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縉雲偏遠鄉鎮大源看見:未來已來 明天已至

大源,這個名字本就埋藏著一顆雄心。

這個深藏於大山深處的偏遠小鎮,地處縉雲縣、仙居縣兩地交界。她依山傍水,永安溪自南向北蛇形過境,水從仙居來,再折東流入仙居,是縉雲縣域內唯一一條奔流向東的河。

從縉雲縣城到大源中心村大源村,要走38公里,車子在路過一個又一個的村鎮集市後,沿著陡峭的稠門嶺蜿蜒向上。一路兜兜轉轉越過稠門嶺,在山坳處,方見大源村。

在很多很多年之前,信息閉塞、交通不便,一座一座大山的阻隔,拉長了大源人對外交流的距離,拖延了大源經濟發展進程。不知從何開始,“不可能發展”像一個標籤,牢牢地貼在這片土地上。

如今,山鄉鉅變,分外驚豔。“大源五年不變樣,十年不變樣,這兩年開始翻天覆地大變樣。”這是現在走進大源能聽到的最多的感慨。

縉雲紅色旅遊第一鎮、高山滑漂第一鎮、縉雲黃茶第一鎮、縉雲書畫第一鎮……從2017年開始著墨,很難想象,區區一個偏遠鄉鎮所謀所劃居然皆是大手筆。起筆落墨處,畫出了一條泱泱的鄉村振興脈絡,描繪出了一個“兩山”理念在大源鄉土傳遞的腳本。

一個美好的明天,就在眼前。

大源有“三變”

初夏的大源,醒得很早。

踏著鵝卵石,穿過大源村的每條小巷,一步一景都值得細細品讀,清晨的靜謐,與大源人臉上的微笑撞個滿懷;

兩公里外,普化源高山漂流項目正在進行最後的驗收,敲敲打打的聲音,是對這個工程完美追求的堅持;

離大源村不遠的高畈村,老人們早早拿出了帶著液晶顯示屏的收音機,一邊聽著音樂,一邊為門前的盆栽培土、澆水。

這是一個幸福的大源,以微笑、活力開啟新的一天,每個人在青山碧水的環繞下,都彷彿徜徉在溫暖的懷抱。“大源是真的變了,現在,在這裡隨地丟垃圾都是件臉紅的事情。”今年70歲的麻麗麗在石畈村經營著一家農家樂,目睹了大源鎮角角落落的蛻變,也親歷著變化所帶來的財富。“這兩年環境越來越好了,外面來的人也越來越多了,我們不愁沒生意。”

大源人臉上的笑容更多了,這是大源最直觀的第一變。

大源的第二變是村莊的環境越來越好了。始於2018年,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攻堅戰的打響,牢牢把握在項目確定上問計於民,大源將群眾最希望最想幹最迫切的30件事納入到整治。外化於形,內化於心,除街貌鎮容的硬件得到提升外,時代的記憶和鄉土情愁在這裡溫柔展現,大源鎮的“蝶變”由內至外、由表及裡。

沿永安溪濱水景觀帶徒步而行,“一水西來,千丈晴虹,十里翠屏”,美不勝收;

茶葉是大源的主導產業,立足茶文化,大源鎮在原有老郵局的舊址上面改造了一座“茶語別苑”。從前臺步入茶室,跨過一條淺淺的水道,茶室內,青磚黃牆搭配雅緻,一桌一椅,一盞一壺,別有韻味;

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的東風,吹醒了青磚、黑瓦的大明堂,喚起了鈄氏後裔的絲絲鄉愁。古樓、古樹、古井、古巷、耕夫、耕牛……大明堂搖身一變,變身農耕園。

不止如此,大源的“變”還體現在,這兩年,大項目紛至沓來,一股勃興的力量勢不可擋。幾近完工的普化源高山漂流項目、計劃投資3000萬元的嶺後“雲歸處”生態休閒度假項目、大豐農旅開發項目計劃投資800萬元、計劃總投資1000萬元的浙西南革命精神溯源項目……一個群山瞭望的“大源”,轉眼變成了一個處處皆是生機的“大花園”。

“兩山”理念的傳遞

大源村集體經濟薄弱,負債累累;稠門嶺是大源對外交通的主幹道,然而高山阻隔、交通不便;80%以上的青壯年外出務工,發展後勁支撐不足。作為一個偏遠落後鄉鎮,大源在發展的道路上,可謂是困難重重。 那麼,大源的出路在哪?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對麗水來說尤為如此。”大源鎮黨委、政府深知,沿著這條綠色發展的新路,原本掣肘經濟發展的劣勢,終究會轉變成優勢。這些年,大源鎮黨委書記陳景輝用熱忱卻又挑剔的目光,審視著每位到訪的投資商——既能帶動村民致富,又不會破壞環境,這是他和大源人對外來項目的態度。

