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枯竭型社會有多可怕?

經濟 馬爾代夫 石油 英國 李光鬥觀察 2017-05-07

文/李光鬥

資源型社會都會伴隨著“資源詛咒”。資源豐富的國家,經濟發展反而有難以逾越的障礙。對某種豐富資源的過分依賴,會導致資源型國家的全面發展比資源稀缺的國家更慢,這就是經濟學中所說的“資源詛咒”。世界上最稀缺的資源都是不可再生的,再豐富的資源都有耗盡的一天。

資源枯竭型社會有多可怕?

位於南太平洋中西部的瑙魯,就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資源枯竭型國家。它的面積只有24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小的島國。在這個小島上,人人都是百萬富翁。因為這裡自古是鳥兒的天堂,土地上佈滿了鳥糞,長久的風化使鳥糞變成磷礦。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這座島上的磷酸鹽的年開採量曾達到200萬噸左右,高額的收入使瑙魯一度躋身世界最富裕的國家行列。然而當瑙魯的磷礦都被開採完以後,國家就面臨許多嚴重的發展挑戰。這個國家沒有私營經濟,也沒有什麼合適的耕地,淡水水源稀缺、債務水平極高並且政府收入來源有限。主要的經濟來源受到衝擊後,瑙魯的國家經濟就陷入巨大的危機。

資源枯竭型社會有多可怕?

由一個個小島組成的旅遊資源最豐富的國家馬爾代夫,每年都會吸引眾多遊客前來旅遊度假。但馬爾代夫1192個島嶼的平均海拔只有1.5米,如果全球變暖的趨勢得不到緩解,那麼馬爾代夫終將被淹沒在茫茫大海中。早在2009年,馬爾代夫就舉辦了世界上首次水下內閣會議,由總統納希德親自主持。參會人員身穿潛水服,戴著呼吸裝置,潛入4米深的海水中進行了為時30分鐘的會議。旨在呼籲國際社會加強對氣候的關注,並且告訴人們低海撥島國所面臨的困境。

資源枯竭型社會有多可怕?

在中國,也存在資源枯竭型的城市,比如有著“油城”之稱的大慶。貢獻了大慶油田,但是當石油開採完以後,城市就會陷入經濟發展的巨大困難之中。這就是資源枯竭型社會的典型特徵。

在資源枯竭型社會的環境中,既然意識到資源是會消失的,那麼就要及時轉型,把資源型的國家轉變成創新型、創意型的國家。舊金山原名耶瓦布埃納,因為發現了金礦,後來被華人移民稱為“舊金山”,1847到1870年,舊金山城市人口從500人增加到15萬。黃金的開採雖然為這裡帶來了巨大的財富,但隨著資源的消耗殆盡,人們逐漸意識到了嚴重的社會危機,並開始佈局經濟轉型。現在的舊金山,金礦資源已經枯竭,但以科技創新為導向的硅谷卻崛起了。世界上最豐富的資源在哪裡?不是在地底下,而是在人的大腦裡。

資源枯竭型社會有多可怕?

中國是世界上勞動力最豐富的國家,但沒想到經歷了30年的嚴格計劃生育政策以後,中國也開始出現了勞動力短缺。人口資源雖然可以再生,但需要漫長的週期,不是短時間內能改變的。一旦陷入了資源危機,想要重振經濟會困難重重。

大英帝國也曾是資源型社會,在全世界靠掠奪殖民地的資源成為世界老大。在二戰之前,英國控制了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擁有高達340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面積。二戰後隨著殖民地的獨立,大英帝國的領土被慢慢瓦解。隨著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到來,英國越來越重視科技創新,自1998年英國政府正式提出“創意經濟”的概念以來,英國已完成了華麗的轉身。

資源枯竭型社會有多可怕?

迪拜作為世界上石油儲量最豐富的阿聯酋一員,卻沒有躺在資源上睡大覺。而是未雨綢繆,把迪拜建設成了中東的經濟和金融中心,貿易之都、會展之都、時尚中心和旅遊中心。20年後,即使石油開採殆盡,迪拜仍然可以傲視群雄。

優質的資源會讓一個國家在短期內經濟飛速發展,也會在瞬間一落千丈。“不要篤信時運,而應堅信思想。”物質資源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長期保值並且不斷創造財富的資源就是人類自己,所以人不能躺在資源上,要靠智慧建立起長久的發展規劃,把資源型社會變成創新型、創意型社會。

本文作者李光鬥:中國品牌第一人、中央電視臺品牌顧問、著名品牌戰略專家、品牌競爭力學派創始人、中國電子商務協會互聯網金融委員會首席顧問、華盛智業•李光鬥品牌營銷機構創始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