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共享產業週期新時代


​港股解碼,香港財華社原創王牌專欄,金融名家齊聚。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贊哦。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重點培育5G、AI等新興行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為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設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彭年集團和深圳大學聯合主辦‘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萬物智聯 高端論壇’,論壇旨在搭建一個由粵港澳‘商、學、研’界領袖和社會精英參與的高端對話和交流平臺,共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

2019年8月30日,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高端論壇在深圳彭年酒店召開,本次會議由彭年集團和深圳大學聯合主辦,由深圳市政府、羅湖區政府指導,出席本次會議的嘉賓有:深圳市人大常委副主任、市科協主任蔣宇揚、深圳市科創委副主任鍾海、羅湖區科技創新局局長石興中、彭年集團董事長彭志兵、深圳大學副校長李永華、深圳大學計算機與軟件學院院長明仲、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國良、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倪明選、滑鐵盧大學教授沈學民、中國工程院院士廖湘科、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宋樑、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劉江川、香港理工大學教授曹建農、澳門大學教授賈維嘉、加拿大卡爾頓大學教授於非、騰訊未來網絡實驗室主任張雲飛、華為雲計算產線高級科學家顧炯炯、solace副總裁Dr aiken leung、santander uk& ireland首席運營官 michael harte。

建設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全面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深圳市人大常委副主任、市科協主任蔣宇揚表示,深圳是一座充滿魅力、充滿活力、充滿動力、充滿創新力的城市,粵港澳大灣區5G萬物智聯高端論壇的舉辦可謂正逢其時。


"


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共享產業週期新時代


​港股解碼,香港財華社原創王牌專欄,金融名家齊聚。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贊哦。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重點培育5G、AI等新興行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為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設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彭年集團和深圳大學聯合主辦‘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萬物智聯 高端論壇’,論壇旨在搭建一個由粵港澳‘商、學、研’界領袖和社會精英參與的高端對話和交流平臺,共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

2019年8月30日,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高端論壇在深圳彭年酒店召開,本次會議由彭年集團和深圳大學聯合主辦,由深圳市政府、羅湖區政府指導,出席本次會議的嘉賓有:深圳市人大常委副主任、市科協主任蔣宇揚、深圳市科創委副主任鍾海、羅湖區科技創新局局長石興中、彭年集團董事長彭志兵、深圳大學副校長李永華、深圳大學計算機與軟件學院院長明仲、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國良、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倪明選、滑鐵盧大學教授沈學民、中國工程院院士廖湘科、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宋樑、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劉江川、香港理工大學教授曹建農、澳門大學教授賈維嘉、加拿大卡爾頓大學教授於非、騰訊未來網絡實驗室主任張雲飛、華為雲計算產線高級科學家顧炯炯、solace副總裁Dr aiken leung、santander uk& ireland首席運營官 michael harte。

建設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全面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深圳市人大常委副主任、市科協主任蔣宇揚表示,深圳是一座充滿魅力、充滿活力、充滿動力、充滿創新力的城市,粵港澳大灣區5G萬物智聯高端論壇的舉辦可謂正逢其時。


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共享產業週期新時代


深圳近年來前瞻佈局,大力發展以5G為代表的戰略新興產業取得顯著成效,有了5G的速度才有了工業互聯網生態的基礎,新興產業已經佔據了我們GDP比重逐年提升,去年我們戰略新興產業增加值達到兩位數,新增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000家企業全市高新企業達1.44萬家,居全國第二。

當下,以5G為主要發展,新的產業週期已經開始,新時代在加速到來。同時,5G正在改變社會,為萬物互聯提供支撐,打開增長的空間。未來我們要以服務國家戰略、引領產業趨勢為己任,為粵港澳大灣區、為我國乃至全球的科學發展探索新路徑,鑄就新動力。


"


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共享產業週期新時代


​港股解碼,香港財華社原創王牌專欄,金融名家齊聚。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贊哦。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重點培育5G、AI等新興行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為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設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彭年集團和深圳大學聯合主辦‘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萬物智聯 高端論壇’,論壇旨在搭建一個由粵港澳‘商、學、研’界領袖和社會精英參與的高端對話和交流平臺,共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

2019年8月30日,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高端論壇在深圳彭年酒店召開,本次會議由彭年集團和深圳大學聯合主辦,由深圳市政府、羅湖區政府指導,出席本次會議的嘉賓有:深圳市人大常委副主任、市科協主任蔣宇揚、深圳市科創委副主任鍾海、羅湖區科技創新局局長石興中、彭年集團董事長彭志兵、深圳大學副校長李永華、深圳大學計算機與軟件學院院長明仲、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國良、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倪明選、滑鐵盧大學教授沈學民、中國工程院院士廖湘科、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宋樑、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劉江川、香港理工大學教授曹建農、澳門大學教授賈維嘉、加拿大卡爾頓大學教授於非、騰訊未來網絡實驗室主任張雲飛、華為雲計算產線高級科學家顧炯炯、solace副總裁Dr aiken leung、santander uk& ireland首席運營官 michael harte。

建設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全面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深圳市人大常委副主任、市科協主任蔣宇揚表示,深圳是一座充滿魅力、充滿活力、充滿動力、充滿創新力的城市,粵港澳大灣區5G萬物智聯高端論壇的舉辦可謂正逢其時。


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共享產業週期新時代


深圳近年來前瞻佈局,大力發展以5G為代表的戰略新興產業取得顯著成效,有了5G的速度才有了工業互聯網生態的基礎,新興產業已經佔據了我們GDP比重逐年提升,去年我們戰略新興產業增加值達到兩位數,新增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000家企業全市高新企業達1.44萬家,居全國第二。

當下,以5G為主要發展,新的產業週期已經開始,新時代在加速到來。同時,5G正在改變社會,為萬物互聯提供支撐,打開增長的空間。未來我們要以服務國家戰略、引領產業趨勢為己任,為粵港澳大灣區、為我國乃至全球的科學發展探索新路徑,鑄就新動力。


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共享產業週期新時代


深圳科創委副主任鍾海表示,目前深圳已經有了7家世界500強,有超過1.4萬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有300多萬家上市主體。同時,我們已經有了14所大學,我們預計會建到20所。我們有超過20家基礎研究機構,100多家新型研發機構。我們相信未來的40年,我們在創新上不僅有高新技術產業,我們還會在科學、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前沿技術、交叉技術等在國際上,我們會有一席之地。

扶持新型科技企業,讓5G成為深圳新標誌

彭年集團董事長彭志兵表示,隨著深圳發展不斷的變化和轉型,彭年集團從原來的傳統業務慢慢轉向教育、醫療、能源、新科技投資等方向。科技日新月異,不僅是時代的進步,也是社會的需求。彭年集團在未來的發展中會以投資扶持新型科技為導向,讓科技能真正融入到我們的生活,真正解決我們社會高速發展所帶來的問題。


"


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共享產業週期新時代


​港股解碼,香港財華社原創王牌專欄,金融名家齊聚。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贊哦。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重點培育5G、AI等新興行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為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設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彭年集團和深圳大學聯合主辦‘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萬物智聯 高端論壇’,論壇旨在搭建一個由粵港澳‘商、學、研’界領袖和社會精英參與的高端對話和交流平臺,共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

2019年8月30日,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高端論壇在深圳彭年酒店召開,本次會議由彭年集團和深圳大學聯合主辦,由深圳市政府、羅湖區政府指導,出席本次會議的嘉賓有:深圳市人大常委副主任、市科協主任蔣宇揚、深圳市科創委副主任鍾海、羅湖區科技創新局局長石興中、彭年集團董事長彭志兵、深圳大學副校長李永華、深圳大學計算機與軟件學院院長明仲、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國良、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倪明選、滑鐵盧大學教授沈學民、中國工程院院士廖湘科、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宋樑、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劉江川、香港理工大學教授曹建農、澳門大學教授賈維嘉、加拿大卡爾頓大學教授於非、騰訊未來網絡實驗室主任張雲飛、華為雲計算產線高級科學家顧炯炯、solace副總裁Dr aiken leung、santander uk& ireland首席運營官 michael harte。

建設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全面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深圳市人大常委副主任、市科協主任蔣宇揚表示,深圳是一座充滿魅力、充滿活力、充滿動力、充滿創新力的城市,粵港澳大灣區5G萬物智聯高端論壇的舉辦可謂正逢其時。


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共享產業週期新時代


深圳近年來前瞻佈局,大力發展以5G為代表的戰略新興產業取得顯著成效,有了5G的速度才有了工業互聯網生態的基礎,新興產業已經佔據了我們GDP比重逐年提升,去年我們戰略新興產業增加值達到兩位數,新增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000家企業全市高新企業達1.44萬家,居全國第二。

當下,以5G為主要發展,新的產業週期已經開始,新時代在加速到來。同時,5G正在改變社會,為萬物互聯提供支撐,打開增長的空間。未來我們要以服務國家戰略、引領產業趨勢為己任,為粵港澳大灣區、為我國乃至全球的科學發展探索新路徑,鑄就新動力。


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共享產業週期新時代


深圳科創委副主任鍾海表示,目前深圳已經有了7家世界500強,有超過1.4萬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有300多萬家上市主體。同時,我們已經有了14所大學,我們預計會建到20所。我們有超過20家基礎研究機構,100多家新型研發機構。我們相信未來的40年,我們在創新上不僅有高新技術產業,我們還會在科學、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前沿技術、交叉技術等在國際上,我們會有一席之地。

扶持新型科技企業,讓5G成為深圳新標誌

彭年集團董事長彭志兵表示,隨著深圳發展不斷的變化和轉型,彭年集團從原來的傳統業務慢慢轉向教育、醫療、能源、新科技投資等方向。科技日新月異,不僅是時代的進步,也是社會的需求。彭年集團在未來的發展中會以投資扶持新型科技為導向,讓科技能真正融入到我們的生活,真正解決我們社會高速發展所帶來的問題。


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共享產業週期新時代


為了支持和助力中國的科創事業,彭年集團在2018年組建了專業投資公司,專門從事信息科學和生命科學領域的科創投資。並且於7月份通過中國證券業基金協會的私募股權投資管理人的備案。彭年創投創立一年來投了一些前沿性企業,分別從事5G、微基站、整體解決方案和RF高頻、射頻、收發芯片的研究和開發工作,這些領域是目前被國外技術掐脖子的領域,希望我們的投資對中國5G的發展帶來一些幫助。

深圳大學將為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做出更大貢獻

深圳大學副校長李永華表示,深圳大學是一所特區大學、創客大學、實驗大學。世界四大知名大學排行榜顯示,我校國際排名以每年一百多位,國內排名每年十多位的速度上升。目前居於世界高校第500位左右,在最近一次世界大學排行榜中,深圳大學位居全球第328位,位居國內第32位。被譽為內地發展最快的學校第一。


"


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共享產業週期新時代


​港股解碼,香港財華社原創王牌專欄,金融名家齊聚。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贊哦。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重點培育5G、AI等新興行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為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設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彭年集團和深圳大學聯合主辦‘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萬物智聯 高端論壇’,論壇旨在搭建一個由粵港澳‘商、學、研’界領袖和社會精英參與的高端對話和交流平臺,共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

2019年8月30日,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高端論壇在深圳彭年酒店召開,本次會議由彭年集團和深圳大學聯合主辦,由深圳市政府、羅湖區政府指導,出席本次會議的嘉賓有:深圳市人大常委副主任、市科協主任蔣宇揚、深圳市科創委副主任鍾海、羅湖區科技創新局局長石興中、彭年集團董事長彭志兵、深圳大學副校長李永華、深圳大學計算機與軟件學院院長明仲、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國良、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倪明選、滑鐵盧大學教授沈學民、中國工程院院士廖湘科、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宋樑、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劉江川、香港理工大學教授曹建農、澳門大學教授賈維嘉、加拿大卡爾頓大學教授於非、騰訊未來網絡實驗室主任張雲飛、華為雲計算產線高級科學家顧炯炯、solace副總裁Dr aiken leung、santander uk& ireland首席運營官 michael harte。

建設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全面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深圳市人大常委副主任、市科協主任蔣宇揚表示,深圳是一座充滿魅力、充滿活力、充滿動力、充滿創新力的城市,粵港澳大灣區5G萬物智聯高端論壇的舉辦可謂正逢其時。


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共享產業週期新時代


深圳近年來前瞻佈局,大力發展以5G為代表的戰略新興產業取得顯著成效,有了5G的速度才有了工業互聯網生態的基礎,新興產業已經佔據了我們GDP比重逐年提升,去年我們戰略新興產業增加值達到兩位數,新增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000家企業全市高新企業達1.44萬家,居全國第二。

當下,以5G為主要發展,新的產業週期已經開始,新時代在加速到來。同時,5G正在改變社會,為萬物互聯提供支撐,打開增長的空間。未來我們要以服務國家戰略、引領產業趨勢為己任,為粵港澳大灣區、為我國乃至全球的科學發展探索新路徑,鑄就新動力。


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共享產業週期新時代


深圳科創委副主任鍾海表示,目前深圳已經有了7家世界500強,有超過1.4萬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有300多萬家上市主體。同時,我們已經有了14所大學,我們預計會建到20所。我們有超過20家基礎研究機構,100多家新型研發機構。我們相信未來的40年,我們在創新上不僅有高新技術產業,我們還會在科學、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前沿技術、交叉技術等在國際上,我們會有一席之地。

扶持新型科技企業,讓5G成為深圳新標誌

彭年集團董事長彭志兵表示,隨著深圳發展不斷的變化和轉型,彭年集團從原來的傳統業務慢慢轉向教育、醫療、能源、新科技投資等方向。科技日新月異,不僅是時代的進步,也是社會的需求。彭年集團在未來的發展中會以投資扶持新型科技為導向,讓科技能真正融入到我們的生活,真正解決我們社會高速發展所帶來的問題。


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共享產業週期新時代


為了支持和助力中國的科創事業,彭年集團在2018年組建了專業投資公司,專門從事信息科學和生命科學領域的科創投資。並且於7月份通過中國證券業基金協會的私募股權投資管理人的備案。彭年創投創立一年來投了一些前沿性企業,分別從事5G、微基站、整體解決方案和RF高頻、射頻、收發芯片的研究和開發工作,這些領域是目前被國外技術掐脖子的領域,希望我們的投資對中國5G的發展帶來一些幫助。

深圳大學將為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做出更大貢獻

深圳大學副校長李永華表示,深圳大學是一所特區大學、創客大學、實驗大學。世界四大知名大學排行榜顯示,我校國際排名以每年一百多位,國內排名每年十多位的速度上升。目前居於世界高校第500位左右,在最近一次世界大學排行榜中,深圳大學位居全球第328位,位居國內第32位。被譽為內地發展最快的學校第一。


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共享產業週期新時代


最近計算機科學排名CSR公佈了2019年全球範圍高校排名,深圳大學計算機科學位於中國高校第14位,內地高校第8位。在CSR排行榜2017-2019區間中深圳大學計算機圖形學名列亞洲高校第一,進入世界一流水平。深圳大學將繼續優化學科建設佈局,拓寬人才培養渠道,加強5G、AI等領域人才的培養,促進粵港澳大灣區5G萬物智聯的發展。

天地空一體化車聯網絡,為自動駕駛提供解決方案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皇家科學院院士、滑鐵盧大學教授沈學民院士分享了有關車聯網絡領域的發展情況。


"


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共享產業週期新時代


​港股解碼,香港財華社原創王牌專欄,金融名家齊聚。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贊哦。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重點培育5G、AI等新興行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為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設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彭年集團和深圳大學聯合主辦‘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萬物智聯 高端論壇’,論壇旨在搭建一個由粵港澳‘商、學、研’界領袖和社會精英參與的高端對話和交流平臺,共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

