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適時適度實施逆週期調節'

"

中新經緯客戶端7月19日電 19日晚間,中國央行發佈《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2019)》(下稱“報告”)。央行在報告中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適時適度實施逆週期調節,根據經濟增長和價格形勢變化及時預調微調,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國內生產總值名義增速相匹配。

"

中新經緯客戶端7月19日電 19日晚間,中國央行發佈《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2019)》(下稱“報告”)。央行在報告中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適時適度實施逆週期調節,根據經濟增長和價格形勢變化及時預調微調,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國內生產總值名義增速相匹配。

央行: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適時適度實施逆週期調節

資料圖。中新經緯 攝

報告指出,2018年,中國面臨的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中國經濟保持較強韌性,但處在經濟結構轉型陣痛階段,週期性、結構性問題疊加,面臨下行壓力。面對嚴峻挑戰,各地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全力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各項工作。各地區經濟運行總體平穩,質量效益穩步提升,區域發展協調性進一步增強。央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按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要求,前瞻性地採取了逆週期調節措施,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報告顯示,2018年全年,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生產總值加權平均增長率分別為6.7%、7.8%、7.4%和5.1%,東部地區仍是全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力量,中西部地區貢獻率有所上升,東北地區經濟保持平穩增長。具體來看,東部地區繼續發揮著對全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領和“穩定器”作用,民間投資、高新技術投資快速增長,新興經濟業態逐步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第三產業佔比提高至54.6%。存貸款平穩增長,小微企業貸款及企業債券融資快速增長,表外融資大幅收縮,地方法人銀行資本充足率提高,流動性比率顯著上升。

中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力度加大,中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力度加大,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對投資增長的支撐明顯,創新驅動工業加快轉型升級,經濟增速連續兩年領跑全國。新興市場開拓力度加大,進出口保持較快增長。普惠金融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金融精準扶貧和服務民營小微企業成效顯著,貸款利率穩中有降,債務融資工具創新應用加快。

西部地區後發優勢逐漸顯現,工業多元化佈局,旅遊業引領服務業加快發展,科技、扶貧、環保等領域投資快速增長。內陸開放深入推進,帶動出口快速增長。金融機構網點佈局下沉,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等領域金融服務提質增效,重點領域風險化解取得進展。

報告指出,東北地區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經濟趨穩勢頭進一步鞏固。著力改善營商環境,依託傳統優勢資源,工業經濟在困境中保持企穩態勢,重點行業過剩產能有效壓減,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問題有所緩解。存貸款增速穩中有升,對薄弱環節和重點領域信貸支持力度加大,信用體系建設取得進展。

根據報告,2018年區域經濟金融運行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第三產業保持較高增速,工業生產總體平穩。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第三產業加權平均增長率分別為8.0%、9.3%、8.5%和5.5%。中西部工業發展勢頭良好,工業增加值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17個省區中,中部和西部地區佔13個。

二是基建投資增長趨緩,製造業、民間投資增長態勢較好。東部地區民間投資、高新技術投資較快增長,中部地區製造業投資加權平均增長20.3%,較上年提高10.8個百分點,西部地區創新驅動領域投資力度加強。

三是克服外部不確定性影響,對外貿易總體平穩增長。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形成共識,企業積極採取措施管理風險,全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3.3%,高於外貿進出口增速3.6個百分點。

四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去產能、去槓桿取得初步成效。槓桿率較高的西部和東北地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較上年均下降0.8個百分點。降成本效果初步顯現,工業企業經濟效益有所改善,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較上年分別提高0.4個、0.2個和0.9個百分點。

五是經濟圈和城市群經濟協同發展態勢良好,區域合作深入推進。三大經濟圈區域經濟金融一體化進程加快,對周邊城市帶動作用和輻射功能日益增強;各城市群在區域互聯互通、對外開放合作、綠色經濟發展和特色產業集聚等方面取得較好成效。

六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力度增強,貸款利率穩中有降。各地區普惠金融紮實推進,年末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普惠口徑小微企業貸款同比增速分別較上年末提高9.3個、6.1個、4.5個和10.6個百分點。12月,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新發放人民幣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分別較9月下降0.22個、0.27個、0.17個和0.19個百分點。

七是金融體系結構性去槓桿穩步推進,表外融資明顯收縮,金融機構經營總體穩健。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地方法人銀行流動性比率分別較上年末提高7.4個、4.7個、4.2個和8.0個百分點,各地區銀行業信貸資產質量總體保持平穩,信用風險暴露有所增加,但總體可控。

央行指出,2019年,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國際環境和國內條件都在發生深刻而複雜的變化,但保持經濟平穩發展的有利因素依然較多,中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各地區將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大戰略為引領,促進區域間相互融通補充,塑造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和更可持續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央行表示,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創新和完善金融宏觀調控,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優化金融體系結構,不斷改進金融服務。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適時適度實施逆週期調節,根據經濟增長和價格形勢變化及時預調微調,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國內生產總值名義增速相匹配。切實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金融風險,平衡好促發展與防風險之間的關係。在實施穩健貨幣政策、增強微觀主體活力和發揮好資本市場功能之間,形成三角形支撐框架,促進國民經濟整體良性循環。(中新經緯APP)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