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故事:陝北插隊往事“李玉和”

貨車 西安 延安 交通 銅川 紅燈記 成都 文章 回眸如煙往事 2019-04-07

讓我們一起傾聽親歷者的故事,感悟歷史中的人、人的歷史……

原創:王士偉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知青故事:陝北插隊往事“李玉和”

在文革“大串聯”和知青插隊的那個年代,無票搭乘列車成風。無論客車還是貨車,只要在鐵路上跑,就少不了遇上扒火車的人。而我,也就是在插隊時期學會了扒火車。

通常,人們對扒火車者的印象都是偷偷摸摸和鋌而走險,可我的扒火車經歷卻充滿了人間溫暖和真情。當年人們乘坐列車,路程再遠一般都是選擇硬座,坐臥鋪被視為過於奢侈,而且是要有一定身份的人才可乘坐的。而我在插隊時第一次回京探親之旅,不僅嘗試了扒火車,還受優待坐上了“專車軟臥”。

那時,延安還沒有通火車。到陝北插隊的北京知青要回家探親,大多是先從插隊所在地以不同交通工具趕到延安,再從延安乘一天汽車到銅川,從銅川乘火車到西安,在西安換乘開往北京的不同車次列車。

知青故事:陝北插隊往事“李玉和”

我記得那次是在銅川開往西安的火車上,各車廂裡擠滿了回京探親的知青,整個火車幾乎成了北京知青的專列了。坐在我對面的幾個北京知青圍著一位列車員問東問西,內容竟是一些關於如何扒火車的事。而列車員也毫不避諱,很認真地將自己的所見所聞講給他們聽,臨走還不忘叮囑大家:“到西安後不要出站,沿鐵路向前走,約走8裡地就到貨站了。”大家聽得專心,我也入了神,並牢牢記住了“不出站,向前走,到貨站”的要點。

列車到達西安站後,我沒有隨著人流湧向出站口,而是和列車上剛剛結識的另一北京知青在站臺上定定神,然後彼此會意一笑,不約而同地逆著出站人流,沿鐵道向前走。剛走出車站位置沒多遠,就見到一排房子前的軌道上停著一組火車頭,大概是正在這裡添煤加水。旁邊有位火車司機一眼便知我們是北京知青,而且是要去貨站。他說出的話讓我倆簡直不敢相信:“我也是到貨站。上車吧,送你們過去。”我倆當時就愣住了,怕是聽錯了,傻傻地站了好一會兒。時至今日,我都難忘那天第一次登上火車頭駕駛室的激動心情,和我現學師付的樣子、用鐵杴往爐火中加煤的情形。火車頭很快到達了貨站。臨下車頭時,火車司機對我們說:“找到二股道,那個區域的車都是向北開往北京方向的。”他還特別提醒道:“貨車不同於客車,每到一站都要解體重新編組,你們只能是走一段看一段了。”

知青故事:陝北插隊往事“李玉和”

這時,天已漸漸黑了下來。眼前數不清的鐵軌平行或交錯向前延伸,有的車頭停駛待發,有的車頭喘著粗氣在不同軌道間來回穿梭,不知將要去往何方?無數信號燈閃爍不停,令人眼花繚亂,也分不出東南西北……如此壯觀的場面我倆從未見過,使我們不知所措。藉著遠近不一的燈光,我倆在各條鐵軌間跳來跳去,想要選擇可扒乘的貨車。正當我們拿不定目標時,迎面走來一個穿著鐵路制服、手持信號燈的員工,四五十歲的樣子,形象就像樣板戲《紅燈記》中的李玉和。因為一路上見證了列車員和火車司機的“古道熱腸”,我毫不猶豫地主動向他打招呼。還沒等我說出求助的話,他便問:“你們是插隊的北京知青吧?”然後指著不遠處的一列貨車說:“到那邊去,找有三節客車廂的,那就是到北京的。”我喜出望外,同時疑惑光線這麼暗,他是如何確認我倆身份的?來不及多想連忙道謝後,我倆按照“李玉和”指示的方向,朝一列貨車跑去,很快就在長長車身中找到了“三節客車廂”。

知青故事:陝北插隊往事“李玉和”

我倆興奮地登步車廂,發現車廂裡面竟躲藏著從銅川到西安與我對面坐的那幾個北京知青。大家相識又重逢,感到意外又高興。交談中我猜度:也許正是因為他們的先到一步,剛才巧遇的“李玉和”才一眼確認了我倆的北京知青身份。大家熱聊一陣,忽聽又有人上了車,便趕緊分別躲藏了起來。短暫靜默中,只聽來人語氣平和地說:“早就看到你們了,出來吧!”我聽著聲音有點兒熟,便和大家一同慢慢從多個座椅下爬了出來,並認出來人正是“李玉和”。

