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清華大學一間會議室裡,首都區域空間規劃研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的吳唯佳教授和同事們正對著一整面牆的地圖,與同事討論空間區域規劃。這間會議室的四面牆上掛滿了不同比例尺的地圖。

該實驗室的科學研究具有“頂天立地”的特點。多年來,實驗室整合城鄉規劃學、城市經濟學、城市社會學、城市生態學四個基礎學科,緊緊圍繞首都區域嚴峻的人口、資源和環境問題,開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基礎科學研究,服務首都戰略決策。

其中,實驗室開展的通州區總體規劃綜合研究、北京城市副中心總體城市設計及重要地區詳細設計、北京2050遠景發展展望、北京市交通規劃支持系統(二期)等項目成果直接應用於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修改、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等重大項目,為新時期北京城市發展的各項重大決策提供科技服務和支撐保障。

為冬奧會賽區規劃提供支撐

張家口崇禮賽區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基礎設施建設。遠在北京的研究人員也加入了保障冬奧會順利舉行的工作中。

2016年6月至12月,實驗室與河北省合作,開展2022年冬奧會崇禮空間戰略及總體規劃。在這項工作中,研究人員對崇禮的功能定位、空間佈局以及土地、水資源、生態、交通承載力開展系統研究。

"

在清華大學一間會議室裡,首都區域空間規劃研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的吳唯佳教授和同事們正對著一整面牆的地圖,與同事討論空間區域規劃。這間會議室的四面牆上掛滿了不同比例尺的地圖。

該實驗室的科學研究具有“頂天立地”的特點。多年來,實驗室整合城鄉規劃學、城市經濟學、城市社會學、城市生態學四個基礎學科,緊緊圍繞首都區域嚴峻的人口、資源和環境問題,開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基礎科學研究,服務首都戰略決策。

其中,實驗室開展的通州區總體規劃綜合研究、北京城市副中心總體城市設計及重要地區詳細設計、北京2050遠景發展展望、北京市交通規劃支持系統(二期)等項目成果直接應用於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修改、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等重大項目,為新時期北京城市發展的各項重大決策提供科技服務和支撐保障。

為冬奧會賽區規劃提供支撐

張家口崇禮賽區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基礎設施建設。遠在北京的研究人員也加入了保障冬奧會順利舉行的工作中。

2016年6月至12月,實驗室與河北省合作,開展2022年冬奧會崇禮空間戰略及總體規劃。在這項工作中,研究人員對崇禮的功能定位、空間佈局以及土地、水資源、生態、交通承載力開展系統研究。

為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人居藍圖

實驗室為2022年冬奧會規劃提供支撐

“基於課題在崇禮空間結構、空間佈局、縣城總體規劃與總體城市設計方案等方面取得的階段成果,實驗室為崇禮冬奧會賽區規劃提供了可靠的決策諮詢。”趙亮表示。

例如,從地理位置上看,崇禮區主城區到位於太子城的奧運村之間有大約15公里,橫跨三條山溝,這一區域的規劃需要進行引入社會投資的農村環境整治。“開發邊界在哪裡?如何和生態環境保護進行耦合?”在實驗室主任吳唯佳教授看來,開發規模成為空間規劃中最核心的問題。

他介紹,圍繞這一核心問題,研究團隊對世界各地類似區域的開發規模進行了比較研究,同時對當地實際情況做了摸底,最終找到了適合崇禮這一區域特點的平衡點。

面向京津冀實際問題

當前,人口膨脹、交通擁堵、環境惡化、住房緊張、就業困難等已成為北京“城市病”的主要“症狀”。實驗室定位於緊緊圍繞首都區域嚴峻的人口、資源和環境問題,開展首都區域空間發展的基礎科學研究,服務首都戰略決策。

吳唯佳強調,城市病的解決絕不能僅僅依靠城市,而是要依靠整個區域。那麼,要解決北京“城市病”,必須著眼於整個京津冀地區。“實驗室開展的研究圍繞‘大北京’區域,我們發現,最大的障礙是區域間不協調的問題。”他說。

"

在清華大學一間會議室裡,首都區域空間規劃研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的吳唯佳教授和同事們正對著一整面牆的地圖,與同事討論空間區域規劃。這間會議室的四面牆上掛滿了不同比例尺的地圖。