2019年8月30日,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高端論壇在深圳彭年酒店召開,本次會議由彭年集團和深圳大學聯合主辦,由深圳市政府、羅湖區政府指導,出席本次會議的嘉賓有:深圳市人大常委副主任、市科協主任蔣宇揚、深圳市科創委副主任鍾海、羅湖區科技創新局局長石興中、彭年集團董事長彭志兵、深圳大學副校長李永華、深圳大學計算機與軟件學院院長明仲、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國良、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倪明選、滑鐵盧大學教授沈學民、中國工程院院士廖湘科、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宋樑、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劉江川、香港理工大學教授曹建農、澳門大學教授賈維嘉、加拿大卡爾頓大學教授於非、騰訊未來網絡實驗室主任張雲飛、華為雲計算產線高級科學家顧炯炯、solace副總裁Dr aiken leung、santander uk& ireland首席運營官 michael harte。

建設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全面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深圳市人大常委副主任、市科協主任蔣宇揚表示,深圳是一座充滿魅力、充滿活力、充滿動力、充滿創新力的城市,粵港澳大灣區5G萬物智聯高端論壇的舉辦可謂正逢其時。


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共享產業週期新時代


深圳近年來前瞻佈局,大力發展以5G為代表的戰略新興產業取得顯著成效,有了5G的速度才有了工業互聯網生態的基礎,新興產業已經佔據了我們GDP比重逐年提升,去年我們戰略新興產業增加值達到兩位數,新增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000家企業全市高新企業達1.44萬家,居全國第二。

當下,以5G為主要發展,新的產業週期已經開始,新時代在加速到來。同時,5G正在改變社會,為萬物互聯提供支撐,打開增長的空間。未來我們要以服務國家戰略、引領產業趨勢為己任,為粵港澳大灣區、為我國乃至全球的科學發展探索新路徑,鑄就新動力。


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共享產業週期新時代


深圳科創委副主任鍾海表示,目前深圳已經有了7家世界500強,有超過1.4萬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有300多萬家上市主體。同時,我們已經有了14所大學,我們預計會建到20所。我們有超過20家基礎研究機構,100多家新型研發機構。我們相信未來的40年,我們在創新上不僅有高新技術產業,我們還會在科學、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前沿技術、交叉技術等在國際上,我們會有一席之地。

扶持新型科技企業,讓5G成為深圳新標誌

彭年集團董事長彭志兵表示,隨著深圳發展不斷的變化和轉型,彭年集團從原來的傳統業務慢慢轉向教育、醫療、能源、新科技投資等方向。科技日新月異,不僅是時代的進步,也是社會的需求。彭年集團在未來的發展中會以投資扶持新型科技為導向,讓科技能真正融入到我們的生活,真正解決我們社會高速發展所帶來的問題。


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共享產業週期新時代


為了支持和助力中國的科創事業,彭年集團在2018年組建了專業投資公司,專門從事信息科學和生命科學領域的科創投資。並且於7月份通過中國證券業基金協會的私募股權投資管理人的備案。彭年創投創立一年來投了一些前沿性企業,分別從事5G、微基站、整體解決方案和RF高頻、射頻、收發芯片的研究和開發工作,這些領域是目前被國外技術掐脖子的領域,希望我們的投資對中國5G的發展帶來一些幫助。

深圳大學將為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做出更大貢獻

深圳大學副校長李永華表示,深圳大學是一所特區大學、創客大學、實驗大學。世界四大知名大學排行榜顯示,我校國際排名以每年一百多位,國內排名每年十多位的速度上升。目前居於世界高校第500位左右,在最近一次世界大學排行榜中,深圳大學位居全球第328位,位居國內第32位。被譽為內地發展最快的學校第一。


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共享產業週期新時代


最近計算機科學排名CSR公佈了2019年全球範圍高校排名,深圳大學計算機科學位於中國高校第14位,內地高校第8位。在CSR排行榜2017-2019區間中深圳大學計算機圖形學名列亞洲高校第一,進入世界一流水平。深圳大學將繼續優化學科建設佈局,拓寬人才培養渠道,加強5G、AI等領域人才的培養,促進粵港澳大灣區5G萬物智聯的發展。

天地空一體化車聯網絡,為自動駕駛提供解決方案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皇家科學院院士、滑鐵盧大學教授沈學民院士分享了有關車聯網絡領域的發展情況。


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共享產業週期新時代


現在交通系統面臨交通事故、交通擁擠以及交通擁擠帶來更多的二氧化碳的釋放,導致環境的汙染。要解決這個問題,一是讓車車相聯,無非是讓車和車進行信息的交換,車和沿路通訊設施,最後發展到車和行人、後臺服務器、不同的傳感器。

有了車車交換會帶來其他目前很熱的應用,比如智能停車、尋找車位等。我們會立刻做這件事,這是有其挑戰的。因為有了車車相聯,有大量無線數據的傳輸需要無線資源,車是高速移動的物體,在路上行駛時對造成傳輸的穩定性和信息傳輸安全的用戶隱私問題。

解決這些挑戰,為什麼我們不用機器代替?我們能否用機器代替駕駛員控制汽車。現在要看怎麼用機器代替人控制汽車。機器代替眼睛有掃描儀、雷達、攝像,把周圍的場景收集進來。收集進來後,我們有車車相聯,我們車裡面有通信設施、計算能力設施。我們還要有駕車經驗和駕車本領,我們有高精度地圖、GPS等信息,我們通過大量的傳感器收集不同駕駛員駕車行為,這些信息送到我們車的計算機裡,通過學習得出決策控制這個車,實現自動駕駛也是有可能的。

自動駕駛汽車面臨什麼問題?不同的設備代替人收集信息,成本比較高。自動駕駛裡不管硬件、軟件都有很多挑戰。車裡的計算機要處理大量的信息,車的計算能力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計算能力裡及時得出駕車決策,這是其挑戰。同時,因為通過感知得到信息會受到很多限制,如天氣限制。

舉例來說,自動駕駛汽車開到交叉路口要變道辨認信號燈是什麼顏色的,下雪把信號燈覆蓋了,看不到信號燈怎麼辨別信號燈顏色呢?這個挑戰反過來想用通訊的方式可以把它解決,如果信號燈說現在是紅的,它播放信息,所有的車不用看信號燈都知道信號燈的顏色。

美國汽車協會把自動駕駛分為六擋,從0擋到第5擋,第5擋是Full automation,我的車在任何天氣、任何場景、任何地點都可以做這件事,這是很難的。目前開發、研究是在第2-3擋左右,我們離第5擋有一定的距離,想真正實現它,首先需要無縫網絡覆蓋,這是第一點。

看加拿大地圖和加拿大有網絡覆蓋的地區只有20%,要看中國的地圖,有紅色是有網絡覆蓋的地方。其覆蓋率中國目前只有40%,為什麼不實現無縫網絡覆蓋?原因很多,一是成本問題,中國移動到偏遠地區鋪設網絡,他說錢都賺不回來,我怎麼做。二是地理環境的限制,有些地方高山是人不可能去,怎麼鋪設網絡?

第二點,我們服務的需求和數量是隨著時間、地點、場合改變的。比如上下班高峰期時需要的服務量會非常大。我們今天在彭年酒店開會,這麼多人聚集在這裡,我們需要的數據量、服務需求非常大。如何讓網絡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場景都能提供滿意的服務?

如何讓網絡在高峰期、低谷期都可以提供滿意的服務?為了解決這些東西實現真正的全方位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是空間地理化網絡。

什麼是空間、地、天?地是地理,空是衛星,大家知道目前衛星通訊技術發展非常快。天是無人機,深圳有大疆,無人機會有很多應用。在未來是利用無人機實現無線通訊網絡,假設我們有了空間地,我們利用衛星的通訊資源,利用無人機組成移動網的資源,加上我們地面目前已有的網絡資源,我們可以把對無縫網絡覆蓋的需求,不管在任何上下班高峰期的時候,我們都能給用戶提供滿意的服務。這些問題都解決掉的。

我們目前已經有很多設備在開發,比如我們的車可以在路上行駛,可以跟地面網絡進行信息的交換,我們的車可以跟衛星、無人機進行信息的交換。像天地,無人機跟地的網絡結合,現在華為、中國移動都在做測試。當有了空間一體化網絡時,這張圖給未來空間一體化網絡結構。

資源是混合的,我們要設計控制器,控制器對它的要求是很嚴格的。這裡的控制器用軟件定義網絡,雖然這是軟件定義網絡控制器,但這是一組控制器,有的控制器是集中式、分佈式的。

設計的控制器是很複雜的,控制器有兩個輸入,一是我的空天地有什麼資源,二是服務多少,有了這兩個控制器就要作出決策,我有多少資源是從衛星、無人機和地面來的,分配給什麼樣的用戶,支持什麼樣的服務。因為設計控制器很複雜,所面臨的場景是形形色色的,我給定一個時間地點、資源和用戶,它就要做決策,決策是成千上萬的。為了找到決策我們用了增強學習。

因為控制器要做實時的決策,你在這麼複雜、高動態的環境下如何做實時的決策?我們這些決策都是在Offline的時候做訓練。這些東西是事先做好的,給定一個場景,控制器根據這個東西事先決策好,這個場景就是這個決策,所以它可以立刻做決策。

軟件定義網絡的控制器做三件事:一是Access Control,當車行駛到某個地點時,看有沒有被衛星、無人機或者地面覆蓋。二是有多少資源要分給用戶支持它的服務。三是根據地面用戶的數量、服務需求,如果地面網絡容量不夠,我們需要多少無人機,每個無人機運動的軌跡是什麼,無人機的無線網絡可以提供多少流量,支持當時所有用戶服務的需求。

在網技術、分佈式計算、軟件控制技術發展與物聯網智能化所面臨的挑戰

香港理工大學電子計算學系講座教授、互聯網和移動計算實驗室主任 曹建農教授分享了有關智慧物聯網領域的發展現狀。


"


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共享產業週期新時代


​港股解碼,香港財華社原創王牌專欄,金融名家齊聚。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贊哦。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重點培育5G、AI等新興行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為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設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彭年集團和深圳大學聯合主辦‘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萬物智聯 高端論壇’,論壇旨在搭建一個由粵港澳‘商、學、研’界領袖和社會精英參與的高端對話和交流平臺,共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

2019年8月30日,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高端論壇在深圳彭年酒店召開,本次會議由彭年集團和深圳大學聯合主辦,由深圳市政府、羅湖區政府指導,出席本次會議的嘉賓有:深圳市人大常委副主任、市科協主任蔣宇揚、深圳市科創委副主任鍾海、羅湖區科技創新局局長石興中、彭年集團董事長彭志兵、深圳大學副校長李永華、深圳大學計算機與軟件學院院長明仲、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國良、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倪明選、滑鐵盧大學教授沈學民、中國工程院院士廖湘科、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宋樑、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劉江川、香港理工大學教授曹建農、澳門大學教授賈維嘉、加拿大卡爾頓大學教授於非、騰訊未來網絡實驗室主任張雲飛、華為雲計算產線高級科學家顧炯炯、solace副總裁Dr aiken leung、santander uk& ireland首席運營官 michael harte。

建設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全面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深圳市人大常委副主任、市科協主任蔣宇揚表示,深圳是一座充滿魅力、充滿活力、充滿動力、充滿創新力的城市,粵港澳大灣區5G萬物智聯高端論壇的舉辦可謂正逢其時。


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共享產業週期新時代


深圳近年來前瞻佈局,大力發展以5G為代表的戰略新興產業取得顯著成效,有了5G的速度才有了工業互聯網生態的基礎,新興產業已經佔據了我們GDP比重逐年提升,去年我們戰略新興產業增加值達到兩位數,新增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000家企業全市高新企業達1.44萬家,居全國第二。

當下,以5G為主要發展,新的產業週期已經開始,新時代在加速到來。同時,5G正在改變社會,為萬物互聯提供支撐,打開增長的空間。未來我們要以服務國家戰略、引領產業趨勢為己任,為粵港澳大灣區、為我國乃至全球的科學發展探索新路徑,鑄就新動力。


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共享產業週期新時代


深圳科創委副主任鍾海表示,目前深圳已經有了7家世界500強,有超過1.4萬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有300多萬家上市主體。同時,我們已經有了14所大學,我們預計會建到20所。我們有超過20家基礎研究機構,100多家新型研發機構。我們相信未來的40年,我們在創新上不僅有高新技術產業,我們還會在科學、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前沿技術、交叉技術等在國際上,我們會有一席之地。

扶持新型科技企業,讓5G成為深圳新標誌

彭年集團董事長彭志兵表示,隨著深圳發展不斷的變化和轉型,彭年集團從原來的傳統業務慢慢轉向教育、醫療、能源、新科技投資等方向。科技日新月異,不僅是時代的進步,也是社會的需求。彭年集團在未來的發展中會以投資扶持新型科技為導向,讓科技能真正融入到我們的生活,真正解決我們社會高速發展所帶來的問題。


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共享產業週期新時代


為了支持和助力中國的科創事業,彭年集團在2018年組建了專業投資公司,專門從事信息科學和生命科學領域的科創投資。並且於7月份通過中國證券業基金協會的私募股權投資管理人的備案。彭年創投創立一年來投了一些前沿性企業,分別從事5G、微基站、整體解決方案和RF高頻、射頻、收發芯片的研究和開發工作,這些領域是目前被國外技術掐脖子的領域,希望我們的投資對中國5G的發展帶來一些幫助。

深圳大學將為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做出更大貢獻

深圳大學副校長李永華表示,深圳大學是一所特區大學、創客大學、實驗大學。世界四大知名大學排行榜顯示,我校國際排名以每年一百多位,國內排名每年十多位的速度上升。目前居於世界高校第500位左右,在最近一次世界大學排行榜中,深圳大學位居全球第328位,位居國內第32位。被譽為內地發展最快的學校第一。


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共享產業週期新時代


最近計算機科學排名CSR公佈了2019年全球範圍高校排名,深圳大學計算機科學位於中國高校第14位,內地高校第8位。在CSR排行榜2017-2019區間中深圳大學計算機圖形學名列亞洲高校第一,進入世界一流水平。深圳大學將繼續優化學科建設佈局,拓寬人才培養渠道,加強5G、AI等領域人才的培養,促進粵港澳大灣區5G萬物智聯的發展。

天地空一體化車聯網絡,為自動駕駛提供解決方案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皇家科學院院士、滑鐵盧大學教授沈學民院士分享了有關車聯網絡領域的發展情況。


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共享產業週期新時代


現在交通系統面臨交通事故、交通擁擠以及交通擁擠帶來更多的二氧化碳的釋放,導致環境的汙染。要解決這個問題,一是讓車車相聯,無非是讓車和車進行信息的交換,車和沿路通訊設施,最後發展到車和行人、後臺服務器、不同的傳感器。

有了車車交換會帶來其他目前很熱的應用,比如智能停車、尋找車位等。我們會立刻做這件事,這是有其挑戰的。因為有了車車相聯,有大量無線數據的傳輸需要無線資源,車是高速移動的物體,在路上行駛時對造成傳輸的穩定性和信息傳輸安全的用戶隱私問題。

解決這些挑戰,為什麼我們不用機器代替?我們能否用機器代替駕駛員控制汽車。現在要看怎麼用機器代替人控制汽車。機器代替眼睛有掃描儀、雷達、攝像,把周圍的場景收集進來。收集進來後,我們有車車相聯,我們車裡面有通信設施、計算能力設施。我們還要有駕車經驗和駕車本領,我們有高精度地圖、GPS等信息,我們通過大量的傳感器收集不同駕駛員駕車行為,這些信息送到我們車的計算機裡,通過學習得出決策控制這個車,實現自動駕駛也是有可能的。

自動駕駛汽車面臨什麼問題?不同的設備代替人收集信息,成本比較高。自動駕駛裡不管硬件、軟件都有很多挑戰。車裡的計算機要處理大量的信息,車的計算能力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計算能力裡及時得出駕車決策,這是其挑戰。同時,因為通過感知得到信息會受到很多限制,如天氣限制。

舉例來說,自動駕駛汽車開到交叉路口要變道辨認信號燈是什麼顏色的,下雪把信號燈覆蓋了,看不到信號燈怎麼辨別信號燈顏色呢?這個挑戰反過來想用通訊的方式可以把它解決,如果信號燈說現在是紅的,它播放信息,所有的車不用看信號燈都知道信號燈的顏色。

美國汽車協會把自動駕駛分為六擋,從0擋到第5擋,第5擋是Full automation,我的車在任何天氣、任何場景、任何地點都可以做這件事,這是很難的。目前開發、研究是在第2-3擋左右,我們離第5擋有一定的距離,想真正實現它,首先需要無縫網絡覆蓋,這是第一點。

看加拿大地圖和加拿大有網絡覆蓋的地區只有20%,要看中國的地圖,有紅色是有網絡覆蓋的地方。其覆蓋率中國目前只有40%,為什麼不實現無縫網絡覆蓋?原因很多,一是成本問題,中國移動到偏遠地區鋪設網絡,他說錢都賺不回來,我怎麼做。二是地理環境的限制,有些地方高山是人不可能去,怎麼鋪設網絡?

