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設立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核心舉措和重中之重

經濟 中關村 地理 交通 光明網 2017-06-20

作者: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北京市經濟社會發展政策研究基地執行主任 葉堂林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在河北省雄縣、容城、安新等3個縣及周邊部分區域設立國家級新區。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的歷史性戰略選擇,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後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核心是疏解非首都功能,目的在於破解北京“大城市病”。因此,確定一個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就變得十分重要。

雄安新區設立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核心舉措和重中之重

雄安新區集中承接非首都功能,將有力緩解北京“大城市病”

當前,隨著一般性產業特別是一些高耗能製造業、專業性的批發市場和區域性物流中心等分散疏解的基本完成,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疏解已經進入新的階段。下一步疏解主要以集中疏解與集中承接為主,如北京市行政功能集中疏解到通州城市副中心,再如設立雄安新區,重點承接北京疏解出的行政事業單位、總部企業、金融機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從國際經驗看,破解“大城市病”,“跳出去”建新城是關鍵一招。雄安新區地處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捷通暢、生態環境優良、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具備作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的條件。它的設立也能為其他非首都功能疏解起到一個很好的示範作用,將有力緩解北京“大城市病”。

雄安新區的設立將有利於改善京津冀城鎮體系結構、帶動河北發展

京津冀城市群存在著中心城市集聚力過強而承載力不足、中小城市吸納能力太弱但承載空間富餘等問題,北京和天津不僅在地理位置上處於城市群的中心地帶,而且在城市空間結構中也處於核心位置,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和集聚力。京津冀城市群共有城市35個,其中中央直轄市2個,地級市11個,縣級市22個。其中,100萬以上的大城市8個,50萬至100萬的中等城市3個,50萬人口以下的小城市達24個,城市數量呈“啞鈴”型。京津城市人口過於集中,其他等級城市人口規模偏小,人口規模呈“倒金字塔”型。不僅人口規模分佈差異過大,而且經濟實力與經濟結構也相差懸殊。京津冀城市群中各城市存在“大的過大、小的過小”問題,缺少“二傳手”,尤其是河北省缺少能與京、津相媲美的大城市,起到帶動整個河北經濟社會發展增長極作用的地區。雄安新區的設立將有力地促進京、津兩大城市“做優”、河北中等城市“做強”、小城市“做大”,雄安新區將與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北京新的“兩翼”,與河北張北地區形成河北的“兩翼”,將有力促進京津冀形成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格局和“多中心、網絡化”的城鎮空間格局。這正好可以彌補當前京津冀城市群城鎮體系的不足,對完善區域城鎮等級體系和帶動河北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雄安新區的設立助推北京打造全國科技創新中心

2014年2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北京時,明確北京功能定位為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雄安新區設立是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探索經濟發展新模式的重要舉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雄安新區要堅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創新驅動作為雄安新區發展的基點,加快制度創新、科技創新,完善創新創業環境,積極吸納和集聚京津冀乃至全國以及國際創新要素和資源,通過集聚科研院所和發展高端高新產業,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創新創業載體,吸引高新技術企業集聚,建設集技術研發和轉移交易、成果孵化轉化、產城融合的創新引領區和綜合改革試驗區,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國內領先的科技新城。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不僅需要依託科技資源富集的優勢,也需要具有相應的科技成果落地轉化的地理空間條件,更是需要體制機制的創新。北京在科技資源富集方面優勢顯著,但在科技成果落地轉化方面的地理空間有限。比如,中關村很多科技成果過去都到長三角和珠三角進行落地轉化,可見北京在體制機制創新方面優勢並不很不明顯。而後兩方面正是雄安新區的優勢。北京應該積極利用雄安新區在體制機制創新方面的優勢和科技成果落地轉化的空間優勢,在做好“三城一區”(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未來科學城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同時,與雄安新區共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

雄安新區設立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繼北京建設通州城市副中心之後又一重大舉措,既有利於破解北京“大城市病”,又有利於優化京津冀城市群城鎮體系、河北培育新的增長極、實現區域均衡發展,同時有利於北京打造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目標的實現,是區域協同發展的核心舉措和重中之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