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的死對頭,一年虧損8.57億,號稱“請1億人喝咖啡”

目前很多互聯網企業都通過“燒錢”的模式來獲取市場份額,網上自媒體也十分崇拜互聯網營銷模式,從選品、擴張,到宣傳推廣,無一不是通過犧牲利潤的辦法來吸引消費者的眼球。

星巴克的死對頭,一年虧損8.57億,號稱“請1億人喝咖啡”

過去做實業,需要從設備、廠房、人手考慮,然後開始生產產品,當中還會涉及研發、推新等資金投入。雖說過程比較複雜,但總體還是比較踏實,在產生盈利的情況下,不會讓公司經歷大起大落。

但互聯網下的快消品和實體店,都是追求快速擴張。在沒有實現盈利的情況下,先把聲勢造起來,其結果就是要麼來得快去得快,要麼短暫輝煌後的無計可施。

最近比較著名的案例就是瑞幸咖啡。2017年10月,瑞幸咖啡成立。瑞幸咖啡的CEO錢治亞女士,曾在神州優車擔任董事。離開神州優車的錢治亞,帶著一起出來的員工,成為瑞幸最初的團隊。

星巴克的死對頭,一年虧損8.57億,號稱“請1億人喝咖啡”

2018年,瑞幸咖啡前後獲得兩輪融資,A輪融資2億元,B輪融資2億元。同年年底,瑞幸門店已經突破2000家,至今年年初,瑞幸總計擁有的門店突破4500家。

雖然通過用戶補貼和燒錢的辦法擴張迅速,但財務表現一片慘淡。2018年瑞幸虧損8.57億,其打出的營銷模式為,“請1億人喝咖啡”、“買5杯送5杯,買2杯送1杯”,不但補貼還免費送咖啡,每一項幾乎都是隻賠錢不賺錢的路子。

星巴克的死對頭,一年虧損8.57億,號稱“請1億人喝咖啡”

瑞幸的營銷模式受到了很多人的質疑。有一項消費調查專門指出瑞幸的盲目樂觀。80%的中國家庭,人均月收入不到3000,不超過6%的人擁有本科學歷,10億人沒做過飛機,5億人沒用上馬桶……我們曾經認為節假日旅遊人滿為患換,一出國門就是買,但其實國民購買力沒有那麼高。而互聯網企業還在想象,消費者不是不接受價格,而是同等的品質,但其實,我們在乎的就是價格。

瑞幸咖啡最低一款價格為24元,一般價格都在30到40元不等,加上6元配送費,其價格比星巴克還貴。但這樣的價格居然出現在一個十幾平方的小店裡,就算是嚐鮮,消費者能喝幾回?線下4000多家門店,可能前期消費者還會因為新鮮感去品嚐,一旦口口相傳,實際沒有那麼好喝時,這些門店瞬間覆滅。

星巴克的死對頭,一年虧損8.57億,號稱“請1億人喝咖啡”

難道投資人都傻嗎?其實投資人的錢無論放在哪裡,錢是必須要投出去的,既然非要投出去,他們只會選擇機會大一點的公司。瑞幸在前期還是有優勢的,瑞幸的團隊都是神州的老員工,他們經驗豐富,人脈資源也很優質,做個咖啡店創業,好像不是什麼難事。並且這些人上有老下有小,一旦決定創業,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因此把握比較大。

星巴克的死對頭,一年虧損8.57億,號稱“請1億人喝咖啡”

另外這種出乎意料的打法雖然在長期看來的確很有風險,但是短期內絕對會讓同行來個措手不及,佔有極大市場份額。如果抓住用戶了,那麼它的價值就不只咖啡那麼簡單了,它能衍生出整個生態的價值系統,所以這樣的回報是巨大的。

請1億人喝咖啡打品牌,然後再賺10億人的錢。這種想法過於地簡單粗暴,請1億人喝完全有可能實現,但讓10億人買幾乎是不可能。4000家門店一年發1億杯,1天1家門店發68杯,也發得完。但是你想讓10億人每人都去喝一下瑞幸咖啡,難於登天。

星巴克的死對頭,一年虧損8.57億,號稱“請1億人喝咖啡”

瑞幸咖啡剛在一二線城市上線,就與星巴克正面對剛。的確短時間內家喻戶曉,獲得了與星巴克一樣的知名度,但表面上是虛假繁榮。這裡有個變數就是,中國人均咖啡消費者是否有瑞幸想得那麼高?很多人日常生活當中,連一杯咖啡都不喝。喜歡喝咖啡的人是要懂得品鑑的,《咖啡咖啡》這本書詳解了咖啡的所有知識,可以教你成為咖啡品鑑大師。

別說是咖啡,就連可口可樂、娃哈哈的業績都在下降,消費者的需求已經發生改變。現在的90後、00後更喜愛果汁、茶飲,而對咖啡和碳酸飲料的偏愛有所下降。

星巴克的死對頭,一年虧損8.57億,號稱“請1億人喝咖啡”

像瑞幸這樣互聯網模式企業還有很多,像摩拜單車、愛屋吉屋、熊貓直播等等,它們有的還在掙扎,有的已經消失不在。

對於互聯網燒錢模式,和瑞幸如今的現狀,你有什麼看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