第二點,我們服務的需求和數量是隨著時間、地點、場合改變的。比如上下班高峰期時需要的服務量會非常大。我們今天在彭年酒店開會,這麼多人聚集在這裡,我們需要的數據量、服務需求非常大。如何讓網絡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場景都能提供滿意的服務?

如何讓網絡在高峰期、低谷期都可以提供滿意的服務?為了解決這些東西實現真正的全方位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是空間地理化網絡。

什麼是空間、地、天?地是地理,空是衛星,大家知道目前衛星通訊技術發展非常快。天是無人機,深圳有大疆,無人機會有很多應用。在未來是利用無人機實現無線通訊網絡,假設我們有了空間地,我們利用衛星的通訊資源,利用無人機組成移動網的資源,加上我們地面目前已有的網絡資源,我們可以把對無縫網絡覆蓋的需求,不管在任何上下班高峰期的時候,我們都能給用戶提供滿意的服務。這些問題都解決掉的。

我們目前已經有很多設備在開發,比如我們的車可以在路上行駛,可以跟地面網絡進行信息的交換,我們的車可以跟衛星、無人機進行信息的交換。像天地,無人機跟地的網絡結合,現在華為、中國移動都在做測試。當有了空間一體化網絡時,這張圖給未來空間一體化網絡結構。

資源是混合的,我們要設計控制器,控制器對它的要求是很嚴格的。這裡的控制器用軟件定義網絡,雖然這是軟件定義網絡控制器,但這是一組控制器,有的控制器是集中式、分佈式的。

設計的控制器是很複雜的,控制器有兩個輸入,一是我的空天地有什麼資源,二是服務多少,有了這兩個控制器就要作出決策,我有多少資源是從衛星、無人機和地面來的,分配給什麼樣的用戶,支持什麼樣的服務。因為設計控制器很複雜,所面臨的場景是形形色色的,我給定一個時間地點、資源和用戶,它就要做決策,決策是成千上萬的。為了找到決策我們用了增強學習。

因為控制器要做實時的決策,你在這麼複雜、高動態的環境下如何做實時的決策?我們這些決策都是在Offline的時候做訓練。這些東西是事先做好的,給定一個場景,控制器根據這個東西事先決策好,這個場景就是這個決策,所以它可以立刻做決策。

軟件定義網絡的控制器做三件事:一是Access Control,當車行駛到某個地點時,看有沒有被衛星、無人機或者地面覆蓋。二是有多少資源要分給用戶支持它的服務。三是根據地面用戶的數量、服務需求,如果地面網絡容量不夠,我們需要多少無人機,每個無人機運動的軌跡是什麼,無人機的無線網絡可以提供多少流量,支持當時所有用戶服務的需求。

在網技術、分佈式計算、軟件控制技術發展與物聯網智能化所面臨的挑戰

香港理工大學電子計算學系講座教授、互聯網和移動計算實驗室主任 曹建農教授分享了有關智慧物聯網領域的發展現狀。


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共享產業週期新時代


物聯網經過將近20年的發展,下一步向智能化演進。物聯網的概念是1999年由英國技術先鋒Kevin Ashton,他當時在智能家居公司做首席技術官。1999年他在雜誌上提出物聯網的概念,物聯網有一些潛力改變世界。他當時想到用物聯網把物理世界的物件聯合起來,使我們知道它現在的狀態。

從當時的概念來說主要強調消費者物聯網。經過20年的演進,我們看到物聯網有新的場景和新的要求。我們看到更多的是工業物聯網、智慧大廈、智能電網、交通和健康。這比傳統的消費者物聯網難度更大,規範更多。很多工業控制的東西是實時的、交互式的,連接的設備和設備上的傳感器,比如產生風能的風扇上面有3000多個傳感器。可想而知連接的規模多大。

全交通、路面狀況、應急服務等都需要我們支持其可移動性、交付性。因為它覆蓋的範圍很大,不可能像傳統一樣收集起來到服務器裡進行計算,所以我們需要分佈式和局部式的計算。

物聯網對我們人類帶來的好處是什麼?主要包括四方面:增加我們用戶體驗,剛剛開始的消費者物聯網中,大家可以聯想到智能家居,燈自動亮,電視自動打開等,增加我們的用戶體驗。現在物聯網、交通、健康等強調效率和安全性,可以判斷物聯網給我們帶來的好處是隨著多年的科學進步越來越廣泛。

從物聯網最開始的研究是Instrumented,如何把這物件連接起來,第二個I是Interconnected,這方面主要是網絡方面的功能,第三個是Intelligent,連接產生數據和交互式的作用,它有智能化的要求和智能化的行為。

Intelligent有哪些使能技術?包括支持IT的先進網絡5G、雲計算、邊緣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後面會談到其他方面的進步,包括區塊鏈,都給IT下一步智能化發展帶來很多支持。

智能化的感知和智能化的網絡。智能化感知包括哪些方面?第一,我們感知的東西不像以前那麼簡單,我們感知溫度、感知溼度、感知人的體溫。而是感知更復雜的現象和複雜的物件,我們做了很多研究,用手機、智能電話可以感知到很複雜的東西,可以感知到人的行為、人的狀況,感知我們周圍。

如果大家合作的話,每個人用手機拍的照片、視頻可以批起來變成360度的場景,這跟產生的感知近了一步,不光是感知簡單的數據。你的手機感知比較複雜,防止出事故。

智能感知能否與網絡結合?我們感知後,數據收集起來通過網絡全部送到處理器或者雲上做處理,這時候你要產生大量的數據,數據會佔用帶寬,而且會產生很多延遲,有一種方法叫在網技術。你的數據在網絡傳送已經把結果計算出來,大部分中間結果做一下匯合就可以了。我們監控大樓結構健康監測的時候遇到大的計算模型,我們節省了很多深數據。在傳的過程中把計算做了。

現在大家知道聯網,現在物聯網用到的聯網技術60%以上是用有線網,由於物聯網不斷的拓展,下一代物聯網的應用範圍趨向於工業、交通或者健康,無線技術蓬勃發展。無線技術,一是5G,5G會給物聯網帶來很多機會,因為它減少延遲,增加設備連接數,數據帶寬增加很多倍,可靠性也增加很多倍。無線技術相聯的物聯網中,5G佔25%,其他75%由低能耗的有線設備和無線技術發展,比如M2M、Low等,還有蜂窩網技術和Wifi技術,這些技術在日益發展。

沈學民院士剛剛談到軟件定義網絡,在未來智能網絡連接裡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據實時和不同的場景配置不同的協議,進行不同通訊的工作。我們提出把軟件定義網絡用在車載網上,車支持不同的場景,比如單行道、雙行道部署在車上的網絡協議不一樣,可能防碰撞、能否超車,軟件定義網絡可以根據實時的東西進行網絡劃分、切片劃分,部署不同的網絡協議。未來的網絡連接方面,軟件定義網絡一定是非常重要的技術。

這麼多年大家用AI數據驅動的方法進行網絡優化,按照端到端的優化,可以做流量的預測和網絡用戶的預測。這些可以幫助我們網絡更加智能化,這也是下一代物聯網裡,可能用AI或者大數據會比較好。

把連接物體智能化是比較困難的,椅子上有強大的計算裝置,手機上的電池、計算工具不足以支撐增強現實,所以邊緣計算出來了。我們可以藉助附近有資源的計算服務器,把我們終端設備上不能做的東西做上去。這是現在研究很重要的方向。

邊緣計算出來後,傳統在雲上集中做機器學習讓大家覺得不可忍受,收集大量數據傳上去,延遲很大。如何把機器學習推到邊緣計算上變成分佈式學習、邊緣學習,這是對未來物聯網非常智能化的發展方向。

未來,感知和網絡要變得智能化,連接的物件、人要變得智能化。我們要從收集的大數據裡發現預測和實時的優化的東西,傳統物聯網做不到的東西。我們如何做到控制?感知後要反饋,形成一個閉環,控制部分現在大家做得不多。如何融入物聯網中,我想這是下一步要研究的。

粵港澳大灣區產學研融合與萬物智聯發展的主題探討


"


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共享產業週期新時代


​港股解碼,香港財華社原創王牌專欄,金融名家齊聚。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贊哦。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重點培育5G、AI等新興行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為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設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彭年集團和深圳大學聯合主辦‘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萬物智聯 高端論壇’,論壇旨在搭建一個由粵港澳‘商、學、研’界領袖和社會精英參與的高端對話和交流平臺,共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

2019年8月30日,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高端論壇在深圳彭年酒店召開,本次會議由彭年集團和深圳大學聯合主辦,由深圳市政府、羅湖區政府指導,出席本次會議的嘉賓有:深圳市人大常委副主任、市科協主任蔣宇揚、深圳市科創委副主任鍾海、羅湖區科技創新局局長石興中、彭年集團董事長彭志兵、深圳大學副校長李永華、深圳大學計算機與軟件學院院長明仲、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國良、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倪明選、滑鐵盧大學教授沈學民、中國工程院院士廖湘科、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宋樑、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劉江川、香港理工大學教授曹建農、澳門大學教授賈維嘉、加拿大卡爾頓大學教授於非、騰訊未來網絡實驗室主任張雲飛、華為雲計算產線高級科學家顧炯炯、solace副總裁Dr aiken leung、santander uk& ireland首席運營官 michael harte。

建設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全面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深圳市人大常委副主任、市科協主任蔣宇揚表示,深圳是一座充滿魅力、充滿活力、充滿動力、充滿創新力的城市,粵港澳大灣區5G萬物智聯高端論壇的舉辦可謂正逢其時。


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共享產業週期新時代


深圳近年來前瞻佈局,大力發展以5G為代表的戰略新興產業取得顯著成效,有了5G的速度才有了工業互聯網生態的基礎,新興產業已經佔據了我們GDP比重逐年提升,去年我們戰略新興產業增加值達到兩位數,新增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000家企業全市高新企業達1.44萬家,居全國第二。

當下,以5G為主要發展,新的產業週期已經開始,新時代在加速到來。同時,5G正在改變社會,為萬物互聯提供支撐,打開增長的空間。未來我們要以服務國家戰略、引領產業趨勢為己任,為粵港澳大灣區、為我國乃至全球的科學發展探索新路徑,鑄就新動力。


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共享產業週期新時代


深圳科創委副主任鍾海表示,目前深圳已經有了7家世界500強,有超過1.4萬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有300多萬家上市主體。同時,我們已經有了14所大學,我們預計會建到20所。我們有超過20家基礎研究機構,100多家新型研發機構。我們相信未來的40年,我們在創新上不僅有高新技術產業,我們還會在科學、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前沿技術、交叉技術等在國際上,我們會有一席之地。

扶持新型科技企業,讓5G成為深圳新標誌

彭年集團董事長彭志兵表示,隨著深圳發展不斷的變化和轉型,彭年集團從原來的傳統業務慢慢轉向教育、醫療、能源、新科技投資等方向。科技日新月異,不僅是時代的進步,也是社會的需求。彭年集團在未來的發展中會以投資扶持新型科技為導向,讓科技能真正融入到我們的生活,真正解決我們社會高速發展所帶來的問題。


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共享產業週期新時代


為了支持和助力中國的科創事業,彭年集團在2018年組建了專業投資公司,專門從事信息科學和生命科學領域的科創投資。並且於7月份通過中國證券業基金協會的私募股權投資管理人的備案。彭年創投創立一年來投了一些前沿性企業,分別從事5G、微基站、整體解決方案和RF高頻、射頻、收發芯片的研究和開發工作,這些領域是目前被國外技術掐脖子的領域,希望我們的投資對中國5G的發展帶來一些幫助。

深圳大學將為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做出更大貢獻

深圳大學副校長李永華表示,深圳大學是一所特區大學、創客大學、實驗大學。世界四大知名大學排行榜顯示,我校國際排名以每年一百多位,國內排名每年十多位的速度上升。目前居於世界高校第500位左右,在最近一次世界大學排行榜中,深圳大學位居全球第328位,位居國內第32位。被譽為內地發展最快的學校第一。


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共享產業週期新時代


最近計算機科學排名CSR公佈了2019年全球範圍高校排名,深圳大學計算機科學位於中國高校第14位,內地高校第8位。在CSR排行榜2017-2019區間中深圳大學計算機圖形學名列亞洲高校第一,進入世界一流水平。深圳大學將繼續優化學科建設佈局,拓寬人才培養渠道,加強5G、AI等領域人才的培養,促進粵港澳大灣區5G萬物智聯的發展。

天地空一體化車聯網絡,為自動駕駛提供解決方案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皇家科學院院士、滑鐵盧大學教授沈學民院士分享了有關車聯網絡領域的發展情況。


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共享產業週期新時代


現在交通系統面臨交通事故、交通擁擠以及交通擁擠帶來更多的二氧化碳的釋放,導致環境的汙染。要解決這個問題,一是讓車車相聯,無非是讓車和車進行信息的交換,車和沿路通訊設施,最後發展到車和行人、後臺服務器、不同的傳感器。

有了車車交換會帶來其他目前很熱的應用,比如智能停車、尋找車位等。我們會立刻做這件事,這是有其挑戰的。因為有了車車相聯,有大量無線數據的傳輸需要無線資源,車是高速移動的物體,在路上行駛時對造成傳輸的穩定性和信息傳輸安全的用戶隱私問題。

解決這些挑戰,為什麼我們不用機器代替?我們能否用機器代替駕駛員控制汽車。現在要看怎麼用機器代替人控制汽車。機器代替眼睛有掃描儀、雷達、攝像,把周圍的場景收集進來。收集進來後,我們有車車相聯,我們車裡面有通信設施、計算能力設施。我們還要有駕車經驗和駕車本領,我們有高精度地圖、GPS等信息,我們通過大量的傳感器收集不同駕駛員駕車行為,這些信息送到我們車的計算機裡,通過學習得出決策控制這個車,實現自動駕駛也是有可能的。

自動駕駛汽車面臨什麼問題?不同的設備代替人收集信息,成本比較高。自動駕駛裡不管硬件、軟件都有很多挑戰。車裡的計算機要處理大量的信息,車的計算能力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計算能力裡及時得出駕車決策,這是其挑戰。同時,因為通過感知得到信息會受到很多限制,如天氣限制。

舉例來說,自動駕駛汽車開到交叉路口要變道辨認信號燈是什麼顏色的,下雪把信號燈覆蓋了,看不到信號燈怎麼辨別信號燈顏色呢?這個挑戰反過來想用通訊的方式可以把它解決,如果信號燈說現在是紅的,它播放信息,所有的車不用看信號燈都知道信號燈的顏色。

美國汽車協會把自動駕駛分為六擋,從0擋到第5擋,第5擋是Full automation,我的車在任何天氣、任何場景、任何地點都可以做這件事,這是很難的。目前開發、研究是在第2-3擋左右,我們離第5擋有一定的距離,想真正實現它,首先需要無縫網絡覆蓋,這是第一點。

看加拿大地圖和加拿大有網絡覆蓋的地區只有20%,要看中國的地圖,有紅色是有網絡覆蓋的地方。其覆蓋率中國目前只有40%,為什麼不實現無縫網絡覆蓋?原因很多,一是成本問題,中國移動到偏遠地區鋪設網絡,他說錢都賺不回來,我怎麼做。二是地理環境的限制,有些地方高山是人不可能去,怎麼鋪設網絡?