2017年,大源鄉賢林文必帶著一個超乎想象的創意,以及鉅額資金,回到大源鎮,計劃利用普化水庫打造世界高山第一漂流、綠色養生休閒度假示範基地。

林文必的到來,讓大源人異常興奮。2800米長的高山漂流只是第一步,一個更大的規劃,在大源與林文必之間達成。第二步是在漂流起點,做一個民宿綜合體。再在此基礎上,做一個農業觀光項目,帶動周邊老百姓共同致富。

向著“兩山”進發,加快高質量綠色發展。過去的這一年,這一顆承載著全體麗水人共同夢想與希望的種子,也播撒在了大源這片綠色大地上,蓄勢待發。除了以普化源生態休閒度假項目為支點推進全域旅遊發展,大源對於現在、今後發展的脈絡格外清晰。

積極培育現代農業產業,著重發展以茶葉為主導的高效生態現代農業。縉雲縣黃茶特色農業科技園區成功列入2019年度省級農業科技園區培育名單,龍坑村千畝黃茶基地建設項目順利實施,初步形成黃茶產業集聚區。

沿著永安溪,打造一條美麗風景線。高畈村2A級旅遊村創建順利通過驗收;大源村入選2018年度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省級樣板;車頭村和吾豐村入選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嶺後村迎來“雲歸處”高端民宿項目。

沿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之路,大源奮力打開了新通道;以更有力的舉措證明,山高路遠的後發山區也能劣勢變優勢,山水成資本,資源變資產,偏遠落後鄉鎮未來發展充滿著無限可能。

“幹”出來的新大源

要問這一年,大源最大的不一樣是什麼?

在陳景輝的心裡,大源最大的改變應當是“大家幹事創業的風貌不一樣了,狀態不一樣了。”

去年,大源鎮喜獲佳績,省級衛生鄉鎮、省級森林小鎮、省級檔案室、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入選2018年度省級樣板等榮譽紛至沓來。實現進位的祕訣便是:全力以赴,以“大源之幹”踐行“麗水之幹”,幹出實打實的新業績,幹出群眾的好口碑。

推動項目發展,大源舉全鎮之力。為了推動黃茶產業發展,在奮力爭取成為縉雲黃茶特色農業科技園區後,去年年初,大源以下指標的方式,開始迅速擴大黃茶的種植面積,去年完成了1000畝的發展指標。今年年初,大源自我加壓,又定了1000畝的指標。最終的目的很明確,將大源打造成縉雲黃茶第一鎮。

在推進普化源生態度假項目的進程中,大源幹部主動作為,為項目開工建設傾盡全力。從立項、土地開發、政策處理、跑審批流程等等,大源幹部無不親力親為,用短短一年的時間,就建成了項目的一期高山漂流,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大源速度”。“沒有鎮裡的關心和支持,就沒有這個項目的快速推進。到大源投資,我算是來對了。”林文必高興地說。

去年年初,大源立下軍令狀,要在一年內完成29個大項目56個子項目的小城鎮綜合整治工程。在整治初期,大源鎮對29個建設項目和4個整治區塊實行領導班子責任分工,實行掛圖作戰。在中期,每個班子成員包乾一個節點,從設計、施工、監督到驗收都由責任領導全程負責。在整治後期,鎮幹部既當村幹部又當清理工,從9月初開始,他們”5+2“”白+黑“”晴+雨“拼命幹。

在爭先進位的途中,大源深知駕馭繁難複雜的改革,破解盤根錯節的難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強核築堡、強基固本。去年6月,“紅六月”活動,14個行政村黨組織到大源村開展了一次黨日活動,助力大源村整治工作。7月1日,1000多名黨員到大源村開展聲勢浩大的集中整治活動,紅馬甲遍佈大街小巷,黨旗高高飄揚在整治現場。另外,稠門村的“治水娘子軍”、廟下村的“強村服務隊”、永安村的“攻堅突擊隊”等隊伍也紛紛開進整治現場。

從大街到小巷,從老人到孩童,大源幹部的奮鬥精神,彰顯著對人民群眾謀福祉的深沉關愛,點點滴滴,情真意切。大源鎮的老市場在整治後,變身美麗“百壽園”,鎮幹部在巡查的時候,遇見幾位在百壽園晒太陽的老人,老人衣著光鮮,見到鎮幹部,他們笑著說“小夥子,你們把這裡改造得那麼好,我們不打扮打扮都不好意思出來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