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甲:產業互聯網時代,結盟才能制勝'

"

我的公司叫甲子光年,它是一家科技產業智庫,通過為產業、科技兩端的企業決策者提供前沿趨勢方法論、資本、品牌、資源對接等服務,幫助傳統產業與科技企業融合,推動科技產業化和產業科技化發展。

身後的屏幕上有一個小人。他站在我們每時每刻可能處在的位置。科技的存在,讓這個世界的變革總是突如其來,推著我們快速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


"

我的公司叫甲子光年,它是一家科技產業智庫,通過為產業、科技兩端的企業決策者提供前沿趨勢方法論、資本、品牌、資源對接等服務,幫助傳統產業與科技企業融合,推動科技產業化和產業科技化發展。

身後的屏幕上有一個小人。他站在我們每時每刻可能處在的位置。科技的存在,讓這個世界的變革總是突如其來,推著我們快速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


張一甲:產業互聯網時代,結盟才能制勝



這張圖最有意思的地方是,當我們是這個小人的時候,我們是看不見折線的右邊的。我們會自然地以為明天像今天一樣,正如今天像昨天一樣。如果不拉開歷史的維度看一看,我們可能不會發現,此時此刻我們已經處在了一個快速變革的“換血時代”。現在是知識大爆炸、信息大爆炸時代。IBM估計,到了明年,這個世界每一天知識信息翻新的速度,每12個小時會翻一番,“知識的半衰期”越來越短。很多我們小學課本里學到的常識,今天你再看一看,它已經被推翻了。

美國《財富》雜誌每年會評選財富1000強。如果你仔細對比每隔十年財富1000強新入選的公司比例,你會發現,新公司所佔比例急速增加。在1973到1983年的十年間,只換了35%的公司;在2003到2013的這十年間,70%的公司被換掉了。

所以我們為什麼要關注趨勢?因為回顧歷史,浪潮永遠不屬於逐流者,浪潮永遠只屬於對明天抱以觀點的人,即便有時候我們的觀點可能是錯誤的。

今天是創投演講局,我站在創投市場的角度,做了一個小小的數據整理,分享給大家。

我們看從2015年雙創熱潮到現在創投市場的發展趨勢,你會發現這一兩年市場發生了極大變化,這個變化就是“馬太效應”。2018-2019年5月,單筆融資金額不斷變大,但融資總數卻在下降。更多的錢在向市場中最頭部的創新者聚攏,而很多在過去幾年很容易融到錢的小團隊,卻在此時此刻很難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


"

我的公司叫甲子光年,它是一家科技產業智庫,通過為產業、科技兩端的企業決策者提供前沿趨勢方法論、資本、品牌、資源對接等服務,幫助傳統產業與科技企業融合,推動科技產業化和產業科技化發展。

身後的屏幕上有一個小人。他站在我們每時每刻可能處在的位置。科技的存在,讓這個世界的變革總是突如其來,推著我們快速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


張一甲:產業互聯網時代,結盟才能制勝



這張圖最有意思的地方是,當我們是這個小人的時候,我們是看不見折線的右邊的。我們會自然地以為明天像今天一樣,正如今天像昨天一樣。如果不拉開歷史的維度看一看,我們可能不會發現,此時此刻我們已經處在了一個快速變革的“換血時代”。現在是知識大爆炸、信息大爆炸時代。IBM估計,到了明年,這個世界每一天知識信息翻新的速度,每12個小時會翻一番,“知識的半衰期”越來越短。很多我們小學課本里學到的常識,今天你再看一看,它已經被推翻了。

美國《財富》雜誌每年會評選財富1000強。如果你仔細對比每隔十年財富1000強新入選的公司比例,你會發現,新公司所佔比例急速增加。在1973到1983年的十年間,只換了35%的公司;在2003到2013的這十年間,70%的公司被換掉了。

所以我們為什麼要關注趨勢?因為回顧歷史,浪潮永遠不屬於逐流者,浪潮永遠只屬於對明天抱以觀點的人,即便有時候我們的觀點可能是錯誤的。

今天是創投演講局,我站在創投市場的角度,做了一個小小的數據整理,分享給大家。

我們看從2015年雙創熱潮到現在創投市場的發展趨勢,你會發現這一兩年市場發生了極大變化,這個變化就是“馬太效應”。2018-2019年5月,單筆融資金額不斷變大,但融資總數卻在下降。更多的錢在向市場中最頭部的創新者聚攏,而很多在過去幾年很容易融到錢的小團隊,卻在此時此刻很難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


張一甲:產業互聯網時代,結盟才能制勝



再看資本這一端。在2014、2015年,不僅有很多人出來創業,也有很多人出來創辦新的投資機構。但看一看背後這張圖,它顯示的是整個中國的基金管理人數量和他們所管理的基金數量。


"

我的公司叫甲子光年,它是一家科技產業智庫,通過為產業、科技兩端的企業決策者提供前沿趨勢方法論、資本、品牌、資源對接等服務,幫助傳統產業與科技企業融合,推動科技產業化和產業科技化發展。

身後的屏幕上有一個小人。他站在我們每時每刻可能處在的位置。科技的存在,讓這個世界的變革總是突如其來,推著我們快速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


張一甲:產業互聯網時代,結盟才能制勝



這張圖最有意思的地方是,當我們是這個小人的時候,我們是看不見折線的右邊的。我們會自然地以為明天像今天一樣,正如今天像昨天一樣。如果不拉開歷史的維度看一看,我們可能不會發現,此時此刻我們已經處在了一個快速變革的“換血時代”。現在是知識大爆炸、信息大爆炸時代。IBM估計,到了明年,這個世界每一天知識信息翻新的速度,每12個小時會翻一番,“知識的半衰期”越來越短。很多我們小學課本里學到的常識,今天你再看一看,它已經被推翻了。

美國《財富》雜誌每年會評選財富1000強。如果你仔細對比每隔十年財富1000強新入選的公司比例,你會發現,新公司所佔比例急速增加。在1973到1983年的十年間,只換了35%的公司;在2003到2013的這十年間,70%的公司被換掉了。

