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村江西吉安|渼陂古村,廬陵文化第一村美名遠揚

江西省吉安,贛江中游,有一座被譽為“廬陵文化第一村”的美麗古村落。

它的名字叫渼陂古村。

吉安古時候曾稱廬陵,數百年來吉安及周邊十幾個縣市形成的區域性文化稱為廬陵文化。在吉安市青原區東南部的富水河畔,面積僅1平方幹米的渼陂村落,因為具有廬陵文化的典型特徵,被歷史學家稱為“廬陵文化第一村”。


探村江西吉安|渼陂古村,廬陵文化第一村美名遠揚


“漢陂”一詞原來是古時候陝西戶 縣某個湖泊的名字。南宋時期,北方帶兵荒馬亂連年戰禍,戶縣人家樑仕階帶領本姓家族-路遷來, 見此地山環水繞,風光絕美,便長期定居下來。時日一長,這些遊子們思鄉心切,遂把這裡命名為渼陂村,樑仕階也被尊為開基之祖。

探村江西吉安|渼陂古村,廬陵文化第一村美名遠揚


明朝以後,此地漸漸發展起來,漢膠村民藉助水運之利,開始積極從事高貿活動,小村也隨著各種貿易活動不斷擴大。到了明朝宜德年間,這一 帶街道縱橫,人口稠康,大小店鋪鱗次櫛比,往來商賈絡繹不絕。清朝光緒年間,美陂古村落處於鼎盛之時,不僅有一百多家店鋪,還建起了一片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形成以樑顯哲、樑顯召.樑顯豪、 樑顯吟四兄弟為首的四大商業巨頭,當地人稱“四大家族”。

探村江西吉安|渼陂古村,廬陵文化第一村美名遠揚


20世紀30年代,革命的火種播撒在贛、閩、浙等地,吉安被髮展為紅色革命根據地,漢陂村一帶成為革命先輩們活躍的地方。隨著二七會議的召開,中國共產黨先後設立了贛西南蘇維埃政府和江西省蘇維埃政府,四位共和國的將軍從這裡走出,毛澤東、曾山等老一輩革命家也在此留下了革命足跡。

探村江西吉安|渼陂古村,廬陵文化第一村美名遠揚


因為擁有久遠厚重的歷史、古韻悠然的明清建築群與鮮明濃烈的紅色文化,近年來,渼陂古村已被列人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又被評定為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009年 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

探村江西吉安|渼陂古村,廬陵文化第一村美名遠揚


渼陂古村在南宋初建之時,與我國其他地區的大部分傳統聚落一樣,沒有進行任何特定的規劃,屬於自然發展的古代聚落。經過800多年的更新與擴建,該村一直未受大的波動,始終處於一種比較穩定的發展狀態。

探村江西吉安|渼陂古村,廬陵文化第一村美名遠揚


從建築佈局來看,古村呈現出“前村后街、村市合一”的格局特點。以“街”為代表的要屬始建於明朝的陂頭商業街道,這條街道因地制宜,沿著富水河河岸帶順勢發展,全長有900多米,現在保存完整的部分有600多米。以“村”為代表的大片民居, 與商業街道聯繫較少,在空間上也相對獨立。從空間形態來看,古村的街巷大體可分為三種,商業幹道、巷道和廣場。商業街道是由線形街道和商鋪所形成的街道空間,主要指陂頭街,巷道是由兩棟房屋比鄰而建時自然形成的夾道,在古村中分佈廣泛,廣場由多棟建築合圍形成相對開闊的公共空間,或者是預留在村內祠堂、書院等處的空地。

探村江西吉安|渼陂古村,廬陵文化第一村美名遠揚


渼陂古村現有建築約583棟,包括明清時期的民居467棟、古祠堂20座、書院4座、牌坊4座、閣樓1座與民國教堂1座。在各類建築中,最具贛式風格的要屬明清民居建築。此地民居的平面多是以天併為核心的方形平面,大多由一個或一個以上的三合院、四合院相套而成。明清時期,由於贛南地區降水較多,天井下方一般會用青石板砌出一方水池,用於暫時積累雨水。在一些建造年代較晚的民居住宅裡,雖然裝有陶製排水管,但仍然會留出青石板的位置。因為古村的民居建築比較高大而且四周封閉,所以狹長的天井空間同時也起到了採光與通風的效果。

探村江西吉安|渼陂古村,廬陵文化第一村美名遠揚


古時候,在許多地方的古村落中,村民們都利用自家宅院的外牆向外擴佔地盤,相鄰住宅會出現隔牆平行或緊貼的狀態。但在美陂古村的一些民居中,尤其是部分大戶人家的入口位置,會出現適度的退讓,創造出一個特有的過渡性空間,體現了梁氏先人“留有餘地”的古老教誨。

探村江西吉安|渼陂古村,廬陵文化第一村美名遠揚


作為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廬陵文化包括書院文化、宗教文化、農耕文化、手工業文化與商賈文化等多個方面。渼陂古村從地形地勢、古街祠堂、 建築單元、楹聯石刻等方面均體現出鮮明的廬陵文化特徵。


這座古村處於山水環抱之中,東有薌峰西有象嶺,南有瑤山北有富水, 而且村內布有八卦巷道,村邊闢有28口水塘環繞而列,可謂佈局合理風水極佳。陂頭古街商業氣息濃厚,現在保存完好的有108家店鋪。這裡的建築青磚黛瓦雕樑畫棟,尤其是古街中的萬壽宮,曾是江西鄉村最大的一座萬壽宮,在古時曾被稱為“小南京”,當時享有“天不夜”、“ 月常明”之盛況。萬壽宮正門前的地面上,還築有一枚銅錢圖案,寓有興旺發達、財源滾滾之意。

探村江西吉安|渼陂古村,廬陵文化第一村美名遠揚


永慕堂佔地1000多平方米,是古村裡的總宗祠,始建於南宋,又於元末被毀, 明朝重建後在清朝進行了擴建。在擴建時,正值慈禧當政,祠堂的飛簷翹角體現出“鳳在上,龍在下”的“官帽”式結構。整座祠堂裡共有三處官帽式建築,每個圓圈裡銘有字樣,如“詩書門第”“斗門閥冠”等。

探村江西吉安|渼陂古村,廬陵文化第一村美名遠揚


祠堂的正面還豎有“翰林第”牌。“翰林”為古時的科舉之名,渼陂古村一向尊學敬儒崇尚科學。舊時,村子裡有一個叫樑家璋的老人, 在考場上屢屢應試,直至69歲方才考取功名, “翰林第”字匾就是為他而立。在祠堂的牆壁上寫有“忠、信、篤、敬”四個大字,每個大字均有兩人多高,祠堂的石柱上還鏤刻著嵌有“永慕”二字的20餘副長聯,體現出深厚的文化韻味。

探村江西吉安|渼陂古村,廬陵文化第一村美名遠揚


除了廬陵文化古蹟,美陂古村還保存著許多紅色遺址,如紅四軍軍部、二七會議舊址、將軍堡、毛澤東與曾山的舊居等。這些珍貴的文化遺蹟蘊藏在各個角落, 正體現出美陂古村自身的價值與活力。

古村記獨立編輯自網絡,歡迎關注古村記頭條號(微信號交流:gucunji)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