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增長取代增量增長,經濟發展規律出現明顯的變化'

經濟 能源 技術 明眼看數 2019-09-01
"

勞動力撫養比在老齡人口增長的帶動下,已經開始出現了增長的趨勢,這也意味存量人口增長已經替代增量增長的主要人口增長模式。工業能源消費出現負增長,高收入國家與中高收入國家在工業發展中從協同發展走向競合發展的模式,2008年經濟危機後,全球經濟恢復速度明顯低於過往幾次經濟危機,都是人口存量增長髮展模式與增量發展模式對全球工業化和經濟發展有著完全不同的影響所發出來的信號。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技術領域的競爭,以及全球化的商品貿易競爭,關係到各個國家和地區在人口存量增長模式下所能夠佔據的位置,失去競爭力的國家和地區,將會逐漸失去對世界的影響力。

"

勞動力撫養比在老齡人口增長的帶動下,已經開始出現了增長的趨勢,這也意味存量人口增長已經替代增量增長的主要人口增長模式。工業能源消費出現負增長,高收入國家與中高收入國家在工業發展中從協同發展走向競合發展的模式,2008年經濟危機後,全球經濟恢復速度明顯低於過往幾次經濟危機,都是人口存量增長髮展模式與增量發展模式對全球工業化和經濟發展有著完全不同的影響所發出來的信號。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技術領域的競爭,以及全球化的商品貿易競爭,關係到各個國家和地區在人口存量增長模式下所能夠佔據的位置,失去競爭力的國家和地區,將會逐漸失去對世界的影響力。

存量增長取代增量增長,經濟發展規律出現明顯的變化

人口是現代社會經濟活動的主體,其中勞動力人口是創造社會財富的主體。人口按照年齡段依次分為少兒人口(0-14歲)、勞動力人口(15-64歲)、老齡人口(65歲以上)。從社會的角度看,處於少兒期的人口,是勞動力培養期人口,也是未來勞動力的增量;,雖然,有些老人可能還在繼續工作為社會創造價值,老齡人口年齡已經高於勞動力人口的年齡上限,總體可以被看作勞動力退休期人口。少兒人口與勞動力人口的比例是被稱為少兒撫養比,老齡人口與勞動力人口的比例被稱為老齡撫養比。少兒撫養比與老齡撫養比構成了勞動力撫養比(社會撫養比)。

人口增長由增量增長和存量增長兩種形式。增量增長是出生人口帶來的人口增長,由於只有婦女具有生育能力,因此一個婦女至少需要生育2個子女才能保證人口維持自然平衡,考慮到疾病、意外的發生,維持人口自然增長的最低水平是平均每個婦女生育2.1子女,也就是婦女生育率不能低於2.1。存量增長是由於人口平均壽命提升帶來的人口數量增長方式。人口的增量增長方式也是勞動力人口的增量增長方式。人口的存量增長方式,在平均壽命達到勞動力年齡上限以前,也是勞動力人口增長的存量增長方式;在平均壽命超過勞動力年齡上限後,人口的存量增長對勞動力人口的增長就失去了促進作用。

在工業化發展帶動下,全球城鎮化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趨勢。從1960年到2018年,全球城鎮人口比例從33.61%上升到55.27%,是人類進入工業化以來城鎮化發展最快的一個階段。婦女生育率受城鎮化發展的抑制作用,從1964年開始呈現下降的趨勢,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婦女生育率已經快速逼近維持人口增量增長的最低水平,增量增長對人口和勞動力人口增長的促進能力逐漸減弱。

隨著城鎮化帶來的生活條件和醫療環境的改善,全球人口平均壽命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隨著平均壽命的提高,存量增長對人口增長的貢獻日益增長。1988年,人口平均壽命超過了65歲的勞動力年齡上限,存量人口增長對勞動力人口增長的貢獻,不再隨人口平均壽命的增長而增長。