第二點,我們服務的需求和數量是隨著時間、地點、場合改變的。比如上下班高峰期時需要的服務量會非常大。我們今天在彭年酒店開會,這麼多人聚集在這裡,我們需要的數據量、服務需求非常大。如何讓網絡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場景都能提供滿意的服務?

如何讓網絡在高峰期、低谷期都可以提供滿意的服務?為了解決這些東西實現真正的全方位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是空間地理化網絡。

什麼是空間、地、天?地是地理,空是衛星,大家知道目前衛星通訊技術發展非常快。天是無人機,深圳有大疆,無人機會有很多應用。在未來是利用無人機實現無線通訊網絡,假設我們有了空間地,我們利用衛星的通訊資源,利用無人機組成移動網的資源,加上我們地面目前已有的網絡資源,我們可以把對無縫網絡覆蓋的需求,不管在任何上下班高峰期的時候,我們都能給用戶提供滿意的服務。這些問題都解決掉的。

我們目前已經有很多設備在開發,比如我們的車可以在路上行駛,可以跟地面網絡進行信息的交換,我們的車可以跟衛星、無人機進行信息的交換。像天地,無人機跟地的網絡結合,現在華為、中國移動都在做測試。當有了空間一體化網絡時,這張圖給未來空間一體化網絡結構。

資源是混合的,我們要設計控制器,控制器對它的要求是很嚴格的。這裡的控制器用軟件定義網絡,雖然這是軟件定義網絡控制器,但這是一組控制器,有的控制器是集中式、分佈式的。

設計的控制器是很複雜的,控制器有兩個輸入,一是我的空天地有什麼資源,二是服務多少,有了這兩個控制器就要作出決策,我有多少資源是從衛星、無人機和地面來的,分配給什麼樣的用戶,支持什麼樣的服務。因為設計控制器很複雜,所面臨的場景是形形色色的,我給定一個時間地點、資源和用戶,它就要做決策,決策是成千上萬的。為了找到決策我們用了增強學習。

因為控制器要做實時的決策,你在這麼複雜、高動態的環境下如何做實時的決策?我們這些決策都是在Offline的時候做訓練。這些東西是事先做好的,給定一個場景,控制器根據這個東西事先決策好,這個場景就是這個決策,所以它可以立刻做決策。

軟件定義網絡的控制器做三件事:一是Access Control,當車行駛到某個地點時,看有沒有被衛星、無人機或者地面覆蓋。二是有多少資源要分給用戶支持它的服務。三是根據地面用戶的數量、服務需求,如果地面網絡容量不夠,我們需要多少無人機,每個無人機運動的軌跡是什麼,無人機的無線網絡可以提供多少流量,支持當時所有用戶服務的需求。

在網技術、分佈式計算、軟件控制技術發展與物聯網智能化所面臨的挑戰

香港理工大學電子計算學系講座教授、互聯網和移動計算實驗室主任 曹建農教授分享了有關智慧物聯網領域的發展現狀。


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共享產業週期新時代


物聯網經過將近20年的發展,下一步向智能化演進。物聯網的概念是1999年由英國技術先鋒Kevin Ashton,他當時在智能家居公司做首席技術官。1999年他在雜誌上提出物聯網的概念,物聯網有一些潛力改變世界。他當時想到用物聯網把物理世界的物件聯合起來,使我們知道它現在的狀態。

從當時的概念來說主要強調消費者物聯網。經過20年的演進,我們看到物聯網有新的場景和新的要求。我們看到更多的是工業物聯網、智慧大廈、智能電網、交通和健康。這比傳統的消費者物聯網難度更大,規範更多。很多工業控制的東西是實時的、交互式的,連接的設備和設備上的傳感器,比如產生風能的風扇上面有3000多個傳感器。可想而知連接的規模多大。

全交通、路面狀況、應急服務等都需要我們支持其可移動性、交付性。因為它覆蓋的範圍很大,不可能像傳統一樣收集起來到服務器裡進行計算,所以我們需要分佈式和局部式的計算。

物聯網對我們人類帶來的好處是什麼?主要包括四方面:增加我們用戶體驗,剛剛開始的消費者物聯網中,大家可以聯想到智能家居,燈自動亮,電視自動打開等,增加我們的用戶體驗。現在物聯網、交通、健康等強調效率和安全性,可以判斷物聯網給我們帶來的好處是隨著多年的科學進步越來越廣泛。

從物聯網最開始的研究是Instrumented,如何把這物件連接起來,第二個I是Interconnected,這方面主要是網絡方面的功能,第三個是Intelligent,連接產生數據和交互式的作用,它有智能化的要求和智能化的行為。

Intelligent有哪些使能技術?包括支持IT的先進網絡5G、雲計算、邊緣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後面會談到其他方面的進步,包括區塊鏈,都給IT下一步智能化發展帶來很多支持。

智能化的感知和智能化的網絡。智能化感知包括哪些方面?第一,我們感知的東西不像以前那麼簡單,我們感知溫度、感知溼度、感知人的體溫。而是感知更復雜的現象和複雜的物件,我們做了很多研究,用手機、智能電話可以感知到很複雜的東西,可以感知到人的行為、人的狀況,感知我們周圍。

如果大家合作的話,每個人用手機拍的照片、視頻可以批起來變成360度的場景,這跟產生的感知近了一步,不光是感知簡單的數據。你的手機感知比較複雜,防止出事故。

智能感知能否與網絡結合?我們感知後,數據收集起來通過網絡全部送到處理器或者雲上做處理,這時候你要產生大量的數據,數據會佔用帶寬,而且會產生很多延遲,有一種方法叫在網技術。你的數據在網絡傳送已經把結果計算出來,大部分中間結果做一下匯合就可以了。我們監控大樓結構健康監測的時候遇到大的計算模型,我們節省了很多深數據。在傳的過程中把計算做了。

現在大家知道聯網,現在物聯網用到的聯網技術60%以上是用有線網,由於物聯網不斷的拓展,下一代物聯網的應用範圍趨向於工業、交通或者健康,無線技術蓬勃發展。無線技術,一是5G,5G會給物聯網帶來很多機會,因為它減少延遲,增加設備連接數,數據帶寬增加很多倍,可靠性也增加很多倍。無線技術相聯的物聯網中,5G佔25%,其他75%由低能耗的有線設備和無線技術發展,比如M2M、Low等,還有蜂窩網技術和Wifi技術,這些技術在日益發展。

沈學民院士剛剛談到軟件定義網絡,在未來智能網絡連接裡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據實時和不同的場景配置不同的協議,進行不同通訊的工作。我們提出把軟件定義網絡用在車載網上,車支持不同的場景,比如單行道、雙行道部署在車上的網絡協議不一樣,可能防碰撞、能否超車,軟件定義網絡可以根據實時的東西進行網絡劃分、切片劃分,部署不同的網絡協議。未來的網絡連接方面,軟件定義網絡一定是非常重要的技術。

這麼多年大家用AI數據驅動的方法進行網絡優化,按照端到端的優化,可以做流量的預測和網絡用戶的預測。這些可以幫助我們網絡更加智能化,這也是下一代物聯網裡,可能用AI或者大數據會比較好。

把連接物體智能化是比較困難的,椅子上有強大的計算裝置,手機上的電池、計算工具不足以支撐增強現實,所以邊緣計算出來了。我們可以藉助附近有資源的計算服務器,把我們終端設備上不能做的東西做上去。這是現在研究很重要的方向。

邊緣計算出來後,傳統在雲上集中做機器學習讓大家覺得不可忍受,收集大量數據傳上去,延遲很大。如何把機器學習推到邊緣計算上變成分佈式學習、邊緣學習,這是對未來物聯網非常智能化的發展方向。

未來,感知和網絡要變得智能化,連接的物件、人要變得智能化。我們要從收集的大數據裡發現預測和實時的優化的東西,傳統物聯網做不到的東西。我們如何做到控制?感知後要反饋,形成一個閉環,控制部分現在大家做得不多。如何融入物聯網中,我想這是下一步要研究的。

粵港澳大灣區產學研融合與萬物智聯發展的主題探討


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共享產業週期新時代


問:(伍楷舜)今日中共中央發佈《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意見》,該《意見》對深圳來說是強心劑,給我們帶來巨大的鼓舞。裡面提到支持深圳強化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優勢,並且以深圳為主的陣地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在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發揮關鍵作用,在加強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學術界和產業界的融合上,您有什麼樣的建議?

答:(廖湘科)8月18日發了一個文件,深圳變成社會主義的示範區,給深圳的定位是強化產學研深度融合創新優勢。包括兩點:

一是肯定了深圳市在產學研深度融合方面是有優勢的,大家知道深圳本身IT發展很好,深圳和別的地方相比,尤其是產學研深度融合方面是做得比較好的。本來就做得比較好,中央說要更深化合作,我覺得深圳尤其是學術界藉此機會跟中央提政策。深圳的產學研做得好主要是產業做得好,真不見得是學校。我認為應該找中央要一些新的大學政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先行先試,既然是先行先試就應該有新的政策。新政策的前提是有特殊的資源投入。我覺得要落實政策高度高效自主發展,深圳IT產業規模很大,深圳好像不需要錢的政策支持,但招生指標呢?深圳的產學研融合,如果深圳招生資源指標上不去,學術界不太好跟產業界融合的。深圳學生應該跟深圳IT產業的規模掛鉤,我認為找中央要新的資源。

二是要深度融合必須有新的措施和新的導向。現在深圳的大學更多的是拿論文做導向,深圳大學進步很快,也是靠論文來做導向。深圳產業的專業水平很高,創業人才的學術水平也很高,我參加很多深圳企業報過來的領軍人才是海外很優秀的,他們在學校帶研究生絕對沒問題。深圳的老師在深圳的環境裡特別想創業,學校應該有新的導向,老師創業應該是有政策的激勵和導向,把產業界優秀的人納入學校進行培養人才也是應該的,前提是有多少指標。

三是產學融合,大學要培養團隊問題,現在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基本是PR為主的,PR為主是論文導向。跟產業融合必須是團隊,中央說要深度融合的創新優勢,我建議大學裡加強團隊文化的培養。

問:(伍楷舜)高性能計算能力的提高為人工智能的崛起注入了強大的動力然而隨著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對計算能力要求也不斷的提出新的挑戰。GPU和TPU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結合您的專業領域知識,覺得我國在GPU和TPU上的設計處於什麼樣的水平,未來將會有什麼樣的發展?

答:(廖湘科)談到TPU、GPU,以GPU和TPU為例來說我國人工智能水平。實際上我國和美國的水平在AI領域裡:

第一,國有市場的優勢和數據的優勢,中國企業有大量的數據。第二,芯片設計的門檻變低了,這也是我們的爆發優勢。加上中國政府很重視AI,導致我國在AI上尤其是芯片設計上很好似的。

個人認為,AI分為兩類:一類是端芯片,端芯片跟應用結合密切。我們有應用優勢、數據優勢,個人認為在AI端芯片設計上,可能國內和美國相比還有一定的特色優勢。估計是中美算是一家。在後臺的處理上差距會很大,現在看不到美國在IT技術創新環境下有走下坡路的任何趨勢,美國還是AI領域裡水平最高,創新環境最好的地方。

第二類是我國在所有基礎性、通用性的技術方面,比如打造一個生態鏈方面,我們幾乎沒有一個成功的案例。比如安卓等生態都是別人打的。我認為在這個領域裡跟美國的差距還是很大,包括最近華為發佈的昇騰芯片,我認為這個芯片相比差距還是很大,在這個領域的差距還有相當長的時間。尤其是現在中美關係不太好的情況下,我們在人工智能裡要特別忌諱,一定要睜開眼睛看世界。美國在IT裡的領先水平是很大的,我們不看國外,每天看內部覺得很厲害,三年以後再出去看發現人家拉開一個大的差距。我覺得差距是很大的。

問:(伍楷舜)以大企業主導創新為特色的東京灣區科技成果轉化率達80%以上,舊金山灣區的斯坦福大學是學術成果轉化為產品的全球典範,您覺得粵港澳大灣區需要從另外三大灣區裡借鑑什麼?

答:(樑中明)現在的老師非常忙,常常要忙著寫論文、帶學生,有很多事情要做。我們應該給老師多一點時間,做一些實際有用的東西。多出論文是好的,我甚為要多做有用的論文,可以轉化的論文,更好的利用時間。我們要給老師適當的獎勵,如果你的成果可以轉化,我們給你機會開公司,在學校、學院裡表揚你,給老師多一點鼓勵。

問:(伍楷舜)最近頒佈《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意見》裡提出要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尤其是在基礎研究領域,您覺得應該如何強化產學研深度的融合,我們想聽聽您的意見。

答:(倪明選)每個學校都在說產學研,做得好的不多。高校最大使命是培養創新人才,產學研合作之所以沒有做得很好,我們香港科技大學最近也在反思這個問題。

從學校層面來講,談到產學研,學校覺得老師把好的成果拿到外面去了。你跟產業合作,如何分IP?都是這個問題。我個人在學校建議,當老師出來創業時最需要的是資金,雖然以老師名字拿的專利,所有權屬於學校。學校馬上說我把專利給你,要拿多少錢?我覺得這是不合理的,因為在他需要錢的時候,你跟他談這個東西。我先談你們公司出來,學校佔多少股份?這得談半年一年,我們最近這個案例談了將近一年,公司都快關門了。我們學校要持開放的概念,學校拿5000萬乃至1億根本不重要,學校應該鼓勵老師、學生出來創業,他們出來創業真正成功的比例也是非常小的。我們現在鼓勵的做法,斯坦福的做法根本不談,創業就創業,成功後你一定會回饋學校。我們港科大的做法就是朝這個方向,學校不要為這個問題花太多時間。間接利益比直接利益更多。

問:(伍楷舜)您在分佈式計算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區塊鏈是分佈式賬本的一種形式,2014年以來在加密貨幣領域獲得巨大的關注,現在物聯網遇上區塊鏈,您覺得會有哪些機遇和挑戰,未來區塊鏈存在哪些新的機會?

