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健中:兩融槓桿處於低谷'

"

■健中觀潮

■應健中

前陣子,管理層表示工具箱中有好多工具,足以穩定股市,以保持市場的活力和韌性。近兩週,當上證指數跌破2800點時,我們看到了管理層打開工具箱,拿出來三件工具:一是證金公司表示,降低轉融資的利率;二是擴大兩融規模和優化兩融機制;三是調整證券公司風控指標。

這三件工具拿出後,市場稍有些反應,但很快又迴歸常態了。有人將轉融資降利率說成是定向降準,這有點牽強了,轉融資是一個很小的槓桿產品,沒多少人做的,這個工具作用不大。而證券公司的風控指標與行情也沒啥關係,券商各有各的難處,處於困獸猶鬥狀態,這個工具作用也不大。倒是兩融規則的調整對市場會產生較大影響。

在過往的幾年中,我們見識過許多槓桿工具,場外配資、傘形信託、股權質押等,好像只有券商的兩融業務可控性較好,其它的槓桿工具野蠻生長都對市場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兩融規模最大時是4年前的2.3萬億元,後來隨著市場的去槓桿,縮減到7000多億元,本週三兩融的規模在8954億元,基本上接近歷史的低位,相對於當下市場約51萬億元的總市值而言,兩融的佔比只有2.07%,所以這個類型的槓桿擴容基礎相對較好。

此次兩融擴容,標的數從原來的950家擴容至1600家。從比例來看,深市擴容的數量大於滬市,深市的中小板、創業板增加較多。近期,當上證指數跌破2800點之後,股權質押的問題又顯現出來了,現在的股權質押相對於上市公司大股東的變相減持,公司的大股東將手中的股權以不同價位質押給金融機構,取得了大筆的現金,處於一種進可攻、退可守的地位。如果股市景氣,過了一年半載後按合同解押,自己可以賣個好價格;如果股市疲弱,股價跌破質押平倉線,大股東兩手一推,你去平倉吧,自己沒錢解押,將所有的問題都推給了金融機構,上市公司的大股東等於提前高價減持套現了。有意思的是,這樣的法律關係很多人還搞不清,還在為上市公司那幫大股東擔憂,要救那些大股東,真有點莫名其妙。

此次兩融擴容,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就是用一種放槓桿的辦法去救另一種槓桿的危機。通過這種運作,化解股權質押的槓桿,而將籌碼稀釋到市場中去,實際上這樣的舉措不是救上市公司,因為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早就躲邊上數錢去了,而是救接進大把籌碼的金融機構。目前股權質押還有4萬億元之多,只有化解掉這個槓桿的隱患,市場才會安寧。

兩融規模的擴大以及機制的優化,將原先一刀切的風控標準130%取消,將風控的掌控權下放到由券商們自行控制,其目的就是要做大兩融的業務。但從本週幾個交易日中兩融的數據來看,還未見兩融數的增加,看來光有兩融政策的調整還不夠,關鍵是兩融要有人來做,沒人來做,政策再放寬也是白搭,這就需要市場的財富效應,行情好,有賺錢效應,就會良性循環,而市場不好,自己的錢去做股票都難以掙錢,那誰還去借錢掙錢呢?這不是死得更快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