受婦女生育率下降的影響,全球勞動力撫養比從1967年開始呈現下降的趨勢。2013年後,隨著老齡撫養比的上升,全球勞動力撫養比開始呈現上升的趨勢。老齡人口增長帶來的勞動力撫養比上升是婦女生育下降,導致人口增量增長水平下降導致的結果。而時間的滯後,是人口生育週期低於生命週期的結果,這也意味著從2013年開始,人類人口的增長將從增量增長轉變為存量增長主導的方式。在城鎮化對婦女生育率的抑制作用解除之前,存量增長將是主導人口增長的主要形式。全球人口將在婦女生育率低於維持增量增長的最低門檻後80-100年的時間裡出現負增長,而那時老齡人口不僅已經成為勞動力人口的主要負擔,在數量上,也已經超過了勞動力人口。

"

勞動力撫養比在老齡人口增長的帶動下,已經開始出現了增長的趨勢,這也意味存量人口增長已經替代增量增長的主要人口增長模式。工業能源消費出現負增長,高收入國家與中高收入國家在工業發展中從協同發展走向競合發展的模式,2008年經濟危機後,全球經濟恢復速度明顯低於過往幾次經濟危機,都是人口存量增長髮展模式與增量發展模式對全球工業化和經濟發展有著完全不同的影響所發出來的信號。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技術領域的競爭,以及全球化的商品貿易競爭,關係到各個國家和地區在人口存量增長模式下所能夠佔據的位置,失去競爭力的國家和地區,將會逐漸失去對世界的影響力。

存量增長取代增量增長,經濟發展規律出現明顯的變化

人口是現代社會經濟活動的主體,其中勞動力人口是創造社會財富的主體。人口按照年齡段依次分為少兒人口(0-14歲)、勞動力人口(15-64歲)、老齡人口(65歲以上)。從社會的角度看,處於少兒期的人口,是勞動力培養期人口,也是未來勞動力的增量;,雖然,有些老人可能還在繼續工作為社會創造價值,老齡人口年齡已經高於勞動力人口的年齡上限,總體可以被看作勞動力退休期人口。少兒人口與勞動力人口的比例是被稱為少兒撫養比,老齡人口與勞動力人口的比例被稱為老齡撫養比。少兒撫養比與老齡撫養比構成了勞動力撫養比(社會撫養比)。

人口增長由增量增長和存量增長兩種形式。增量增長是出生人口帶來的人口增長,由於只有婦女具有生育能力,因此一個婦女至少需要生育2個子女才能保證人口維持自然平衡,考慮到疾病、意外的發生,維持人口自然增長的最低水平是平均每個婦女生育2.1子女,也就是婦女生育率不能低於2.1。存量增長是由於人口平均壽命提升帶來的人口數量增長方式。人口的增量增長方式也是勞動力人口的增量增長方式。人口的存量增長方式,在平均壽命達到勞動力年齡上限以前,也是勞動力人口增長的存量增長方式;在平均壽命超過勞動力年齡上限後,人口的存量增長對勞動力人口的增長就失去了促進作用。

在工業化發展帶動下,全球城鎮化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趨勢。從1960年到2018年,全球城鎮人口比例從33.61%上升到55.27%,是人類進入工業化以來城鎮化發展最快的一個階段。婦女生育率受城鎮化發展的抑制作用,從1964年開始呈現下降的趨勢,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婦女生育率已經快速逼近維持人口增量增長的最低水平,增量增長對人口和勞動力人口增長的促進能力逐漸減弱。

隨著城鎮化帶來的生活條件和醫療環境的改善,全球人口平均壽命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隨著平均壽命的提高,存量增長對人口增長的貢獻日益增長。1988年,人口平均壽命超過了65歲的勞動力年齡上限,存量人口增長對勞動力人口增長的貢獻,不再隨人口平均壽命的增長而增長。

受婦女生育率下降的影響,全球勞動力撫養比從1967年開始呈現下降的趨勢。2013年後,隨著老齡撫養比的上升,全球勞動力撫養比開始呈現上升的趨勢。老齡人口增長帶來的勞動力撫養比上升是婦女生育下降,導致人口增量增長水平下降導致的結果。而時間的滯後,是人口生育週期低於生命週期的結果,這也意味著從2013年開始,人類人口的增長將從增量增長轉變為存量增長主導的方式。在城鎮化對婦女生育率的抑制作用解除之前,存量增長將是主導人口增長的主要形式。全球人口將在婦女生育率低於維持增量增長的最低門檻後80-100年的時間裡出現負增長,而那時老齡人口不僅已經成為勞動力人口的主要負擔,在數量上,也已經超過了勞動力人口。