答:(曹建農)我覺得區塊鏈超過比特幣的應用,金融方面研究很多,真正部署、實施涉及政策。在物聯網中,區塊鏈是很好的應用。物聯網產生大量的數據,最大的問題是這些數據怎麼用,每個人的數據是自有的,不願意分享。

現在香港推出OpenData,它取得很多成就,最大的問題是為什麼我要共享數據,共享沒有私隱和商業機密的數據是沒什麼用的。能否針對擔心的共享問題用區塊鏈解決,區塊鏈是去中心化、透明,你在上面做的所有交易、改變是大家看得見的。我覺得在物聯網中,產生這麼多數據是一個機會。挑戰是什麼,數據太大量,完全是異構的。你要的數據和我要的數據沒有標準,現在的大數據不是做互聯了,真正做項目時會發現做信數據質量、數據信息等。

區塊鏈會共享、交換一些數據交易,比如物聯網中車載網,車載網互相合作的是我的數據如何共享給你,你的數據如何共享給我。現在大家做保險如何取證我們要用物聯網重構下來,這是大家現在想的各種各樣的Idea。挑戰性是區塊鏈在什麼上面實現?哪個汽車作為一個節點實現,現在有新的手機支持區塊鏈,最大的問題是在能力受限節點上做區塊鏈是非常不容易的。估計要根據應用做一些裁剪。

從傳遞質量、能源到智能,光數據驅動也許是不夠的

加拿大卡爾頓大學終身副教授、IEEE Fellow 於非教授分享有關從信息互聯網到智能互聯網的中間經歷了怎樣的蛻變與升級,未來又會向著什麼制高點行進?


"


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共享產業週期新時代


​港股解碼,香港財華社原創王牌專欄,金融名家齊聚。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贊哦。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重點培育5G、AI等新興行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為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設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彭年集團和深圳大學聯合主辦‘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萬物智聯 高端論壇’,論壇旨在搭建一個由粵港澳‘商、學、研’界領袖和社會精英參與的高端對話和交流平臺,共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

2019年8月30日,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高端論壇在深圳彭年酒店召開,本次會議由彭年集團和深圳大學聯合主辦,由深圳市政府、羅湖區政府指導,出席本次會議的嘉賓有:深圳市人大常委副主任、市科協主任蔣宇揚、深圳市科創委副主任鍾海、羅湖區科技創新局局長石興中、彭年集團董事長彭志兵、深圳大學副校長李永華、深圳大學計算機與軟件學院院長明仲、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國良、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倪明選、滑鐵盧大學教授沈學民、中國工程院院士廖湘科、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宋樑、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劉江川、香港理工大學教授曹建農、澳門大學教授賈維嘉、加拿大卡爾頓大學教授於非、騰訊未來網絡實驗室主任張雲飛、華為雲計算產線高級科學家顧炯炯、solace副總裁Dr aiken leung、santander uk& ireland首席運營官 michael harte。

建設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全面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深圳市人大常委副主任、市科協主任蔣宇揚表示,深圳是一座充滿魅力、充滿活力、充滿動力、充滿創新力的城市,粵港澳大灣區5G萬物智聯高端論壇的舉辦可謂正逢其時。


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共享產業週期新時代


深圳近年來前瞻佈局,大力發展以5G為代表的戰略新興產業取得顯著成效,有了5G的速度才有了工業互聯網生態的基礎,新興產業已經佔據了我們GDP比重逐年提升,去年我們戰略新興產業增加值達到兩位數,新增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000家企業全市高新企業達1.44萬家,居全國第二。

當下,以5G為主要發展,新的產業週期已經開始,新時代在加速到來。同時,5G正在改變社會,為萬物互聯提供支撐,打開增長的空間。未來我們要以服務國家戰略、引領產業趨勢為己任,為粵港澳大灣區、為我國乃至全球的科學發展探索新路徑,鑄就新動力。


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共享產業週期新時代


深圳科創委副主任鍾海表示,目前深圳已經有了7家世界500強,有超過1.4萬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有300多萬家上市主體。同時,我們已經有了14所大學,我們預計會建到20所。我們有超過20家基礎研究機構,100多家新型研發機構。我們相信未來的40年,我們在創新上不僅有高新技術產業,我們還會在科學、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前沿技術、交叉技術等在國際上,我們會有一席之地。

扶持新型科技企業,讓5G成為深圳新標誌

彭年集團董事長彭志兵表示,隨著深圳發展不斷的變化和轉型,彭年集團從原來的傳統業務慢慢轉向教育、醫療、能源、新科技投資等方向。科技日新月異,不僅是時代的進步,也是社會的需求。彭年集團在未來的發展中會以投資扶持新型科技為導向,讓科技能真正融入到我們的生活,真正解決我們社會高速發展所帶來的問題。


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共享產業週期新時代


為了支持和助力中國的科創事業,彭年集團在2018年組建了專業投資公司,專門從事信息科學和生命科學領域的科創投資。並且於7月份通過中國證券業基金協會的私募股權投資管理人的備案。彭年創投創立一年來投了一些前沿性企業,分別從事5G、微基站、整體解決方案和RF高頻、射頻、收發芯片的研究和開發工作,這些領域是目前被國外技術掐脖子的領域,希望我們的投資對中國5G的發展帶來一些幫助。

深圳大學將為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做出更大貢獻

深圳大學副校長李永華表示,深圳大學是一所特區大學、創客大學、實驗大學。世界四大知名大學排行榜顯示,我校國際排名以每年一百多位,國內排名每年十多位的速度上升。目前居於世界高校第500位左右,在最近一次世界大學排行榜中,深圳大學位居全球第328位,位居國內第32位。被譽為內地發展最快的學校第一。


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共享產業週期新時代


最近計算機科學排名CSR公佈了2019年全球範圍高校排名,深圳大學計算機科學位於中國高校第14位,內地高校第8位。在CSR排行榜2017-2019區間中深圳大學計算機圖形學名列亞洲高校第一,進入世界一流水平。深圳大學將繼續優化學科建設佈局,拓寬人才培養渠道,加強5G、AI等領域人才的培養,促進粵港澳大灣區5G萬物智聯的發展。

天地空一體化車聯網絡,為自動駕駛提供解決方案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皇家科學院院士、滑鐵盧大學教授沈學民院士分享了有關車聯網絡領域的發展情況。


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共享產業週期新時代


現在交通系統面臨交通事故、交通擁擠以及交通擁擠帶來更多的二氧化碳的釋放,導致環境的汙染。要解決這個問題,一是讓車車相聯,無非是讓車和車進行信息的交換,車和沿路通訊設施,最後發展到車和行人、後臺服務器、不同的傳感器。

有了車車交換會帶來其他目前很熱的應用,比如智能停車、尋找車位等。我們會立刻做這件事,這是有其挑戰的。因為有了車車相聯,有大量無線數據的傳輸需要無線資源,車是高速移動的物體,在路上行駛時對造成傳輸的穩定性和信息傳輸安全的用戶隱私問題。

解決這些挑戰,為什麼我們不用機器代替?我們能否用機器代替駕駛員控制汽車。現在要看怎麼用機器代替人控制汽車。機器代替眼睛有掃描儀、雷達、攝像,把周圍的場景收集進來。收集進來後,我們有車車相聯,我們車裡面有通信設施、計算能力設施。我們還要有駕車經驗和駕車本領,我們有高精度地圖、GPS等信息,我們通過大量的傳感器收集不同駕駛員駕車行為,這些信息送到我們車的計算機裡,通過學習得出決策控制這個車,實現自動駕駛也是有可能的。

自動駕駛汽車面臨什麼問題?不同的設備代替人收集信息,成本比較高。自動駕駛裡不管硬件、軟件都有很多挑戰。車裡的計算機要處理大量的信息,車的計算能力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計算能力裡及時得出駕車決策,這是其挑戰。同時,因為通過感知得到信息會受到很多限制,如天氣限制。

舉例來說,自動駕駛汽車開到交叉路口要變道辨認信號燈是什麼顏色的,下雪把信號燈覆蓋了,看不到信號燈怎麼辨別信號燈顏色呢?這個挑戰反過來想用通訊的方式可以把它解決,如果信號燈說現在是紅的,它播放信息,所有的車不用看信號燈都知道信號燈的顏色。

美國汽車協會把自動駕駛分為六擋,從0擋到第5擋,第5擋是Full automation,我的車在任何天氣、任何場景、任何地點都可以做這件事,這是很難的。目前開發、研究是在第2-3擋左右,我們離第5擋有一定的距離,想真正實現它,首先需要無縫網絡覆蓋,這是第一點。

看加拿大地圖和加拿大有網絡覆蓋的地區只有20%,要看中國的地圖,有紅色是有網絡覆蓋的地方。其覆蓋率中國目前只有40%,為什麼不實現無縫網絡覆蓋?原因很多,一是成本問題,中國移動到偏遠地區鋪設網絡,他說錢都賺不回來,我怎麼做。二是地理環境的限制,有些地方高山是人不可能去,怎麼鋪設網絡?

第二點,我們服務的需求和數量是隨著時間、地點、場合改變的。比如上下班高峰期時需要的服務量會非常大。我們今天在彭年酒店開會,這麼多人聚集在這裡,我們需要的數據量、服務需求非常大。如何讓網絡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場景都能提供滿意的服務?

如何讓網絡在高峰期、低谷期都可以提供滿意的服務?為了解決這些東西實現真正的全方位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是空間地理化網絡。

什麼是空間、地、天?地是地理,空是衛星,大家知道目前衛星通訊技術發展非常快。天是無人機,深圳有大疆,無人機會有很多應用。在未來是利用無人機實現無線通訊網絡,假設我們有了空間地,我們利用衛星的通訊資源,利用無人機組成移動網的資源,加上我們地面目前已有的網絡資源,我們可以把對無縫網絡覆蓋的需求,不管在任何上下班高峰期的時候,我們都能給用戶提供滿意的服務。這些問題都解決掉的。

我們目前已經有很多設備在開發,比如我們的車可以在路上行駛,可以跟地面網絡進行信息的交換,我們的車可以跟衛星、無人機進行信息的交換。像天地,無人機跟地的網絡結合,現在華為、中國移動都在做測試。當有了空間一體化網絡時,這張圖給未來空間一體化網絡結構。

資源是混合的,我們要設計控制器,控制器對它的要求是很嚴格的。這裡的控制器用軟件定義網絡,雖然這是軟件定義網絡控制器,但這是一組控制器,有的控制器是集中式、分佈式的。

設計的控制器是很複雜的,控制器有兩個輸入,一是我的空天地有什麼資源,二是服務多少,有了這兩個控制器就要作出決策,我有多少資源是從衛星、無人機和地面來的,分配給什麼樣的用戶,支持什麼樣的服務。因為設計控制器很複雜,所面臨的場景是形形色色的,我給定一個時間地點、資源和用戶,它就要做決策,決策是成千上萬的。為了找到決策我們用了增強學習。

因為控制器要做實時的決策,你在這麼複雜、高動態的環境下如何做實時的決策?我們這些決策都是在Offline的時候做訓練。這些東西是事先做好的,給定一個場景,控制器根據這個東西事先決策好,這個場景就是這個決策,所以它可以立刻做決策。

軟件定義網絡的控制器做三件事:一是Access Control,當車行駛到某個地點時,看有沒有被衛星、無人機或者地面覆蓋。二是有多少資源要分給用戶支持它的服務。三是根據地面用戶的數量、服務需求,如果地面網絡容量不夠,我們需要多少無人機,每個無人機運動的軌跡是什麼,無人機的無線網絡可以提供多少流量,支持當時所有用戶服務的需求。

在網技術、分佈式計算、軟件控制技術發展與物聯網智能化所面臨的挑戰

香港理工大學電子計算學系講座教授、互聯網和移動計算實驗室主任 曹建農教授分享了有關智慧物聯網領域的發展現狀。


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共享產業週期新時代


物聯網經過將近20年的發展,下一步向智能化演進。物聯網的概念是1999年由英國技術先鋒Kevin Ashton,他當時在智能家居公司做首席技術官。1999年他在雜誌上提出物聯網的概念,物聯網有一些潛力改變世界。他當時想到用物聯網把物理世界的物件聯合起來,使我們知道它現在的狀態。

從當時的概念來說主要強調消費者物聯網。經過20年的演進,我們看到物聯網有新的場景和新的要求。我們看到更多的是工業物聯網、智慧大廈、智能電網、交通和健康。這比傳統的消費者物聯網難度更大,規範更多。很多工業控制的東西是實時的、交互式的,連接的設備和設備上的傳感器,比如產生風能的風扇上面有3000多個傳感器。可想而知連接的規模多大。

全交通、路面狀況、應急服務等都需要我們支持其可移動性、交付性。因為它覆蓋的範圍很大,不可能像傳統一樣收集起來到服務器裡進行計算,所以我們需要分佈式和局部式的計算。

物聯網對我們人類帶來的好處是什麼?主要包括四方面:增加我們用戶體驗,剛剛開始的消費者物聯網中,大家可以聯想到智能家居,燈自動亮,電視自動打開等,增加我們的用戶體驗。現在物聯網、交通、健康等強調效率和安全性,可以判斷物聯網給我們帶來的好處是隨著多年的科學進步越來越廣泛。

從物聯網最開始的研究是Instrumented,如何把這物件連接起來,第二個I是Interconnected,這方面主要是網絡方面的功能,第三個是Intelligent,連接產生數據和交互式的作用,它有智能化的要求和智能化的行為。

Intelligent有哪些使能技術?包括支持IT的先進網絡5G、雲計算、邊緣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後面會談到其他方面的進步,包括區塊鏈,都給IT下一步智能化發展帶來很多支持。

智能化的感知和智能化的網絡。智能化感知包括哪些方面?第一,我們感知的東西不像以前那麼簡單,我們感知溫度、感知溼度、感知人的體溫。而是感知更復雜的現象和複雜的物件,我們做了很多研究,用手機、智能電話可以感知到很複雜的東西,可以感知到人的行為、人的狀況,感知我們周圍。

如果大家合作的話,每個人用手機拍的照片、視頻可以批起來變成360度的場景,這跟產生的感知近了一步,不光是感知簡單的數據。你的手機感知比較複雜,防止出事故。

智能感知能否與網絡結合?我們感知後,數據收集起來通過網絡全部送到處理器或者雲上做處理,這時候你要產生大量的數據,數據會佔用帶寬,而且會產生很多延遲,有一種方法叫在網技術。你的數據在網絡傳送已經把結果計算出來,大部分中間結果做一下匯合就可以了。我們監控大樓結構健康監測的時候遇到大的計算模型,我們節省了很多深數據。在傳的過程中把計算做了。

現在大家知道聯網,現在物聯網用到的聯網技術60%以上是用有線網,由於物聯網不斷的拓展,下一代物聯網的應用範圍趨向於工業、交通或者健康,無線技術蓬勃發展。無線技術,一是5G,5G會給物聯網帶來很多機會,因為它減少延遲,增加設備連接數,數據帶寬增加很多倍,可靠性也增加很多倍。無線技術相聯的物聯網中,5G佔25%,其他75%由低能耗的有線設備和無線技術發展,比如M2M、Low等,還有蜂窩網技術和Wifi技術,這些技術在日益發展。

沈學民院士剛剛談到軟件定義網絡,在未來智能網絡連接裡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據實時和不同的場景配置不同的協議,進行不同通訊的工作。我們提出把軟件定義網絡用在車載網上,車支持不同的場景,比如單行道、雙行道部署在車上的網絡協議不一樣,可能防碰撞、能否超車,軟件定義網絡可以根據實時的東西進行網絡劃分、切片劃分,部署不同的網絡協議。未來的網絡連接方面,軟件定義網絡一定是非常重要的技術。

這麼多年大家用AI數據驅動的方法進行網絡優化,按照端到端的優化,可以做流量的預測和網絡用戶的預測。這些可以幫助我們網絡更加智能化,這也是下一代物聯網裡,可能用AI或者大數據會比較好。

把連接物體智能化是比較困難的,椅子上有強大的計算裝置,手機上的電池、計算工具不足以支撐增強現實,所以邊緣計算出來了。我們可以藉助附近有資源的計算服務器,把我們終端設備上不能做的東西做上去。這是現在研究很重要的方向。

邊緣計算出來後,傳統在雲上集中做機器學習讓大家覺得不可忍受,收集大量數據傳上去,延遲很大。如何把機器學習推到邊緣計算上變成分佈式學習、邊緣學習,這是對未來物聯網非常智能化的發展方向。

未來,感知和網絡要變得智能化,連接的物件、人要變得智能化。我們要從收集的大數據裡發現預測和實時的優化的東西,傳統物聯網做不到的東西。我們如何做到控制?感知後要反饋,形成一個閉環,控制部分現在大家做得不多。如何融入物聯網中,我想這是下一步要研究的。

粵港澳大灣區產學研融合與萬物智聯發展的主題探討


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共享產業週期新時代


問:(伍楷舜)今日中共中央發佈《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意見》,該《意見》對深圳來說是強心劑,給我們帶來巨大的鼓舞。裡面提到支持深圳強化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優勢,並且以深圳為主的陣地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在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發揮關鍵作用,在加強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學術界和產業界的融合上,您有什麼樣的建議?

