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保險要注意什麼哪些方面?年輕人需要給自己買保險嗎?

人們都說,年輕是“拼搏”最好的資本。富有朝氣、幹勁十足,最重要的是身體健康,體力和腦力都能跟得上。但是在25-35歲左右,這個“拼”的最狠的年齡段,健康就變成了我們最容易忽視的一部分。長時間高強度、高壓工作,猝死事件層出不窮,造成了太多的悲劇。倒下的往往都是家庭經濟支柱,或是給家裡留下大筆債務,或是讓父母老來無所依。

拋開保險給我們帶來的種種負面印象,雖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保險的作用,著手通過保險來應對風險。這種現象本身是好的,可作為初次接觸保險的“小白鼠”,買哪些險種更合適?如何挑選保險產品?該買多少額度?要不要買返還型的?出險理賠怎麼辦?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生活環境、家庭條件等,因此,具體的保險產品選擇又是不一樣的。但在某些程度上,大家又具有普遍的共性。因此,如果你正處在25-35歲左右,是家庭中主要或重要經濟來源,計劃通過保險來抵禦風險帶來的災難,可以參考探險貓提供的如下建議。

買保險要注意什麼哪些方面?年輕人需要給自己買保險嗎?

一、我們要了解不同險種都能覆蓋哪些風險。

宏觀上的壽險細分會包含重疾險、壽險、意外險、醫療險等,而我們提到的這4種基本覆蓋了平時見到的大部分壽險產品。

在25-35歲這個年齡段,我們的責任在逐漸增加,結婚、生子、贍養父母,每件事都不容小覷。這4類險種對我們來說都是需要的,但根據經濟條件、環境不同,要有一些側重。

重疾險,顧名思義,應對重大疾病。普通疾病可能花個三五萬就能解決,但很多重病輕則十幾萬,重則幾十萬不等,普通家庭很難負擔,重疾險就是為了這一問題出現的。重大疾病治療費用高昂,治療時間長。即使病癒,也可能會對病人造成永久性的傷害。目前大多數重疾險都帶有輕症、全殘保障或身故保障。但重疾險對判定標準要求多、複雜,大多數產品是治療後再進行補償。因此,如果長期工作壓力大,生活不規律,更可以將重疾的優先級提前。

壽險,這裡說的壽險是指具體的保險產品,例如平時說的定期壽險產品、終身壽險產品等等。壽險算是保險條款較為簡單的一個保險險種,可以簡單概括為保障“全殘和身故”,且身故保額一般都可以達到百萬級別。因此,壽險更適合身背鉅額債務的主要經濟支柱。

意外險,可以保障交通出現、意外醫療和住院,且意外險保費較低,保額尚可。如果經常需要外出或自駕,建議一定要購買意外險。但意外線中的“意外身故”是不包含猝死的,需要注意。個人綜合意外險一般保費200-500元/年,對年齡等沒有特殊要求,是適用範圍最廣的險種之一。

醫療險,這個階段的醫療險保費一般也在300-500元左右,大病沒有小病不斷的人更適合這類保險,配合社保可以組建更立體的保障體系。同時,對家裡老人來說,年齡增大,不少保險產品已經不適合或無法購買,但依然有一些醫療險是針對老年人設計的,也可以作為一種不錯的醫療補償。

買保險要注意什麼哪些方面?年輕人需要給自己買保險嗎?

二、瞭解自己這個階段有哪些潛在風險和責任

可以從這幾個方面進行考慮:

1、家庭情況

家庭成員都有誰、自己婚姻與否、生育情況、老人是否需要贍養等。

2、經濟情況

主要經濟支柱是誰、家庭年度總收入是多少、年度總支出有多少、負債有多少、存款有多少等等。

3、其他情況

如不久的將來,要面臨哪些問題,會有什麼樣的風險或有哪些必備的經濟支出存在。

綜合以上問題,我們先給自己列一個清單出來,再決定什麼樣的保險適合自己、經濟條件能夠承受到什麼程度。在可接受的預算範圍內,按優先級選擇自己要買的保險種類。

舉兩個例子,探險貓帶大家感受一下。

1、舉例一

小王今年25歲了,未婚,有女友,平時他和父母住一起。父母尚未退休,都有經濟收入,雖然不多,每月合計7千元左右,但還算比較穩定。父母和小王都參加了社保,一家人身體比較健康,沒有什麼遺傳病史。小王剛工作兩三年,經常外出辦事,一個月工資8千元,也足夠自己日常花銷並有所結餘了。家裡也沒有貸款壓力,每個月小王幾乎都會給自己買點電子產品,是個科技控,每週還都會與女友逛街吃飯。

隨著責任的增加,根據自己的情況,小王決定這樣買保險:

1)先給自己買,再考慮父母和女友。畢竟自己是家裡主要的經濟來源,父母身體健康且有醫保。假設父母發生不幸,自己還有能力提供經濟來源。如果自己不幸的話,父母的壓力就太大了。

2)經濟能力有限,且自己平時也有理財習慣,所以決定只買消費型保險,節省下來的保費自己用於理財。這樣不僅保費少了,資金使用比較靈活,也比返還型或分紅型保險收益高。

3)經常外出,少不了地鐵、公交什麼的,意外險是肯定要有的。意外險因為不貴,所以給父母和女友也買上。

4)自己身體不錯,一年也未必感冒一次,且自己和父母都有社保,所以暫時不買醫療險了。

5)重疾險比較貴,自己負擔起來壓力有點大。為了不影響生活品質,小王決定先買10年的定期重疾險,主要聚焦重疾、輕症和保費豁免保障。

5)家裡沒有債務負擔,家庭成員身體健康,因此壽險也先不買了。

最終,小王決定購買:

買保險要注意什麼哪些方面?年輕人需要給自己買保險嗎?