存量增長取代增量增長,經濟發展規律出現明顯的變化

以化石燃料為主的工業能源,是現代工業化社會發展的動力。工業、交通、居住、商業和公共能源消費是現代社會主要的能源消費形式。工業是現代社會創造社會財富最基本核心的產業,以交通、居住、商業和公共能源消費的增長,只會帶來能源的消耗,不會帶來社會財富的增長。2014年,工業能源消費量在經歷了一段高速發展的過程後,已經出現了下降的趨勢,說明人類社會創造社會財富的核心動力,已經達到了一個階段性的高峰。工業的發展也將從高速增長期,進入一個相對緩慢的增長期。

"

勞動力撫養比在老齡人口增長的帶動下,已經開始出現了增長的趨勢,這也意味存量人口增長已經替代增量增長的主要人口增長模式。工業能源消費出現負增長,高收入國家與中高收入國家在工業發展中從協同發展走向競合發展的模式,2008年經濟危機後,全球經濟恢復速度明顯低於過往幾次經濟危機,都是人口存量增長髮展模式與增量發展模式對全球工業化和經濟發展有著完全不同的影響所發出來的信號。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技術領域的競爭,以及全球化的商品貿易競爭,關係到各個國家和地區在人口存量增長模式下所能夠佔據的位置,失去競爭力的國家和地區,將會逐漸失去對世界的影響力。

存量增長取代增量增長,經濟發展規律出現明顯的變化

人口是現代社會經濟活動的主體,其中勞動力人口是創造社會財富的主體。人口按照年齡段依次分為少兒人口(0-14歲)、勞動力人口(15-64歲)、老齡人口(65歲以上)。從社會的角度看,處於少兒期的人口,是勞動力培養期人口,也是未來勞動力的增量;,雖然,有些老人可能還在繼續工作為社會創造價值,老齡人口年齡已經高於勞動力人口的年齡上限,總體可以被看作勞動力退休期人口。少兒人口與勞動力人口的比例是被稱為少兒撫養比,老齡人口與勞動力人口的比例被稱為老齡撫養比。少兒撫養比與老齡撫養比構成了勞動力撫養比(社會撫養比)。

人口增長由增量增長和存量增長兩種形式。增量增長是出生人口帶來的人口增長,由於只有婦女具有生育能力,因此一個婦女至少需要生育2個子女才能保證人口維持自然平衡,考慮到疾病、意外的發生,維持人口自然增長的最低水平是平均每個婦女生育2.1子女,也就是婦女生育率不能低於2.1。存量增長是由於人口平均壽命提升帶來的人口數量增長方式。人口的增量增長方式也是勞動力人口的增量增長方式。人口的存量增長方式,在平均壽命達到勞動力年齡上限以前,也是勞動力人口增長的存量增長方式;在平均壽命超過勞動力年齡上限後,人口的存量增長對勞動力人口的增長就失去了促進作用。

在工業化發展帶動下,全球城鎮化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趨勢。從1960年到2018年,全球城鎮人口比例從33.61%上升到55.27%,是人類進入工業化以來城鎮化發展最快的一個階段。婦女生育率受城鎮化發展的抑制作用,從1964年開始呈現下降的趨勢,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婦女生育率已經快速逼近維持人口增量增長的最低水平,增量增長對人口和勞動力人口增長的促進能力逐漸減弱。

隨著城鎮化帶來的生活條件和醫療環境的改善,全球人口平均壽命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隨著平均壽命的提高,存量增長對人口增長的貢獻日益增長。1988年,人口平均壽命超過了65歲的勞動力年齡上限,存量人口增長對勞動力人口增長的貢獻,不再隨人口平均壽命的增長而增長。

受婦女生育率下降的影響,全球勞動力撫養比從1967年開始呈現下降的趨勢。2013年後,隨著老齡撫養比的上升,全球勞動力撫養比開始呈現上升的趨勢。老齡人口增長帶來的勞動力撫養比上升是婦女生育下降,導致人口增量增長水平下降導致的結果。而時間的滯後,是人口生育週期低於生命週期的結果,這也意味著從2013年開始,人類人口的增長將從增量增長轉變為存量增長主導的方式。在城鎮化對婦女生育率的抑制作用解除之前,存量增長將是主導人口增長的主要形式。全球人口將在婦女生育率低於維持增量增長的最低門檻後80-100年的時間裡出現負增長,而那時老齡人口不僅已經成為勞動力人口的主要負擔,在數量上,也已經超過了勞動力人口。

