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王孝錫

一個慶陽人無比熟悉的名字

他忠誠於革命,忠誠於黨

在英勇就義前

他留下的家書和詩歌

感動了無數人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王孝錫

一個慶陽人無比熟悉的名字

他忠誠於革命,忠誠於黨

在英勇就義前

他留下的家書和詩歌

感動了無數人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王孝錫(1903-1928)

1903年2月18日生於甘肅省寧縣太昌鎮西壕村一個農民家庭。

1918年考入平涼中學,因反對封建禮教和學校陳腐制度被開除,後進入國語講習所就讀。1924年考入西安國立西北大學後,積極領導學生運動,並舉辦平民學校。

1925年,王孝錫在自己的家鄉寧縣太昌鎮成立了甘肅第一個“青年社”,發展社員30多名,為寧縣以後的革命鬥爭播下了火種。

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放棄去蘇聯的學習機會,以國民黨中央特派員身份前往蘭州開展工作,整頓國民黨甘肅省黨部。改組中共甘肅特支,建立了中共蘭州特別支部。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王孝錫等在省政府門前召開反蔣大會,聲討蔣介石集團背叛革命、投靠帝國主義的反革命罪行。

1927年在太昌成立了中共彬(陝西彬縣)寧(甘肅寧縣)支部,任支部書記,該支部是中國共產黨在甘肅的第一個農村黨組織。

1928年,策劃旬邑暴動,組織百子溝煤礦工人進行配合。暴動失敗,寫下了《吊故友七人》等4首詩。

1928年11月,不幸被捕,寫下了慷慨激昂的遺書後英勇就義,時年25歲。

王孝錫給父母親的訣別信

1928年12月29日夜,王孝錫得知敵人要殺害自己,便向獄吏要來筆墨,給父母寫下了這封訣別信。他請看守將寫好的書信連同四塊銀元送給同鄉王朗軒,並請其轉交父母。次日清晨,他在敵人的槍口下英勇就義。

縱有垂天翼,難脫今夜險。問蒼天!何不行方便?馭飛雲,駕慧船,搬我直到日月邊。取來烈火千萬炬,黑暗世界,化作塵煙。出鐵籠,看滿腔熱血,灑遍地北天南。

一夕風波路三千,把家園骨肉齊拋閃。自古英雄多患難,豈徒我今然!望爹孃,休把兒掛念,養玉體,度殘年,尚有一兄三弟,足供歡顏。兒去也,莫牽連!!

王孝錫:

“一腔熱血要澆遍地球西東”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王孝錫

一個慶陽人無比熟悉的名字

他忠誠於革命,忠誠於黨

在英勇就義前

他留下的家書和詩歌

感動了無數人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王孝錫(1903-1928)

1903年2月18日生於甘肅省寧縣太昌鎮西壕村一個農民家庭。

1918年考入平涼中學,因反對封建禮教和學校陳腐制度被開除,後進入國語講習所就讀。1924年考入西安國立西北大學後,積極領導學生運動,並舉辦平民學校。

1925年,王孝錫在自己的家鄉寧縣太昌鎮成立了甘肅第一個“青年社”,發展社員30多名,為寧縣以後的革命鬥爭播下了火種。

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放棄去蘇聯的學習機會,以國民黨中央特派員身份前往蘭州開展工作,整頓國民黨甘肅省黨部。改組中共甘肅特支,建立了中共蘭州特別支部。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王孝錫等在省政府門前召開反蔣大會,聲討蔣介石集團背叛革命、投靠帝國主義的反革命罪行。

1927年在太昌成立了中共彬(陝西彬縣)寧(甘肅寧縣)支部,任支部書記,該支部是中國共產黨在甘肅的第一個農村黨組織。

1928年,策劃旬邑暴動,組織百子溝煤礦工人進行配合。暴動失敗,寫下了《吊故友七人》等4首詩。

1928年11月,不幸被捕,寫下了慷慨激昂的遺書後英勇就義,時年25歲。

王孝錫給父母親的訣別信

1928年12月29日夜,王孝錫得知敵人要殺害自己,便向獄吏要來筆墨,給父母寫下了這封訣別信。他請看守將寫好的書信連同四塊銀元送給同鄉王朗軒,並請其轉交父母。次日清晨,他在敵人的槍口下英勇就義。

縱有垂天翼,難脫今夜險。問蒼天!何不行方便?馭飛雲,駕慧船,搬我直到日月邊。取來烈火千萬炬,黑暗世界,化作塵煙。出鐵籠,看滿腔熱血,灑遍地北天南。

一夕風波路三千,把家園骨肉齊拋閃。自古英雄多患難,豈徒我今然!望爹孃,休把兒掛念,養玉體,度殘年,尚有一兄三弟,足供歡顏。兒去也,莫牽連!!

王孝錫:

“一腔熱血要澆遍地球西東”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1928年春,按照中共陝西省委指示,王孝錫派任鼎昌去平涼負責黨的地下工作,王之經去陝南參加黨領導的武裝鬥爭,他與王彥聖繼續堅持就地鬥爭。中共陝西省委在關中組織渭華起義的同時,王孝錫與呂佑乾、許才升也開始策劃旬邑暴動。5月6日,暴動群眾在呂佑乾等人指揮下,處決了旬邑縣縣長、公安局長等7人,成立了旬邑縣蘇維埃政府和紅軍渭北支隊。王孝錫在百子溝組織煤礦工人暴動,配合旬邑行動。由於佔優勢之敵的反撲和叛徒的出賣,剛剛建立起來的革命政權遭到摧殘,呂佑乾、許才升等7位起義領導者被殺害,王孝錫、王彥聖也受到追捕,先後化裝返回寧縣。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王孝錫

一個慶陽人無比熟悉的名字

他忠誠於革命,忠誠於黨

在英勇就義前

他留下的家書和詩歌

感動了無數人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王孝錫(1903-1928)

1903年2月18日生於甘肅省寧縣太昌鎮西壕村一個農民家庭。

1918年考入平涼中學,因反對封建禮教和學校陳腐制度被開除,後進入國語講習所就讀。1924年考入西安國立西北大學後,積極領導學生運動,並舉辦平民學校。

1925年,王孝錫在自己的家鄉寧縣太昌鎮成立了甘肅第一個“青年社”,發展社員30多名,為寧縣以後的革命鬥爭播下了火種。

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放棄去蘇聯的學習機會,以國民黨中央特派員身份前往蘭州開展工作,整頓國民黨甘肅省黨部。改組中共甘肅特支,建立了中共蘭州特別支部。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王孝錫等在省政府門前召開反蔣大會,聲討蔣介石集團背叛革命、投靠帝國主義的反革命罪行。

1927年在太昌成立了中共彬(陝西彬縣)寧(甘肅寧縣)支部,任支部書記,該支部是中國共產黨在甘肅的第一個農村黨組織。

1928年,策劃旬邑暴動,組織百子溝煤礦工人進行配合。暴動失敗,寫下了《吊故友七人》等4首詩。

1928年11月,不幸被捕,寫下了慷慨激昂的遺書後英勇就義,時年25歲。

王孝錫給父母親的訣別信

1928年12月29日夜,王孝錫得知敵人要殺害自己,便向獄吏要來筆墨,給父母寫下了這封訣別信。他請看守將寫好的書信連同四塊銀元送給同鄉王朗軒,並請其轉交父母。次日清晨,他在敵人的槍口下英勇就義。

縱有垂天翼,難脫今夜險。問蒼天!何不行方便?馭飛雲,駕慧船,搬我直到日月邊。取來烈火千萬炬,黑暗世界,化作塵煙。出鐵籠,看滿腔熱血,灑遍地北天南。

一夕風波路三千,把家園骨肉齊拋閃。自古英雄多患難,豈徒我今然!望爹孃,休把兒掛念,養玉體,度殘年,尚有一兄三弟,足供歡顏。兒去也,莫牽連!!

王孝錫:

“一腔熱血要澆遍地球西東”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1928年春,按照中共陝西省委指示,王孝錫派任鼎昌去平涼負責黨的地下工作,王之經去陝南參加黨領導的武裝鬥爭,他與王彥聖繼續堅持就地鬥爭。中共陝西省委在關中組織渭華起義的同時,王孝錫與呂佑乾、許才升也開始策劃旬邑暴動。5月6日,暴動群眾在呂佑乾等人指揮下,處決了旬邑縣縣長、公安局長等7人,成立了旬邑縣蘇維埃政府和紅軍渭北支隊。王孝錫在百子溝組織煤礦工人暴動,配合旬邑行動。由於佔優勢之敵的反撲和叛徒的出賣,剛剛建立起來的革命政權遭到摧殘,呂佑乾、許才升等7位起義領導者被殺害,王孝錫、王彥聖也受到追捕,先後化裝返回寧縣。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右一為王孝錫

失敗和挫折並沒有使王孝錫屈服,他從旬邑暴動中看到了農村蘊藏著巨大的革命力量,決心不惜犧牲自己,為廣大工農謀解放,為死難戰友報仇。他在《吊故友七人》等4首詩中,熱情讚揚黨的八七會議以後出現的“議案一決凜冰霜,紅軍奮臂赴殺場,貪官汙更盡喪膽,紳豪地主如亡羊”的革命形勢,表示了“挽救工農登仙階,努力實現蘇維埃,生平浩氣終難泯,革命史上第一頁”的堅強決心,發出了“追薦惟有眼中血”的錚錚誓言。

這年,陝甘一帶遭受特大早災,糧食絕收。夏秋之交,寧縣南區聚起三支以饑民、逃亡土兵為主的農民武裝,人數3000多,並由最初打擊豪紳地主、搶奪糧食,逐漸發展到向正寧、寧縣、西峰等城鎮發起進攻。王孝錫密切注視著這三支農民武裝力量,他在寫給上級的報告中,對他們的組織成分、武器裝備、供給來源、活動範圍、鬥爭方式及周邊形勢做了詳細說明和分析,認為這三支農民武裝雖然成分複雜,但絕大多數仍是貧苦農民,只要正確引導,很有改造成革命武裝的希望。他對三支隊伍的頭領做了大量工作,建議他們聯合起來,團結作戰,互相策應,向敵人鬥爭。三方接受了他的建議,達成了初步合作。後來,由於反動當局收買離間,分化瓦解和殘酷鎮壓,三支農民武裝終於潰散,組織、改造農民武裝的計劃未能實現。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王孝錫

一個慶陽人無比熟悉的名字

他忠誠於革命,忠誠於黨

在英勇就義前

他留下的家書和詩歌

感動了無數人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王孝錫(1903-1928)

1903年2月18日生於甘肅省寧縣太昌鎮西壕村一個農民家庭。

1918年考入平涼中學,因反對封建禮教和學校陳腐制度被開除,後進入國語講習所就讀。1924年考入西安國立西北大學後,積極領導學生運動,並舉辦平民學校。

1925年,王孝錫在自己的家鄉寧縣太昌鎮成立了甘肅第一個“青年社”,發展社員30多名,為寧縣以後的革命鬥爭播下了火種。

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放棄去蘇聯的學習機會,以國民黨中央特派員身份前往蘭州開展工作,整頓國民黨甘肅省黨部。改組中共甘肅特支,建立了中共蘭州特別支部。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王孝錫等在省政府門前召開反蔣大會,聲討蔣介石集團背叛革命、投靠帝國主義的反革命罪行。

1927年在太昌成立了中共彬(陝西彬縣)寧(甘肅寧縣)支部,任支部書記,該支部是中國共產黨在甘肅的第一個農村黨組織。

1928年,策劃旬邑暴動,組織百子溝煤礦工人進行配合。暴動失敗,寫下了《吊故友七人》等4首詩。

1928年11月,不幸被捕,寫下了慷慨激昂的遺書後英勇就義,時年25歲。

王孝錫給父母親的訣別信

1928年12月29日夜,王孝錫得知敵人要殺害自己,便向獄吏要來筆墨,給父母寫下了這封訣別信。他請看守將寫好的書信連同四塊銀元送給同鄉王朗軒,並請其轉交父母。次日清晨,他在敵人的槍口下英勇就義。

縱有垂天翼,難脫今夜險。問蒼天!何不行方便?馭飛雲,駕慧船,搬我直到日月邊。取來烈火千萬炬,黑暗世界,化作塵煙。出鐵籠,看滿腔熱血,灑遍地北天南。

一夕風波路三千,把家園骨肉齊拋閃。自古英雄多患難,豈徒我今然!望爹孃,休把兒掛念,養玉體,度殘年,尚有一兄三弟,足供歡顏。兒去也,莫牽連!!