所以我們為什麼要關注趨勢?因為回顧歷史,浪潮永遠不屬於逐流者,浪潮永遠只屬於對明天抱以觀點的人,即便有時候我們的觀點可能是錯誤的。

今天是創投演講局,我站在創投市場的角度,做了一個小小的數據整理,分享給大家。

我們看從2015年雙創熱潮到現在創投市場的發展趨勢,你會發現這一兩年市場發生了極大變化,這個變化就是“馬太效應”。2018-2019年5月,單筆融資金額不斷變大,但融資總數卻在下降。更多的錢在向市場中最頭部的創新者聚攏,而很多在過去幾年很容易融到錢的小團隊,卻在此時此刻很難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


張一甲:產業互聯網時代,結盟才能制勝



再看資本這一端。在2014、2015年,不僅有很多人出來創業,也有很多人出來創辦新的投資機構。但看一看背後這張圖,它顯示的是整個中國的基金管理人數量和他們所管理的基金數量。


張一甲:產業互聯網時代,結盟才能制勝



簡單來說,這張圖告訴我們,在資本的一端,同樣存在極其強烈的馬太效應,越來越多的錢在最近湧向了最頭部的投資機構。很多誕生於2014年、2015年的小型的投資機構,當他們把賬上的錢全部投完後,突然發現募不到資了,水龍頭流向了最頭部的玩家。

私募基金進入了“出清重估”的階段。最開始噪音非常大,增速變化非常大,但到了2018年底、2019年初,所有數據增速聚攏在0%附近,大幅度收斂進入寒冬,最近剛剛開始迴歸理性。


"

我的公司叫甲子光年,它是一家科技產業智庫,通過為產業、科技兩端的企業決策者提供前沿趨勢方法論、資本、品牌、資源對接等服務,幫助傳統產業與科技企業融合,推動科技產業化和產業科技化發展。

身後的屏幕上有一個小人。他站在我們每時每刻可能處在的位置。科技的存在,讓這個世界的變革總是突如其來,推著我們快速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


張一甲:產業互聯網時代,結盟才能制勝



這張圖最有意思的地方是,當我們是這個小人的時候,我們是看不見折線的右邊的。我們會自然地以為明天像今天一樣,正如今天像昨天一樣。如果不拉開歷史的維度看一看,我們可能不會發現,此時此刻我們已經處在了一個快速變革的“換血時代”。現在是知識大爆炸、信息大爆炸時代。IBM估計,到了明年,這個世界每一天知識信息翻新的速度,每12個小時會翻一番,“知識的半衰期”越來越短。很多我們小學課本里學到的常識,今天你再看一看,它已經被推翻了。

美國《財富》雜誌每年會評選財富1000強。如果你仔細對比每隔十年財富1000強新入選的公司比例,你會發現,新公司所佔比例急速增加。在1973到1983年的十年間,只換了35%的公司;在2003到2013的這十年間,70%的公司被換掉了。

所以我們為什麼要關注趨勢?因為回顧歷史,浪潮永遠不屬於逐流者,浪潮永遠只屬於對明天抱以觀點的人,即便有時候我們的觀點可能是錯誤的。

今天是創投演講局,我站在創投市場的角度,做了一個小小的數據整理,分享給大家。

我們看從2015年雙創熱潮到現在創投市場的發展趨勢,你會發現這一兩年市場發生了極大變化,這個變化就是“馬太效應”。2018-2019年5月,單筆融資金額不斷變大,但融資總數卻在下降。更多的錢在向市場中最頭部的創新者聚攏,而很多在過去幾年很容易融到錢的小團隊,卻在此時此刻很難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


張一甲:產業互聯網時代,結盟才能制勝



再看資本這一端。在2014、2015年,不僅有很多人出來創業,也有很多人出來創辦新的投資機構。但看一看背後這張圖,它顯示的是整個中國的基金管理人數量和他們所管理的基金數量。


張一甲:產業互聯網時代,結盟才能制勝



簡單來說,這張圖告訴我們,在資本的一端,同樣存在極其強烈的馬太效應,越來越多的錢在最近湧向了最頭部的投資機構。很多誕生於2014年、2015年的小型的投資機構,當他們把賬上的錢全部投完後,突然發現募不到資了,水龍頭流向了最頭部的玩家。

私募基金進入了“出清重估”的階段。最開始噪音非常大,增速變化非常大,但到了2018年底、2019年初,所有數據增速聚攏在0%附近,大幅度收斂進入寒冬,最近剛剛開始迴歸理性。


張一甲:產業互聯網時代,結盟才能制勝



再看人才市場的變化。下面這張圖是今年第一季度的數據,市場上前五大高薪行業,只有一個行業的平均薪資是在上漲,剩下四個行業的平均薪資都在下降。


"

我的公司叫甲子光年,它是一家科技產業智庫,通過為產業、科技兩端的企業決策者提供前沿趨勢方法論、資本、品牌、資源對接等服務,幫助傳統產業與科技企業融合,推動科技產業化和產業科技化發展。

身後的屏幕上有一個小人。他站在我們每時每刻可能處在的位置。科技的存在,讓這個世界的變革總是突如其來,推著我們快速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


張一甲:產業互聯網時代,結盟才能制勝



這張圖最有意思的地方是,當我們是這個小人的時候,我們是看不見折線的右邊的。我們會自然地以為明天像今天一樣,正如今天像昨天一樣。如果不拉開歷史的維度看一看,我們可能不會發現,此時此刻我們已經處在了一個快速變革的“換血時代”。現在是知識大爆炸、信息大爆炸時代。IBM估計,到了明年,這個世界每一天知識信息翻新的速度,每12個小時會翻一番,“知識的半衰期”越來越短。很多我們小學課本里學到的常識,今天你再看一看,它已經被推翻了。

美國《財富》雜誌每年會評選財富1000強。如果你仔細對比每隔十年財富1000強新入選的公司比例,你會發現,新公司所佔比例急速增加。在1973到1983年的十年間,只換了35%的公司;在2003到2013的這十年間,70%的公司被換掉了。

所以我們為什麼要關注趨勢?因為回顧歷史,浪潮永遠不屬於逐流者,浪潮永遠只屬於對明天抱以觀點的人,即便有時候我們的觀點可能是錯誤的。

今天是創投演講局,我站在創投市場的角度,做了一個小小的數據整理,分享給大家。

我們看從2015年雙創熱潮到現在創投市場的發展趨勢,你會發現這一兩年市場發生了極大變化,這個變化就是“馬太效應”。2018-2019年5月,單筆融資金額不斷變大,但融資總數卻在下降。更多的錢在向市場中最頭部的創新者聚攏,而很多在過去幾年很容易融到錢的小團隊,卻在此時此刻很難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