該實驗室的科學研究具有“頂天立地”的特點。多年來,實驗室整合城鄉規劃學、城市經濟學、城市社會學、城市生態學四個基礎學科,緊緊圍繞首都區域嚴峻的人口、資源和環境問題,開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基礎科學研究,服務首都戰略決策。

其中,實驗室開展的通州區總體規劃綜合研究、北京城市副中心總體城市設計及重要地區詳細設計、北京2050遠景發展展望、北京市交通規劃支持系統(二期)等項目成果直接應用於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修改、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等重大項目,為新時期北京城市發展的各項重大決策提供科技服務和支撐保障。

為冬奧會賽區規劃提供支撐

張家口崇禮賽區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基礎設施建設。遠在北京的研究人員也加入了保障冬奧會順利舉行的工作中。

2016年6月至12月,實驗室與河北省合作,開展2022年冬奧會崇禮空間戰略及總體規劃。在這項工作中,研究人員對崇禮的功能定位、空間佈局以及土地、水資源、生態、交通承載力開展系統研究。

為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人居藍圖

實驗室為2022年冬奧會規劃提供支撐

“基於課題在崇禮空間結構、空間佈局、縣城總體規劃與總體城市設計方案等方面取得的階段成果,實驗室為崇禮冬奧會賽區規劃提供了可靠的決策諮詢。”趙亮表示。

例如,從地理位置上看,崇禮區主城區到位於太子城的奧運村之間有大約15公里,橫跨三條山溝,這一區域的規劃需要進行引入社會投資的農村環境整治。“開發邊界在哪裡?如何和生態環境保護進行耦合?”在實驗室主任吳唯佳教授看來,開發規模成為空間規劃中最核心的問題。

他介紹,圍繞這一核心問題,研究團隊對世界各地類似區域的開發規模進行了比較研究,同時對當地實際情況做了摸底,最終找到了適合崇禮這一區域特點的平衡點。

面向京津冀實際問題

當前,人口膨脹、交通擁堵、環境惡化、住房緊張、就業困難等已成為北京“城市病”的主要“症狀”。實驗室定位於緊緊圍繞首都區域嚴峻的人口、資源和環境問題,開展首都區域空間發展的基礎科學研究,服務首都戰略決策。

吳唯佳強調,城市病的解決絕不能僅僅依靠城市,而是要依靠整個區域。那麼,要解決北京“城市病”,必須著眼於整個京津冀地區。“實驗室開展的研究圍繞‘大北京’區域,我們發現,最大的障礙是區域間不協調的問題。”他說。

為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人居藍圖

實驗室發佈了京津冀發展規劃系列報告

通州區總體規劃與城市副中心總體城市設計也是實驗室近年來的代表性成果。2016年7月至12月期間,實驗室與共建單位共同開展、完成了通州區總體規劃的戰略研究、規劃編制工作。

對通州副中心的建設,提出了“最先進的理念、最高的標準、最好的質量,突出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為此,實驗室在“基於‘三最一突出’的核心指標體系”課題研究中,立足全球城市發展的經驗和規律,圍繞在國家治理體系、國家技術創新、地區特色塑造等方面的示範作用,提出了包含文化基因傳承、生態文明建設等領域的26項核心指標,構建了通州規劃建設和管理的核心指標體系,對於指導通州副中心總體規劃發揮了重要作用。

貫徹“人居”理念

吳唯佳表示,開展研究的基礎是“人居科學”概念。

吳良鏞先生創立了中國人居環境科學。他提出,人居科學是針對城鄉建設中的實際問題,建立的一種以人與環境的協調為中心、以居住環境為研究對象的新的學科群。

"

在清華大學一間會議室裡,首都區域空間規劃研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的吳唯佳教授和同事們正對著一整面牆的地圖,與同事討論空間區域規劃。這間會議室的四面牆上掛滿了不同比例尺的地圖。

該實驗室的科學研究具有“頂天立地”的特點。多年來,實驗室整合城鄉規劃學、城市經濟學、城市社會學、城市生態學四個基礎學科,緊緊圍繞首都區域嚴峻的人口、資源和環境問題,開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基礎科學研究,服務首都戰略決策。