王孝錫:

“一腔熱血要澆遍地球西東”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1928年春,按照中共陝西省委指示,王孝錫派任鼎昌去平涼負責黨的地下工作,王之經去陝南參加黨領導的武裝鬥爭,他與王彥聖繼續堅持就地鬥爭。中共陝西省委在關中組織渭華起義的同時,王孝錫與呂佑乾、許才升也開始策劃旬邑暴動。5月6日,暴動群眾在呂佑乾等人指揮下,處決了旬邑縣縣長、公安局長等7人,成立了旬邑縣蘇維埃政府和紅軍渭北支隊。王孝錫在百子溝組織煤礦工人暴動,配合旬邑行動。由於佔優勢之敵的反撲和叛徒的出賣,剛剛建立起來的革命政權遭到摧殘,呂佑乾、許才升等7位起義領導者被殺害,王孝錫、王彥聖也受到追捕,先後化裝返回寧縣。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右一為王孝錫

失敗和挫折並沒有使王孝錫屈服,他從旬邑暴動中看到了農村蘊藏著巨大的革命力量,決心不惜犧牲自己,為廣大工農謀解放,為死難戰友報仇。他在《吊故友七人》等4首詩中,熱情讚揚黨的八七會議以後出現的“議案一決凜冰霜,紅軍奮臂赴殺場,貪官汙更盡喪膽,紳豪地主如亡羊”的革命形勢,表示了“挽救工農登仙階,努力實現蘇維埃,生平浩氣終難泯,革命史上第一頁”的堅強決心,發出了“追薦惟有眼中血”的錚錚誓言。

這年,陝甘一帶遭受特大早災,糧食絕收。夏秋之交,寧縣南區聚起三支以饑民、逃亡土兵為主的農民武裝,人數3000多,並由最初打擊豪紳地主、搶奪糧食,逐漸發展到向正寧、寧縣、西峰等城鎮發起進攻。王孝錫密切注視著這三支農民武裝力量,他在寫給上級的報告中,對他們的組織成分、武器裝備、供給來源、活動範圍、鬥爭方式及周邊形勢做了詳細說明和分析,認為這三支農民武裝雖然成分複雜,但絕大多數仍是貧苦農民,只要正確引導,很有改造成革命武裝的希望。他對三支隊伍的頭領做了大量工作,建議他們聯合起來,團結作戰,互相策應,向敵人鬥爭。三方接受了他的建議,達成了初步合作。後來,由於反動當局收買離間,分化瓦解和殘酷鎮壓,三支農民武裝終於潰散,組織、改造農民武裝的計劃未能實現。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旬邑農民暴動失敗後,王孝錫一直被國民黨當局搜捕,他輾轉於寧縣、長武、彬縣一帶繼續活動。在白色恐怖下,他在《國民黨三大責任》一書的扉頁上寫下了一首題為《決心》的詩,這是王孝錫發自肺腑的誓言:

任何力量,不能移我的心。

任何力量,不堪動我的情。

我的主義,驅使我不能一刻停留。

我的責任,策勵我不能一刻安寢。

一腔熱血要澆遍地球西東。

王孝錫在寧縣的革命活動,引起反動當局的驚恐不安。國民黨中央命令甘肅省黨部以“煽動暴動罪”逮捕王孝錫。11月26日,國民黨陝甘青“剿匪”總司令部派法官楊天樞潛往寧縣,勾結寧縣縣長效維國,經過密謀策劃,乘王孝錫不備,將其逮捕。面對凶殘的敵人,王孝錫大義凜然,從容不迫。

得知王孝錫被捕的消息後,王彥聖立即組織營救。為了掩護其他同志,王孝錫指示傳遞消息的同志取消營救活動。他先被敵人押往寧縣,隨後經平涼押往蘭州。在獄中,敵人對他進行多次酷刑審訊,企圖獲得共產黨的機密。但是,王孝錫以鋼鐵般的意志,與敵人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堅不屈、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王孝錫

一個慶陽人無比熟悉的名字

他忠誠於革命,忠誠於黨

在英勇就義前

他留下的家書和詩歌

感動了無數人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王孝錫(1903-1928)

1903年2月18日生於甘肅省寧縣太昌鎮西壕村一個農民家庭。

1918年考入平涼中學,因反對封建禮教和學校陳腐制度被開除,後進入國語講習所就讀。1924年考入西安國立西北大學後,積極領導學生運動,並舉辦平民學校。

1925年,王孝錫在自己的家鄉寧縣太昌鎮成立了甘肅第一個“青年社”,發展社員30多名,為寧縣以後的革命鬥爭播下了火種。

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放棄去蘇聯的學習機會,以國民黨中央特派員身份前往蘭州開展工作,整頓國民黨甘肅省黨部。改組中共甘肅特支,建立了中共蘭州特別支部。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王孝錫等在省政府門前召開反蔣大會,聲討蔣介石集團背叛革命、投靠帝國主義的反革命罪行。

1927年在太昌成立了中共彬(陝西彬縣)寧(甘肅寧縣)支部,任支部書記,該支部是中國共產黨在甘肅的第一個農村黨組織。

1928年,策劃旬邑暴動,組織百子溝煤礦工人進行配合。暴動失敗,寫下了《吊故友七人》等4首詩。

1928年11月,不幸被捕,寫下了慷慨激昂的遺書後英勇就義,時年25歲。

王孝錫給父母親的訣別信

1928年12月29日夜,王孝錫得知敵人要殺害自己,便向獄吏要來筆墨,給父母寫下了這封訣別信。他請看守將寫好的書信連同四塊銀元送給同鄉王朗軒,並請其轉交父母。次日清晨,他在敵人的槍口下英勇就義。

縱有垂天翼,難脫今夜險。問蒼天!何不行方便?馭飛雲,駕慧船,搬我直到日月邊。取來烈火千萬炬,黑暗世界,化作塵煙。出鐵籠,看滿腔熱血,灑遍地北天南。

一夕風波路三千,把家園骨肉齊拋閃。自古英雄多患難,豈徒我今然!望爹孃,休把兒掛念,養玉體,度殘年,尚有一兄三弟,足供歡顏。兒去也,莫牽連!!

王孝錫:

“一腔熱血要澆遍地球西東”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1928年春,按照中共陝西省委指示,王孝錫派任鼎昌去平涼負責黨的地下工作,王之經去陝南參加黨領導的武裝鬥爭,他與王彥聖繼續堅持就地鬥爭。中共陝西省委在關中組織渭華起義的同時,王孝錫與呂佑乾、許才升也開始策劃旬邑暴動。5月6日,暴動群眾在呂佑乾等人指揮下,處決了旬邑縣縣長、公安局長等7人,成立了旬邑縣蘇維埃政府和紅軍渭北支隊。王孝錫在百子溝組織煤礦工人暴動,配合旬邑行動。由於佔優勢之敵的反撲和叛徒的出賣,剛剛建立起來的革命政權遭到摧殘,呂佑乾、許才升等7位起義領導者被殺害,王孝錫、王彥聖也受到追捕,先後化裝返回寧縣。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右一為王孝錫

失敗和挫折並沒有使王孝錫屈服,他從旬邑暴動中看到了農村蘊藏著巨大的革命力量,決心不惜犧牲自己,為廣大工農謀解放,為死難戰友報仇。他在《吊故友七人》等4首詩中,熱情讚揚黨的八七會議以後出現的“議案一決凜冰霜,紅軍奮臂赴殺場,貪官汙更盡喪膽,紳豪地主如亡羊”的革命形勢,表示了“挽救工農登仙階,努力實現蘇維埃,生平浩氣終難泯,革命史上第一頁”的堅強決心,發出了“追薦惟有眼中血”的錚錚誓言。

這年,陝甘一帶遭受特大早災,糧食絕收。夏秋之交,寧縣南區聚起三支以饑民、逃亡土兵為主的農民武裝,人數3000多,並由最初打擊豪紳地主、搶奪糧食,逐漸發展到向正寧、寧縣、西峰等城鎮發起進攻。王孝錫密切注視著這三支農民武裝力量,他在寫給上級的報告中,對他們的組織成分、武器裝備、供給來源、活動範圍、鬥爭方式及周邊形勢做了詳細說明和分析,認為這三支農民武裝雖然成分複雜,但絕大多數仍是貧苦農民,只要正確引導,很有改造成革命武裝的希望。他對三支隊伍的頭領做了大量工作,建議他們聯合起來,團結作戰,互相策應,向敵人鬥爭。三方接受了他的建議,達成了初步合作。後來,由於反動當局收買離間,分化瓦解和殘酷鎮壓,三支農民武裝終於潰散,組織、改造農民武裝的計劃未能實現。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旬邑農民暴動失敗後,王孝錫一直被國民黨當局搜捕,他輾轉於寧縣、長武、彬縣一帶繼續活動。在白色恐怖下,他在《國民黨三大責任》一書的扉頁上寫下了一首題為《決心》的詩,這是王孝錫發自肺腑的誓言:

任何力量,不能移我的心。

任何力量,不堪動我的情。

我的主義,驅使我不能一刻停留。

我的責任,策勵我不能一刻安寢。

一腔熱血要澆遍地球西東。

王孝錫在寧縣的革命活動,引起反動當局的驚恐不安。國民黨中央命令甘肅省黨部以“煽動暴動罪”逮捕王孝錫。11月26日,國民黨陝甘青“剿匪”總司令部派法官楊天樞潛往寧縣,勾結寧縣縣長效維國,經過密謀策劃,乘王孝錫不備,將其逮捕。面對凶殘的敵人,王孝錫大義凜然,從容不迫。

得知王孝錫被捕的消息後,王彥聖立即組織營救。為了掩護其他同志,王孝錫指示傳遞消息的同志取消營救活動。他先被敵人押往寧縣,隨後經平涼押往蘭州。在獄中,敵人對他進行多次酷刑審訊,企圖獲得共產黨的機密。但是,王孝錫以鋼鐵般的意志,與敵人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堅不屈、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王孝錫自知凶殘的敵人不會放過自己。在獄中,他已經做好了與親人訣別的準備,並留下了詩篇。

永別

我非木石人,能無手足情?