這個計劃在不少保險從業者眼中,可能是“很不科學”的。保障的既不全面,保障力度也很可能不足。但我們不要忘了,作為一個經濟能力有限的年輕人,既要給自己一定保障,也要保證自身生活品質不能降低。在可以遇見的未來,必然要為了談戀愛、結婚、旅行等情況進行鉅額支出,因此資金一定要保持充裕。

所以,從小王的角度考慮,這樣做並沒有什麼錯誤,不同的環境下,考量點也要有所變通。

2、舉例二

老張今年35歲了,在某企業中層管理崗位工作,孩子已經到了上小學的年紀,雖然夫妻倆每月有3萬元的總收入,也算是個白領家庭。但同樣的,家裡支出也很大。每月僅房貸就要還1萬多元,還要養車及孩子的吃喝拉撒和教育,這些都是不小的負擔。據兩人計算,每月支出就要1.9萬左右。目前一家人都上了社保,小孩子身體差些,偶爾要因為感冒發燒去趟醫院。房貸還有十幾年,未來的壓力還是不小的。父母雖然有退休金,但是身體一般,大毛病沒有,小病小災的每年都要有幾回。

所以老王認為這樣配置商業保險自己能接受:

1)全家都買綜合意外險。綜合意外險的保費不高,五口人人每年支出2千多元就足夠了,而且孩子馬上要上學,打打鬧鬧的難免會出現一些磕傷碰傷,學校的意外險是團險,保障額度低,自己買的商業意外險還能解決一些看病、治療問題。

2)選擇一款帶有保費豁免的產品,夫妻雙方相互投保,都購買終身重疾險。一是年紀逐漸大了,患重疾的可能性在不斷升高。二是相互豁免保費能避免其中一人不幸患病而帶來的經濟負擔。同時,因為夫妻倆歲數不小了,這時候不買終身重疾,擔心以後再買選擇性太小,保費也會非常高。

3)老張雖然掙得比妻子多,但工作壓力也大了不少,想想孩子距離經濟獨立還有很長時間,以及那還剩下十幾年的房貸,他決定給自己買20年定期壽險,一直買到孩子26歲左右。萬一期間有個什麼閃失,不至於為家裡留下鉅額債務。

4)孩子身體一般,以前總跑醫院,所以醫療險還是買上吧。自己的父母也是,適合老人的醫療險雖然貴一些,但父母去醫院的次數一年加起來也不少,也要買上。至於夫妻兩人,一直沒有什麼毛病,每年單位組織體檢也都顯示一切正常。所以兩人的醫療險待定,先算算其他保險買完後支出多少,如果還有餘力再補上也不晚。

綜合以上情況,老張夫妻倆決定購買:

買保險要注意什麼哪些方面?年輕人需要給自己買保險嗎?

綜合上面兩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到,買保險其實是一個權衡的過程,適度適量是我們應該追求的目標。過度購買增加經濟負擔,保障不足或優先級不清,又無法分擔風險。經濟條件有限時,商業保險更應該先給經濟支柱購買,其次再考慮孩子和老人。

三、挑選適合的保險公司

1、地理位置因素

選了一款不錯的保險產品,但購買時發現所在城市沒有網點,自己也找不到代理人,只能去臨市購買,這就會產生極大不變。同樣的,若出險,理賠期間也會因不便利的問題遇到了不少麻煩。

一般來說,在全國網點覆蓋面較廣的都是一些大型保險公司。東部沿海省市還好,網點和代理人較多,能夠比較方便的進行購買和理賠。但中西部就差點事了,不少保險公司的網點集中在省會城市或大一些的地級市,且很多保險公司中的後起之秀,雖然產品全國均可理賠,但在中西部基本沒有網點,購買和理賠還是會產生麻煩的。

2、保費成本

我們上面說了一些大型保險公司的好處,同樣的,大也有大的壞處。

保險公司產品定價由死差、費差、利差決定。各公司死差基本一致,又因監管部門對險資有嚴格要求,所以利差雖然不同,但也不會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產品成本更多受到了費差的影響。小公司支出成本低,所以產品往往會比大公司同類產品便宜一些,這也是小公司的競爭優勢。

四、除購買保險外,還要養成良好理財和儲蓄習慣

保險能抵消一部分風險帶來的經濟損失和負擔,但風險發生的範圍包括了財產、人身等各個方面,保險在其中並不是萬能的。

首先,我們無法用保險覆蓋所有潛在風險。保險種類和花樣越來越多,但尚無法全面覆蓋生活的方方面面,仍然有很多經濟損失只能自己承擔。養成良好的理財和儲蓄習慣,擁有穩定持續的收益,是抵消風險經濟損失的最好手段。

其次,如果想要用保險覆蓋所有風險,保費成本是一個難以逾越的門檻。普通家庭每年保費支出少則幾千元,多則兩三萬元,一般只能滿足基本的保障需求。更多的保障意味著更高的保費,經濟壓力可想而知。

理財和儲蓄習慣是穩定現金流入的基礎,而保險的基礎又建立在穩定的現金流之上。因此,想要買保險,不能只看保障責任就認為萬無一失,依靠保險公司保自己的同時,也要給自己建立一個安全的環境。

買保險要注意什麼哪些方面?年輕人需要給自己買保險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