答:(廖湘科)8月18日發了一個文件,深圳變成社會主義的示範區,給深圳的定位是強化產學研深度融合創新優勢。包括兩點:

一是肯定了深圳市在產學研深度融合方面是有優勢的,大家知道深圳本身IT發展很好,深圳和別的地方相比,尤其是產學研深度融合方面是做得比較好的。本來就做得比較好,中央說要更深化合作,我覺得深圳尤其是學術界藉此機會跟中央提政策。深圳的產學研做得好主要是產業做得好,真不見得是學校。我認為應該找中央要一些新的大學政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先行先試,既然是先行先試就應該有新的政策。新政策的前提是有特殊的資源投入。我覺得要落實政策高度高效自主發展,深圳IT產業規模很大,深圳好像不需要錢的政策支持,但招生指標呢?深圳的產學研融合,如果深圳招生資源指標上不去,學術界不太好跟產業界融合的。深圳學生應該跟深圳IT產業的規模掛鉤,我認為找中央要新的資源。

二是要深度融合必須有新的措施和新的導向。現在深圳的大學更多的是拿論文做導向,深圳大學進步很快,也是靠論文來做導向。深圳產業的專業水平很高,創業人才的學術水平也很高,我參加很多深圳企業報過來的領軍人才是海外很優秀的,他們在學校帶研究生絕對沒問題。深圳的老師在深圳的環境裡特別想創業,學校應該有新的導向,老師創業應該是有政策的激勵和導向,把產業界優秀的人納入學校進行培養人才也是應該的,前提是有多少指標。

三是產學融合,大學要培養團隊問題,現在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基本是PR為主的,PR為主是論文導向。跟產業融合必須是團隊,中央說要深度融合的創新優勢,我建議大學裡加強團隊文化的培養。

問:(伍楷舜)高性能計算能力的提高為人工智能的崛起注入了強大的動力然而隨著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對計算能力要求也不斷的提出新的挑戰。GPU和TPU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結合您的專業領域知識,覺得我國在GPU和TPU上的設計處於什麼樣的水平,未來將會有什麼樣的發展?

答:(廖湘科)談到TPU、GPU,以GPU和TPU為例來說我國人工智能水平。實際上我國和美國的水平在AI領域裡:

第一,國有市場的優勢和數據的優勢,中國企業有大量的數據。第二,芯片設計的門檻變低了,這也是我們的爆發優勢。加上中國政府很重視AI,導致我國在AI上尤其是芯片設計上很好似的。

個人認為,AI分為兩類:一類是端芯片,端芯片跟應用結合密切。我們有應用優勢、數據優勢,個人認為在AI端芯片設計上,可能國內和美國相比還有一定的特色優勢。估計是中美算是一家。在後臺的處理上差距會很大,現在看不到美國在IT技術創新環境下有走下坡路的任何趨勢,美國還是AI領域裡水平最高,創新環境最好的地方。

第二類是我國在所有基礎性、通用性的技術方面,比如打造一個生態鏈方面,我們幾乎沒有一個成功的案例。比如安卓等生態都是別人打的。我認為在這個領域裡跟美國的差距還是很大,包括最近華為發佈的昇騰芯片,我認為這個芯片相比差距還是很大,在這個領域的差距還有相當長的時間。尤其是現在中美關係不太好的情況下,我們在人工智能裡要特別忌諱,一定要睜開眼睛看世界。美國在IT裡的領先水平是很大的,我們不看國外,每天看內部覺得很厲害,三年以後再出去看發現人家拉開一個大的差距。我覺得差距是很大的。

問:(伍楷舜)以大企業主導創新為特色的東京灣區科技成果轉化率達80%以上,舊金山灣區的斯坦福大學是學術成果轉化為產品的全球典範,您覺得粵港澳大灣區需要從另外三大灣區裡借鑑什麼?

答:(樑中明)現在的老師非常忙,常常要忙著寫論文、帶學生,有很多事情要做。我們應該給老師多一點時間,做一些實際有用的東西。多出論文是好的,我甚為要多做有用的論文,可以轉化的論文,更好的利用時間。我們要給老師適當的獎勵,如果你的成果可以轉化,我們給你機會開公司,在學校、學院裡表揚你,給老師多一點鼓勵。

問:(伍楷舜)最近頒佈《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意見》裡提出要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尤其是在基礎研究領域,您覺得應該如何強化產學研深度的融合,我們想聽聽您的意見。

答:(倪明選)每個學校都在說產學研,做得好的不多。高校最大使命是培養創新人才,產學研合作之所以沒有做得很好,我們香港科技大學最近也在反思這個問題。

從學校層面來講,談到產學研,學校覺得老師把好的成果拿到外面去了。你跟產業合作,如何分IP?都是這個問題。我個人在學校建議,當老師出來創業時最需要的是資金,雖然以老師名字拿的專利,所有權屬於學校。學校馬上說我把專利給你,要拿多少錢?我覺得這是不合理的,因為在他需要錢的時候,你跟他談這個東西。我先談你們公司出來,學校佔多少股份?這得談半年一年,我們最近這個案例談了將近一年,公司都快關門了。我們學校要持開放的概念,學校拿5000萬乃至1億根本不重要,學校應該鼓勵老師、學生出來創業,他們出來創業真正成功的比例也是非常小的。我們現在鼓勵的做法,斯坦福的做法根本不談,創業就創業,成功後你一定會回饋學校。我們港科大的做法就是朝這個方向,學校不要為這個問題花太多時間。間接利益比直接利益更多。

問:(伍楷舜)您在分佈式計算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區塊鏈是分佈式賬本的一種形式,2014年以來在加密貨幣領域獲得巨大的關注,現在物聯網遇上區塊鏈,您覺得會有哪些機遇和挑戰,未來區塊鏈存在哪些新的機會?

答:(曹建農)我覺得區塊鏈超過比特幣的應用,金融方面研究很多,真正部署、實施涉及政策。在物聯網中,區塊鏈是很好的應用。物聯網產生大量的數據,最大的問題是這些數據怎麼用,每個人的數據是自有的,不願意分享。

現在香港推出OpenData,它取得很多成就,最大的問題是為什麼我要共享數據,共享沒有私隱和商業機密的數據是沒什麼用的。能否針對擔心的共享問題用區塊鏈解決,區塊鏈是去中心化、透明,你在上面做的所有交易、改變是大家看得見的。我覺得在物聯網中,產生這麼多數據是一個機會。挑戰是什麼,數據太大量,完全是異構的。你要的數據和我要的數據沒有標準,現在的大數據不是做互聯了,真正做項目時會發現做信數據質量、數據信息等。

區塊鏈會共享、交換一些數據交易,比如物聯網中車載網,車載網互相合作的是我的數據如何共享給你,你的數據如何共享給我。現在大家做保險如何取證我們要用物聯網重構下來,這是大家現在想的各種各樣的Idea。挑戰性是區塊鏈在什麼上面實現?哪個汽車作為一個節點實現,現在有新的手機支持區塊鏈,最大的問題是在能力受限節點上做區塊鏈是非常不容易的。估計要根據應用做一些裁剪。

從傳遞質量、能源到智能,光數據驅動也許是不夠的

加拿大卡爾頓大學終身副教授、IEEE Fellow 於非教授分享有關從信息互聯網到智能互聯網的中間經歷了怎樣的蛻變與升級,未來又會向著什麼制高點行進?


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共享產業週期新時代


做網絡的都知道5G、6G甚至未來的7G都是分層的架構,舉一個最簡單例子,每一層負責一個單獨的功能,物理層負責解調、編碼等。ROC層處理包的結構,ROC處理一些其他的功能。應用層也有很多參數,包括多媒體參數等都可以控制,User部分可以控制很多參數。分層架構,這在教科書裡都有,分層有什麼好處?設計起來的網絡好設計,也好運維,將來出現問題好解決Bug。比較簡單的架構,一層不好用可以很快地換成另一層不影響其他層。

在功能上,它跟其他東西有很多是重合的。不好的地方是其性能不是很好,一層不知道其他層的功能,上層不知道底層現在網絡擁塞了,對系統性能不是特別好。對上層來說信息沒有保密的功能,尤其porformance不是很好。

20年前我上博士時,那時候流行跨層設計,當時研究出了很多論文,在標準裡已經做了很多東西。跨層設計不光在學術界有很多文章,在實際用應用很多,包括IoT、5G都做了很多跨層設計的工作。這是跨層設計最基本的互相交流信息,比如頂層告訴底層現在傳什麼業務,底層告訴頂層現在網絡狀況如何,這是典型的跨層設計的基本思想。

大概5、6年前出現另一種設計方案,不是分層設計、跨層設計,而是跨系統設計,這在學術界和論文裡用得比較少,這基本是跨系統設計。整個系統不光是通信網絡,通信網絡只是大系統中的子系統,比如整個系統中除了通信和網絡外,必須考慮邊緣計算,計算不是我們傳統做通信和做網絡的人做的東西,這是計算機做的東西。對於我們做網絡的人來說這是另一個系統。CDN也不是傳統做網絡的人做,都是做計算機的人做的。很重要的一部分不是做傳統通信和網絡,而是控制的人,整個系統統一考慮時,當然會有一些好處,也會帶來很多問題。這就是跨系統設計,將來可能有更多的系統,感知是不是另一個系統?意思是通信在整個系統裡越來越是渺小,必須考慮其他的方面,光網絡和通信不能支撐大規模應用和大規模場景的應用。

前幾年說數據驅動是非常好的詞,我不是憑空想象的,是數據驅動的方式。我認為數據驅動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真實場景中有各種各樣的數據不可能在實驗室中接觸所有的數據。有數據時就有Intelligence,沒有數據就沒有Intelligence。前幾年大家覺得自動駕駛很快實現,到現在過了幾年還是不行,就是因為現在的人工智能和現在的機器學習都是數據驅動。

這兩天我看到比較好玩的是什麼東西?這兩天剛剛在《Nature》發表的文章,現在的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連動物都不如,有點貶低現在的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它說現在都是機器學習實現人工智能,在動物過程中,這個學習不是那麼重要。我這裡畫了一張圖,這不是原來文章的圖,而是我自己找的。老鼠打洞這件事,他說很多老鼠生下來就會打洞,不是學來的。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它的核心觀點就是這個東西,他把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潑了很大的冷水。

從分層設計、跨層設計到跨系統設計,這是近三四十年網絡發展的過程。從網絡發展過程中再放一個大的時間尺度,大概兩三百年的時間尺度,你會看到我們目前的進展在Internet Information,我們這一代人主要是做傳遞信息。回到100年前,大家忙的是什麼?特斯拉的車比較出名,為什麼叫特斯拉?特斯拉是發明交流電的人,他主要貢獻是傳遞能源,那時候主要的工作不是傳遞信息。這是第二步,傳遞的是能源。在一兩百年前甚至幾百年前,當時沒有傳遞能源時,大家傳遞的是質量,把一個東西從一個地方傳到另一個地方。

如果信息網絡進展到這個程度,下一步朝哪個方向發展?這是我們目前自己的思考,下一步有可能是Internet Intelligence,分層設計、跨層設計、跨系統設計,他們不過是信息網絡的幾個分支而已,都是為了傳遞信息。他們在第三層,下面有傳遞能源、傳遞質量。下一步可能是傳遞智能。

從信息互聯網到智能互聯網,在信息互聯網裡我們經過幾個階段:分層設計、跨層設計、跨系統設計。最近比較流行用人工智能的方式進行優化和設計通信系統。我們想下一步可能是智能的互聯網。

IT與CT融合解決邊緣計算的落地問題

騰訊未來網絡實驗室主任張雲飛分享騰訊對於5G的看法:剛剛有很多專家談到MEC平臺,前面說過的不再贅述。我們認為MEC平臺對於實現剛剛所說的5G開放平臺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支撐。業界提了很多年,我們說IT和CT的融合,你會發現移動通信領域IT和CT融合並不夠,我們認為MEC平臺是真正IT和CT融合的切入點。我把通信能力、存儲緩存能力、計算能力很好地結合在一起。這三個功能如何做分配,如何在不同的環境中分配?這是一個問題。


"


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共享產業週期新時代


​港股解碼,香港財華社原創王牌專欄,金融名家齊聚。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贊哦。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重點培育5G、AI等新興行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為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設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彭年集團和深圳大學聯合主辦‘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萬物智聯 高端論壇’,論壇旨在搭建一個由粵港澳‘商、學、研’界領袖和社會精英參與的高端對話和交流平臺,共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

2019年8月30日,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高端論壇在深圳彭年酒店召開,本次會議由彭年集團和深圳大學聯合主辦,由深圳市政府、羅湖區政府指導,出席本次會議的嘉賓有:深圳市人大常委副主任、市科協主任蔣宇揚、深圳市科創委副主任鍾海、羅湖區科技創新局局長石興中、彭年集團董事長彭志兵、深圳大學副校長李永華、深圳大學計算機與軟件學院院長明仲、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國良、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倪明選、滑鐵盧大學教授沈學民、中國工程院院士廖湘科、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宋樑、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劉江川、香港理工大學教授曹建農、澳門大學教授賈維嘉、加拿大卡爾頓大學教授於非、騰訊未來網絡實驗室主任張雲飛、華為雲計算產線高級科學家顧炯炯、solace副總裁Dr aiken leung、santander uk& ireland首席運營官 michael harte。

建設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全面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深圳市人大常委副主任、市科協主任蔣宇揚表示,深圳是一座充滿魅力、充滿活力、充滿動力、充滿創新力的城市,粵港澳大灣區5G萬物智聯高端論壇的舉辦可謂正逢其時。


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共享產業週期新時代


深圳近年來前瞻佈局,大力發展以5G為代表的戰略新興產業取得顯著成效,有了5G的速度才有了工業互聯網生態的基礎,新興產業已經佔據了我們GDP比重逐年提升,去年我們戰略新興產業增加值達到兩位數,新增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000家企業全市高新企業達1.44萬家,居全國第二。

當下,以5G為主要發展,新的產業週期已經開始,新時代在加速到來。同時,5G正在改變社會,為萬物互聯提供支撐,打開增長的空間。未來我們要以服務國家戰略、引領產業趨勢為己任,為粵港澳大灣區、為我國乃至全球的科學發展探索新路徑,鑄就新動力。