其中,實驗室開展的通州區總體規劃綜合研究、北京城市副中心總體城市設計及重要地區詳細設計、北京2050遠景發展展望、北京市交通規劃支持系統(二期)等項目成果直接應用於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修改、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等重大項目,為新時期北京城市發展的各項重大決策提供科技服務和支撐保障。

為冬奧會賽區規劃提供支撐

張家口崇禮賽區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基礎設施建設。遠在北京的研究人員也加入了保障冬奧會順利舉行的工作中。

2016年6月至12月,實驗室與河北省合作,開展2022年冬奧會崇禮空間戰略及總體規劃。在這項工作中,研究人員對崇禮的功能定位、空間佈局以及土地、水資源、生態、交通承載力開展系統研究。

為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人居藍圖

實驗室為2022年冬奧會規劃提供支撐

“基於課題在崇禮空間結構、空間佈局、縣城總體規劃與總體城市設計方案等方面取得的階段成果,實驗室為崇禮冬奧會賽區規劃提供了可靠的決策諮詢。”趙亮表示。

例如,從地理位置上看,崇禮區主城區到位於太子城的奧運村之間有大約15公里,橫跨三條山溝,這一區域的規劃需要進行引入社會投資的農村環境整治。“開發邊界在哪裡?如何和生態環境保護進行耦合?”在實驗室主任吳唯佳教授看來,開發規模成為空間規劃中最核心的問題。

他介紹,圍繞這一核心問題,研究團隊對世界各地類似區域的開發規模進行了比較研究,同時對當地實際情況做了摸底,最終找到了適合崇禮這一區域特點的平衡點。

面向京津冀實際問題

當前,人口膨脹、交通擁堵、環境惡化、住房緊張、就業困難等已成為北京“城市病”的主要“症狀”。實驗室定位於緊緊圍繞首都區域嚴峻的人口、資源和環境問題,開展首都區域空間發展的基礎科學研究,服務首都戰略決策。

吳唯佳強調,城市病的解決絕不能僅僅依靠城市,而是要依靠整個區域。那麼,要解決北京“城市病”,必須著眼於整個京津冀地區。“實驗室開展的研究圍繞‘大北京’區域,我們發現,最大的障礙是區域間不協調的問題。”他說。

為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人居藍圖

實驗室發佈了京津冀發展規劃系列報告

通州區總體規劃與城市副中心總體城市設計也是實驗室近年來的代表性成果。2016年7月至12月期間,實驗室與共建單位共同開展、完成了通州區總體規劃的戰略研究、規劃編制工作。

對通州副中心的建設,提出了“最先進的理念、最高的標準、最好的質量,突出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為此,實驗室在“基於‘三最一突出’的核心指標體系”課題研究中,立足全球城市發展的經驗和規律,圍繞在國家治理體系、國家技術創新、地區特色塑造等方面的示範作用,提出了包含文化基因傳承、生態文明建設等領域的26項核心指標,構建了通州規劃建設和管理的核心指標體系,對於指導通州副中心總體規劃發揮了重要作用。

貫徹“人居”理念

吳唯佳表示,開展研究的基礎是“人居科學”概念。

吳良鏞先生創立了中國人居環境科學。他提出,人居科學是針對城鄉建設中的實際問題,建立的一種以人與環境的協調為中心、以居住環境為研究對象的新的學科群。

為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人居藍圖

實驗室將“人居”理念貫徹始終

近三十年前,吳良鏞設計並領導了北京菊兒衚衕的改造,打造出北京首例新四合院,最終形成了以二層或三層為主的四合院式的一個個獨立院落,保留了原始的城市肌理,同時給社區居民提供了一個新型的居住空間。

人居科學理論也在該實驗室的多項實踐中貫穿始終。例如,在基礎理論與模型方法研究中,實驗室圍繞首都區域建設用地與交通基礎設施空間耦合效應開展了研究。

這項研究中,科學家對首都區域企業選址、居住選址、土地投放、交通出行等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開展了探討,建立起首都區域的交通和土地利用模型,對不同土地和交通政策下的區域空間發展進行預測,並進行績效評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