看到我們心有餘悸的樣子,“李玉和”連忙安慰道:“別害怕,我是看著你們上車的。”他自我介紹說,他是這三節客車廂的押運人,由成都押車過來要到北京去,今天也是剛剛到西安,並表示非常體諒我們這些北京知青的難處,願意提供幫助。隨後,他主動把我們帶到另一節車廂。完全出乎意料——我們一行人竟被他調換到一節軟臥車廂!他的解釋是這節車廂比較安全。至於什麼時候能發車他說自己也不清楚,但強調從現在開始,我們不能再大聲說話,要求每個人找好鋪位上去睡覺,有事等火車開後再說。他還特別提醒:“不然的話,被車站發現就麻煩了!”這時,我感到又累又餓,因為一天幾乎沒吃什麼東西。我躺在床鋪上,想著這一天經歷的事,卻久久不能入睡。朦朦朧朧中,我感到列車緩緩啟動,此時天色已大亮了。當列車慢慢的駛出西安車站時,大家懸著的心總算放了下來。

為了安全,一路上每當列車停站,“李玉和”都要求我們到鋪位上休息。如果中途趕上飯點停站,都是他下車到站上職工食堂為我們打來飯菜。想想我們一行6人,而且都是正能吃的小夥子,他每次都儘可能的多打些飯菜來。最讓我們心裡過意不去的,是他堅決拒收我們給他的飯錢。他的理由是:“你們就像我的孩子,看到你們就會想到我的女兒!我女兒和你們一樣的年齡,也是知青,在內蒙插隊。”原來,他是把對女兒的愛與思念轉移到了我們身上。

這趟列車出陝西、過河南,到了河北石家莊車站。在這裡,出現了意想不到的事——這個車站要臨時借用這三節客車車廂。這下可急壞了“李玉和”。他真正著急的原因,不是客車廂被借用本身帶來的交接手續麻煩和押車到京任務的拖延,而是由於我們的存在。於是,他便找來各種理由與車站方周旋。經過不懈堅持和努力,車站方終於放棄客車廂借用了。

一路上,我們切身感受到“李玉和”慈父般的關心和照顧,而且非常感動和感激。“三感”之下,大家幾次商量對他要有所表示。可當時,我們作為插隊知青窮得叮噹響,探親回家幾乎也都是兩手空空,有的人甚至是身無分文,所以才得扒車回京。最終,6人總算湊出幾十元錢,利用一次停車的機會買了兩條香菸(我清楚地記得是“黃金葉”牌,一條煙只有幾塊錢),並設法把錢藏在香菸中送給了他。

列車離北京越來越近了,大家都想著快要見到親人了,心中很高興。而“李玉和”卻把我們叫到一起說出了他的擔心。他指出,列車到北京進哪個站現在還不知道.但不論進哪個站,我們出站都是個麻煩事。為此,他要我們提前在豐臺站下車並做好跳車準備。聽到他說出此番話,我們不免感到一陣吃驚和害怕。他彷彿瞭解我們的畏懼心理,也懂得怎樣化解它,但更為重要的是他相信自己的經驗傳授能確保我們的安全。至今我還全部記得他所傳授的跳火車基本要領,他一遍遍為我們做的示範動作仍歷歷在目。他強調:列車進站前會逐漸減速,首先要把握好車速與跳車點的最佳結合;跳車前手抓好,腳站穩;跳車時身體一定要向著列車前進的方向奮力跳下去……否則就會有捲入車輪下的危險。

知青故事:陝北插隊往事“李玉和”

我雖然十分認真地聽了“李玉和”的速成跳車“授課”,也牢牢記住了有關要領,但真當跳車一刻來臨時,心中仍承受著巨大恐懼的壓力。當時,我是鼓足了勇氣,最後一個跳下的。當腳落地的那一瞬間,由於慣性,我的身體還是重重地摔倒在地上。不過,我們6個知青除有一人輕微擦傷外,其他人都算安全“著陸”。望著緩緩駛過的列車,大家忽然意識到跳車前一直處於緊張狀態,竟然誰也沒有和他說上一句道別的話,而且沒人問一聲他姓什麼。

其實,一路上大家都把“李玉和”稱為“師傅”,連姓氏都省略了。“李玉和”只是我自己心中對他的“敬稱”。如今,四十多年過去,他的身影常常會浮現在我的人生回憶中,但他姓甚名誰,我從不知道。我只能對心中的這位“李玉和”,反覆地說“謝謝您”。

文章來源:30號院、陝北文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