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共享產業週期新時代


深圳科創委副主任鍾海表示,目前深圳已經有了7家世界500強,有超過1.4萬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有300多萬家上市主體。同時,我們已經有了14所大學,我們預計會建到20所。我們有超過20家基礎研究機構,100多家新型研發機構。我們相信未來的40年,我們在創新上不僅有高新技術產業,我們還會在科學、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前沿技術、交叉技術等在國際上,我們會有一席之地。

扶持新型科技企業,讓5G成為深圳新標誌

彭年集團董事長彭志兵表示,隨著深圳發展不斷的變化和轉型,彭年集團從原來的傳統業務慢慢轉向教育、醫療、能源、新科技投資等方向。科技日新月異,不僅是時代的進步,也是社會的需求。彭年集團在未來的發展中會以投資扶持新型科技為導向,讓科技能真正融入到我們的生活,真正解決我們社會高速發展所帶來的問題。


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共享產業週期新時代


為了支持和助力中國的科創事業,彭年集團在2018年組建了專業投資公司,專門從事信息科學和生命科學領域的科創投資。並且於7月份通過中國證券業基金協會的私募股權投資管理人的備案。彭年創投創立一年來投了一些前沿性企業,分別從事5G、微基站、整體解決方案和RF高頻、射頻、收發芯片的研究和開發工作,這些領域是目前被國外技術掐脖子的領域,希望我們的投資對中國5G的發展帶來一些幫助。

深圳大學將為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做出更大貢獻

深圳大學副校長李永華表示,深圳大學是一所特區大學、創客大學、實驗大學。世界四大知名大學排行榜顯示,我校國際排名以每年一百多位,國內排名每年十多位的速度上升。目前居於世界高校第500位左右,在最近一次世界大學排行榜中,深圳大學位居全球第328位,位居國內第32位。被譽為內地發展最快的學校第一。


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共享產業週期新時代


最近計算機科學排名CSR公佈了2019年全球範圍高校排名,深圳大學計算機科學位於中國高校第14位,內地高校第8位。在CSR排行榜2017-2019區間中深圳大學計算機圖形學名列亞洲高校第一,進入世界一流水平。深圳大學將繼續優化學科建設佈局,拓寬人才培養渠道,加強5G、AI等領域人才的培養,促進粵港澳大灣區5G萬物智聯的發展。

天地空一體化車聯網絡,為自動駕駛提供解決方案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皇家科學院院士、滑鐵盧大學教授沈學民院士分享了有關車聯網絡領域的發展情況。


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共享產業週期新時代


現在交通系統面臨交通事故、交通擁擠以及交通擁擠帶來更多的二氧化碳的釋放,導致環境的汙染。要解決這個問題,一是讓車車相聯,無非是讓車和車進行信息的交換,車和沿路通訊設施,最後發展到車和行人、後臺服務器、不同的傳感器。

有了車車交換會帶來其他目前很熱的應用,比如智能停車、尋找車位等。我們會立刻做這件事,這是有其挑戰的。因為有了車車相聯,有大量無線數據的傳輸需要無線資源,車是高速移動的物體,在路上行駛時對造成傳輸的穩定性和信息傳輸安全的用戶隱私問題。

解決這些挑戰,為什麼我們不用機器代替?我們能否用機器代替駕駛員控制汽車。現在要看怎麼用機器代替人控制汽車。機器代替眼睛有掃描儀、雷達、攝像,把周圍的場景收集進來。收集進來後,我們有車車相聯,我們車裡面有通信設施、計算能力設施。我們還要有駕車經驗和駕車本領,我們有高精度地圖、GPS等信息,我們通過大量的傳感器收集不同駕駛員駕車行為,這些信息送到我們車的計算機裡,通過學習得出決策控制這個車,實現自動駕駛也是有可能的。

自動駕駛汽車面臨什麼問題?不同的設備代替人收集信息,成本比較高。自動駕駛裡不管硬件、軟件都有很多挑戰。車裡的計算機要處理大量的信息,車的計算能力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計算能力裡及時得出駕車決策,這是其挑戰。同時,因為通過感知得到信息會受到很多限制,如天氣限制。

舉例來說,自動駕駛汽車開到交叉路口要變道辨認信號燈是什麼顏色的,下雪把信號燈覆蓋了,看不到信號燈怎麼辨別信號燈顏色呢?這個挑戰反過來想用通訊的方式可以把它解決,如果信號燈說現在是紅的,它播放信息,所有的車不用看信號燈都知道信號燈的顏色。

美國汽車協會把自動駕駛分為六擋,從0擋到第5擋,第5擋是Full automation,我的車在任何天氣、任何場景、任何地點都可以做這件事,這是很難的。目前開發、研究是在第2-3擋左右,我們離第5擋有一定的距離,想真正實現它,首先需要無縫網絡覆蓋,這是第一點。

看加拿大地圖和加拿大有網絡覆蓋的地區只有20%,要看中國的地圖,有紅色是有網絡覆蓋的地方。其覆蓋率中國目前只有40%,為什麼不實現無縫網絡覆蓋?原因很多,一是成本問題,中國移動到偏遠地區鋪設網絡,他說錢都賺不回來,我怎麼做。二是地理環境的限制,有些地方高山是人不可能去,怎麼鋪設網絡?

第二點,我們服務的需求和數量是隨著時間、地點、場合改變的。比如上下班高峰期時需要的服務量會非常大。我們今天在彭年酒店開會,這麼多人聚集在這裡,我們需要的數據量、服務需求非常大。如何讓網絡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場景都能提供滿意的服務?

如何讓網絡在高峰期、低谷期都可以提供滿意的服務?為了解決這些東西實現真正的全方位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是空間地理化網絡。

什麼是空間、地、天?地是地理,空是衛星,大家知道目前衛星通訊技術發展非常快。天是無人機,深圳有大疆,無人機會有很多應用。在未來是利用無人機實現無線通訊網絡,假設我們有了空間地,我們利用衛星的通訊資源,利用無人機組成移動網的資源,加上我們地面目前已有的網絡資源,我們可以把對無縫網絡覆蓋的需求,不管在任何上下班高峰期的時候,我們都能給用戶提供滿意的服務。這些問題都解決掉的。

我們目前已經有很多設備在開發,比如我們的車可以在路上行駛,可以跟地面網絡進行信息的交換,我們的車可以跟衛星、無人機進行信息的交換。像天地,無人機跟地的網絡結合,現在華為、中國移動都在做測試。當有了空間一體化網絡時,這張圖給未來空間一體化網絡結構。

資源是混合的,我們要設計控制器,控制器對它的要求是很嚴格的。這裡的控制器用軟件定義網絡,雖然這是軟件定義網絡控制器,但這是一組控制器,有的控制器是集中式、分佈式的。

設計的控制器是很複雜的,控制器有兩個輸入,一是我的空天地有什麼資源,二是服務多少,有了這兩個控制器就要作出決策,我有多少資源是從衛星、無人機和地面來的,分配給什麼樣的用戶,支持什麼樣的服務。因為設計控制器很複雜,所面臨的場景是形形色色的,我給定一個時間地點、資源和用戶,它就要做決策,決策是成千上萬的。為了找到決策我們用了增強學習。

因為控制器要做實時的決策,你在這麼複雜、高動態的環境下如何做實時的決策?我們這些決策都是在Offline的時候做訓練。這些東西是事先做好的,給定一個場景,控制器根據這個東西事先決策好,這個場景就是這個決策,所以它可以立刻做決策。

軟件定義網絡的控制器做三件事:一是Access Control,當車行駛到某個地點時,看有沒有被衛星、無人機或者地面覆蓋。二是有多少資源要分給用戶支持它的服務。三是根據地面用戶的數量、服務需求,如果地面網絡容量不夠,我們需要多少無人機,每個無人機運動的軌跡是什麼,無人機的無線網絡可以提供多少流量,支持當時所有用戶服務的需求。

在網技術、分佈式計算、軟件控制技術發展與物聯網智能化所面臨的挑戰

香港理工大學電子計算學系講座教授、互聯網和移動計算實驗室主任 曹建農教授分享了有關智慧物聯網領域的發展現狀。


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共享產業週期新時代


物聯網經過將近20年的發展,下一步向智能化演進。物聯網的概念是1999年由英國技術先鋒Kevin Ashton,他當時在智能家居公司做首席技術官。1999年他在雜誌上提出物聯網的概念,物聯網有一些潛力改變世界。他當時想到用物聯網把物理世界的物件聯合起來,使我們知道它現在的狀態。

從當時的概念來說主要強調消費者物聯網。經過20年的演進,我們看到物聯網有新的場景和新的要求。我們看到更多的是工業物聯網、智慧大廈、智能電網、交通和健康。這比傳統的消費者物聯網難度更大,規範更多。很多工業控制的東西是實時的、交互式的,連接的設備和設備上的傳感器,比如產生風能的風扇上面有3000多個傳感器。可想而知連接的規模多大。

全交通、路面狀況、應急服務等都需要我們支持其可移動性、交付性。因為它覆蓋的範圍很大,不可能像傳統一樣收集起來到服務器裡進行計算,所以我們需要分佈式和局部式的計算。

物聯網對我們人類帶來的好處是什麼?主要包括四方面:增加我們用戶體驗,剛剛開始的消費者物聯網中,大家可以聯想到智能家居,燈自動亮,電視自動打開等,增加我們的用戶體驗。現在物聯網、交通、健康等強調效率和安全性,可以判斷物聯網給我們帶來的好處是隨著多年的科學進步越來越廣泛。

從物聯網最開始的研究是Instrumented,如何把這物件連接起來,第二個I是Interconnected,這方面主要是網絡方面的功能,第三個是Intelligent,連接產生數據和交互式的作用,它有智能化的要求和智能化的行為。

Intelligent有哪些使能技術?包括支持IT的先進網絡5G、雲計算、邊緣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後面會談到其他方面的進步,包括區塊鏈,都給IT下一步智能化發展帶來很多支持。

智能化的感知和智能化的網絡。智能化感知包括哪些方面?第一,我們感知的東西不像以前那麼簡單,我們感知溫度、感知溼度、感知人的體溫。而是感知更復雜的現象和複雜的物件,我們做了很多研究,用手機、智能電話可以感知到很複雜的東西,可以感知到人的行為、人的狀況,感知我們周圍。

如果大家合作的話,每個人用手機拍的照片、視頻可以批起來變成360度的場景,這跟產生的感知近了一步,不光是感知簡單的數據。你的手機感知比較複雜,防止出事故。

智能感知能否與網絡結合?我們感知後,數據收集起來通過網絡全部送到處理器或者雲上做處理,這時候你要產生大量的數據,數據會佔用帶寬,而且會產生很多延遲,有一種方法叫在網技術。你的數據在網絡傳送已經把結果計算出來,大部分中間結果做一下匯合就可以了。我們監控大樓結構健康監測的時候遇到大的計算模型,我們節省了很多深數據。在傳的過程中把計算做了。

現在大家知道聯網,現在物聯網用到的聯網技術60%以上是用有線網,由於物聯網不斷的拓展,下一代物聯網的應用範圍趨向於工業、交通或者健康,無線技術蓬勃發展。無線技術,一是5G,5G會給物聯網帶來很多機會,因為它減少延遲,增加設備連接數,數據帶寬增加很多倍,可靠性也增加很多倍。無線技術相聯的物聯網中,5G佔25%,其他75%由低能耗的有線設備和無線技術發展,比如M2M、Low等,還有蜂窩網技術和Wifi技術,這些技術在日益發展。

沈學民院士剛剛談到軟件定義網絡,在未來智能網絡連接裡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據實時和不同的場景配置不同的協議,進行不同通訊的工作。我們提出把軟件定義網絡用在車載網上,車支持不同的場景,比如單行道、雙行道部署在車上的網絡協議不一樣,可能防碰撞、能否超車,軟件定義網絡可以根據實時的東西進行網絡劃分、切片劃分,部署不同的網絡協議。未來的網絡連接方面,軟件定義網絡一定是非常重要的技術。

這麼多年大家用AI數據驅動的方法進行網絡優化,按照端到端的優化,可以做流量的預測和網絡用戶的預測。這些可以幫助我們網絡更加智能化,這也是下一代物聯網裡,可能用AI或者大數據會比較好。

把連接物體智能化是比較困難的,椅子上有強大的計算裝置,手機上的電池、計算工具不足以支撐增強現實,所以邊緣計算出來了。我們可以藉助附近有資源的計算服務器,把我們終端設備上不能做的東西做上去。這是現在研究很重要的方向。

邊緣計算出來後,傳統在雲上集中做機器學習讓大家覺得不可忍受,收集大量數據傳上去,延遲很大。如何把機器學習推到邊緣計算上變成分佈式學習、邊緣學習,這是對未來物聯網非常智能化的發展方向。

未來,感知和網絡要變得智能化,連接的物件、人要變得智能化。我們要從收集的大數據裡發現預測和實時的優化的東西,傳統物聯網做不到的東西。我們如何做到控制?感知後要反饋,形成一個閉環,控制部分現在大家做得不多。如何融入物聯網中,我想這是下一步要研究的。

粵港澳大灣區產學研融合與萬物智聯發展的主題探討


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共享產業週期新時代


問:(伍楷舜)今日中共中央發佈《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意見》,該《意見》對深圳來說是強心劑,給我們帶來巨大的鼓舞。裡面提到支持深圳強化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優勢,並且以深圳為主的陣地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在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發揮關鍵作用,在加強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學術界和產業界的融合上,您有什麼樣的建議?

答:(廖湘科)8月18日發了一個文件,深圳變成社會主義的示範區,給深圳的定位是強化產學研深度融合創新優勢。包括兩點:

一是肯定了深圳市在產學研深度融合方面是有優勢的,大家知道深圳本身IT發展很好,深圳和別的地方相比,尤其是產學研深度融合方面是做得比較好的。本來就做得比較好,中央說要更深化合作,我覺得深圳尤其是學術界藉此機會跟中央提政策。深圳的產學研做得好主要是產業做得好,真不見得是學校。我認為應該找中央要一些新的大學政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先行先試,既然是先行先試就應該有新的政策。新政策的前提是有特殊的資源投入。我覺得要落實政策高度高效自主發展,深圳IT產業規模很大,深圳好像不需要錢的政策支持,但招生指標呢?深圳的產學研融合,如果深圳招生資源指標上不去,學術界不太好跟產業界融合的。深圳學生應該跟深圳IT產業的規模掛鉤,我認為找中央要新的資源。

二是要深度融合必須有新的措施和新的導向。現在深圳的大學更多的是拿論文做導向,深圳大學進步很快,也是靠論文來做導向。深圳產業的專業水平很高,創業人才的學術水平也很高,我參加很多深圳企業報過來的領軍人才是海外很優秀的,他們在學校帶研究生絕對沒問題。深圳的老師在深圳的環境裡特別想創業,學校應該有新的導向,老師創業應該是有政策的激勵和導向,把產業界優秀的人納入學校進行培養人才也是應該的,前提是有多少指標。

三是產學融合,大學要培養團隊問題,現在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基本是PR為主的,PR為主是論文導向。跟產業融合必須是團隊,中央說要深度融合的創新優勢,我建議大學裡加強團隊文化的培養。

問:(伍楷舜)高性能計算能力的提高為人工智能的崛起注入了強大的動力然而隨著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對計算能力要求也不斷的提出新的挑戰。GPU和TPU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結合您的專業領域知識,覺得我國在GPU和TPU上的設計處於什麼樣的水平,未來將會有什麼樣的發展?