張一甲:產業互聯網時代,結盟才能制勝



再看資本這一端。在2014、2015年,不僅有很多人出來創業,也有很多人出來創辦新的投資機構。但看一看背後這張圖,它顯示的是整個中國的基金管理人數量和他們所管理的基金數量。


張一甲:產業互聯網時代,結盟才能制勝



簡單來說,這張圖告訴我們,在資本的一端,同樣存在極其強烈的馬太效應,越來越多的錢在最近湧向了最頭部的投資機構。很多誕生於2014年、2015年的小型的投資機構,當他們把賬上的錢全部投完後,突然發現募不到資了,水龍頭流向了最頭部的玩家。

私募基金進入了“出清重估”的階段。最開始噪音非常大,增速變化非常大,但到了2018年底、2019年初,所有數據增速聚攏在0%附近,大幅度收斂進入寒冬,最近剛剛開始迴歸理性。


張一甲:產業互聯網時代,結盟才能制勝



再看人才市場的變化。下面這張圖是今年第一季度的數據,市場上前五大高薪行業,只有一個行業的平均薪資是在上漲,剩下四個行業的平均薪資都在下降。


張一甲:產業互聯網時代,結盟才能制勝



再看企業家。此時此刻中國有數以千計的商學院,有很多是去年剛開的第一期班,而都在今年辦得如火如荼。為什麼企業家開始上課了?因為他們開始焦慮了。

再看一個很有意思的維度。去年開始所有的互聯網巨頭,BATJ,無一例外都在做一件事,紛紛進行戰略和組織結構調整,打出“to B”這張牌。今天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產業互聯網”,或者叫“工業互聯網”。


"

我的公司叫甲子光年,它是一家科技產業智庫,通過為產業、科技兩端的企業決策者提供前沿趨勢方法論、資本、品牌、資源對接等服務,幫助傳統產業與科技企業融合,推動科技產業化和產業科技化發展。

身後的屏幕上有一個小人。他站在我們每時每刻可能處在的位置。科技的存在,讓這個世界的變革總是突如其來,推著我們快速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


張一甲:產業互聯網時代,結盟才能制勝



這張圖最有意思的地方是,當我們是這個小人的時候,我們是看不見折線的右邊的。我們會自然地以為明天像今天一樣,正如今天像昨天一樣。如果不拉開歷史的維度看一看,我們可能不會發現,此時此刻我們已經處在了一個快速變革的“換血時代”。現在是知識大爆炸、信息大爆炸時代。IBM估計,到了明年,這個世界每一天知識信息翻新的速度,每12個小時會翻一番,“知識的半衰期”越來越短。很多我們小學課本里學到的常識,今天你再看一看,它已經被推翻了。

美國《財富》雜誌每年會評選財富1000強。如果你仔細對比每隔十年財富1000強新入選的公司比例,你會發現,新公司所佔比例急速增加。在1973到1983年的十年間,只換了35%的公司;在2003到2013的這十年間,70%的公司被換掉了。

所以我們為什麼要關注趨勢?因為回顧歷史,浪潮永遠不屬於逐流者,浪潮永遠只屬於對明天抱以觀點的人,即便有時候我們的觀點可能是錯誤的。

今天是創投演講局,我站在創投市場的角度,做了一個小小的數據整理,分享給大家。

我們看從2015年雙創熱潮到現在創投市場的發展趨勢,你會發現這一兩年市場發生了極大變化,這個變化就是“馬太效應”。2018-2019年5月,單筆融資金額不斷變大,但融資總數卻在下降。更多的錢在向市場中最頭部的創新者聚攏,而很多在過去幾年很容易融到錢的小團隊,卻在此時此刻很難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


張一甲:產業互聯網時代,結盟才能制勝



再看資本這一端。在2014、2015年,不僅有很多人出來創業,也有很多人出來創辦新的投資機構。但看一看背後這張圖,它顯示的是整個中國的基金管理人數量和他們所管理的基金數量。


張一甲:產業互聯網時代,結盟才能制勝



簡單來說,這張圖告訴我們,在資本的一端,同樣存在極其強烈的馬太效應,越來越多的錢在最近湧向了最頭部的投資機構。很多誕生於2014年、2015年的小型的投資機構,當他們把賬上的錢全部投完後,突然發現募不到資了,水龍頭流向了最頭部的玩家。

私募基金進入了“出清重估”的階段。最開始噪音非常大,增速變化非常大,但到了2018年底、2019年初,所有數據增速聚攏在0%附近,大幅度收斂進入寒冬,最近剛剛開始迴歸理性。


張一甲:產業互聯網時代,結盟才能制勝



再看人才市場的變化。下面這張圖是今年第一季度的數據,市場上前五大高薪行業,只有一個行業的平均薪資是在上漲,剩下四個行業的平均薪資都在下降。


張一甲:產業互聯網時代,結盟才能制勝



再看企業家。此時此刻中國有數以千計的商學院,有很多是去年剛開的第一期班,而都在今年辦得如火如荼。為什麼企業家開始上課了?因為他們開始焦慮了。

再看一個很有意思的維度。去年開始所有的互聯網巨頭,BATJ,無一例外都在做一件事,紛紛進行戰略和組織結構調整,打出“to B”這張牌。今天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產業互聯網”,或者叫“工業互聯網”。


張一甲:產業互聯網時代,結盟才能制勝



一切都在告訴我們一件事:中國經濟正在破舊立新。新的趨勢和秩序是什麼?