死則為正義,生則為人人。

從今成永別,心唯雙親縈。

堂前代盡孝,雖死也安心。

寄妻

獻身革命不還家,卿奉雙親務桑麻。

更囑賢妻一件事,還當培育革命花。

儘管身陷囹圄,王孝錫對革命前途仍充滿希望,一首《鐵窗朝霞》讓我們看到了曙光和希望:

靜坐鐵窗月影斜,獻身革命不還家。

朝陽翌日紅光豔,勝利預兆出彩霞。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王孝錫

一個慶陽人無比熟悉的名字

他忠誠於革命,忠誠於黨

在英勇就義前

他留下的家書和詩歌

感動了無數人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王孝錫(1903-1928)

1903年2月18日生於甘肅省寧縣太昌鎮西壕村一個農民家庭。

1918年考入平涼中學,因反對封建禮教和學校陳腐制度被開除,後進入國語講習所就讀。1924年考入西安國立西北大學後,積極領導學生運動,並舉辦平民學校。

1925年,王孝錫在自己的家鄉寧縣太昌鎮成立了甘肅第一個“青年社”,發展社員30多名,為寧縣以後的革命鬥爭播下了火種。

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放棄去蘇聯的學習機會,以國民黨中央特派員身份前往蘭州開展工作,整頓國民黨甘肅省黨部。改組中共甘肅特支,建立了中共蘭州特別支部。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王孝錫等在省政府門前召開反蔣大會,聲討蔣介石集團背叛革命、投靠帝國主義的反革命罪行。

1927年在太昌成立了中共彬(陝西彬縣)寧(甘肅寧縣)支部,任支部書記,該支部是中國共產黨在甘肅的第一個農村黨組織。

1928年,策劃旬邑暴動,組織百子溝煤礦工人進行配合。暴動失敗,寫下了《吊故友七人》等4首詩。

1928年11月,不幸被捕,寫下了慷慨激昂的遺書後英勇就義,時年25歲。

王孝錫給父母親的訣別信

1928年12月29日夜,王孝錫得知敵人要殺害自己,便向獄吏要來筆墨,給父母寫下了這封訣別信。他請看守將寫好的書信連同四塊銀元送給同鄉王朗軒,並請其轉交父母。次日清晨,他在敵人的槍口下英勇就義。

縱有垂天翼,難脫今夜險。問蒼天!何不行方便?馭飛雲,駕慧船,搬我直到日月邊。取來烈火千萬炬,黑暗世界,化作塵煙。出鐵籠,看滿腔熱血,灑遍地北天南。

一夕風波路三千,把家園骨肉齊拋閃。自古英雄多患難,豈徒我今然!望爹孃,休把兒掛念,養玉體,度殘年,尚有一兄三弟,足供歡顏。兒去也,莫牽連!!

王孝錫:

“一腔熱血要澆遍地球西東”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1928年春,按照中共陝西省委指示,王孝錫派任鼎昌去平涼負責黨的地下工作,王之經去陝南參加黨領導的武裝鬥爭,他與王彥聖繼續堅持就地鬥爭。中共陝西省委在關中組織渭華起義的同時,王孝錫與呂佑乾、許才升也開始策劃旬邑暴動。5月6日,暴動群眾在呂佑乾等人指揮下,處決了旬邑縣縣長、公安局長等7人,成立了旬邑縣蘇維埃政府和紅軍渭北支隊。王孝錫在百子溝組織煤礦工人暴動,配合旬邑行動。由於佔優勢之敵的反撲和叛徒的出賣,剛剛建立起來的革命政權遭到摧殘,呂佑乾、許才升等7位起義領導者被殺害,王孝錫、王彥聖也受到追捕,先後化裝返回寧縣。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右一為王孝錫

失敗和挫折並沒有使王孝錫屈服,他從旬邑暴動中看到了農村蘊藏著巨大的革命力量,決心不惜犧牲自己,為廣大工農謀解放,為死難戰友報仇。他在《吊故友七人》等4首詩中,熱情讚揚黨的八七會議以後出現的“議案一決凜冰霜,紅軍奮臂赴殺場,貪官汙更盡喪膽,紳豪地主如亡羊”的革命形勢,表示了“挽救工農登仙階,努力實現蘇維埃,生平浩氣終難泯,革命史上第一頁”的堅強決心,發出了“追薦惟有眼中血”的錚錚誓言。

這年,陝甘一帶遭受特大早災,糧食絕收。夏秋之交,寧縣南區聚起三支以饑民、逃亡土兵為主的農民武裝,人數3000多,並由最初打擊豪紳地主、搶奪糧食,逐漸發展到向正寧、寧縣、西峰等城鎮發起進攻。王孝錫密切注視著這三支農民武裝力量,他在寫給上級的報告中,對他們的組織成分、武器裝備、供給來源、活動範圍、鬥爭方式及周邊形勢做了詳細說明和分析,認為這三支農民武裝雖然成分複雜,但絕大多數仍是貧苦農民,只要正確引導,很有改造成革命武裝的希望。他對三支隊伍的頭領做了大量工作,建議他們聯合起來,團結作戰,互相策應,向敵人鬥爭。三方接受了他的建議,達成了初步合作。後來,由於反動當局收買離間,分化瓦解和殘酷鎮壓,三支農民武裝終於潰散,組織、改造農民武裝的計劃未能實現。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旬邑農民暴動失敗後,王孝錫一直被國民黨當局搜捕,他輾轉於寧縣、長武、彬縣一帶繼續活動。在白色恐怖下,他在《國民黨三大責任》一書的扉頁上寫下了一首題為《決心》的詩,這是王孝錫發自肺腑的誓言:

任何力量,不能移我的心。

任何力量,不堪動我的情。

我的主義,驅使我不能一刻停留。

我的責任,策勵我不能一刻安寢。

一腔熱血要澆遍地球西東。

王孝錫在寧縣的革命活動,引起反動當局的驚恐不安。國民黨中央命令甘肅省黨部以“煽動暴動罪”逮捕王孝錫。11月26日,國民黨陝甘青“剿匪”總司令部派法官楊天樞潛往寧縣,勾結寧縣縣長效維國,經過密謀策劃,乘王孝錫不備,將其逮捕。面對凶殘的敵人,王孝錫大義凜然,從容不迫。

得知王孝錫被捕的消息後,王彥聖立即組織營救。為了掩護其他同志,王孝錫指示傳遞消息的同志取消營救活動。他先被敵人押往寧縣,隨後經平涼押往蘭州。在獄中,敵人對他進行多次酷刑審訊,企圖獲得共產黨的機密。但是,王孝錫以鋼鐵般的意志,與敵人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堅不屈、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王孝錫自知凶殘的敵人不會放過自己。在獄中,他已經做好了與親人訣別的準備,並留下了詩篇。

永別

我非木石人,能無手足情?

死則為正義,生則為人人。

從今成永別,心唯雙親縈。

堂前代盡孝,雖死也安心。

寄妻

獻身革命不還家,卿奉雙親務桑麻。

更囑賢妻一件事,還當培育革命花。

儘管身陷囹圄,王孝錫對革命前途仍充滿希望,一首《鐵窗朝霞》讓我們看到了曙光和希望:

靜坐鐵窗月影斜,獻身革命不還家。

朝陽翌日紅光豔,勝利預兆出彩霞。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12月29日深夜,當他得知敵人要下毒手時,向獄吏要來筆墨,寫下了“絕命詞”,以慷慨激昂的詞句,再次表達了自己獻身革命、義無反顧的堅貞信念。12月30日清晨,古城蘭州寒風凜冽,陰雲低垂。從市內三聖廟通往安定門外蕭家坪刑場的路上,戒備森嚴。當一輛囚車在武裝士兵的押解下,經過國民黨甘肅省黨部時,突然響起“共產黨萬歲!”“共產主義精神不死!”的呼喊聲。行人不顧軍警驅趕,紛紛駐足觀看。只見刑車上一名青年奮力掙開4個劊子手的揪押,放聲高呼。驚慌失措的劊子手舉起馬刀朝他身上亂砍,仍然制止不了他的喊聲,便將一團毛巾硬塞進他的口中。敵人的槍聲響了,王孝錫為了革命事業,獻出了他年僅25歲的寶貴生命。

王孝錫的一生雖然短暫,但他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播火、戰鬥的悲壯人生,將如同他的不朽詩作一樣,永遠光照千秋,垂範後世。

(摘編自張國定的《王孝錫和他的詩歌人生》,原載於《慶陽黨史研究》2012年第1期)

王孝錫革命詩作

(一)

醜賊剪何急,皁隸臨門催。

雙親堂上悲,兒女牽衣涕。

斷袖出門去,天空任鳥飛。

(二)

慷慨歌太平,從容作楚囚。

暴刀逞一快,何惜少年頭。

(三)

書劍漂流二十年,

國事無端尚依然。

革命未成身先捕,

普羅①自在人世間。

(四)吊故友七人

其一

挽救工農登仙階,

努力實現蘇維埃。

生平浩氣終難泯,

革命史上第一頁。

其二

議案一決凜冰霜,

紅軍奮臂赴沙場。

貪官汙吏盡喪膽,

紳豪地主如亡羊。

其三

靜夜悲聲隱隱揚,

醜賊送君赴殺場。

槍聲已息君猶哀,

烈士坑中含土亡。

其四

一縷清風半輪月,

深山幽處暗舉哀。

回憶往事腸欲斷,

追薦惟有眼中血。

(一)是王孝錫在遭受國民黨反動派通緝,離家出走時寫的;(二)(三)是王孝錫在被捕後寫的;(四)是在旬邑暴動失敗後寫的,當時和王孝錫一起領導暴動的七位共產黨員被敵人活埋,於是他寫了這首悼念故友的詩。

①普羅:“無產階級”的英文縮寫。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王孝錫

一個慶陽人無比熟悉的名字

他忠誠於革命,忠誠於黨

在英勇就義前

他留下的家書和詩歌

感動了無數人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王孝錫(1903-1928)

1903年2月18日生於甘肅省寧縣太昌鎮西壕村一個農民家庭。

1918年考入平涼中學,因反對封建禮教和學校陳腐制度被開除,後進入國語講習所就讀。1924年考入西安國立西北大學後,積極領導學生運動,並舉辦平民學校。

1925年,王孝錫在自己的家鄉寧縣太昌鎮成立了甘肅第一個“青年社”,發展社員30多名,為寧縣以後的革命鬥爭播下了火種。

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放棄去蘇聯的學習機會,以國民黨中央特派員身份前往蘭州開展工作,整頓國民黨甘肅省黨部。改組中共甘肅特支,建立了中共蘭州特別支部。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王孝錫等在省政府門前召開反蔣大會,聲討蔣介石集團背叛革命、投靠帝國主義的反革命罪行。

1927年在太昌成立了中共彬(陝西彬縣)寧(甘肅寧縣)支部,任支部書記,該支部是中國共產黨在甘肅的第一個農村黨組織。

1928年,策劃旬邑暴動,組織百子溝煤礦工人進行配合。暴動失敗,寫下了《吊故友七人》等4首詩。

1928年11月,不幸被捕,寫下了慷慨激昂的遺書後英勇就義,時年25歲。

王孝錫給父母親的訣別信

1928年12月29日夜,王孝錫得知敵人要殺害自己,便向獄吏要來筆墨,給父母寫下了這封訣別信。他請看守將寫好的書信連同四塊銀元送給同鄉王朗軒,並請其轉交父母。次日清晨,他在敵人的槍口下英勇就義。

縱有垂天翼,難脫今夜險。問蒼天!何不行方便?馭飛雲,駕慧船,搬我直到日月邊。取來烈火千萬炬,黑暗世界,化作塵煙。出鐵籠,看滿腔熱血,灑遍地北天南。

一夕風波路三千,把家園骨肉齊拋閃。自古英雄多患難,豈徒我今然!望爹孃,休把兒掛念,養玉體,度殘年,尚有一兄三弟,足供歡顏。兒去也,莫牽連!!