答:(廖湘科)談到TPU、GPU,以GPU和TPU為例來說我國人工智能水平。實際上我國和美國的水平在AI領域裡:

第一,國有市場的優勢和數據的優勢,中國企業有大量的數據。第二,芯片設計的門檻變低了,這也是我們的爆發優勢。加上中國政府很重視AI,導致我國在AI上尤其是芯片設計上很好似的。

個人認為,AI分為兩類:一類是端芯片,端芯片跟應用結合密切。我們有應用優勢、數據優勢,個人認為在AI端芯片設計上,可能國內和美國相比還有一定的特色優勢。估計是中美算是一家。在後臺的處理上差距會很大,現在看不到美國在IT技術創新環境下有走下坡路的任何趨勢,美國還是AI領域裡水平最高,創新環境最好的地方。

第二類是我國在所有基礎性、通用性的技術方面,比如打造一個生態鏈方面,我們幾乎沒有一個成功的案例。比如安卓等生態都是別人打的。我認為在這個領域裡跟美國的差距還是很大,包括最近華為發佈的昇騰芯片,我認為這個芯片相比差距還是很大,在這個領域的差距還有相當長的時間。尤其是現在中美關係不太好的情況下,我們在人工智能裡要特別忌諱,一定要睜開眼睛看世界。美國在IT裡的領先水平是很大的,我們不看國外,每天看內部覺得很厲害,三年以後再出去看發現人家拉開一個大的差距。我覺得差距是很大的。

問:(伍楷舜)以大企業主導創新為特色的東京灣區科技成果轉化率達80%以上,舊金山灣區的斯坦福大學是學術成果轉化為產品的全球典範,您覺得粵港澳大灣區需要從另外三大灣區裡借鑑什麼?

答:(樑中明)現在的老師非常忙,常常要忙著寫論文、帶學生,有很多事情要做。我們應該給老師多一點時間,做一些實際有用的東西。多出論文是好的,我甚為要多做有用的論文,可以轉化的論文,更好的利用時間。我們要給老師適當的獎勵,如果你的成果可以轉化,我們給你機會開公司,在學校、學院裡表揚你,給老師多一點鼓勵。

問:(伍楷舜)最近頒佈《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意見》裡提出要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尤其是在基礎研究領域,您覺得應該如何強化產學研深度的融合,我們想聽聽您的意見。

答:(倪明選)每個學校都在說產學研,做得好的不多。高校最大使命是培養創新人才,產學研合作之所以沒有做得很好,我們香港科技大學最近也在反思這個問題。

從學校層面來講,談到產學研,學校覺得老師把好的成果拿到外面去了。你跟產業合作,如何分IP?都是這個問題。我個人在學校建議,當老師出來創業時最需要的是資金,雖然以老師名字拿的專利,所有權屬於學校。學校馬上說我把專利給你,要拿多少錢?我覺得這是不合理的,因為在他需要錢的時候,你跟他談這個東西。我先談你們公司出來,學校佔多少股份?這得談半年一年,我們最近這個案例談了將近一年,公司都快關門了。我們學校要持開放的概念,學校拿5000萬乃至1億根本不重要,學校應該鼓勵老師、學生出來創業,他們出來創業真正成功的比例也是非常小的。我們現在鼓勵的做法,斯坦福的做法根本不談,創業就創業,成功後你一定會回饋學校。我們港科大的做法就是朝這個方向,學校不要為這個問題花太多時間。間接利益比直接利益更多。

問:(伍楷舜)您在分佈式計算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區塊鏈是分佈式賬本的一種形式,2014年以來在加密貨幣領域獲得巨大的關注,現在物聯網遇上區塊鏈,您覺得會有哪些機遇和挑戰,未來區塊鏈存在哪些新的機會?

答:(曹建農)我覺得區塊鏈超過比特幣的應用,金融方面研究很多,真正部署、實施涉及政策。在物聯網中,區塊鏈是很好的應用。物聯網產生大量的數據,最大的問題是這些數據怎麼用,每個人的數據是自有的,不願意分享。

現在香港推出OpenData,它取得很多成就,最大的問題是為什麼我要共享數據,共享沒有私隱和商業機密的數據是沒什麼用的。能否針對擔心的共享問題用區塊鏈解決,區塊鏈是去中心化、透明,你在上面做的所有交易、改變是大家看得見的。我覺得在物聯網中,產生這麼多數據是一個機會。挑戰是什麼,數據太大量,完全是異構的。你要的數據和我要的數據沒有標準,現在的大數據不是做互聯了,真正做項目時會發現做信數據質量、數據信息等。

區塊鏈會共享、交換一些數據交易,比如物聯網中車載網,車載網互相合作的是我的數據如何共享給你,你的數據如何共享給我。現在大家做保險如何取證我們要用物聯網重構下來,這是大家現在想的各種各樣的Idea。挑戰性是區塊鏈在什麼上面實現?哪個汽車作為一個節點實現,現在有新的手機支持區塊鏈,最大的問題是在能力受限節點上做區塊鏈是非常不容易的。估計要根據應用做一些裁剪。

從傳遞質量、能源到智能,光數據驅動也許是不夠的

加拿大卡爾頓大學終身副教授、IEEE Fellow 於非教授分享有關從信息互聯網到智能互聯網的中間經歷了怎樣的蛻變與升級,未來又會向著什麼制高點行進?


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共享產業週期新時代


做網絡的都知道5G、6G甚至未來的7G都是分層的架構,舉一個最簡單例子,每一層負責一個單獨的功能,物理層負責解調、編碼等。ROC層處理包的結構,ROC處理一些其他的功能。應用層也有很多參數,包括多媒體參數等都可以控制,User部分可以控制很多參數。分層架構,這在教科書裡都有,分層有什麼好處?設計起來的網絡好設計,也好運維,將來出現問題好解決Bug。比較簡單的架構,一層不好用可以很快地換成另一層不影響其他層。

在功能上,它跟其他東西有很多是重合的。不好的地方是其性能不是很好,一層不知道其他層的功能,上層不知道底層現在網絡擁塞了,對系統性能不是特別好。對上層來說信息沒有保密的功能,尤其porformance不是很好。

20年前我上博士時,那時候流行跨層設計,當時研究出了很多論文,在標準裡已經做了很多東西。跨層設計不光在學術界有很多文章,在實際用應用很多,包括IoT、5G都做了很多跨層設計的工作。這是跨層設計最基本的互相交流信息,比如頂層告訴底層現在傳什麼業務,底層告訴頂層現在網絡狀況如何,這是典型的跨層設計的基本思想。

大概5、6年前出現另一種設計方案,不是分層設計、跨層設計,而是跨系統設計,這在學術界和論文裡用得比較少,這基本是跨系統設計。整個系統不光是通信網絡,通信網絡只是大系統中的子系統,比如整個系統中除了通信和網絡外,必須考慮邊緣計算,計算不是我們傳統做通信和做網絡的人做的東西,這是計算機做的東西。對於我們做網絡的人來說這是另一個系統。CDN也不是傳統做網絡的人做,都是做計算機的人做的。很重要的一部分不是做傳統通信和網絡,而是控制的人,整個系統統一考慮時,當然會有一些好處,也會帶來很多問題。這就是跨系統設計,將來可能有更多的系統,感知是不是另一個系統?意思是通信在整個系統裡越來越是渺小,必須考慮其他的方面,光網絡和通信不能支撐大規模應用和大規模場景的應用。

前幾年說數據驅動是非常好的詞,我不是憑空想象的,是數據驅動的方式。我認為數據驅動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真實場景中有各種各樣的數據不可能在實驗室中接觸所有的數據。有數據時就有Intelligence,沒有數據就沒有Intelligence。前幾年大家覺得自動駕駛很快實現,到現在過了幾年還是不行,就是因為現在的人工智能和現在的機器學習都是數據驅動。

這兩天我看到比較好玩的是什麼東西?這兩天剛剛在《Nature》發表的文章,現在的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連動物都不如,有點貶低現在的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它說現在都是機器學習實現人工智能,在動物過程中,這個學習不是那麼重要。我這裡畫了一張圖,這不是原來文章的圖,而是我自己找的。老鼠打洞這件事,他說很多老鼠生下來就會打洞,不是學來的。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它的核心觀點就是這個東西,他把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潑了很大的冷水。

從分層設計、跨層設計到跨系統設計,這是近三四十年網絡發展的過程。從網絡發展過程中再放一個大的時間尺度,大概兩三百年的時間尺度,你會看到我們目前的進展在Internet Information,我們這一代人主要是做傳遞信息。回到100年前,大家忙的是什麼?特斯拉的車比較出名,為什麼叫特斯拉?特斯拉是發明交流電的人,他主要貢獻是傳遞能源,那時候主要的工作不是傳遞信息。這是第二步,傳遞的是能源。在一兩百年前甚至幾百年前,當時沒有傳遞能源時,大家傳遞的是質量,把一個東西從一個地方傳到另一個地方。

如果信息網絡進展到這個程度,下一步朝哪個方向發展?這是我們目前自己的思考,下一步有可能是Internet Intelligence,分層設計、跨層設計、跨系統設計,他們不過是信息網絡的幾個分支而已,都是為了傳遞信息。他們在第三層,下面有傳遞能源、傳遞質量。下一步可能是傳遞智能。

從信息互聯網到智能互聯網,在信息互聯網裡我們經過幾個階段:分層設計、跨層設計、跨系統設計。最近比較流行用人工智能的方式進行優化和設計通信系統。我們想下一步可能是智能的互聯網。

IT與CT融合解決邊緣計算的落地問題

騰訊未來網絡實驗室主任張雲飛分享騰訊對於5G的看法:剛剛有很多專家談到MEC平臺,前面說過的不再贅述。我們認為MEC平臺對於實現剛剛所說的5G開放平臺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支撐。業界提了很多年,我們說IT和CT的融合,你會發現移動通信領域IT和CT融合並不夠,我們認為MEC平臺是真正IT和CT融合的切入點。我把通信能力、存儲緩存能力、計算能力很好地結合在一起。這三個功能如何做分配,如何在不同的環境中分配?這是一個問題。


2019粵港澳大灣區5G賦能萬物智聯,共享產業週期新時代


另一個問題,之前學術界朋友討論得比較少,我們在實際落地時是非常關鍵的。我們在不同場景或者不同人口中說的邊緣計算完全不同。大家所謂的邊緣位置也完全不同,有的人在基站,有的人在接入網,有的人在匯聚地方,有的人是核心地方。我們發現在很多環境下,邊緣能部署機房或者能實現邊緣計算平臺的環境是相當惡劣的。

第一,供電是很大的問題,目前的運營商很多機房原本不需要做這些工作,現在供電、散熱問題很難解決,水冷、電冷的問題很難解決。我的規格尺寸很難解決。我一旦要把邊緣加上智能後,那個地方需要大量GPU,一個GPU要多大?一個GPU佔2U空間。本來就很侷促的環境能放多少個邊緣設備,這是非常現實的問題。基於此,我們提出從底到上一整套MEC開放平臺架構。從最底層的服務器和數據中心的硬件規格的制定,包括水冷、電冷的制定,這個地方我們開始做了,一直到上面的IaaS、PaaS平臺乃至上面的應用,我們也在做。我們跟運營商開始制定行業標準,我們提出邊緣機房規格建議,它和現在大家熟悉的IDC完全不一樣。

簡單介紹我們在具體領域中做的實踐。雲遊戲,我們踐行應用驅動網絡演進的理念,做得比較充分和完整的一件事。我們從2017年開始推動,雲遊戲的主要理念是我們現在的遊戲有一個客戶端,客戶端可能很重。將來有5G的網絡,很寬的帶寬和很低的時延,我可以把很多處理、渲染能力放在雲端來做。通過推流的方式實時推給用戶,以至於它的延遲足夠低,用戶在反應不過來時間內我已經把它推給用戶。這是雲遊戲的基本思想。

騰訊影業,大家以前聽得比較少,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例子?現在各地有很多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或者類似橫店影視基地這樣的地方,各地都在建。那個地方有大大小小的創作室,每天都在拍電影。現在拍電影的效率是非常低的,我現在從攝像機攝影后經過轉碼、存儲,存到硬盤後都是用人肉揹走的,背到後面做後期處理。後期處理完後要揹回來給導演看之前處理得好不好,要不要重新做?你會發現這個過程是非常低效的。現在我們通過5G的技術提高這樣的效率。

5G車聯、智能網聯,剛剛我跟於教授交流這個問題。中國網聯的技術路線和加拿大、美國的不一樣,因為中國的網絡環境和美國、加拿大的網絡環境不一樣。我們判斷中國在短期內會對5G形成針對特定區域或者特定縣的連續覆蓋。我們目前判斷在美國、加拿大是很難實現的。現在美國高速公路80%還沒有4G覆蓋,中國和美國的智能駕駛註定走不同的路,中國互聯網公司最開始做智能駕駛時都是單車智能的路線,單車的智能存在嚴重的缺陷。

去年在重慶做了自動駕駛挑戰賽,發現非常有趣的現象。凡是單車智能的車無一例外的闖紅燈,原因是重慶的天氣陽光刺眼,攝像頭分不清紅綠燈,人眼可能可以分出來。今年這個挑戰賽第二屆,又熱鬧了,所有單車智能的挑戰選手都碰到一個問題,都敗給這個問題。就是鬼探頭,走著走著有一個車擋著,突然有一個人串出來。所有設都沒辦法解決這個問題。除了車端外,我們在路端、雲端都有相關的設置。更重要的是我們現在追求低成本的車路協同。我們希望把單車智能、車路協同實現低成本自動駕駛和輔助駕駛。我們的車路協同系統不光用在L3、L4、L5以上,也僕役對我們現在的車有輔助駕駛系統意義。

粵港澳大灣區展望與高科技轉化的探討

問:(崔來中)在我們現在5G人工智能發展的情況下,現在粵港澳大灣區有了新的政策,包括深圳的先行示範區,作為深圳的龍頭企業華為公司在先行示範區建設方面有什麼樣的佈局和準備,能否簡單的分享和介紹嗎?

答:(顧炯炯)現階段特別是大灣區和先行示範區的政策牽引之下,我們人工智能、5G、物聯網、雲計算和大數據是基礎框架型的創新科技應該會迎來新一輪的爆發式增長。

作為華為來講,我們會充分考慮發揮端管雲協同的優勢。端到端全產業鏈、數字生態鏈能力的優勢,一方面在已經取得優勢的智能手機搭載鴻蒙OS物聯網終端,加上已經取得百倍速率提升,時延降低,十倍成本節省的5G網絡接入基礎上,進一步搭建一個服務於各級政府和公共事業機構,包括企事業單位和園區,他們進行創新、數字化業務開發的基礎平臺。

問:(崔來中)從不同規模的公司,大家覺得你們現在在這樣的政策背景下需要什麼樣的人才,以及你們需要準備什麼樣的手段吸引人才?

答:(顧炯炯)華為之前更多的是聚焦在工程和產品技術的研發階段,這時候更多的是聚焦內部人才的培養,或者面向產品工程技術的基礎創新。未來我們會更多的聚焦在知識創新領域。現在華為在很多領域裡逐步走進所謂的無人區,在未知探索領域裡構築差異化領先力。我們更需要跟業界特別是學術界、研究領域展開深度交叉合作,包括技術合作和商業合作等多種途徑和形態。任總鼓勵我們企業內專家和研究人員能夠廣泛地走出去,跟業界形成無縫互動的交流渠道,所謂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把我們企業在雲計算、大數據、5G和物聯網裡遇到的核心挑戰和空白區的問題,提給學術界,大家形成有效的互動和促進閉環體系,更好地促進產學研一體化向我們目標整體邁進。

作者:周治瑋

編輯:利晴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