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州淩河清 美麗更宜居'

"

“第一次過小淩河,是六七歲時母親和二姨蹚著齊腰深的水拎著我過來的。河上沒有橋,雨大了水淹下來,淹地淹莊稼淹房子。現在,城西修了水庫,走在河邊東湖公園裡就像走在畫裡,風景美,心裡更美。”說起家鄉錦州的變化,1938年出生的退休教師孟憲生感慨最多的是母親河——小淩河的變化。每天早晚,他和老伴還有三五好友會到河邊公園散步遛彎兒,賞花觀鳥看景。

遼寧西部第二大河流小淩河流經錦州入渤海,其上第一個控制性水利樞紐工程——錦淩水庫2009年開工建設,城市防洪標準由50年一遇提高到200年一遇,向城市年均供水0.98億立方米,基本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

2012年,錦州“兩河”(小淩河、女兒河)城區段治理工程正式啟動。2014年,錦州將東湖公園改造建設作為幸福錦州建設的重要生態和民生工程。如今,東湖公園成了一座集生態、文化、旅遊、休閒於一體的生態運動公園。市民或遊玩,或運動,或靜靜觀看老兵義務電影放映隊的露天電影,或坐在文化廣場看一場淩河之夏的精彩演出。一條蜿蜒的濱河路沿河右岸貫穿城市,緩解了交通擁堵,也成了城市的景觀路。

孟憲生的三女兒孟利捷女承父業,做了一名小學教師,她的家也在離河不遠的小區裡。“一棵樹能產生多少氧氣、減少多少風沙?東湖裡的荷花和魚怎樣共生?”在日常教學中,孟利捷教孩子們從身邊小事關注生態文明建設。“我們的美好生活需要一代代建設者接力奮鬥,要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鐫刻在每個人心中。”

錦州的河在變清變美,山也在變綠變秀。孟利捷的兒子今年大學剛剛畢業,他說,這兩年一放假,他就和同學們登北普陀山、登南山,滿眼蒼翠,在藍天下呼吸清新的空氣。

山水福地,錦繡之州。黨的十八大以來,錦州小淩河、女兒河、百股河“三河共治”,北普陀山、南山、紫荊山“三山共建”,中環、外環、沿海經濟帶“兩環一帶”建設,打造滿足生態涵養保育的“城市之肺”。70年滄海桑田,“山、水、城”一體的錦州愈加美麗宜居。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