王孝錫:

“一腔熱血要澆遍地球西東”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1928年春,按照中共陝西省委指示,王孝錫派任鼎昌去平涼負責黨的地下工作,王之經去陝南參加黨領導的武裝鬥爭,他與王彥聖繼續堅持就地鬥爭。中共陝西省委在關中組織渭華起義的同時,王孝錫與呂佑乾、許才升也開始策劃旬邑暴動。5月6日,暴動群眾在呂佑乾等人指揮下,處決了旬邑縣縣長、公安局長等7人,成立了旬邑縣蘇維埃政府和紅軍渭北支隊。王孝錫在百子溝組織煤礦工人暴動,配合旬邑行動。由於佔優勢之敵的反撲和叛徒的出賣,剛剛建立起來的革命政權遭到摧殘,呂佑乾、許才升等7位起義領導者被殺害,王孝錫、王彥聖也受到追捕,先後化裝返回寧縣。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右一為王孝錫

失敗和挫折並沒有使王孝錫屈服,他從旬邑暴動中看到了農村蘊藏著巨大的革命力量,決心不惜犧牲自己,為廣大工農謀解放,為死難戰友報仇。他在《吊故友七人》等4首詩中,熱情讚揚黨的八七會議以後出現的“議案一決凜冰霜,紅軍奮臂赴殺場,貪官汙更盡喪膽,紳豪地主如亡羊”的革命形勢,表示了“挽救工農登仙階,努力實現蘇維埃,生平浩氣終難泯,革命史上第一頁”的堅強決心,發出了“追薦惟有眼中血”的錚錚誓言。

這年,陝甘一帶遭受特大早災,糧食絕收。夏秋之交,寧縣南區聚起三支以饑民、逃亡土兵為主的農民武裝,人數3000多,並由最初打擊豪紳地主、搶奪糧食,逐漸發展到向正寧、寧縣、西峰等城鎮發起進攻。王孝錫密切注視著這三支農民武裝力量,他在寫給上級的報告中,對他們的組織成分、武器裝備、供給來源、活動範圍、鬥爭方式及周邊形勢做了詳細說明和分析,認為這三支農民武裝雖然成分複雜,但絕大多數仍是貧苦農民,只要正確引導,很有改造成革命武裝的希望。他對三支隊伍的頭領做了大量工作,建議他們聯合起來,團結作戰,互相策應,向敵人鬥爭。三方接受了他的建議,達成了初步合作。後來,由於反動當局收買離間,分化瓦解和殘酷鎮壓,三支農民武裝終於潰散,組織、改造農民武裝的計劃未能實現。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旬邑農民暴動失敗後,王孝錫一直被國民黨當局搜捕,他輾轉於寧縣、長武、彬縣一帶繼續活動。在白色恐怖下,他在《國民黨三大責任》一書的扉頁上寫下了一首題為《決心》的詩,這是王孝錫發自肺腑的誓言:

任何力量,不能移我的心。

任何力量,不堪動我的情。

我的主義,驅使我不能一刻停留。

我的責任,策勵我不能一刻安寢。

一腔熱血要澆遍地球西東。

王孝錫在寧縣的革命活動,引起反動當局的驚恐不安。國民黨中央命令甘肅省黨部以“煽動暴動罪”逮捕王孝錫。11月26日,國民黨陝甘青“剿匪”總司令部派法官楊天樞潛往寧縣,勾結寧縣縣長效維國,經過密謀策劃,乘王孝錫不備,將其逮捕。面對凶殘的敵人,王孝錫大義凜然,從容不迫。

得知王孝錫被捕的消息後,王彥聖立即組織營救。為了掩護其他同志,王孝錫指示傳遞消息的同志取消營救活動。他先被敵人押往寧縣,隨後經平涼押往蘭州。在獄中,敵人對他進行多次酷刑審訊,企圖獲得共產黨的機密。但是,王孝錫以鋼鐵般的意志,與敵人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堅不屈、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王孝錫自知凶殘的敵人不會放過自己。在獄中,他已經做好了與親人訣別的準備,並留下了詩篇。

永別

我非木石人,能無手足情?

死則為正義,生則為人人。

從今成永別,心唯雙親縈。

堂前代盡孝,雖死也安心。

寄妻

獻身革命不還家,卿奉雙親務桑麻。

更囑賢妻一件事,還當培育革命花。

儘管身陷囹圄,王孝錫對革命前途仍充滿希望,一首《鐵窗朝霞》讓我們看到了曙光和希望:

靜坐鐵窗月影斜,獻身革命不還家。

朝陽翌日紅光豔,勝利預兆出彩霞。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12月29日深夜,當他得知敵人要下毒手時,向獄吏要來筆墨,寫下了“絕命詞”,以慷慨激昂的詞句,再次表達了自己獻身革命、義無反顧的堅貞信念。12月30日清晨,古城蘭州寒風凜冽,陰雲低垂。從市內三聖廟通往安定門外蕭家坪刑場的路上,戒備森嚴。當一輛囚車在武裝士兵的押解下,經過國民黨甘肅省黨部時,突然響起“共產黨萬歲!”“共產主義精神不死!”的呼喊聲。行人不顧軍警驅趕,紛紛駐足觀看。只見刑車上一名青年奮力掙開4個劊子手的揪押,放聲高呼。驚慌失措的劊子手舉起馬刀朝他身上亂砍,仍然制止不了他的喊聲,便將一團毛巾硬塞進他的口中。敵人的槍聲響了,王孝錫為了革命事業,獻出了他年僅25歲的寶貴生命。

王孝錫的一生雖然短暫,但他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播火、戰鬥的悲壯人生,將如同他的不朽詩作一樣,永遠光照千秋,垂範後世。

(摘編自張國定的《王孝錫和他的詩歌人生》,原載於《慶陽黨史研究》2012年第1期)

王孝錫革命詩作

(一)

醜賊剪何急,皁隸臨門催。

雙親堂上悲,兒女牽衣涕。

斷袖出門去,天空任鳥飛。

(二)

慷慨歌太平,從容作楚囚。

暴刀逞一快,何惜少年頭。

(三)

書劍漂流二十年,

國事無端尚依然。

革命未成身先捕,

普羅①自在人世間。

(四)吊故友七人

其一

挽救工農登仙階,

努力實現蘇維埃。

生平浩氣終難泯,

革命史上第一頁。

其二

議案一決凜冰霜,

紅軍奮臂赴沙場。

貪官汙吏盡喪膽,

紳豪地主如亡羊。

其三

靜夜悲聲隱隱揚,

醜賊送君赴殺場。

槍聲已息君猶哀,

烈士坑中含土亡。

其四

一縷清風半輪月,

深山幽處暗舉哀。

回憶往事腸欲斷,

追薦惟有眼中血。

(一)是王孝錫在遭受國民黨反動派通緝,離家出走時寫的;(二)(三)是王孝錫在被捕後寫的;(四)是在旬邑暴動失敗後寫的,當時和王孝錫一起領導暴動的七位共產黨員被敵人活埋,於是他寫了這首悼念故友的詩。

①普羅:“無產階級”的英文縮寫。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王孝錫

一個慶陽人無比熟悉的名字

他忠誠於革命,忠誠於黨

在英勇就義前

他留下的家書和詩歌

感動了無數人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王孝錫(1903-1928)

1903年2月18日生於甘肅省寧縣太昌鎮西壕村一個農民家庭。

1918年考入平涼中學,因反對封建禮教和學校陳腐制度被開除,後進入國語講習所就讀。1924年考入西安國立西北大學後,積極領導學生運動,並舉辦平民學校。

1925年,王孝錫在自己的家鄉寧縣太昌鎮成立了甘肅第一個“青年社”,發展社員30多名,為寧縣以後的革命鬥爭播下了火種。

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放棄去蘇聯的學習機會,以國民黨中央特派員身份前往蘭州開展工作,整頓國民黨甘肅省黨部。改組中共甘肅特支,建立了中共蘭州特別支部。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王孝錫等在省政府門前召開反蔣大會,聲討蔣介石集團背叛革命、投靠帝國主義的反革命罪行。

1927年在太昌成立了中共彬(陝西彬縣)寧(甘肅寧縣)支部,任支部書記,該支部是中國共產黨在甘肅的第一個農村黨組織。

1928年,策劃旬邑暴動,組織百子溝煤礦工人進行配合。暴動失敗,寫下了《吊故友七人》等4首詩。

1928年11月,不幸被捕,寫下了慷慨激昂的遺書後英勇就義,時年25歲。

王孝錫給父母親的訣別信

1928年12月29日夜,王孝錫得知敵人要殺害自己,便向獄吏要來筆墨,給父母寫下了這封訣別信。他請看守將寫好的書信連同四塊銀元送給同鄉王朗軒,並請其轉交父母。次日清晨,他在敵人的槍口下英勇就義。

縱有垂天翼,難脫今夜險。問蒼天!何不行方便?馭飛雲,駕慧船,搬我直到日月邊。取來烈火千萬炬,黑暗世界,化作塵煙。出鐵籠,看滿腔熱血,灑遍地北天南。

一夕風波路三千,把家園骨肉齊拋閃。自古英雄多患難,豈徒我今然!望爹孃,休把兒掛念,養玉體,度殘年,尚有一兄三弟,足供歡顏。兒去也,莫牽連!!

王孝錫:

“一腔熱血要澆遍地球西東”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1928年春,按照中共陝西省委指示,王孝錫派任鼎昌去平涼負責黨的地下工作,王之經去陝南參加黨領導的武裝鬥爭,他與王彥聖繼續堅持就地鬥爭。中共陝西省委在關中組織渭華起義的同時,王孝錫與呂佑乾、許才升也開始策劃旬邑暴動。5月6日,暴動群眾在呂佑乾等人指揮下,處決了旬邑縣縣長、公安局長等7人,成立了旬邑縣蘇維埃政府和紅軍渭北支隊。王孝錫在百子溝組織煤礦工人暴動,配合旬邑行動。由於佔優勢之敵的反撲和叛徒的出賣,剛剛建立起來的革命政權遭到摧殘,呂佑乾、許才升等7位起義領導者被殺害,王孝錫、王彥聖也受到追捕,先後化裝返回寧縣。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右一為王孝錫

失敗和挫折並沒有使王孝錫屈服,他從旬邑暴動中看到了農村蘊藏著巨大的革命力量,決心不惜犧牲自己,為廣大工農謀解放,為死難戰友報仇。他在《吊故友七人》等4首詩中,熱情讚揚黨的八七會議以後出現的“議案一決凜冰霜,紅軍奮臂赴殺場,貪官汙更盡喪膽,紳豪地主如亡羊”的革命形勢,表示了“挽救工農登仙階,努力實現蘇維埃,生平浩氣終難泯,革命史上第一頁”的堅強決心,發出了“追薦惟有眼中血”的錚錚誓言。

這年,陝甘一帶遭受特大早災,糧食絕收。夏秋之交,寧縣南區聚起三支以饑民、逃亡土兵為主的農民武裝,人數3000多,並由最初打擊豪紳地主、搶奪糧食,逐漸發展到向正寧、寧縣、西峰等城鎮發起進攻。王孝錫密切注視著這三支農民武裝力量,他在寫給上級的報告中,對他們的組織成分、武器裝備、供給來源、活動範圍、鬥爭方式及周邊形勢做了詳細說明和分析,認為這三支農民武裝雖然成分複雜,但絕大多數仍是貧苦農民,只要正確引導,很有改造成革命武裝的希望。他對三支隊伍的頭領做了大量工作,建議他們聯合起來,團結作戰,互相策應,向敵人鬥爭。三方接受了他的建議,達成了初步合作。後來,由於反動當局收買離間,分化瓦解和殘酷鎮壓,三支農民武裝終於潰散,組織、改造農民武裝的計劃未能實現。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旬邑農民暴動失敗後,王孝錫一直被國民黨當局搜捕,他輾轉於寧縣、長武、彬縣一帶繼續活動。在白色恐怖下,他在《國民黨三大責任》一書的扉頁上寫下了一首題為《決心》的詩,這是王孝錫發自肺腑的誓言:

任何力量,不能移我的心。

任何力量,不堪動我的情。

我的主義,驅使我不能一刻停留。

我的責任,策勵我不能一刻安寢。

一腔熱血要澆遍地球西東。

王孝錫在寧縣的革命活動,引起反動當局的驚恐不安。國民黨中央命令甘肅省黨部以“煽動暴動罪”逮捕王孝錫。11月26日,國民黨陝甘青“剿匪”總司令部派法官楊天樞潛往寧縣,勾結寧縣縣長效維國,經過密謀策劃,乘王孝錫不備,將其逮捕。面對凶殘的敵人,王孝錫大義凜然,從容不迫。

得知王孝錫被捕的消息後,王彥聖立即組織營救。為了掩護其他同志,王孝錫指示傳遞消息的同志取消營救活動。他先被敵人押往寧縣,隨後經平涼押往蘭州。在獄中,敵人對他進行多次酷刑審訊,企圖獲得共產黨的機密。但是,王孝錫以鋼鐵般的意志,與敵人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堅不屈、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王孝錫自知凶殘的敵人不會放過自己。在獄中,他已經做好了與親人訣別的準備,並留下了詩篇。

永別

我非木石人,能無手足情?