存量增長取代增量增長,經濟發展規律出現明顯的變化

以化石燃料為主的工業能源,是現代工業化社會發展的動力。工業、交通、居住、商業和公共能源消費是現代社會主要的能源消費形式。工業是現代社會創造社會財富最基本核心的產業,以交通、居住、商業和公共能源消費的增長,只會帶來能源的消耗,不會帶來社會財富的增長。2014年,工業能源消費量在經歷了一段高速發展的過程後,已經出現了下降的趨勢,說明人類社會創造社會財富的核心動力,已經達到了一個階段性的高峰。工業的發展也將從高速增長期,進入一個相對緩慢的增長期。

存量增長取代增量增長,經濟發展規律出現明顯的變化

GDP是以貨幣為單位的經濟活動價值衡量體系。雖然工業產值佔GDP的比例低於服務業,而且呈現下降的趨勢,但是GDP總量的增長,與工業增長的總量是密切相關的。工業增長是經濟增長的決定因素。勞動力通過工業就業獲得的勞動報酬,工業企業運營獲得的收入,是服務業收入的主要來源,勞動力和企業運營帶來的稅收收入是國家收入的主要來源。

從2000年到2013年,中高收入國家的工業增長速度雖然高於高收入國家,但是增速的變化趨勢基本是相同的,這也說明中高收入和高收入國家的工業發展是處於協同發展的階段。2013年後,中高收入國家和高收入國家工業增長趨勢呈現相反的發展趨勢,意味著中高收入國家與高收入國家的工業發展出現了較大的競爭性和互斥性,全球工業化從協同發展趨勢進入了競合發展趨勢。

"

勞動力撫養比在老齡人口增長的帶動下,已經開始出現了增長的趨勢,這也意味存量人口增長已經替代增量增長的主要人口增長模式。工業能源消費出現負增長,高收入國家與中高收入國家在工業發展中從協同發展走向競合發展的模式,2008年經濟危機後,全球經濟恢復速度明顯低於過往幾次經濟危機,都是人口存量增長髮展模式與增量發展模式對全球工業化和經濟發展有著完全不同的影響所發出來的信號。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技術領域的競爭,以及全球化的商品貿易競爭,關係到各個國家和地區在人口存量增長模式下所能夠佔據的位置,失去競爭力的國家和地區,將會逐漸失去對世界的影響力。

存量增長取代增量增長,經濟發展規律出現明顯的變化

人口是現代社會經濟活動的主體,其中勞動力人口是創造社會財富的主體。人口按照年齡段依次分為少兒人口(0-14歲)、勞動力人口(15-64歲)、老齡人口(65歲以上)。從社會的角度看,處於少兒期的人口,是勞動力培養期人口,也是未來勞動力的增量;,雖然,有些老人可能還在繼續工作為社會創造價值,老齡人口年齡已經高於勞動力人口的年齡上限,總體可以被看作勞動力退休期人口。少兒人口與勞動力人口的比例是被稱為少兒撫養比,老齡人口與勞動力人口的比例被稱為老齡撫養比。少兒撫養比與老齡撫養比構成了勞動力撫養比(社會撫養比)。

人口增長由增量增長和存量增長兩種形式。增量增長是出生人口帶來的人口增長,由於只有婦女具有生育能力,因此一個婦女至少需要生育2個子女才能保證人口維持自然平衡,考慮到疾病、意外的發生,維持人口自然增長的最低水平是平均每個婦女生育2.1子女,也就是婦女生育率不能低於2.1。存量增長是由於人口平均壽命提升帶來的人口數量增長方式。人口的增量增長方式也是勞動力人口的增量增長方式。人口的存量增長方式,在平均壽命達到勞動力年齡上限以前,也是勞動力人口增長的存量增長方式;在平均壽命超過勞動力年齡上限後,人口的存量增長對勞動力人口的增長就失去了促進作用。