當我四年前進入科技行業的時候,總有一種坐在冷板凳上前行的感覺,但這兩年,關注政治、財經、股市的人全部都在關注科技,科技已經成為“公約數”。

回顧中國改革開放40年,各行各業的增速,主要源於巨大的市場紅利。中國有五線人口,所孕育的市場機會頂得上非常多國家加起來的機會。再加上政策鬆綁和低廉的資源要素,所以很多行業都是跑馬圈地“勇者勝”,企業家們僅靠著速度和激情就能獲得第一桶金。

但是很快,各行各業跑馬圈地的好日子就要結束了,沒有更多地可以圈了。接下來各行各業必須要做的,就是把圈住的一畝三分地,提質、控險、增效、降耗,去種出來更多果實。

增長的驅動力開始從末端市場遷移到供給端,創新的土壤,從消費側變成了供給側——創新發生在產業裡。產業怎麼創新?無非是用新技術,新工具,新材料,新元素,在漫長的產業鏈上做新元素替代。

所以,創新在此時此刻變成了這樣一個邏輯:由科技賦能產業,最終帶動末端消費升級。我們此時此刻正處於T2B2C時代,這個時代就是現在新聞上天天在說的產業互聯網時代。


"

我的公司叫甲子光年,它是一家科技產業智庫,通過為產業、科技兩端的企業決策者提供前沿趨勢方法論、資本、品牌、資源對接等服務,幫助傳統產業與科技企業融合,推動科技產業化和產業科技化發展。

身後的屏幕上有一個小人。他站在我們每時每刻可能處在的位置。科技的存在,讓這個世界的變革總是突如其來,推著我們快速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


張一甲:產業互聯網時代,結盟才能制勝



這張圖最有意思的地方是,當我們是這個小人的時候,我們是看不見折線的右邊的。我們會自然地以為明天像今天一樣,正如今天像昨天一樣。如果不拉開歷史的維度看一看,我們可能不會發現,此時此刻我們已經處在了一個快速變革的“換血時代”。現在是知識大爆炸、信息大爆炸時代。IBM估計,到了明年,這個世界每一天知識信息翻新的速度,每12個小時會翻一番,“知識的半衰期”越來越短。很多我們小學課本里學到的常識,今天你再看一看,它已經被推翻了。

美國《財富》雜誌每年會評選財富1000強。如果你仔細對比每隔十年財富1000強新入選的公司比例,你會發現,新公司所佔比例急速增加。在1973到1983年的十年間,只換了35%的公司;在2003到2013的這十年間,70%的公司被換掉了。

所以我們為什麼要關注趨勢?因為回顧歷史,浪潮永遠不屬於逐流者,浪潮永遠只屬於對明天抱以觀點的人,即便有時候我們的觀點可能是錯誤的。

今天是創投演講局,我站在創投市場的角度,做了一個小小的數據整理,分享給大家。

我們看從2015年雙創熱潮到現在創投市場的發展趨勢,你會發現這一兩年市場發生了極大變化,這個變化就是“馬太效應”。2018-2019年5月,單筆融資金額不斷變大,但融資總數卻在下降。更多的錢在向市場中最頭部的創新者聚攏,而很多在過去幾年很容易融到錢的小團隊,卻在此時此刻很難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


張一甲:產業互聯網時代,結盟才能制勝



再看資本這一端。在2014、2015年,不僅有很多人出來創業,也有很多人出來創辦新的投資機構。但看一看背後這張圖,它顯示的是整個中國的基金管理人數量和他們所管理的基金數量。


張一甲:產業互聯網時代,結盟才能制勝



簡單來說,這張圖告訴我們,在資本的一端,同樣存在極其強烈的馬太效應,越來越多的錢在最近湧向了最頭部的投資機構。很多誕生於2014年、2015年的小型的投資機構,當他們把賬上的錢全部投完後,突然發現募不到資了,水龍頭流向了最頭部的玩家。

私募基金進入了“出清重估”的階段。最開始噪音非常大,增速變化非常大,但到了2018年底、2019年初,所有數據增速聚攏在0%附近,大幅度收斂進入寒冬,最近剛剛開始迴歸理性。


張一甲:產業互聯網時代,結盟才能制勝



再看人才市場的變化。下面這張圖是今年第一季度的數據,市場上前五大高薪行業,只有一個行業的平均薪資是在上漲,剩下四個行業的平均薪資都在下降。


張一甲:產業互聯網時代,結盟才能制勝



再看企業家。此時此刻中國有數以千計的商學院,有很多是去年剛開的第一期班,而都在今年辦得如火如荼。為什麼企業家開始上課了?因為他們開始焦慮了。

再看一個很有意思的維度。去年開始所有的互聯網巨頭,BATJ,無一例外都在做一件事,紛紛進行戰略和組織結構調整,打出“to B”這張牌。今天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產業互聯網”,或者叫“工業互聯網”。


張一甲:產業互聯網時代,結盟才能制勝



一切都在告訴我們一件事:中國經濟正在破舊立新。新的趨勢和秩序是什麼?

當我四年前進入科技行業的時候,總有一種坐在冷板凳上前行的感覺,但這兩年,關注政治、財經、股市的人全部都在關注科技,科技已經成為“公約數”。

回顧中國改革開放40年,各行各業的增速,主要源於巨大的市場紅利。中國有五線人口,所孕育的市場機會頂得上非常多國家加起來的機會。再加上政策鬆綁和低廉的資源要素,所以很多行業都是跑馬圈地“勇者勝”,企業家們僅靠著速度和激情就能獲得第一桶金。

但是很快,各行各業跑馬圈地的好日子就要結束了,沒有更多地可以圈了。接下來各行各業必須要做的,就是把圈住的一畝三分地,提質、控險、增效、降耗,去種出來更多果實。

增長的驅動力開始從末端市場遷移到供給端,創新的土壤,從消費側變成了供給側——創新發生在產業裡。產業怎麼創新?無非是用新技術,新工具,新材料,新元素,在漫長的產業鏈上做新元素替代。

所以,創新在此時此刻變成了這樣一個邏輯:由科技賦能產業,最終帶動末端消費升級。我們此時此刻正處於T2B2C時代,這個時代就是現在新聞上天天在說的產業互聯網時代。


張一甲:產業互聯網時代,結盟才能制勝



從“消費互聯網”時代步入“產業互聯網”時代,短短一詞之差,究竟意味著什麼?

