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政治局會議釋放哪些信號,為何未提房地產調控?

新京報訊(記者 侯潤芳)據新華社,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13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19年經濟工作;聽取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彙報,研究部署2019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會議詳情請點擊: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 分析研究2019年經濟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對比10月底會議,此次會議已淡化“去槓桿”。海通宏觀姜超團隊認為,考慮到今年環保約束放鬆後,空氣汙染再度抬頭,我們預計,精準脫貧、汙染防治或是2019年三大攻堅戰的重心。

此次會議也未提到“樓市調控”。姜超認為,去年底會議強調要“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長效機制建設”,本次會議卻未提及,而對比10月底會議已淡化樓市調控,意味著地產泡沫已相對可控,樓市調控或非2019年政策重心。

中信固收認為,去槓桿和房地產的隱去至少說明其非主要矛盾。今年下半年以來對於去槓桿的表述都有所弱化,10月末政治局會議中就未提及去槓桿部署,去槓桿和債務處置並非當前最主要矛盾。從年初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提出槓桿趨穩,到7月政治局會議提出把握好去槓桿的力度和節奏,允許在外部環境變化、內部風險醞釀的情況下階段性放寬去槓桿政策轉為穩槓桿。10月末和本次會議均沒有提及去槓桿的進一步部署,至少說明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外部風險不確定的環境中,去槓桿和債務處置這一長期任務不再是當前短期主要矛盾。

此次會議釋放出了哪些信號?以下是相關解讀:

會議原文:

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解讀:

本次會議與去年底相比,措辭更為謹慎,重提“合理區間”。

海通宏觀姜超團隊認為,經濟下行壓力未消。事實上,在2016年7月底會議之後,政治局會議已不再強調“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或是“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直到今年7月底會議再次強調“當前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而10月底會議又進一步強調“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本次會議對經濟形勢的判斷與10月底會議一脈相承,反映穩增長的壓力仍在上升。

不過,聯訊證券李奇霖團隊認為10月份的會議上指出 “經濟運行穩中有變,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 ,在最高層面上確認了增長動能放緩這一事實。而此次會議在回顧2018年的經濟工作成績時,都是偏正面的評價,沒有提經濟下行壓力。

為何此次未提?李奇霖認為,可能是源於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以年度為週期來看,今年的增長、通脹、就業等指標,都能夠實現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目標,在內、外環境都明顯變化的情況下,實屬不易。另一方面,可能是中央對於經濟下行的容忍程度上升。10月的政治局會議沒有提到擴大內需,從最近兩三個月的政策來看,也確實沒有大搞刺激,這和以往經濟下行週期的應對政策明顯不同。

在重提“合理區間”的背景下,如何看待未來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

申萬宏觀王健、秦泰團隊認為,“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並再一次強調“六穩”,意味著穩增長仍然是2019年的主要任務。預計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均有望更加積極。儘管本次會議並沒有著重提到減稅,但預算赤字率有望提高至3.3%或更高,以支持基建擴張和更大幅度的減稅。預計2019年基建投資(不含電力)有望緩慢回升至6%;而增值稅減稅政策也大概率將推出,其中最可能的方式是下調16%一檔的增值稅率至13%,靜態對應財政赤字率擴張約0.7個百分點。增值稅減稅有望與個稅減免共同促進消費品增速小幅提升。貨幣政策方面,存準率至少存在200個BP的下調空間以支持實體經濟;我們認為基準利率調整的概率不大,但公開市場操作利率的下調仍是可選項。基於內需託底,而外需不必過度悲觀的判斷,預計2019年GDP有望實現6.4%的增長。

會議原文:

進一步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提振市場信心。

解讀:

在此次會議中,“六個穩”緊跟在“合理區間”之後,順序未變,穩就業仍首當其衝。“這也意味著,穩增長的核心並非穩經濟增速,而是穩就業。”姜超表示。

中信固收表示,整體上,本次會議對2019年的經濟工作目標的主基調仍然是“穩”字當先,反映中央對明年的宏觀經濟形勢跟今年年中會議時的相比並沒有轉向樂觀的跡象,當前的政策組合大概率將繼續延續。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六穩”之後,增加了“提振市場信心”的說法。

李奇霖團隊認為,今年股票市場整體經歷了明顯的調整,10月中旬開始,決策層大力度穩定市場。國務院、一行兩會領導喊話釋放積極信號,監管機構出臺了不少實打實的政策,比如銀保監出臺了《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允許銀行理財子公司對資本市場進行投資。

國務院領導將各類穩定股票市場的措施概況為五個方面:穩定市場、市場基本制度改革、鼓勵市場長期資金參與、促進國企改革和民企改革、擴大開放,並在國務院金穩委會議上要求政策落實。

政治局會議上,通常關於股票市場的內容不多,這次會議指出“提振市場信心”,進一步夯實了政策底。未來可能有更多的政策出臺,包括加大對外資開放、市場基礎制度改革等。

會議原文:

要辯證看待國際環境和國內條件的變化,增強憂患意識,繼續抓住並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堅定信心,把握主動,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

解讀:

姜超認為,從會議表述來看,“戰略機遇”或將來自三個方面:

一是高端製造。會議強調,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推進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根據統計局的統計,2017年我國“三新”(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經濟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已達到15.7%,名義增速14.1%,而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同比增長34.1%,並呈逐年加速之勢。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正在為經濟提供新動能正在不斷壯大。

二是擴大內需。會議強調,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提升國民經濟整體性水平。美國公佈的10月自中國進口的2000億美元清單商品增速已經出現回落,意味著“搶出口”效應或已開始減弱,而目前中美暫停貿易摩擦升級,中國近期將增加對美農產品等進口。未來在擴大開放、增加進口和“搶出口”效應消退的背景下,我國貿易順差將趨收縮,外需對經濟的拉動將進一步減弱,亟須擴大內需、形成強大的國內市場來應對。

三是改革開放。會議強調,加快經濟體制改革,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去年底以來,歷次政治局會議對改革開放的強調持續加強,但都重在強調加大力度。而本次會議一是更強調“加快”改革,意味著2019年經濟體制改革有望加速推出;二是強調“全方位對外開放”,這一表述與去年的“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更進一步,意味著2019年將繼續擴大開放,既應對中美貿易摩擦,也以開放促改革。

會議原文:

要保持戰略定力,注重穩紮穩打,加強協調配合,聚焦主要矛盾,把握好節奏和力度,努力實現最優政策組合和最大整體效果。

解讀:

李奇霖團隊認為,政策將更有針對性,注重實際效果。7月政治局會議指出 “抓住主要矛盾、採取針對性強的措施加以解決” ,10月政治局會議延續了同樣的說法,隨後有了一些積極的變化,比如環保不再一刀切、政策緩解融資難、集中疏解股權質押等。

此次會議延續這種說法,還指出“把握好節奏和力度,努力實現最優政策組合和最大整體效果”。未來政策執行更注重結果導向,避免之前常見的部委和地方過度執行、出臺多個文件反而使結果出現較大偏差等,具體措施包括政策更加有針對性、部門之間加強統籌、注重政策執行中的反饋等等。

劉曉博持有類似的看法。他認為,“最優政策組合”和“最大整體效果”的提法非常重要——面對經濟下行壓力,高層堅持不“大水漫灌”,而是“定向印鈔”滴灌給實體經濟、民營企業、小微企業,力爭保持資產價格穩定,避免刺激樓市,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在這個過程中,會有一系列財政、稅收、貨幣、產業等政策,最終達到一個“最優組合”,去追求“最大整體效果”。總之,不走老路,要創出一條新路。

會議原文:

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

解讀:

李奇霖認為,這種提法,在政治局會議上屬首次,這和當前所處的內外部經濟環境有很大關係。

中美貿易衝突是影響今年資本市場的核心變量之一,但它對實體經濟的影響目前有限。今年1-11月對美出口增速12.9%,高於整體的增速11.8%。前11個月對美貿易順差2935.2億美元,佔總貿易順差的98.0%。無論是中美談判如何,2019年中國對美貿易順差大概率將收窄,淨出口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拉動將減弱。因此,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提高內需對增長的貢獻率,尤為重要。

中金持有類似的看法。在中金看來,2018年國際環境變得更加複雜,使得2019年的增長中更加強調內需。從本次政治局會議精神來看,會議強調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可能意味著內需在穩增長的重要性繼續提升。同時可能會繼續保持定力,按照既定節奏繼續對外開放。另外,也強調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可能自主創新與產業升級也是政策鼓勵的方向。更加詳細的經濟工作導向可能需要等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後的信息披露。

李奇霖團隊表示,預計未來可能採取的舉措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繼續減稅降費,提高居民和企業部門的分配佔比。

二是加大市場化改革力度,消除一些行業的進入壁壘,多樣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

三是貫徹遏制房價上漲的精神。近幾年房價上漲導致居民槓桿率較快上升,國際對比來看中國住戶部門的還本付息壓力不小,也對居民消費有所抑制。

不過第三點能否落實,取決於政策在短期增長和長期風險之間如何平衡。是否會放鬆地產調控,這也是當前市場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

會議原文:

激勵幹部擔當行為

解讀:本次會議提出,“激勵幹部擔當作為”,而2017年底會議的表述是“要樹立正確政績觀”。

如何理解此次的表述?

李奇霖認為,在防範地方隱性債務壓力下,2017年年初開始,針對地方債務監管的文件密集出臺,也懲罰了一批地方政府和城投的領導。在當年7月舉行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還把地方債務問責機制上升到了“終身追責、倒查責任”。

目前看,地方政府和城投的積極性減弱,從預算軟約束到了另外一個極端。今年前三個季度,基建投資斷崖式下跌,也與地方政府在其中的“槓桿”作用收縮有關。

這次會議指出要激勵幹部擔當行為,創造性貫徹落實黨中央方針政策和工作部署。未來或許會出臺更多的激勵相容政策,在遵守一些底線之內,如隱性債務風險,地方政府可能會有更大的政策空間。

申萬宏觀王健、秦泰也表示,這一表述是強調鼓勵地方政府積極性。表述主要是針對於今年來地方政府積極性不足的問題,尤其是基建投資回升緩慢,財政存款沉澱較多。預計2019年有望進一步盤活財政存量,並鼓勵地方政府的基建投資,積極財政的效果有望更好落地。

新京報記者 侯潤芳 編輯 劉曉陽 校對 張彥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