死則為正義,生則為人人。

從今成永別,心唯雙親縈。

堂前代盡孝,雖死也安心。

寄妻

獻身革命不還家,卿奉雙親務桑麻。

更囑賢妻一件事,還當培育革命花。

儘管身陷囹圄,王孝錫對革命前途仍充滿希望,一首《鐵窗朝霞》讓我們看到了曙光和希望:

靜坐鐵窗月影斜,獻身革命不還家。

朝陽翌日紅光豔,勝利預兆出彩霞。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12月29日深夜,當他得知敵人要下毒手時,向獄吏要來筆墨,寫下了“絕命詞”,以慷慨激昂的詞句,再次表達了自己獻身革命、義無反顧的堅貞信念。12月30日清晨,古城蘭州寒風凜冽,陰雲低垂。從市內三聖廟通往安定門外蕭家坪刑場的路上,戒備森嚴。當一輛囚車在武裝士兵的押解下,經過國民黨甘肅省黨部時,突然響起“共產黨萬歲!”“共產主義精神不死!”的呼喊聲。行人不顧軍警驅趕,紛紛駐足觀看。只見刑車上一名青年奮力掙開4個劊子手的揪押,放聲高呼。驚慌失措的劊子手舉起馬刀朝他身上亂砍,仍然制止不了他的喊聲,便將一團毛巾硬塞進他的口中。敵人的槍聲響了,王孝錫為了革命事業,獻出了他年僅25歲的寶貴生命。

王孝錫的一生雖然短暫,但他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播火、戰鬥的悲壯人生,將如同他的不朽詩作一樣,永遠光照千秋,垂範後世。

(摘編自張國定的《王孝錫和他的詩歌人生》,原載於《慶陽黨史研究》2012年第1期)

王孝錫革命詩作

(一)

醜賊剪何急,皁隸臨門催。

雙親堂上悲,兒女牽衣涕。

斷袖出門去,天空任鳥飛。

(二)

慷慨歌太平,從容作楚囚。

暴刀逞一快,何惜少年頭。

(三)

書劍漂流二十年,

國事無端尚依然。

革命未成身先捕,

普羅①自在人世間。

(四)吊故友七人

其一

挽救工農登仙階,

努力實現蘇維埃。

生平浩氣終難泯,

革命史上第一頁。

其二

議案一決凜冰霜,

紅軍奮臂赴沙場。

貪官汙吏盡喪膽,

紳豪地主如亡羊。

其三

靜夜悲聲隱隱揚,

醜賊送君赴殺場。

槍聲已息君猶哀,

烈士坑中含土亡。

其四

一縷清風半輪月,

深山幽處暗舉哀。

回憶往事腸欲斷,

追薦惟有眼中血。

(一)是王孝錫在遭受國民黨反動派通緝,離家出走時寫的;(二)(三)是王孝錫在被捕後寫的;(四)是在旬邑暴動失敗後寫的,當時和王孝錫一起領導暴動的七位共產黨員被敵人活埋,於是他寫了這首悼念故友的詩。

①普羅:“無產階級”的英文縮寫。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陝甘邊革命根據地不可替代的歷史地位

省委黨史研究室

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視察時指出,甘肅是一片紅色土地,在中國革命歷史進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甘肅要運用紅色資源,認真抓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組織廣大黨員、幹部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準確把握“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這個總要求,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運用紅色資源,切實抓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本報從今日起特開設“傳承紅色基因 牢記初心使命”專欄,陸續刊發專家學者相關理論文章,追尋革命足跡,銘記光輝歷史,弘揚革命傳統,堅定理想信念,為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慶陽凝聚起強大精神力量。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王孝錫

一個慶陽人無比熟悉的名字

他忠誠於革命,忠誠於黨

在英勇就義前

他留下的家書和詩歌

感動了無數人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王孝錫(1903-1928)

1903年2月18日生於甘肅省寧縣太昌鎮西壕村一個農民家庭。

1918年考入平涼中學,因反對封建禮教和學校陳腐制度被開除,後進入國語講習所就讀。1924年考入西安國立西北大學後,積極領導學生運動,並舉辦平民學校。

1925年,王孝錫在自己的家鄉寧縣太昌鎮成立了甘肅第一個“青年社”,發展社員30多名,為寧縣以後的革命鬥爭播下了火種。

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放棄去蘇聯的學習機會,以國民黨中央特派員身份前往蘭州開展工作,整頓國民黨甘肅省黨部。改組中共甘肅特支,建立了中共蘭州特別支部。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王孝錫等在省政府門前召開反蔣大會,聲討蔣介石集團背叛革命、投靠帝國主義的反革命罪行。

1927年在太昌成立了中共彬(陝西彬縣)寧(甘肅寧縣)支部,任支部書記,該支部是中國共產黨在甘肅的第一個農村黨組織。

1928年,策劃旬邑暴動,組織百子溝煤礦工人進行配合。暴動失敗,寫下了《吊故友七人》等4首詩。

1928年11月,不幸被捕,寫下了慷慨激昂的遺書後英勇就義,時年25歲。

王孝錫給父母親的訣別信

1928年12月29日夜,王孝錫得知敵人要殺害自己,便向獄吏要來筆墨,給父母寫下了這封訣別信。他請看守將寫好的書信連同四塊銀元送給同鄉王朗軒,並請其轉交父母。次日清晨,他在敵人的槍口下英勇就義。

縱有垂天翼,難脫今夜險。問蒼天!何不行方便?馭飛雲,駕慧船,搬我直到日月邊。取來烈火千萬炬,黑暗世界,化作塵煙。出鐵籠,看滿腔熱血,灑遍地北天南。

一夕風波路三千,把家園骨肉齊拋閃。自古英雄多患難,豈徒我今然!望爹孃,休把兒掛念,養玉體,度殘年,尚有一兄三弟,足供歡顏。兒去也,莫牽連!!

王孝錫:

“一腔熱血要澆遍地球西東”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1928年春,按照中共陝西省委指示,王孝錫派任鼎昌去平涼負責黨的地下工作,王之經去陝南參加黨領導的武裝鬥爭,他與王彥聖繼續堅持就地鬥爭。中共陝西省委在關中組織渭華起義的同時,王孝錫與呂佑乾、許才升也開始策劃旬邑暴動。5月6日,暴動群眾在呂佑乾等人指揮下,處決了旬邑縣縣長、公安局長等7人,成立了旬邑縣蘇維埃政府和紅軍渭北支隊。王孝錫在百子溝組織煤礦工人暴動,配合旬邑行動。由於佔優勢之敵的反撲和叛徒的出賣,剛剛建立起來的革命政權遭到摧殘,呂佑乾、許才升等7位起義領導者被殺害,王孝錫、王彥聖也受到追捕,先後化裝返回寧縣。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右一為王孝錫

失敗和挫折並沒有使王孝錫屈服,他從旬邑暴動中看到了農村蘊藏著巨大的革命力量,決心不惜犧牲自己,為廣大工農謀解放,為死難戰友報仇。他在《吊故友七人》等4首詩中,熱情讚揚黨的八七會議以後出現的“議案一決凜冰霜,紅軍奮臂赴殺場,貪官汙更盡喪膽,紳豪地主如亡羊”的革命形勢,表示了“挽救工農登仙階,努力實現蘇維埃,生平浩氣終難泯,革命史上第一頁”的堅強決心,發出了“追薦惟有眼中血”的錚錚誓言。

這年,陝甘一帶遭受特大早災,糧食絕收。夏秋之交,寧縣南區聚起三支以饑民、逃亡土兵為主的農民武裝,人數3000多,並由最初打擊豪紳地主、搶奪糧食,逐漸發展到向正寧、寧縣、西峰等城鎮發起進攻。王孝錫密切注視著這三支農民武裝力量,他在寫給上級的報告中,對他們的組織成分、武器裝備、供給來源、活動範圍、鬥爭方式及周邊形勢做了詳細說明和分析,認為這三支農民武裝雖然成分複雜,但絕大多數仍是貧苦農民,只要正確引導,很有改造成革命武裝的希望。他對三支隊伍的頭領做了大量工作,建議他們聯合起來,團結作戰,互相策應,向敵人鬥爭。三方接受了他的建議,達成了初步合作。後來,由於反動當局收買離間,分化瓦解和殘酷鎮壓,三支農民武裝終於潰散,組織、改造農民武裝的計劃未能實現。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旬邑農民暴動失敗後,王孝錫一直被國民黨當局搜捕,他輾轉於寧縣、長武、彬縣一帶繼續活動。在白色恐怖下,他在《國民黨三大責任》一書的扉頁上寫下了一首題為《決心》的詩,這是王孝錫發自肺腑的誓言:

任何力量,不能移我的心。

任何力量,不堪動我的情。

我的主義,驅使我不能一刻停留。

我的責任,策勵我不能一刻安寢。

一腔熱血要澆遍地球西東。

王孝錫在寧縣的革命活動,引起反動當局的驚恐不安。國民黨中央命令甘肅省黨部以“煽動暴動罪”逮捕王孝錫。11月26日,國民黨陝甘青“剿匪”總司令部派法官楊天樞潛往寧縣,勾結寧縣縣長效維國,經過密謀策劃,乘王孝錫不備,將其逮捕。面對凶殘的敵人,王孝錫大義凜然,從容不迫。

得知王孝錫被捕的消息後,王彥聖立即組織營救。為了掩護其他同志,王孝錫指示傳遞消息的同志取消營救活動。他先被敵人押往寧縣,隨後經平涼押往蘭州。在獄中,敵人對他進行多次酷刑審訊,企圖獲得共產黨的機密。但是,王孝錫以鋼鐵般的意志,與敵人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堅不屈、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王孝錫自知凶殘的敵人不會放過自己。在獄中,他已經做好了與親人訣別的準備,並留下了詩篇。

永別

我非木石人,能無手足情?