什麼是消費互聯網?今天去看所有消費互聯網巨頭,你會發現,所有公司都是競爭對手,因為大家在做的都是同一件事:把用戶時間佔住,換成錢,無論用什麼樣的轉換方式。考核他們的指標也非常統一和簡單:PV、UV、GMV、LTV、CAC。所以用美團創始人王興的話說,這是無限遊戲。

所以在過去漫長20年的消費互聯網邏輯裡,誰都能看得懂誰、誰都能模仿誰,創新者要乾的事情就是快速做出規模。在消費互聯網時代,規模才是唯一的壁壘。我把這個市場稱為“平原市場”。


"

我的公司叫甲子光年,它是一家科技產業智庫,通過為產業、科技兩端的企業決策者提供前沿趨勢方法論、資本、品牌、資源對接等服務,幫助傳統產業與科技企業融合,推動科技產業化和產業科技化發展。

身後的屏幕上有一個小人。他站在我們每時每刻可能處在的位置。科技的存在,讓這個世界的變革總是突如其來,推著我們快速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


張一甲:產業互聯網時代,結盟才能制勝



這張圖最有意思的地方是,當我們是這個小人的時候,我們是看不見折線的右邊的。我們會自然地以為明天像今天一樣,正如今天像昨天一樣。如果不拉開歷史的維度看一看,我們可能不會發現,此時此刻我們已經處在了一個快速變革的“換血時代”。現在是知識大爆炸、信息大爆炸時代。IBM估計,到了明年,這個世界每一天知識信息翻新的速度,每12個小時會翻一番,“知識的半衰期”越來越短。很多我們小學課本里學到的常識,今天你再看一看,它已經被推翻了。

美國《財富》雜誌每年會評選財富1000強。如果你仔細對比每隔十年財富1000強新入選的公司比例,你會發現,新公司所佔比例急速增加。在1973到1983年的十年間,只換了35%的公司;在2003到2013的這十年間,70%的公司被換掉了。

所以我們為什麼要關注趨勢?因為回顧歷史,浪潮永遠不屬於逐流者,浪潮永遠只屬於對明天抱以觀點的人,即便有時候我們的觀點可能是錯誤的。

今天是創投演講局,我站在創投市場的角度,做了一個小小的數據整理,分享給大家。

我們看從2015年雙創熱潮到現在創投市場的發展趨勢,你會發現這一兩年市場發生了極大變化,這個變化就是“馬太效應”。2018-2019年5月,單筆融資金額不斷變大,但融資總數卻在下降。更多的錢在向市場中最頭部的創新者聚攏,而很多在過去幾年很容易融到錢的小團隊,卻在此時此刻很難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


張一甲:產業互聯網時代,結盟才能制勝



再看資本這一端。在2014、2015年,不僅有很多人出來創業,也有很多人出來創辦新的投資機構。但看一看背後這張圖,它顯示的是整個中國的基金管理人數量和他們所管理的基金數量。


張一甲:產業互聯網時代,結盟才能制勝



簡單來說,這張圖告訴我們,在資本的一端,同樣存在極其強烈的馬太效應,越來越多的錢在最近湧向了最頭部的投資機構。很多誕生於2014年、2015年的小型的投資機構,當他們把賬上的錢全部投完後,突然發現募不到資了,水龍頭流向了最頭部的玩家。

私募基金進入了“出清重估”的階段。最開始噪音非常大,增速變化非常大,但到了2018年底、2019年初,所有數據增速聚攏在0%附近,大幅度收斂進入寒冬,最近剛剛開始迴歸理性。


張一甲:產業互聯網時代,結盟才能制勝



再看人才市場的變化。下面這張圖是今年第一季度的數據,市場上前五大高薪行業,只有一個行業的平均薪資是在上漲,剩下四個行業的平均薪資都在下降。


張一甲:產業互聯網時代,結盟才能制勝



再看企業家。此時此刻中國有數以千計的商學院,有很多是去年剛開的第一期班,而都在今年辦得如火如荼。為什麼企業家開始上課了?因為他們開始焦慮了。

再看一個很有意思的維度。去年開始所有的互聯網巨頭,BATJ,無一例外都在做一件事,紛紛進行戰略和組織結構調整,打出“to B”這張牌。今天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產業互聯網”,或者叫“工業互聯網”。


張一甲:產業互聯網時代,結盟才能制勝



一切都在告訴我們一件事:中國經濟正在破舊立新。新的趨勢和秩序是什麼?

當我四年前進入科技行業的時候,總有一種坐在冷板凳上前行的感覺,但這兩年,關注政治、財經、股市的人全部都在關注科技,科技已經成為“公約數”。

回顧中國改革開放40年,各行各業的增速,主要源於巨大的市場紅利。中國有五線人口,所孕育的市場機會頂得上非常多國家加起來的機會。再加上政策鬆綁和低廉的資源要素,所以很多行業都是跑馬圈地“勇者勝”,企業家們僅靠著速度和激情就能獲得第一桶金。

但是很快,各行各業跑馬圈地的好日子就要結束了,沒有更多地可以圈了。接下來各行各業必須要做的,就是把圈住的一畝三分地,提質、控險、增效、降耗,去種出來更多果實。

增長的驅動力開始從末端市場遷移到供給端,創新的土壤,從消費側變成了供給側——創新發生在產業裡。產業怎麼創新?無非是用新技術,新工具,新材料,新元素,在漫長的產業鏈上做新元素替代。

所以,創新在此時此刻變成了這樣一個邏輯:由科技賦能產業,最終帶動末端消費升級。我們此時此刻正處於T2B2C時代,這個時代就是現在新聞上天天在說的產業互聯網時代。


張一甲:產業互聯網時代,結盟才能制勝



從“消費互聯網”時代步入“產業互聯網”時代,短短一詞之差,究竟意味著什麼?

什麼是消費互聯網?今天去看所有消費互聯網巨頭,你會發現,所有公司都是競爭對手,因為大家在做的都是同一件事:把用戶時間佔住,換成錢,無論用什麼樣的轉換方式。考核他們的指標也非常統一和簡單:PV、UV、GMV、LTV、CAC。所以用美團創始人王興的話說,這是無限遊戲。

所以在過去漫長20年的消費互聯網邏輯裡,誰都能看得懂誰、誰都能模仿誰,創新者要乾的事情就是快速做出規模。在消費互聯網時代,規模才是唯一的壁壘。我把這個市場稱為“平原市場”。


張一甲:產業互聯網時代,結盟才能制勝



而產業互聯網的邏輯完全不同。產業互聯網不是一個競爭市場,而是一個被切割的非常細分的、碎片化的“棋盤市場”。

縱著看,三千六百行,行行都面臨著剛才所說的增長瓶頸、紅利結束的危機,大家都要想方設法引進技術,但大家的需求內涵又極為不同。

橫著看,此時此刻正在試圖去變革產業的技術從業者,有人做硬件、有人做軟件、做雲、做端、做芯片,做新材料、新能源、安全技術,甚至區塊鏈等等。大家雖然都是技術創業,但是每件事不盡相同,也不容易互相替代。


"

我的公司叫甲子光年,它是一家科技產業智庫,通過為產業、科技兩端的企業決策者提供前沿趨勢方法論、資本、品牌、資源對接等服務,幫助傳統產業與科技企業融合,推動科技產業化和產業科技化發展。

