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速狂奔後的吉利

急速狂奔後的吉利

盛世之下必有隱憂,吉利通過“買買買”模式構建起的李書福的汽車“帝國”,一開始就飽受質疑。狂奔了幾年之後,吉利緩了下來,這不僅僅是行業大環境使其然……

車市跌跌不休,自主品牌更是不幸成為重災區,從去年下半年至今,市場份額已經罕見地經歷了十四連降。

根據中汽協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5月國內汽車銷量191.3萬輛,同比下降16.4%,其中乘用車銷量156.1萬輛,同比降幅到達17.4%。與之對應,自主品牌的市場佔有率也在不斷下降,最近的5月份自主品牌銷量佔比下滑至34.1%,1-5月市佔率也僅為39.1%。

傳統意義上的“40%紅線”,已然徹底失手淪陷。

急速狂奔後的吉利

需要指出的是,自主品牌失守的不僅僅是整體市場份額,從各車型細分市場看,自主品牌乘用車可以說是“全線潰敗”。無論是轎車、MPV,還是SUV,5月份單月和前五月累計銷量,同比均為負增長。

其中,過去較長一段時期以來一向被視為自主品牌“高地”的SUV領域,5月份市佔率也首次跌破50%,熱銷前十排行榜上過去動輒雄霸六七八款的盛景,更是一去不復返。

自主品牌怎麼了?

為了探尋逆市之中自主品牌普遍面臨的“窘境”,我們優先選取了自主品牌當前的“龍頭”性車企代表——吉利,以此為樣本,通過分析闡述其一段時間以來所遭遇的“內憂外患”,為自主品牌集體提供參考。

急速狂奔後的吉利

眾所周知,自2014年施行戰略收縮回歸一個一個品牌、並全力推進“精品車“戰略之後,從2015年開始的接下來幾年時間裡,吉利如同坐上了火箭一般快速躥升。不僅品牌形象連連邁上新臺階,最直觀的銷量層面也實現了直線式攀升。

2015年,吉利年銷量規模還只停留在50萬輛級別,到了2018年,吉利年銷量已經突破150萬輛大關,穩居“自主一哥”的位置。短短三年時間,吉利用行動和數字在汽車界上演了一場“大躍進”。

期間,其通過屢試不爽的“買買買”模式,收購寶騰控股路特斯之餘,還以90億美元的代價成功入股奔馳的母公司戴姆勒、併成為了其最大單一股東。

當然,這些都還只是在檯面上被炒得沸沸揚揚近乎婦孺皆知的大手筆,其它類似入股和併購細數一籮筐。

急速狂奔後的吉利

盛世之下必有隱憂,吉利通過“買買買”模式構建起的李書福的汽車“帝國”,一開始就飽受質疑。對此,嗅覺靈敏的資本市場也早已經作出了反應。

筆者注意到,自去年初開始,吉利股價一路下滑,期間一度因市值蒸發上千億引得業界一片譁然。

當然,吉利最近一年多來所遇到的大的問題,還不止於此。為了更清晰直觀地展現和給行業提供參考警示,筆者下面將分條進行逐一歸納總結如下:

1、高槓杆和“買買買”模式下,吉利負債率過高、債臺高企。

根據吉利今年初對外公佈的2018年財報顯示,吉利的資產負債率超過了55%,而且這還只是企業經過“粉飾”之後的公開數字。吉利的超高負債率,早在去年就曾引發行業廣泛關注,當時負債1800多億。

急速狂奔後的吉利

2、超高庫存之下,依舊難掩銷量大幅下滑。

必須承認,吉利過去幾年的成績有目共睹,短短兩三年時間年銷量從50萬輛提升至150萬輛,這個放眼自主品牌可謂是空前的。但與此同時吉利對經銷商和供應鏈夥伴的嚴苛“壓榨”,也是業界出了名的。

一如業界都知道很多主機廠都有水軍,但吉利水軍則是出奇的狠和有名。常言道,“壓庫是萬惡之源”,主機廠和經銷商通常是“脣亡齒寒”的關係,對經銷商壓榨太狠,搞不好隨時有可能爆發經銷商“反水”事件。

或許正是深刻意識到了這一點,從去年底開始吉利明顯放鬆了對經銷商的壓庫行為。

急速狂奔後的吉利

但即便如此,吉利的銷量依然出現了大幅度下滑。5月份吉利汽車銷量(包含領克)90309輛,同比下滑了27%;1-5月累計銷量560805輛,同比下滑約12%。

具體而言,包括帝豪、遠景等在內的經典暢銷車型急轉直下,星越這類新產品出師不利,領克高端化也遇到瓶頸,可以說吉利整體銷量不濟,是全線產品均表現不佳共同所致。

3、新車質量出問題,吉利的精品車戰略遭質疑。

一如前文所言,從2015年開始吉利的超高速發展,與其大力推進的“精品車”戰略也直接關係。如今,代表著吉利最高造車水平和品質的旗艦產品——星越,不久前被爆出上市首月就遭遇消費者提車之後半路上即出現不明緣由的“自燃”。

急速狂奔後的吉利

整輛車燒燬了是小事,事情在網上曝光之後,吉利官方遲遲不見對此作出公開回應和說明。吉利的產品質量問題,不由地叫人質疑。講真,精品車不是喊夠了幾年口號就可以了,持續優化改進產品品質,是自主品牌一項長期的課題。

4、內部問題和矛盾同樣重重。

從領導層來看,自今年4月12日起,包括吉利董事會主席李書福、副主席楊健、李東輝、執行董事洪少倫、桂生悅、魏海、安聰慧等眾多核心領導層,均減持了所持公司股份。

據不完全統計,十餘天時間裡上述人員先後分19次,淨減持1.22億股,累計套現金額達20.65億元。

急速狂奔後的吉利

儘管,吉利方面對此迴應稱,高管減持是因為約10年前的部分高管期權到期,與實際經營無關。但試想,即便是到期“解禁”,如果高管們普遍一如既往地看好吉利接下來的市場行情,他們有必要集體作出減持行為嗎?而且包括舒服哥在內。

此外,繼此前網上爆出吉利要求內部員工與其前訂“自願降薪”和“風險共擔”責任書風波之後,不久前又有離職員工爆出,公司“強制性”要求相應級別以上員工每人訂購一輛領克1。

種種跡象表明,為了轉移公司經營風險和壓力,被市場給“逼急”了的吉利不惜強迫公司員工扮演“接盤俠”。

急速狂奔後的吉利

“2020年銷量規模要突破200萬輛,新能源車型佔比達到90%”,業界都知道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素來有著造車“狂人”之稱。

實踐證明一路走來,吉利和李書福確實都創造了無數奇蹟,很了不起。

但永遠也不要忘了,瘋子與狂人,往往只有一線之隔。但願狂奔了幾年之後,吉利不要成為退潮之後的“裸泳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