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中的“共鳴”有多重要,教你共鳴調節技巧

健康 歌唱大講堂 歌唱大講堂 2017-11-08

歌唱中的“共鳴”有多重要,教你共鳴調節技巧

歌唱大講堂

(1)中聲區共鳴的調節:中聲區最主要的共鳴腔為口咽腔。它是一個能改變形態和容量的腔體。各個共鳴區共鳴使用的比例均是在口咽腔進行協調平衡的,因而可以說它是共鳴使用的基礎。其實共鳴的運用就是發聲與共鳴相互結合成為一種單一的功能,兩者相輔相成。不存在沒有歌聲的共鳴,也不存在沒有共鳴的歌聲,它們是不可能分開活動的。

口咽腔最靠近喉頭的上端,喉的底部與氣管緊緊相連,適度打開喉嚨相應也就是擴大了適於歌唱的口咽腔共鳴體。由此可見,形成正確的口咽腔共鳴體與發聲時打開喉嚨形成正確喉形的活動是一樣的。“面罩”部位主要指兩眼和鼻樑之間的三角區。“面罩”唱法是在軟顎上提、下顎向下的同時,用正確 的 “哼鳴” (m) 將氣息控制在“面罩”部位,“面罩共鳴”能使歌聲圓潤、悅耳,富有穿透力。

歌唱中的“共鳴”有多重要,教你共鳴調節技巧

歌唱大講堂

(2)高聲區共鳴的調節:高聲區最主要的共鳴體是頭腔,它是改善聲音的有效手段。因為有了頭聲,不但能使聲音集中、明亮,而且穿透力強,所以頭腔共鳴是很值得珍惜的。在發高音時,需要歌唱者在中聲區正確的口咽腔共鳴體的基礎上逐漸擴大喉咽管道,這樣才能進一步打開上部共鳴體,使整個咽腔形成一個暢通的適於發高音的共鳴管道:同時加大氣息的壓力,使音流通過喉、口、鼻、鼻咽部位引向頭部共鳴體而產生共振,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頭腔共鳴。

隨著音高的上升,共鳴管道就明顯地變窄變細,相應聲音逐漸向後上方傾斜,而共鳴管道也明顯地向頭的後上方移動,尤其H b2 以上的聲音,歌唱者會感到發自腦的後上方。由於髙聲區的共鳴管道極其窄小,在運用的過程中只能用思維調節、意志控制,而不能用肌肉去調節與控制(那樣會影響共鳴的充分發揮)。同時還要精神振奮、充滿信心,把注意力集中在鼻、鼻咽部位,這樣有助於把聲音準確地送到頭部共鳴體。

歌唱中的“共鳴”有多重要,教你共鳴調節技巧

歌唱大講堂

(3)低聲區共鳴的調節:低聲區最主要的共鳴體是胸腔。當聲門音(聲門下的空氣由於全部容量的增強,嗓音泛音中那些基礎的和較低的分音或泛音)向下傳送到聲門下的胸腔時所產生的共鳴效果被稱為胸腔共鳴。當胸腔產生共振時,歌唱者可以從前胸部感到輕微的振動。

蘇聯聲樂家葉克 卡圖利斯卡妞認為,每一個歌唱家都應當儘量以胸部的支點(使聲音光彩而有力度)和胸腔共鳴(增大音量、濃厚音色)來發展自己的中、低聲區。可見.胸腔共鳴是歌唱發聲共鳴的基礎,在整個共鳴機系中佔著極其重要的位置。不過,要注意胸腔共鳴的使用一定要適當。胸腔共鳴用得太多會使聲音過分晦暗、沉悶,甚至僵化,失去應有的彈性和靈活度,而直接影響作品的藝術表現;反之,胸腔共鳴用得太少不能充分發揮胸聲豐滿、柔潤的音質色彩,甚至聲音出現偏弱,會影響歌曲思想內容和情感的表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