身後的屏幕上有一個小人。他站在我們每時每刻可能處在的位置。科技的存在,讓這個世界的變革總是突如其來,推著我們快速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


張一甲:產業互聯網時代,結盟才能制勝



這張圖最有意思的地方是,當我們是這個小人的時候,我們是看不見折線的右邊的。我們會自然地以為明天像今天一樣,正如今天像昨天一樣。如果不拉開歷史的維度看一看,我們可能不會發現,此時此刻我們已經處在了一個快速變革的“換血時代”。現在是知識大爆炸、信息大爆炸時代。IBM估計,到了明年,這個世界每一天知識信息翻新的速度,每12個小時會翻一番,“知識的半衰期”越來越短。很多我們小學課本里學到的常識,今天你再看一看,它已經被推翻了。

美國《財富》雜誌每年會評選財富1000強。如果你仔細對比每隔十年財富1000強新入選的公司比例,你會發現,新公司所佔比例急速增加。在1973到1983年的十年間,只換了35%的公司;在2003到2013的這十年間,70%的公司被換掉了。

所以我們為什麼要關注趨勢?因為回顧歷史,浪潮永遠不屬於逐流者,浪潮永遠只屬於對明天抱以觀點的人,即便有時候我們的觀點可能是錯誤的。

今天是創投演講局,我站在創投市場的角度,做了一個小小的數據整理,分享給大家。

我們看從2015年雙創熱潮到現在創投市場的發展趨勢,你會發現這一兩年市場發生了極大變化,這個變化就是“馬太效應”。2018-2019年5月,單筆融資金額不斷變大,但融資總數卻在下降。更多的錢在向市場中最頭部的創新者聚攏,而很多在過去幾年很容易融到錢的小團隊,卻在此時此刻很難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


張一甲:產業互聯網時代,結盟才能制勝



再看資本這一端。在2014、2015年,不僅有很多人出來創業,也有很多人出來創辦新的投資機構。但看一看背後這張圖,它顯示的是整個中國的基金管理人數量和他們所管理的基金數量。


張一甲:產業互聯網時代,結盟才能制勝



簡單來說,這張圖告訴我們,在資本的一端,同樣存在極其強烈的馬太效應,越來越多的錢在最近湧向了最頭部的投資機構。很多誕生於2014年、2015年的小型的投資機構,當他們把賬上的錢全部投完後,突然發現募不到資了,水龍頭流向了最頭部的玩家。

私募基金進入了“出清重估”的階段。最開始噪音非常大,增速變化非常大,但到了2018年底、2019年初,所有數據增速聚攏在0%附近,大幅度收斂進入寒冬,最近剛剛開始迴歸理性。


張一甲:產業互聯網時代,結盟才能制勝



再看人才市場的變化。下面這張圖是今年第一季度的數據,市場上前五大高薪行業,只有一個行業的平均薪資是在上漲,剩下四個行業的平均薪資都在下降。


張一甲:產業互聯網時代,結盟才能制勝



再看企業家。此時此刻中國有數以千計的商學院,有很多是去年剛開的第一期班,而都在今年辦得如火如荼。為什麼企業家開始上課了?因為他們開始焦慮了。

再看一個很有意思的維度。去年開始所有的互聯網巨頭,BATJ,無一例外都在做一件事,紛紛進行戰略和組織結構調整,打出“to B”這張牌。今天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產業互聯網”,或者叫“工業互聯網”。


張一甲:產業互聯網時代,結盟才能制勝



一切都在告訴我們一件事:中國經濟正在破舊立新。新的趨勢和秩序是什麼?

當我四年前進入科技行業的時候,總有一種坐在冷板凳上前行的感覺,但這兩年,關注政治、財經、股市的人全部都在關注科技,科技已經成為“公約數”。

回顧中國改革開放40年,各行各業的增速,主要源於巨大的市場紅利。中國有五線人口,所孕育的市場機會頂得上非常多國家加起來的機會。再加上政策鬆綁和低廉的資源要素,所以很多行業都是跑馬圈地“勇者勝”,企業家們僅靠著速度和激情就能獲得第一桶金。

但是很快,各行各業跑馬圈地的好日子就要結束了,沒有更多地可以圈了。接下來各行各業必須要做的,就是把圈住的一畝三分地,提質、控險、增效、降耗,去種出來更多果實。

增長的驅動力開始從末端市場遷移到供給端,創新的土壤,從消費側變成了供給側——創新發生在產業裡。產業怎麼創新?無非是用新技術,新工具,新材料,新元素,在漫長的產業鏈上做新元素替代。

所以,創新在此時此刻變成了這樣一個邏輯:由科技賦能產業,最終帶動末端消費升級。我們此時此刻正處於T2B2C時代,這個時代就是現在新聞上天天在說的產業互聯網時代。


張一甲:產業互聯網時代,結盟才能制勝



從“消費互聯網”時代步入“產業互聯網”時代,短短一詞之差,究竟意味著什麼?

什麼是消費互聯網?今天去看所有消費互聯網巨頭,你會發現,所有公司都是競爭對手,因為大家在做的都是同一件事:把用戶時間佔住,換成錢,無論用什麼樣的轉換方式。考核他們的指標也非常統一和簡單:PV、UV、GMV、LTV、CAC。所以用美團創始人王興的話說,這是無限遊戲。

所以在過去漫長20年的消費互聯網邏輯裡,誰都能看得懂誰、誰都能模仿誰,創新者要乾的事情就是快速做出規模。在消費互聯網時代,規模才是唯一的壁壘。我把這個市場稱為“平原市場”。


張一甲:產業互聯網時代,結盟才能制勝



而產業互聯網的邏輯完全不同。產業互聯網不是一個競爭市場,而是一個被切割的非常細分的、碎片化的“棋盤市場”。

縱著看,三千六百行,行行都面臨著剛才所說的增長瓶頸、紅利結束的危機,大家都要想方設法引進技術,但大家的需求內涵又極為不同。

橫著看,此時此刻正在試圖去變革產業的技術從業者,有人做硬件、有人做軟件、做雲、做端、做芯片,做新材料、新能源、安全技術,甚至區塊鏈等等。大家雖然都是技術創業,但是每件事不盡相同,也不容易互相替代。


張一甲:產業互聯網時代,結盟才能制勝



創新市場突然慢了下來。很多投資者過去投資消費領域,現在突然去看產業端,會覺得莫大的失落感和不適應,說這個世界怎麼了,怎麼沒有風口了,怎麼沒有故事了?

