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奔向產業化,中科院又有大動作'

"

來源:科技日報

在科技成果通向產業化的道路上,中國科學院又有大動作。

近日,在山東南部城市滕州,“中科院新材料產業基金”在中科院、國科控股、山東省科技廳、棗莊市領導的見證下被揭下“紅蓋頭”,這意味著中國科學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科控股)勠力打造的“中國科學院新材料技術創新與產業化聯盟”(以下簡稱中科院新材料聯盟),補齊了關鍵的一環。以新模式運行的聯盟被寄予厚望——將中科院的重量級成果更快更多地推廣落地。

從研發到產品,光靠科學家不行

中國的科研機構中,向來不缺少具備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但是從實驗室的發現,到市場上的產品,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如何推動科研成果向科技產業的轉化,則一直考驗著科研團隊和企業家群體。作為我國“科技國家隊”的中科院儘管擁有數百家院所投資企業,但許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仍然存在渠道不暢、機制不順、效率不高等問題。

可以說,儘管中科院湧現出了聯想、曙光等一大批高技術企業,但其高技術產業體量遠未達到與國家高技術研發中心輻射能力相稱的規模。也因此,中科院國有資產的“大管家”國科控股在4年前提出了“聯動創新”戰略,試圖依託中科院的科研力量,通過創新鏈、產業鏈、資本鏈之間的聯動,加速科技與經濟的深度融合。

在國科控股總經理索繼栓看來,聯動創新,必須把科學家的創新鏈、企業家的產業鏈、金融家的資本鏈這3個鏈條有效銜接,才能實現科技與經濟的深度融合,從而引領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如何銜接3個條鏈?中科院新材料聯盟的成立蘊藏著答案。

2018年小寒過後的第5天,還是在小城滕州,中科院新材料聯盟正式落地。與其他聯盟不同的是,該聯盟以聯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泓新材料)擔任聯盟理事長單位,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中科院成都有機化學有限公司、中科院廣州化學有限公司以及特邀的中石化廣州工程有限公司等14家中科院科研院所和相關企業擔任聯盟理事單位。

上述安排,意味著在中科院整個新材料技術創新與產業化的大棋局中,聯泓新材料被置於重要地位。某種程度上,中科院若干研究所深耕新材料領域幾十年,手握大量創新性成果,如何激活這些無形資產,加速推進其轉化及產業化成為聯泓新材料的肩上重任。

擔此重任的聯泓新材料有何“過人之處”?

企業轉化高手,登上更大舞臺

走進山東省滕州市魯南高科技工業園區,聯泓新材料的生產基地卓爾不群。它的“不群”,不僅在於其聯想控股新材料板塊企業的標籤。兩年前,國科控股以8.5億元戰略投資聯泓新材料,使後者擁有了中科院的強大後盾。

為何聯泓新材料會受到國科控股青睞?在聯泓新材料廠區裡,一套龍頭裝置DMTO(甲醇制烯烴技術)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它是整個基地的“心臟”。甲醇制烯烴技術由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研發,曾獲得2014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

聯泓新材料董事長鄭月明告訴科技日報記者:“DMTO技術是甲醇產能過剩的‘拯救者’,它將甲醇轉化成乙烯、丙烯,並進行深加工生產出國內急需的高端材料,逐步實現進口替代。”

鄭月明有底氣。聯泓新材料自主開發的高熔均聚聚丙烯專用料成功應用於快消市場包裝材料,是透明一次性餐盒和奶茶杯的主要原料,佔據國內市場主流地位;在線纜專用料領域,高VA含量的EVA產品國內市場份額領先;在太陽能光伏膠膜料領域,其開發的FL02528產品打破了國內絕大部分產品依賴進口的局面;環氧乙烷衍生物在日化、建築、紡織、金屬加工、農藥等領域達到國際水平,多數產品實現進口替代……將中科院的重量級成果轉化為替代進口的產品,轉化為市場佔有率,這一系列突破背後是核心技術、商業模式、轉化能力、資本支撐的巨大威力,而最關鍵的是人的要素。

在中石化技術部門磨鍊多年,也在多家企業擔任過高管,兼具技術和管理經驗的鄭月明,被吸引來成為DMTO技術產業化的具體執行人、聯泓新材料的創始人。而國內高端材料的稀缺,與DMTO在化工領域的技術突破,兩者重疊為聯泓新材料提供了戰略定向。

聯泓新材料的轉化能力正是中科院看中的。在該聯盟中,中科院將利用自身在新材料領域的研發資源和創新能力,與聯泓新材料的產業基礎、運管能力和技術轉化能力相結合,一方面,有助於提高中科院在新材料領域的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效率;另一方面,也有助於聯泓新材料整合資源構建產業優勢,強化核心競爭力,提升在新材料領域的影響力。

知識海洋到資本海洋,創建“運河”體系

好技術如何變成好產品,從來不是一個易於解答的命題。索繼栓表示,要逐步推進企業作為技術創新主體,依託科學院研究力量,通過創新鏈、產業鏈、資本鏈之間的聯動,打通從IP(知識產權或智本)到IPO(上市或資本)的“運河體系”。

何以理解?聯盟中的成員單位,即中科院相關研究所是創新鏈的源頭,輸出高質量的科技成果;通過聯盟中的各類工程研究中心進行中試放大,與聯泓新材料等骨幹企業對接,後者利用自身專業運營團隊和成熟的轉移轉化經驗推動成果產業化,這是產業鏈上的重要環節;在從創新鏈到產業鏈的推進過程中,資本鏈介入,提供支持和保障,加速加強科技與經濟的深度融合。

有意思的是,梳理聯泓新材料的崛起史,就是一部“創新鏈—產業鏈—資本鏈”聯動的歷史——中科院的原創技術、聯泓團隊的運營能力、國科控股的資金支持,三者產生了化學反應,最終成就了一個新材料領域的標杆企業。

據索繼栓透露,與中科院新材料聯盟的模式類似,目前共有10家行業領先的中科院企業牽頭組建11家聯盟,而成員包括院內外研究機構和企業300餘家。

這是多贏的佈局。對於實力雄厚的中科院各個研究所來說,他們心無旁騖搞研發,將成果交給專業運營團隊去做轉移轉化,提高了成功率;而國科控股領導層常常用“運河”來形容三條鏈的聯動,淺顯的比喻背後,是他們想要打造一條從知識海洋到資本海洋、適合我國“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的“運河”體系的宏偉藍圖。

在打通產業、創新、資本三鏈條之後,鄭月明的規劃是推動聯泓新材料在先進高分子材料和特種化學品領域深耕細作,同時考慮在電子化學品、生物材料等領域進行投資佈局,打造在若干新材料細分領域領先的產業集群。(記者 王延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