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出租車可以幾十萬公里不大修,而私家車卻做不到?

轎車 交通 社會 汽車教練 2017-07-16

在平常的駕駛過程中,不免有許多車主感到困惑:“為什麼出租車可以幾十萬公里不大修,而私家車卻做不到?”出租車一般都是較為低檔的車,車的價格也較為低廉。

它們每天都要與奔跑時時邂逅,急加速、急剎車、低檔超車等現象隨時可見,隨處可觀。另一方面,在出租車保養的時候,普遍都是使用較為便宜的普通礦物機油;反觀自己開的私家車,一般都會在專門的配套的4s店內進行定期的保養,在保養上會毫不吝嗇的去使用半合成或全合成機油,且保養週期也比較短。

為什麼出租車可以幾十萬公里不大修,而私家車卻做不到?

另外駕駛者們平時在駕駛亦或是踩油門的時候都會格外的小心翼翼。但是即使是這樣的小心駕駛與細心呵護,私家車機油燃燒等緊急情況也會常常發生,就算奔馳、寶馬、老特萊斯、奧迪等之類的高檔車輛,也是如此。大修發動機更是成為家常便飯。

我們都知道,車子行駛到一定的里程就面臨大修,通常所說的大修指的是發動機以及其它車身重要零部件的維修。而這實際上與發動機的磨損機理有著很大的關聯。發動機內的活塞、活塞環與氣缸壁這三個部件的功能與相互作用尤為重要,它們與機油共同構築了一個精密的保障體系,而油膜則是這個體系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元素。

機油的主要作用就是潤滑,並可以在活塞環與缸壁之間形成油膜,以防止金屬與金屬之間的直接接觸,從而避免大面積範圍內的磨損。

為什麼出租車可以幾十萬公里不大修,而私家車卻做不到?

汽車內部的活塞、活塞環與氣缸壁是發動機內部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三個部位潤滑效果的優良是決定發動機是否會出現磨損狀況的關鍵。當汽車處在不間斷的運動當中是,其發動機內部的活塞、活塞環與氣缸壁三者之間會產生相對運動,相伴而生的則會產生摩擦,這樣,汽車發動機內部的溫度會在原有的正常工作溫度下而不斷提高,不論是在發動機這一整體空間之內,甚至還是在間隙空間與犄角旮旯之內,油膜都可以以更快的速度建立,且長時間過後,其上油膜的粘度與厚度也會得到大大提高。

為什麼出租車可以幾十萬公里不大修,而私家車卻做不到?

當發動機在冷啟動的狀態之下,活塞、活塞環與氣缸壁三者之間雖然也產生了一定的相對運動,但是這種相對運動是輕細的,不顯著的,作用力幽微的,機油並沒有在三者的摩擦之間形成有效的油膜,在此時我們只能說活塞、活塞環與氣缸壁之間因潤滑不良,而單單隻產生了“幹摩擦”,如果長此以往的話,發動機磨損現象的頻繁發生也自然而然成為必然之事。

油膜的基本建立需要一定的時間長度,也會因為機油品類的不同而影響油膜所結成凝固的時間長短,就好比合成機油與全合成機油的不同,會使得對應其車輛內部的油膜所形成的時間長度也有所不同。私家車與出租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所以私家車與出租車在使用上理應有所不同。

為什麼出租車可以幾十萬公里不大修,而私家車卻做不到?

對於私家車而言,它們主要穿梭於城市的道路之上,紅綠燈規律的變換與堵車的情景屢見不鮮,走走停停,周而復始成為一種常態。而且私家車經常在短距離內行駛,這種非一般的"耗損性駕駛"會導致發動機內出現大量的積碳,從而影響到發動機的壽命;

另外私家車一般靜止時間比較長,當汽車停放幾個小時後,發動機內部大部分機油會迴流到油底殼、活塞、活塞環、與氣缸壁之間,這時油膜已然遭到了破壞。加上汽車經常需要冷啟動,這就更加導致油膜不容易形成,從而使得發動機磨損量很大;

為什麼出租車可以幾十萬公里不大修,而私家車卻做不到?

而對於出租車而言,出租車作為城市公共交通的補充,具有運營時間長,運營範圍廣的特點,平均每日跑上上百公里已經是一個較為保守的里程了,出租車司機由於日常行駛公里數較多,在維修費用較低、配件正廠與副廠星羅棋佈的前提下,出租車的保養頻率是很高的。

所以車的損耗自然就降低了許多,發動機也會隨之正常運轉,處在不斷地磨合之中,其最後狀態自然也不會差。並且隨著線上網約車的普及,出租車經常從一個地域轉移至另一個區域,出租車在行駛過程中,行駛速度快,停車時間間隔長,停駛時間也極為短暫,所以說,出租車上的發動機總是保持一定的溫度,不會驟然冷卻,這就說明油膜在未完全消退的前提下,其粘度和厚度不會減退反而會呈現出遞增趨勢,活塞、活塞環與氣缸壁之間的磨損量也會很小,對發動機的影響也較小。

為什麼出租車可以幾十萬公里不大修,而私家車卻做不到?

許多車主可謂是"愛車如子"。其實,車主們要擺脫這樣一種固化思維與錯誤判斷——其實車並不是用壞的,而是放壞的,私家車與出租車發動機大修里程的對比最能說明這個問題。所以不妨讓私家車適當的在道路上奔跑或者疾駛,因為這對汽車來說也是一種保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