因為在棋盤市場上,再也不存在跑馬圈地,不存在規模遊戲,不存在無限戰爭,不存在快速壟斷,出現不了拼多多3年上市,瑞幸咖啡15個月上市這樣的速度神話。所有人都在這個棋盤上結寨紮營、四下落子。一個落子,可能動輒就是半年、一年甚至更久的時間。

產業互聯網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特徵:打群架。

在過去,創新者可以單打獨鬥,比如做一款APP,可以自己開發,自己賺錢。但現在在這張棋盤上,你必須和其他玩家發生交集。我如果是一個技術創業者,我必須找到產業當中落地的場景,如果落不了地,我就賺不到錢;我如果是一個產業主,如果無法引進市場中合適的技術要素,我也無法走入第二曲線。

所以,單打獨鬥的時代結束了,吃獨食的時代結束了,所有公司都必須在那張棋盤上找到你需要結盟的夥伴,有技術的出技術,有場景的出場景。單靠自己,都走不完這樣個閉環。

科技和產業融合的過程,最重要的,就是突破兩個圈層的不對等,完成破冰和整合,才能走進我們所謂的產業升級時代。

這個邏輯往大了去說,其實科技發展所帶來的最大不平等,是它成為了少數人的工具、少數人的能力。如果科技始終停留在象牙塔裡,沒有辦法從科技的一端走向產業的一端,它就永遠無法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永遠無法實現新一代商業週期,新一代技術的平民化發展。

所以,如果說消費互聯網時代是好懂好做,大家都在沙灘上撿貝殼,那麼產業互聯網時代,機會在產業鏈深處,深海險遠,但深海有珍珠。我用16個字形容此時此刻的創新市場:告別熱鬧,走向孤獨,離開淺岸,迎接深海。


"

我的公司叫甲子光年,它是一家科技產業智庫,通過為產業、科技兩端的企業決策者提供前沿趨勢方法論、資本、品牌、資源對接等服務,幫助傳統產業與科技企業融合,推動科技產業化和產業科技化發展。

身後的屏幕上有一個小人。他站在我們每時每刻可能處在的位置。科技的存在,讓這個世界的變革總是突如其來,推著我們快速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


張一甲:產業互聯網時代,結盟才能制勝



這張圖最有意思的地方是,當我們是這個小人的時候,我們是看不見折線的右邊的。我們會自然地以為明天像今天一樣,正如今天像昨天一樣。如果不拉開歷史的維度看一看,我們可能不會發現,此時此刻我們已經處在了一個快速變革的“換血時代”。現在是知識大爆炸、信息大爆炸時代。IBM估計,到了明年,這個世界每一天知識信息翻新的速度,每12個小時會翻一番,“知識的半衰期”越來越短。很多我們小學課本里學到的常識,今天你再看一看,它已經被推翻了。

美國《財富》雜誌每年會評選財富1000強。如果你仔細對比每隔十年財富1000強新入選的公司比例,你會發現,新公司所佔比例急速增加。在1973到1983年的十年間,只換了35%的公司;在2003到2013的這十年間,70%的公司被換掉了。

所以我們為什麼要關注趨勢?因為回顧歷史,浪潮永遠不屬於逐流者,浪潮永遠只屬於對明天抱以觀點的人,即便有時候我們的觀點可能是錯誤的。

今天是創投演講局,我站在創投市場的角度,做了一個小小的數據整理,分享給大家。

我們看從2015年雙創熱潮到現在創投市場的發展趨勢,你會發現這一兩年市場發生了極大變化,這個變化就是“馬太效應”。2018-2019年5月,單筆融資金額不斷變大,但融資總數卻在下降。更多的錢在向市場中最頭部的創新者聚攏,而很多在過去幾年很容易融到錢的小團隊,卻在此時此刻很難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


張一甲:產業互聯網時代,結盟才能制勝



再看資本這一端。在2014、2015年,不僅有很多人出來創業,也有很多人出來創辦新的投資機構。但看一看背後這張圖,它顯示的是整個中國的基金管理人數量和他們所管理的基金數量。


張一甲:產業互聯網時代,結盟才能制勝



簡單來說,這張圖告訴我們,在資本的一端,同樣存在極其強烈的馬太效應,越來越多的錢在最近湧向了最頭部的投資機構。很多誕生於2014年、2015年的小型的投資機構,當他們把賬上的錢全部投完後,突然發現募不到資了,水龍頭流向了最頭部的玩家。

私募基金進入了“出清重估”的階段。最開始噪音非常大,增速變化非常大,但到了2018年底、2019年初,所有數據增速聚攏在0%附近,大幅度收斂進入寒冬,最近剛剛開始迴歸理性。


張一甲:產業互聯網時代,結盟才能制勝



再看人才市場的變化。下面這張圖是今年第一季度的數據,市場上前五大高薪行業,只有一個行業的平均薪資是在上漲,剩下四個行業的平均薪資都在下降。


張一甲:產業互聯網時代,結盟才能制勝



再看企業家。此時此刻中國有數以千計的商學院,有很多是去年剛開的第一期班,而都在今年辦得如火如荼。為什麼企業家開始上課了?因為他們開始焦慮了。

再看一個很有意思的維度。去年開始所有的互聯網巨頭,BATJ,無一例外都在做一件事,紛紛進行戰略和組織結構調整,打出“to B”這張牌。今天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產業互聯網”,或者叫“工業互聯網”。


張一甲:產業互聯網時代,結盟才能制勝



一切都在告訴我們一件事:中國經濟正在破舊立新。新的趨勢和秩序是什麼?

當我四年前進入科技行業的時候,總有一種坐在冷板凳上前行的感覺,但這兩年,關注政治、財經、股市的人全部都在關注科技,科技已經成為“公約數”。

回顧中國改革開放40年,各行各業的增速,主要源於巨大的市場紅利。中國有五線人口,所孕育的市場機會頂得上非常多國家加起來的機會。再加上政策鬆綁和低廉的資源要素,所以很多行業都是跑馬圈地“勇者勝”,企業家們僅靠著速度和激情就能獲得第一桶金。

但是很快,各行各業跑馬圈地的好日子就要結束了,沒有更多地可以圈了。接下來各行各業必須要做的,就是把圈住的一畝三分地,提質、控險、增效、降耗,去種出來更多果實。

增長的驅動力開始從末端市場遷移到供給端,創新的土壤,從消費側變成了供給側——創新發生在產業裡。產業怎麼創新?無非是用新技術,新工具,新材料,新元素,在漫長的產業鏈上做新元素替代。

所以,創新在此時此刻變成了這樣一個邏輯:由科技賦能產業,最終帶動末端消費升級。我們此時此刻正處於T2B2C時代,這個時代就是現在新聞上天天在說的產業互聯網時代。


張一甲:產業互聯網時代,結盟才能制勝



從“消費互聯網”時代步入“產業互聯網”時代,短短一詞之差,究竟意味著什麼?

