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降價潮範圍擴大: 合資車降價 壓力傳輸至自主品牌

汽車降價潮範圍擴大: 合資車降價 壓力傳輸至自主品牌

製造業增值稅下調政策公佈後,近日,多家車企宣佈下調官方指導價,最高降價幅度可達數萬元。

顯然,車企的目的是為了多賣車。不過,降價潮過後,汽車市場會不會回暖仍不好判斷。

3月31日,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祕書長崔東樹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降價能在一定程度刺激汽車市場的消費,並且還可以帶動企業的活力。目前來看,今年車市有望在下半年回暖,預計全年汽車銷量將會實現零增長,乘用車將會實現1%的增長。”

中國汽車產銷高速增長的時期已經過去,低速增長或是未來的常態,已經是業內共識。不過,2018年總體需求疲軟,出現了負增長,但正因為基數較低,有利於2019年的車市取得較好的增長。

在崔東樹看來,企業降價等於降稅改善利潤空間讓給消費者,但國家降稅的目的並非為了降價,主要是為了給企業更大的盈利空間,讓企業更好地投資和加大投入,實現良性發展。所以,部分車企降價不利於其可持續發展。

在此輪降價中,各品牌的調價幅度差異比較大,如奔馳AMG車型最高降幅達6.4萬元,但實際並非如此。買車要看實際成交價,這個價格是由市場供需來決定的。增值稅下降之後,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產品的成交價均遠低於廠商指導價,如2019款寶馬320LiM運動套裝指導價為33.98萬,實際成交價不到28萬元。

對此,有一種聲音認為,此次降價更多的是博取消費者眼球,其實受益者主要是車企,降稅在一定程度減少了企業的壓力,留給企業更多的利潤空間。

降稅幅度從1%到3%

去年5月1日,國家財政部聯合稅務總局發佈了《關於調整增值稅稅率的通知》,將製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稅率從17%降至16%的影響,多家豪華品牌車企相繼宣佈下調汽車的指導零售價,如寶馬、奔馳等。

當時,有分析認為,1%的調整對汽車零售價影響並不大,目前汽車終端實際成交價才是消費者最為關心的,主要由市場來決定的。自然,實際效果也不盡如人意,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汽車市場銷量不斷下滑,全年車市負增長已經無法避免。

全國乘聯會分析稱,1%的稅收降幅雖然小於前期2.5%的購置稅優惠,但普惠性的降稅也是車市的利好,大部分豪華車企的價格雖微幅調整,但主流車型的降價調整很難。因為考慮到近期的上游汽車原材料的成本上升壓力偏大,入門級車利潤下滑嚴重,僅增值稅降稅1%,難以抵消成本綜合壓力。

今年的情況與去年有許多類似的地方:一方面由於購置稅優惠政策全面退出,消費動力不足;另一方面受宏觀經濟增速回落、中美貿易戰,以及消費信心等因素的影響,短期內仍面臨較大的壓力。

因此,為避免今年車市大幅下滑,國家將製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稅率降至13%,新的增值稅稅率將從今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降稅幅度高於去年。

從國家層面來看,降低增值稅是希望減輕企業負擔。如果大眾化汽車品牌採取降價措施,短期內對企業銷量會有所幫助,但價格優惠衝量之後,車企在銷售端的優惠空間將更小。此外,在品牌溢價方面,大眾化品牌遠遠不及豪華品牌,豪華品牌有著更大的降價空間。

自主品牌競爭更激勵

從目前公佈的2月份全國汽車銷量數據來看,各大類車型增速分化仍較明顯,其中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仍在下降,前2個月累計銷量僅為135.6萬輛,同比下降23.0%,市場份額為41.8%,相比去年下降3個百分點。

其中,中國品牌轎車銷售30.8萬輛,同比下降13.9%,佔轎車銷售總量的19.7%,比上年同期提高0.2個百分點;中國品牌SUV銷售82.3萬輛,同比下降25.2%,佔SUV銷售總量的58.3%,比上年同期下降5.1個百分點。

實際上,隨著合資車企產品不斷下探,部分產品的價格已與一些主流自主品牌產品重合,合資品牌價格下降,影響了自主品牌的定價。

但整體上,自主品牌車企在內部管理和利潤上,仍有較大調整空間。崔東樹認為,自主品牌車企受增值稅下降影響,企業活力在不斷增強。

自主品牌競爭格局已經較為穩定。按照去年的業績表現,自主品牌競爭格局已經形成,吉利、長城、長安蟬聯了2018年自主品牌銷量前三,吉利仍然佔據榜首位置,銷量首次突破150萬輛。

此外,上汽乘用車表現強勁,去年全年累計銷量達到72.9萬輛,同比增長39.7%,這主要得益於SUV和轎車較為均衡的發展,成為自主品牌陣營裡新的增長極。

對此,有汽車業內人士表示,今年自主品牌分化還會繼續加大,競爭也會更加激烈,很可能會出現“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局面。

文章轉自:21世紀經濟報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