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歌唱的共鳴,擁有輝煌動聽的歌聲

藝術 馬勒 歌唱大講堂 歌唱大講堂 2017-10-17

找到歌唱的共鳴,擁有輝煌動聽的歌聲

歌唱大講堂

有人說 “共鳴是藝術歌唱中聲、音、字、情的窗口”,良好的共鳴會使歌唱者的音區上下貫通,音量成倍增加,音色優美洪亮,可以使歌唱中吐字的變化,聲音質量和感情色彩等收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意大利聲樂教育家馬勒費奧講過:“共鳴對嗓音音量的貢獻比呼吸提供的重要得多,也比聲帶大小、發聲力量重要得多。”

要獲得良好的歌唱共鳴,首先要注意發聲器官各部位的協調配合。世界著名女髙音德拉格內特講過:“我願將我的整個身體看做一個大的喉頭,喉嚨發出聲音而全身都在歌唱。”前面曾講過三個共鳴區的劃分,並不意味著三個腔體的相互獨立,不能片面、孤立地去使用單一的共鳴。歌唱中要根據各聲區不同的情況,有主次、有側重面地互相協調,如唱髙音時不要完全脫離中、低聲區的共鳴,而唱中、低聲區時也要有頭腔高位置的感覺。這也就是聲樂理論中常講的“整體共鳴”。

找到歌唱的共鳴,擁有輝煌動聽的歌聲

歌唱大講堂

要獲得正確的整體共鳴,就需要三個聲區共鳴的均衡發展,髙音應該明亮而華麗,中、低音則要圓潤而豐滿,上、下聲區連貫而通暢,統一而富有光澤。三個聲區過渡自然無痕跡,演唱輕鬆而音域寬廣,發聲亦將趨於完美 。

要做到三個聲區的統一,就要經過一番艱苦的訓練學習,首先要解決好口腔共鳴的問題。它是連接上、下共鳴的橋樑和樞紐,是獲得統一的聲區、優美音色和上下貫通的基礎,也被稱為“混合共鳴區”。口腔不僅僅是聲音之通道,而且具有擴大音量的功能。口腔可大可小,舌頭可伸可縮,舌位可高可低,可以調節為多種不同的狀態。口形給人們以輕鬆、微笑的感覺,這樣有利於聲波隨氣息的推送,容易與頭部腔體上下連接,從而能極大地減少咽喉的負擔,很好地保護聲帶的正常工作。

找到歌唱的共鳴,擁有輝煌動聽的歌聲

歌唱大講堂

由於共鳴在歌唱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成為歌唱訓練的重點。初學者要獲得高位置的頭聲,就要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認真地練習。開始可多練“哼鳴”練習,“哼鳴”練習是用鼻韻母結合音階形成的練聲方法,能使歌唱者本人體會到氣息與聲音的支點,自如控制和調節呼吸、發聲、共鳴三者之間的比例,找到髙位置,也較容易體會到聲音共鳴的點和共鳴的感覺,逐漸獲得整體共鳴。

哼鳴練習中應該注意:發聲時要有積極、興奮的歌唱狀態,用口、鼻同時吸氣,發聲柔和、均勻,有通暢感,嘴角閉而不僵,口腔內呈“0”狀,小舌微抬。發聲時保持深呼吸狀態,有明顯的氣息支持,感到呼氣(丹田之氣)形成氣柱直送眉間,喉頭輕輕擋氣,眉心和鼻翼有輕微的振動感。隨音階逐漸升高有明顯聲音位置“點”的感覺,耳朵感到聲音輕鬆、圓潤、豐滿,並能對聲音進行自然調整。檢驗哼的好壞,可採用開口哼,“若開口哼和閉口哼聲音效果無變化,就說明聲音位置在頭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