什麼是消費互聯網?今天去看所有消費互聯網巨頭,你會發現,所有公司都是競爭對手,因為大家在做的都是同一件事:把用戶時間佔住,換成錢,無論用什麼樣的轉換方式。考核他們的指標也非常統一和簡單:PV、UV、GMV、LTV、CAC。所以用美團創始人王興的話說,這是無限遊戲。

所以在過去漫長20年的消費互聯網邏輯裡,誰都能看得懂誰、誰都能模仿誰,創新者要乾的事情就是快速做出規模。在消費互聯網時代,規模才是唯一的壁壘。我把這個市場稱為“平原市場”。


張一甲:產業互聯網時代,結盟才能制勝



而產業互聯網的邏輯完全不同。產業互聯網不是一個競爭市場,而是一個被切割的非常細分的、碎片化的“棋盤市場”。

縱著看,三千六百行,行行都面臨著剛才所說的增長瓶頸、紅利結束的危機,大家都要想方設法引進技術,但大家的需求內涵又極為不同。

橫著看,此時此刻正在試圖去變革產業的技術從業者,有人做硬件、有人做軟件、做雲、做端、做芯片,做新材料、新能源、安全技術,甚至區塊鏈等等。大家雖然都是技術創業,但是每件事不盡相同,也不容易互相替代。


張一甲:產業互聯網時代,結盟才能制勝



創新市場突然慢了下來。很多投資者過去投資消費領域,現在突然去看產業端,會覺得莫大的失落感和不適應,說這個世界怎麼了,怎麼沒有風口了,怎麼沒有故事了?

因為在棋盤市場上,再也不存在跑馬圈地,不存在規模遊戲,不存在無限戰爭,不存在快速壟斷,出現不了拼多多3年上市,瑞幸咖啡15個月上市這樣的速度神話。所有人都在這個棋盤上結寨紮營、四下落子。一個落子,可能動輒就是半年、一年甚至更久的時間。

產業互聯網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特徵:打群架。

在過去,創新者可以單打獨鬥,比如做一款APP,可以自己開發,自己賺錢。但現在在這張棋盤上,你必須和其他玩家發生交集。我如果是一個技術創業者,我必須找到產業當中落地的場景,如果落不了地,我就賺不到錢;我如果是一個產業主,如果無法引進市場中合適的技術要素,我也無法走入第二曲線。

所以,單打獨鬥的時代結束了,吃獨食的時代結束了,所有公司都必須在那張棋盤上找到你需要結盟的夥伴,有技術的出技術,有場景的出場景。單靠自己,都走不完這樣個閉環。

科技和產業融合的過程,最重要的,就是突破兩個圈層的不對等,完成破冰和整合,才能走進我們所謂的產業升級時代。

這個邏輯往大了去說,其實科技發展所帶來的最大不平等,是它成為了少數人的工具、少數人的能力。如果科技始終停留在象牙塔裡,沒有辦法從科技的一端走向產業的一端,它就永遠無法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永遠無法實現新一代商業週期,新一代技術的平民化發展。

所以,如果說消費互聯網時代是好懂好做,大家都在沙灘上撿貝殼,那麼產業互聯網時代,機會在產業鏈深處,深海險遠,但深海有珍珠。我用16個字形容此時此刻的創新市場:告別熱鬧,走向孤獨,離開淺岸,迎接深海。


張一甲:產業互聯網時代,結盟才能制勝



最後,想說一點點題外話。很多人問我為什麼做這件艱澀小眾的事情?其實,科技一點都不難理解,科技趨勢是非常簡單粗暴,非常線性的。任何一個人想到科技都會知道,明天會更快更高更強,未來會更加先進,可為什麼總是隻有很少一部分人率先擁抱新技術趨勢呢?

如果說所有人都知道遠方是最終的目的地,到底是什麼在阻止著大多數人的前行呢?答案很簡單,是對無法抵達的恐懼。都知道新一代的技術就在對岸,可誰也不想當先驅,我們都怕自己當了先驅,賠了歲月。那就讓別人先試試看。

去年我在朋友圈問,到底誰更容易成為一流的企業家?是樂觀者還是悲觀者?有人說一定是樂觀者,因為悲觀者撐不到“一流”就抑鬱了;有人說一定是悲觀者,因為“一流”必須基於強大的憂患意識。後來一個朋友告訴我,悲觀者往往正確,樂觀者往往成功。

其實,不管你的背景、資源、技能、業績歷史再光輝,在創業這件事情上,你所有的積累都會很快消耗殆盡,接下來就是不斷走路、不斷栽坑、不斷種樹、不斷摘果子的過程。沒有任何一家企業的成功是拿來的,所有企業的成功都是一步一個腳印淬鍊出來的。那些做得很棒的企業家,成功的原因不是因為自己技高八斗,而是因為對遠方足夠渴望,這種渴望推動著他們克服千難險阻,雖千萬人吾往矣。

所有的資源稟賦到最後其實都很廉價,最終一切的決定性因素就是人。人無非腦力、體力、心力。腦力是知識,有章可循;體力所有人都差不多;而心力來自什麼?其實就是來自你的赤子之心,來自對世界本質近乎瘋狂的好奇、探索和追求,來自你內心深處天真的力量。


張一甲:科技智庫甲子光年創始人、CEO

這是張一甲在@春光裡X一刻talks的演講局「原點」上的分享。張一甲,科技行業頭部KOL,2017年入選福布斯亞洲30 Under 30。長期浸泡於科技一線,使她深刻感受到技術要真正改變未來,必須在產業落地生根,因而創辦中國科技產業第一智庫“甲子光年”,提供科技產業前沿趨勢、方法論與服務。以下是她對於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的深度思考。

來源: 一刻talks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