死則為正義,生則為人人。

從今成永別,心唯雙親縈。

堂前代盡孝,雖死也安心。

寄妻

獻身革命不還家,卿奉雙親務桑麻。

更囑賢妻一件事,還當培育革命花。

儘管身陷囹圄,王孝錫對革命前途仍充滿希望,一首《鐵窗朝霞》讓我們看到了曙光和希望:

靜坐鐵窗月影斜,獻身革命不還家。

朝陽翌日紅光豔,勝利預兆出彩霞。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12月29日深夜,當他得知敵人要下毒手時,向獄吏要來筆墨,寫下了“絕命詞”,以慷慨激昂的詞句,再次表達了自己獻身革命、義無反顧的堅貞信念。12月30日清晨,古城蘭州寒風凜冽,陰雲低垂。從市內三聖廟通往安定門外蕭家坪刑場的路上,戒備森嚴。當一輛囚車在武裝士兵的押解下,經過國民黨甘肅省黨部時,突然響起“共產黨萬歲!”“共產主義精神不死!”的呼喊聲。行人不顧軍警驅趕,紛紛駐足觀看。只見刑車上一名青年奮力掙開4個劊子手的揪押,放聲高呼。驚慌失措的劊子手舉起馬刀朝他身上亂砍,仍然制止不了他的喊聲,便將一團毛巾硬塞進他的口中。敵人的槍聲響了,王孝錫為了革命事業,獻出了他年僅25歲的寶貴生命。

王孝錫的一生雖然短暫,但他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播火、戰鬥的悲壯人生,將如同他的不朽詩作一樣,永遠光照千秋,垂範後世。

(摘編自張國定的《王孝錫和他的詩歌人生》,原載於《慶陽黨史研究》2012年第1期)

王孝錫革命詩作

(一)

醜賊剪何急,皁隸臨門催。

雙親堂上悲,兒女牽衣涕。

斷袖出門去,天空任鳥飛。

(二)

慷慨歌太平,從容作楚囚。

暴刀逞一快,何惜少年頭。

(三)

書劍漂流二十年,

國事無端尚依然。

革命未成身先捕,

普羅①自在人世間。

(四)吊故友七人

其一

挽救工農登仙階,

努力實現蘇維埃。

生平浩氣終難泯,

革命史上第一頁。

其二

議案一決凜冰霜,

紅軍奮臂赴沙場。

貪官汙吏盡喪膽,

紳豪地主如亡羊。

其三

靜夜悲聲隱隱揚,

醜賊送君赴殺場。

槍聲已息君猶哀,

烈士坑中含土亡。

其四

一縷清風半輪月,

深山幽處暗舉哀。

回憶往事腸欲斷,

追薦惟有眼中血。

(一)是王孝錫在遭受國民黨反動派通緝,離家出走時寫的;(二)(三)是王孝錫在被捕後寫的;(四)是在旬邑暴動失敗後寫的,當時和王孝錫一起領導暴動的七位共產黨員被敵人活埋,於是他寫了這首悼念故友的詩。

①普羅:“無產階級”的英文縮寫。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陝甘邊革命根據地不可替代的歷史地位

省委黨史研究室

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視察時指出,甘肅是一片紅色土地,在中國革命歷史進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甘肅要運用紅色資源,認真抓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組織廣大黨員、幹部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準確把握“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這個總要求,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運用紅色資源,切實抓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本報從今日起特開設“傳承紅色基因 牢記初心使命”專欄,陸續刊發專家學者相關理論文章,追尋革命足跡,銘記光輝歷史,弘揚革命傳統,堅定理想信念,為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慶陽凝聚起強大精神力量。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陝甘邊革命根據地是20世紀30年代,以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勳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帶領陝甘邊黨政軍民經過艱苦卓絕的奮鬥,在陝西中部、北部與甘肅東部交界地區創建的一塊鞏固的革命根據地,後與陝北革命根據地連成一片,形成陝甘革命根據地,成為土地革命戰爭後期全國“碩果僅存”的革命根據地,為黨中央和各路長征紅軍提供了落腳點,開啟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從低谷走向勝利的新徵程。在黨中央領導下,陝甘革命根據地不斷髮展壯大,形成陝甘寧邊區,成為八路軍開赴抗日前線的出發點,為中國革命實現由土地革命戰爭到抗日戰爭的歷史轉變提供了戰略支撐。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在中國革命史上不可替代的歷史地位,集中體現在“兩點一存”上。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王孝錫

一個慶陽人無比熟悉的名字

他忠誠於革命,忠誠於黨

在英勇就義前

他留下的家書和詩歌

感動了無數人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王孝錫(1903-1928)

1903年2月18日生於甘肅省寧縣太昌鎮西壕村一個農民家庭。

1918年考入平涼中學,因反對封建禮教和學校陳腐制度被開除,後進入國語講習所就讀。1924年考入西安國立西北大學後,積極領導學生運動,並舉辦平民學校。

1925年,王孝錫在自己的家鄉寧縣太昌鎮成立了甘肅第一個“青年社”,發展社員30多名,為寧縣以後的革命鬥爭播下了火種。

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放棄去蘇聯的學習機會,以國民黨中央特派員身份前往蘭州開展工作,整頓國民黨甘肅省黨部。改組中共甘肅特支,建立了中共蘭州特別支部。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王孝錫等在省政府門前召開反蔣大會,聲討蔣介石集團背叛革命、投靠帝國主義的反革命罪行。

1927年在太昌成立了中共彬(陝西彬縣)寧(甘肅寧縣)支部,任支部書記,該支部是中國共產黨在甘肅的第一個農村黨組織。

1928年,策劃旬邑暴動,組織百子溝煤礦工人進行配合。暴動失敗,寫下了《吊故友七人》等4首詩。

1928年11月,不幸被捕,寫下了慷慨激昂的遺書後英勇就義,時年25歲。

王孝錫給父母親的訣別信

1928年12月29日夜,王孝錫得知敵人要殺害自己,便向獄吏要來筆墨,給父母寫下了這封訣別信。他請看守將寫好的書信連同四塊銀元送給同鄉王朗軒,並請其轉交父母。次日清晨,他在敵人的槍口下英勇就義。

縱有垂天翼,難脫今夜險。問蒼天!何不行方便?馭飛雲,駕慧船,搬我直到日月邊。取來烈火千萬炬,黑暗世界,化作塵煙。出鐵籠,看滿腔熱血,灑遍地北天南。

一夕風波路三千,把家園骨肉齊拋閃。自古英雄多患難,豈徒我今然!望爹孃,休把兒掛念,養玉體,度殘年,尚有一兄三弟,足供歡顏。兒去也,莫牽連!!

王孝錫:

“一腔熱血要澆遍地球西東”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1928年春,按照中共陝西省委指示,王孝錫派任鼎昌去平涼負責黨的地下工作,王之經去陝南參加黨領導的武裝鬥爭,他與王彥聖繼續堅持就地鬥爭。中共陝西省委在關中組織渭華起義的同時,王孝錫與呂佑乾、許才升也開始策劃旬邑暴動。5月6日,暴動群眾在呂佑乾等人指揮下,處決了旬邑縣縣長、公安局長等7人,成立了旬邑縣蘇維埃政府和紅軍渭北支隊。王孝錫在百子溝組織煤礦工人暴動,配合旬邑行動。由於佔優勢之敵的反撲和叛徒的出賣,剛剛建立起來的革命政權遭到摧殘,呂佑乾、許才升等7位起義領導者被殺害,王孝錫、王彥聖也受到追捕,先後化裝返回寧縣。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右一為王孝錫

失敗和挫折並沒有使王孝錫屈服,他從旬邑暴動中看到了農村蘊藏著巨大的革命力量,決心不惜犧牲自己,為廣大工農謀解放,為死難戰友報仇。他在《吊故友七人》等4首詩中,熱情讚揚黨的八七會議以後出現的“議案一決凜冰霜,紅軍奮臂赴殺場,貪官汙更盡喪膽,紳豪地主如亡羊”的革命形勢,表示了“挽救工農登仙階,努力實現蘇維埃,生平浩氣終難泯,革命史上第一頁”的堅強決心,發出了“追薦惟有眼中血”的錚錚誓言。

這年,陝甘一帶遭受特大早災,糧食絕收。夏秋之交,寧縣南區聚起三支以饑民、逃亡土兵為主的農民武裝,人數3000多,並由最初打擊豪紳地主、搶奪糧食,逐漸發展到向正寧、寧縣、西峰等城鎮發起進攻。王孝錫密切注視著這三支農民武裝力量,他在寫給上級的報告中,對他們的組織成分、武器裝備、供給來源、活動範圍、鬥爭方式及周邊形勢做了詳細說明和分析,認為這三支農民武裝雖然成分複雜,但絕大多數仍是貧苦農民,只要正確引導,很有改造成革命武裝的希望。他對三支隊伍的頭領做了大量工作,建議他們聯合起來,團結作戰,互相策應,向敵人鬥爭。三方接受了他的建議,達成了初步合作。後來,由於反動當局收買離間,分化瓦解和殘酷鎮壓,三支農民武裝終於潰散,組織、改造農民武裝的計劃未能實現。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旬邑農民暴動失敗後,王孝錫一直被國民黨當局搜捕,他輾轉於寧縣、長武、彬縣一帶繼續活動。在白色恐怖下,他在《國民黨三大責任》一書的扉頁上寫下了一首題為《決心》的詩,這是王孝錫發自肺腑的誓言:

任何力量,不能移我的心。

任何力量,不堪動我的情。

我的主義,驅使我不能一刻停留。

我的責任,策勵我不能一刻安寢。

一腔熱血要澆遍地球西東。

王孝錫在寧縣的革命活動,引起反動當局的驚恐不安。國民黨中央命令甘肅省黨部以“煽動暴動罪”逮捕王孝錫。11月26日,國民黨陝甘青“剿匪”總司令部派法官楊天樞潛往寧縣,勾結寧縣縣長效維國,經過密謀策劃,乘王孝錫不備,將其逮捕。面對凶殘的敵人,王孝錫大義凜然,從容不迫。

得知王孝錫被捕的消息後,王彥聖立即組織營救。為了掩護其他同志,王孝錫指示傳遞消息的同志取消營救活動。他先被敵人押往寧縣,隨後經平涼押往蘭州。在獄中,敵人對他進行多次酷刑審訊,企圖獲得共產黨的機密。但是,王孝錫以鋼鐵般的意志,與敵人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堅不屈、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王孝錫自知凶殘的敵人不會放過自己。在獄中,他已經做好了與親人訣別的準備,並留下了詩篇。

永別

我非木石人,能無手足情?

