拉克,也許我們的豪華車市場,就能大浪淘沙,早一點回歸健康和理性。

如果您有任何問題想跟作者交流,請加作者個人的工作微信:markcheliang。

版權聲明:本文為線外邦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線外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