在工業化發展帶動下,全球城鎮化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趨勢。從1960年到2018年,全球城鎮人口比例從33.61%上升到55.27%,是人類進入工業化以來城鎮化發展最快的一個階段。婦女生育率受城鎮化發展的抑制作用,從1964年開始呈現下降的趨勢,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婦女生育率已經快速逼近維持人口增量增長的最低水平,增量增長對人口和勞動力人口增長的促進能力逐漸減弱。

隨著城鎮化帶來的生活條件和醫療環境的改善,全球人口平均壽命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隨著平均壽命的提高,存量增長對人口增長的貢獻日益增長。1988年,人口平均壽命超過了65歲的勞動力年齡上限,存量人口增長對勞動力人口增長的貢獻,不再隨人口平均壽命的增長而增長。

受婦女生育率下降的影響,全球勞動力撫養比從1967年開始呈現下降的趨勢。2013年後,隨著老齡撫養比的上升,全球勞動力撫養比開始呈現上升的趨勢。老齡人口增長帶來的勞動力撫養比上升是婦女生育下降,導致人口增量增長水平下降導致的結果。而時間的滯後,是人口生育週期低於生命週期的結果,這也意味著從2013年開始,人類人口的增長將從增量增長轉變為存量增長主導的方式。在城鎮化對婦女生育率的抑制作用解除之前,存量增長將是主導人口增長的主要形式。全球人口將在婦女生育率低於維持增量增長的最低門檻後80-100年的時間裡出現負增長,而那時老齡人口不僅已經成為勞動力人口的主要負擔,在數量上,也已經超過了勞動力人口。

存量增長取代增量增長,經濟發展規律出現明顯的變化

以化石燃料為主的工業能源,是現代工業化社會發展的動力。工業、交通、居住、商業和公共能源消費是現代社會主要的能源消費形式。工業是現代社會創造社會財富最基本核心的產業,以交通、居住、商業和公共能源消費的增長,只會帶來能源的消耗,不會帶來社會財富的增長。2014年,工業能源消費量在經歷了一段高速發展的過程後,已經出現了下降的趨勢,說明人類社會創造社會財富的核心動力,已經達到了一個階段性的高峰。工業的發展也將從高速增長期,進入一個相對緩慢的增長期。

存量增長取代增量增長,經濟發展規律出現明顯的變化

GDP是以貨幣為單位的經濟活動價值衡量體系。雖然工業產值佔GDP的比例低於服務業,而且呈現下降的趨勢,但是GDP總量的增長,與工業增長的總量是密切相關的。工業增長是經濟增長的決定因素。勞動力通過工業就業獲得的勞動報酬,工業企業運營獲得的收入,是服務業收入的主要來源,勞動力和企業運營帶來的稅收收入是國家收入的主要來源。

從2000年到2013年,中高收入國家的工業增長速度雖然高於高收入國家,但是增速的變化趨勢基本是相同的,這也說明中高收入和高收入國家的工業發展是處於協同發展的階段。2013年後,中高收入國家和高收入國家工業增長趨勢呈現相反的發展趨勢,意味著中高收入國家與高收入國家的工業發展出現了較大的競爭性和互斥性,全球工業化從協同發展趨勢進入了競合發展趨勢。

存量增長取代增量增長,經濟發展規律出現明顯的變化

2008年開始的全球經濟危機,與1980年後,每隔10年左右發生一次的經濟危機,存在明顯的不同,一方面,經濟危機的危害程度更大,全球經濟在1960年後首次出現負增長;另一方面,2010年後,全球經濟增速基本保持在3%左右,經濟增長的恢復恢復水平低於過去的3個經濟恢復週期。

從數據的角度看,老齡人口撫養比上升帶來的勞動力撫養比上升,工業能源消費下降,高收入國家與中高收入國家在工業領域從協同發展轉為競合發展的模式,全球經濟恢復速度放緩,幾乎在同一時間段出現,說明彼此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繫,由此,給人類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也將會帶來不同以往的影響。

人類社會要想化解城鎮化帶來的對婦女生育率的影響,需要在能源獲取領域中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從而大幅度提升勞動力水平,減少勞動力的工作時間和生活壓力,從而促進婦女生育率的提升。其它的人為政策調整,可以短時間延緩存量增長帶來的老齡化人口增長趨勢,但不能改變人口存量增長的發展趨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