死則為正義,生則為人人。

從今成永別,心唯雙親縈。

堂前代盡孝,雖死也安心。

寄妻

獻身革命不還家,卿奉雙親務桑麻。

更囑賢妻一件事,還當培育革命花。

儘管身陷囹圄,王孝錫對革命前途仍充滿希望,一首《鐵窗朝霞》讓我們看到了曙光和希望:

靜坐鐵窗月影斜,獻身革命不還家。

朝陽翌日紅光豔,勝利預兆出彩霞。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12月29日深夜,當他得知敵人要下毒手時,向獄吏要來筆墨,寫下了“絕命詞”,以慷慨激昂的詞句,再次表達了自己獻身革命、義無反顧的堅貞信念。12月30日清晨,古城蘭州寒風凜冽,陰雲低垂。從市內三聖廟通往安定門外蕭家坪刑場的路上,戒備森嚴。當一輛囚車在武裝士兵的押解下,經過國民黨甘肅省黨部時,突然響起“共產黨萬歲!”“共產主義精神不死!”的呼喊聲。行人不顧軍警驅趕,紛紛駐足觀看。只見刑車上一名青年奮力掙開4個劊子手的揪押,放聲高呼。驚慌失措的劊子手舉起馬刀朝他身上亂砍,仍然制止不了他的喊聲,便將一團毛巾硬塞進他的口中。敵人的槍聲響了,王孝錫為了革命事業,獻出了他年僅25歲的寶貴生命。

王孝錫的一生雖然短暫,但他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播火、戰鬥的悲壯人生,將如同他的不朽詩作一樣,永遠光照千秋,垂範後世。

(摘編自張國定的《王孝錫和他的詩歌人生》,原載於《慶陽黨史研究》2012年第1期)

王孝錫革命詩作

(一)

醜賊剪何急,皁隸臨門催。

雙親堂上悲,兒女牽衣涕。

斷袖出門去,天空任鳥飛。

(二)

慷慨歌太平,從容作楚囚。

暴刀逞一快,何惜少年頭。

(三)

書劍漂流二十年,

國事無端尚依然。

革命未成身先捕,

普羅①自在人世間。

(四)吊故友七人

其一

挽救工農登仙階,

努力實現蘇維埃。

生平浩氣終難泯,

革命史上第一頁。

其二

議案一決凜冰霜,

紅軍奮臂赴沙場。

貪官汙吏盡喪膽,

紳豪地主如亡羊。

其三

靜夜悲聲隱隱揚,

醜賊送君赴殺場。

槍聲已息君猶哀,

烈士坑中含土亡。

其四

一縷清風半輪月,

深山幽處暗舉哀。

回憶往事腸欲斷,

追薦惟有眼中血。

(一)是王孝錫在遭受國民黨反動派通緝,離家出走時寫的;(二)(三)是王孝錫在被捕後寫的;(四)是在旬邑暴動失敗後寫的,當時和王孝錫一起領導暴動的七位共產黨員被敵人活埋,於是他寫了這首悼念故友的詩。

①普羅:“無產階級”的英文縮寫。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陝甘邊革命根據地不可替代的歷史地位

省委黨史研究室

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視察時指出,甘肅是一片紅色土地,在中國革命歷史進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甘肅要運用紅色資源,認真抓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組織廣大黨員、幹部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準確把握“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這個總要求,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運用紅色資源,切實抓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本報從今日起特開設“傳承紅色基因 牢記初心使命”專欄,陸續刊發專家學者相關理論文章,追尋革命足跡,銘記光輝歷史,弘揚革命傳統,堅定理想信念,為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慶陽凝聚起強大精神力量。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陝甘邊革命根據地是20世紀30年代,以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勳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帶領陝甘邊黨政軍民經過艱苦卓絕的奮鬥,在陝西中部、北部與甘肅東部交界地區創建的一塊鞏固的革命根據地,後與陝北革命根據地連成一片,形成陝甘革命根據地,成為土地革命戰爭後期全國“碩果僅存”的革命根據地,為黨中央和各路長征紅軍提供了落腳點,開啟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從低谷走向勝利的新徵程。在黨中央領導下,陝甘革命根據地不斷髮展壯大,形成陝甘寧邊區,成為八路軍開赴抗日前線的出發點,為中國革命實現由土地革命戰爭到抗日戰爭的歷史轉變提供了戰略支撐。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在中國革命史上不可替代的歷史地位,集中體現在“兩點一存”上。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在土地革命戰爭後期的歷史地位不可替代

土地革命戰爭後期,全國各革命根據地在國民黨重兵“圍剿”下相繼丟失。然而“東邊不亮西邊亮”,就在蔣介石集中精力“圍剿”南方革命根據地時,陝甘邊革命活動正蓬勃興起。在血與火的鬥爭中,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勳等陝甘邊共產黨人沿著工農武裝割據的道路,開始了創建革命根據地的征程。雖然經歷了大大小小70多次兵變的失敗,但卻堅定信念、一往無前,在黑暗中摸索、在困境中奮起。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王孝錫

一個慶陽人無比熟悉的名字

他忠誠於革命,忠誠於黨

在英勇就義前

他留下的家書和詩歌

感動了無數人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王孝錫(1903-1928)

1903年2月18日生於甘肅省寧縣太昌鎮西壕村一個農民家庭。

1918年考入平涼中學,因反對封建禮教和學校陳腐制度被開除,後進入國語講習所就讀。1924年考入西安國立西北大學後,積極領導學生運動,並舉辦平民學校。

1925年,王孝錫在自己的家鄉寧縣太昌鎮成立了甘肅第一個“青年社”,發展社員30多名,為寧縣以後的革命鬥爭播下了火種。

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放棄去蘇聯的學習機會,以國民黨中央特派員身份前往蘭州開展工作,整頓國民黨甘肅省黨部。改組中共甘肅特支,建立了中共蘭州特別支部。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王孝錫等在省政府門前召開反蔣大會,聲討蔣介石集團背叛革命、投靠帝國主義的反革命罪行。

1927年在太昌成立了中共彬(陝西彬縣)寧(甘肅寧縣)支部,任支部書記,該支部是中國共產黨在甘肅的第一個農村黨組織。

1928年,策劃旬邑暴動,組織百子溝煤礦工人進行配合。暴動失敗,寫下了《吊故友七人》等4首詩。

1928年11月,不幸被捕,寫下了慷慨激昂的遺書後英勇就義,時年25歲。

王孝錫給父母親的訣別信

1928年12月29日夜,王孝錫得知敵人要殺害自己,便向獄吏要來筆墨,給父母寫下了這封訣別信。他請看守將寫好的書信連同四塊銀元送給同鄉王朗軒,並請其轉交父母。次日清晨,他在敵人的槍口下英勇就義。

縱有垂天翼,難脫今夜險。問蒼天!何不行方便?馭飛雲,駕慧船,搬我直到日月邊。取來烈火千萬炬,黑暗世界,化作塵煙。出鐵籠,看滿腔熱血,灑遍地北天南。

一夕風波路三千,把家園骨肉齊拋閃。自古英雄多患難,豈徒我今然!望爹孃,休把兒掛念,養玉體,度殘年,尚有一兄三弟,足供歡顏。兒去也,莫牽連!!

王孝錫:

“一腔熱血要澆遍地球西東”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1928年春,按照中共陝西省委指示,王孝錫派任鼎昌去平涼負責黨的地下工作,王之經去陝南參加黨領導的武裝鬥爭,他與王彥聖繼續堅持就地鬥爭。中共陝西省委在關中組織渭華起義的同時,王孝錫與呂佑乾、許才升也開始策劃旬邑暴動。5月6日,暴動群眾在呂佑乾等人指揮下,處決了旬邑縣縣長、公安局長等7人,成立了旬邑縣蘇維埃政府和紅軍渭北支隊。王孝錫在百子溝組織煤礦工人暴動,配合旬邑行動。由於佔優勢之敵的反撲和叛徒的出賣,剛剛建立起來的革命政權遭到摧殘,呂佑乾、許才升等7位起義領導者被殺害,王孝錫、王彥聖也受到追捕,先後化裝返回寧縣。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右一為王孝錫

失敗和挫折並沒有使王孝錫屈服,他從旬邑暴動中看到了農村蘊藏著巨大的革命力量,決心不惜犧牲自己,為廣大工農謀解放,為死難戰友報仇。他在《吊故友七人》等4首詩中,熱情讚揚黨的八七會議以後出現的“議案一決凜冰霜,紅軍奮臂赴殺場,貪官汙更盡喪膽,紳豪地主如亡羊”的革命形勢,表示了“挽救工農登仙階,努力實現蘇維埃,生平浩氣終難泯,革命史上第一頁”的堅強決心,發出了“追薦惟有眼中血”的錚錚誓言。

這年,陝甘一帶遭受特大早災,糧食絕收。夏秋之交,寧縣南區聚起三支以饑民、逃亡土兵為主的農民武裝,人數3000多,並由最初打擊豪紳地主、搶奪糧食,逐漸發展到向正寧、寧縣、西峰等城鎮發起進攻。王孝錫密切注視著這三支農民武裝力量,他在寫給上級的報告中,對他們的組織成分、武器裝備、供給來源、活動範圍、鬥爭方式及周邊形勢做了詳細說明和分析,認為這三支農民武裝雖然成分複雜,但絕大多數仍是貧苦農民,只要正確引導,很有改造成革命武裝的希望。他對三支隊伍的頭領做了大量工作,建議他們聯合起來,團結作戰,互相策應,向敵人鬥爭。三方接受了他的建議,達成了初步合作。後來,由於反動當局收買離間,分化瓦解和殘酷鎮壓,三支農民武裝終於潰散,組織、改造農民武裝的計劃未能實現。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旬邑農民暴動失敗後,王孝錫一直被國民黨當局搜捕,他輾轉於寧縣、長武、彬縣一帶繼續活動。在白色恐怖下,他在《國民黨三大責任》一書的扉頁上寫下了一首題為《決心》的詩,這是王孝錫發自肺腑的誓言:

任何力量,不能移我的心。

任何力量,不堪動我的情。

我的主義,驅使我不能一刻停留。

我的責任,策勵我不能一刻安寢。

一腔熱血要澆遍地球西東。

王孝錫在寧縣的革命活動,引起反動當局的驚恐不安。國民黨中央命令甘肅省黨部以“煽動暴動罪”逮捕王孝錫。11月26日,國民黨陝甘青“剿匪”總司令部派法官楊天樞潛往寧縣,勾結寧縣縣長效維國,經過密謀策劃,乘王孝錫不備,將其逮捕。面對凶殘的敵人,王孝錫大義凜然,從容不迫。

得知王孝錫被捕的消息後,王彥聖立即組織營救。為了掩護其他同志,王孝錫指示傳遞消息的同志取消營救活動。他先被敵人押往寧縣,隨後經平涼押往蘭州。在獄中,敵人對他進行多次酷刑審訊,企圖獲得共產黨的機密。但是,王孝錫以鋼鐵般的意志,與敵人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堅不屈、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王孝錫自知凶殘的敵人不會放過自己。在獄中,他已經做好了與親人訣別的準備,並留下了詩篇。

永別

我非木石人,能無手足情?

死則為正義,生則為人人。

從今成永別,心唯雙親縈。

堂前代盡孝,雖死也安心。

寄妻

獻身革命不還家,卿奉雙親務桑麻。

更囑賢妻一件事,還當培育革命花。

儘管身陷囹圄,王孝錫對革命前途仍充滿希望,一首《鐵窗朝霞》讓我們看到了曙光和希望:

靜坐鐵窗月影斜,獻身革命不還家。

朝陽翌日紅光豔,勝利預兆出彩霞。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12月29日深夜,當他得知敵人要下毒手時,向獄吏要來筆墨,寫下了“絕命詞”,以慷慨激昂的詞句,再次表達了自己獻身革命、義無反顧的堅貞信念。12月30日清晨,古城蘭州寒風凜冽,陰雲低垂。從市內三聖廟通往安定門外蕭家坪刑場的路上,戒備森嚴。當一輛囚車在武裝士兵的押解下,經過國民黨甘肅省黨部時,突然響起“共產黨萬歲!”“共產主義精神不死!”的呼喊聲。行人不顧軍警驅趕,紛紛駐足觀看。只見刑車上一名青年奮力掙開4個劊子手的揪押,放聲高呼。驚慌失措的劊子手舉起馬刀朝他身上亂砍,仍然制止不了他的喊聲,便將一團毛巾硬塞進他的口中。敵人的槍聲響了,王孝錫為了革命事業,獻出了他年僅25歲的寶貴生命。

王孝錫的一生雖然短暫,但他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播火、戰鬥的悲壯人生,將如同他的不朽詩作一樣,永遠光照千秋,垂範後世。

(摘編自張國定的《王孝錫和他的詩歌人生》,原載於《慶陽黨史研究》2012年第1期)

王孝錫革命詩作

(一)

醜賊剪何急,皁隸臨門催。

雙親堂上悲,兒女牽衣涕。

斷袖出門去,天空任鳥飛。

(二)

慷慨歌太平,從容作楚囚。

暴刀逞一快,何惜少年頭。

(三)

書劍漂流二十年,

國事無端尚依然。

革命未成身先捕,

普羅①自在人世間。

(四)吊故友七人

其一

挽救工農登仙階,

努力實現蘇維埃。

生平浩氣終難泯,

革命史上第一頁。

其二

議案一決凜冰霜,

紅軍奮臂赴沙場。

貪官汙吏盡喪膽,

紳豪地主如亡羊。

其三

靜夜悲聲隱隱揚,

醜賊送君赴殺場。

槍聲已息君猶哀,

烈士坑中含土亡。

其四

一縷清風半輪月,

深山幽處暗舉哀。

回憶往事腸欲斷,

追薦惟有眼中血。

(一)是王孝錫在遭受國民黨反動派通緝,離家出走時寫的;(二)(三)是王孝錫在被捕後寫的;(四)是在旬邑暴動失敗後寫的,當時和王孝錫一起領導暴動的七位共產黨員被敵人活埋,於是他寫了這首悼念故友的詩。

①普羅:“無產階級”的英文縮寫。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陝甘邊革命根據地不可替代的歷史地位

省委黨史研究室

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視察時指出,甘肅是一片紅色土地,在中國革命歷史進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甘肅要運用紅色資源,認真抓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組織廣大黨員、幹部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準確把握“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這個總要求,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運用紅色資源,切實抓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本報從今日起特開設“傳承紅色基因 牢記初心使命”專欄,陸續刊發專家學者相關理論文章,追尋革命足跡,銘記光輝歷史,弘揚革命傳統,堅定理想信念,為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慶陽凝聚起強大精神力量。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陝甘邊革命根據地是20世紀30年代,以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勳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帶領陝甘邊黨政軍民經過艱苦卓絕的奮鬥,在陝西中部、北部與甘肅東部交界地區創建的一塊鞏固的革命根據地,後與陝北革命根據地連成一片,形成陝甘革命根據地,成為土地革命戰爭後期全國“碩果僅存”的革命根據地,為黨中央和各路長征紅軍提供了落腳點,開啟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從低谷走向勝利的新徵程。在黨中央領導下,陝甘革命根據地不斷髮展壯大,形成陝甘寧邊區,成為八路軍開赴抗日前線的出發點,為中國革命實現由土地革命戰爭到抗日戰爭的歷史轉變提供了戰略支撐。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在中國革命史上不可替代的歷史地位,集中體現在“兩點一存”上。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在土地革命戰爭後期的歷史地位不可替代

土地革命戰爭後期,全國各革命根據地在國民黨重兵“圍剿”下相繼丟失。然而“東邊不亮西邊亮”,就在蔣介石集中精力“圍剿”南方革命根據地時,陝甘邊革命活動正蓬勃興起。在血與火的鬥爭中,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勳等陝甘邊共產黨人沿著工農武裝割據的道路,開始了創建革命根據地的征程。雖然經歷了大大小小70多次兵變的失敗,但卻堅定信念、一往無前,在黑暗中摸索、在困境中奮起。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1932年2月,陝甘游擊隊正式成立,在西北地區第一次公開打出了中國工農紅軍的旗幟,3月,寺村塬革命委員會成立,陝甘邊區第一個紅色政權由此誕生。然而,革命的道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在國民黨的“進剿”之下,寺村塬根據地、照金根據地相繼失陷,直到1933年11月包家寨會議決定實行在流動中求生存、求發展的獨具特色的“狡兔三窟”式多區域的戰略佈局後,革命形勢才發生了重大轉折,最終於1934年11月建立起以南樑為中心的鞏固的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後陝甘邊革命根據地不斷髮展壯大,於1935年6月和陝北革命根據地連成一片,形成陝甘革命根據地,成為土地革命戰爭後期全國“碩果僅存”的完整革命根據地。陝甘革命根據地之所以能夠“碩果僅存”,除了遠離國民黨統治中心、地勢險要、處在典型的自給自足的封建農業區域等客觀原因外,更重要的在於:一是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保持堅定的黨性原則和高度的組織紀律觀念,使整個根據地始終保持著堅強的領導核心,形成了巨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戰鬥力。二是堅定不移地走工農武裝割據道路,緊密結合陝甘邊區的革命鬥爭實際開展了武裝鬥爭,把革命重點放在廣大農村,創造了“梢林”中的馬克思主義。三是堅持自主發展,構建多區域的大戰略佈局,探索建立了以南樑為中心、關中和陝北為兩翼三個彼此依託、相互策應的戰略區,使根據地的各個戰略區域在多次反“圍剿”鬥爭中實現了區域間的協調行動、密切配合。四是堅持統一戰線法寶,根據不同時期的不同革命任務,有針對性地開展統一戰線工作,有區別地對待廣大農民群眾、國民黨軍隊俘虜、知識分子以及地方民團、土匪和江湖幫會,孤立和打擊少數頑固的敵人,為根據地建設擴大了同盟軍,保護和發展壯大了革命力量。五是堅持群眾路線,始終重視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最大限度地調動群眾參與革命的熱情,真正讓群眾把共產黨人當成是與自己血脈相連的親人,贏得了群眾的衷心擁護和廣泛支持。正是由於多方原因的共同作用,使陝甘邊革命根據地成為土地革命戰爭後期“碩果僅存”的革命根據地,為探索根據地建設實踐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在紅軍長征中的歷史地位不可替代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王孝錫

一個慶陽人無比熟悉的名字

他忠誠於革命,忠誠於黨

在英勇就義前

他留下的家書和詩歌

感動了無數人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王孝錫(1903-1928)

1903年2月18日生於甘肅省寧縣太昌鎮西壕村一個農民家庭。

1918年考入平涼中學,因反對封建禮教和學校陳腐制度被開除,後進入國語講習所就讀。1924年考入西安國立西北大學後,積極領導學生運動,並舉辦平民學校。

1925年,王孝錫在自己的家鄉寧縣太昌鎮成立了甘肅第一個“青年社”,發展社員30多名,為寧縣以後的革命鬥爭播下了火種。

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放棄去蘇聯的學習機會,以國民黨中央特派員身份前往蘭州開展工作,整頓國民黨甘肅省黨部。改組中共甘肅特支,建立了中共蘭州特別支部。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王孝錫等在省政府門前召開反蔣大會,聲討蔣介石集團背叛革命、投靠帝國主義的反革命罪行。

1927年在太昌成立了中共彬(陝西彬縣)寧(甘肅寧縣)支部,任支部書記,該支部是中國共產黨在甘肅的第一個農村黨組織。

1928年,策劃旬邑暴動,組織百子溝煤礦工人進行配合。暴動失敗,寫下了《吊故友七人》等4首詩。

1928年11月,不幸被捕,寫下了慷慨激昂的遺書後英勇就義,時年25歲。

王孝錫給父母親的訣別信

1928年12月29日夜,王孝錫得知敵人要殺害自己,便向獄吏要來筆墨,給父母寫下了這封訣別信。他請看守將寫好的書信連同四塊銀元送給同鄉王朗軒,並請其轉交父母。次日清晨,他在敵人的槍口下英勇就義。

縱有垂天翼,難脫今夜險。問蒼天!何不行方便?馭飛雲,駕慧船,搬我直到日月邊。取來烈火千萬炬,黑暗世界,化作塵煙。出鐵籠,看滿腔熱血,灑遍地北天南。

一夕風波路三千,把家園骨肉齊拋閃。自古英雄多患難,豈徒我今然!望爹孃,休把兒掛念,養玉體,度殘年,尚有一兄三弟,足供歡顏。兒去也,莫牽連!!

王孝錫:

“一腔熱血要澆遍地球西東”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1928年春,按照中共陝西省委指示,王孝錫派任鼎昌去平涼負責黨的地下工作,王之經去陝南參加黨領導的武裝鬥爭,他與王彥聖繼續堅持就地鬥爭。中共陝西省委在關中組織渭華起義的同時,王孝錫與呂佑乾、許才升也開始策劃旬邑暴動。5月6日,暴動群眾在呂佑乾等人指揮下,處決了旬邑縣縣長、公安局長等7人,成立了旬邑縣蘇維埃政府和紅軍渭北支隊。王孝錫在百子溝組織煤礦工人暴動,配合旬邑行動。由於佔優勢之敵的反撲和叛徒的出賣,剛剛建立起來的革命政權遭到摧殘,呂佑乾、許才升等7位起義領導者被殺害,王孝錫、王彥聖也受到追捕,先後化裝返回寧縣。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右一為王孝錫

失敗和挫折並沒有使王孝錫屈服,他從旬邑暴動中看到了農村蘊藏著巨大的革命力量,決心不惜犧牲自己,為廣大工農謀解放,為死難戰友報仇。他在《吊故友七人》等4首詩中,熱情讚揚黨的八七會議以後出現的“議案一決凜冰霜,紅軍奮臂赴殺場,貪官汙更盡喪膽,紳豪地主如亡羊”的革命形勢,表示了“挽救工農登仙階,努力實現蘇維埃,生平浩氣終難泯,革命史上第一頁”的堅強決心,發出了“追薦惟有眼中血”的錚錚誓言。

這年,陝甘一帶遭受特大早災,糧食絕收。夏秋之交,寧縣南區聚起三支以饑民、逃亡土兵為主的農民武裝,人數3000多,並由最初打擊豪紳地主、搶奪糧食,逐漸發展到向正寧、寧縣、西峰等城鎮發起進攻。王孝錫密切注視著這三支農民武裝力量,他在寫給上級的報告中,對他們的組織成分、武器裝備、供給來源、活動範圍、鬥爭方式及周邊形勢做了詳細說明和分析,認為這三支農民武裝雖然成分複雜,但絕大多數仍是貧苦農民,只要正確引導,很有改造成革命武裝的希望。他對三支隊伍的頭領做了大量工作,建議他們聯合起來,團結作戰,互相策應,向敵人鬥爭。三方接受了他的建議,達成了初步合作。後來,由於反動當局收買離間,分化瓦解和殘酷鎮壓,三支農民武裝終於潰散,組織、改造農民武裝的計劃未能實現。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旬邑農民暴動失敗後,王孝錫一直被國民黨當局搜捕,他輾轉於寧縣、長武、彬縣一帶繼續活動。在白色恐怖下,他在《國民黨三大責任》一書的扉頁上寫下了一首題為《決心》的詩,這是王孝錫發自肺腑的誓言:

任何力量,不能移我的心。

任何力量,不堪動我的情。

我的主義,驅使我不能一刻停留。

我的責任,策勵我不能一刻安寢。

一腔熱血要澆遍地球西東。

王孝錫在寧縣的革命活動,引起反動當局的驚恐不安。國民黨中央命令甘肅省黨部以“煽動暴動罪”逮捕王孝錫。11月26日,國民黨陝甘青“剿匪”總司令部派法官楊天樞潛往寧縣,勾結寧縣縣長效維國,經過密謀策劃,乘王孝錫不備,將其逮捕。面對凶殘的敵人,王孝錫大義凜然,從容不迫。

得知王孝錫被捕的消息後,王彥聖立即組織營救。為了掩護其他同志,王孝錫指示傳遞消息的同志取消營救活動。他先被敵人押往寧縣,隨後經平涼押往蘭州。在獄中,敵人對他進行多次酷刑審訊,企圖獲得共產黨的機密。但是,王孝錫以鋼鐵般的意志,與敵人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堅不屈、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王孝錫自知凶殘的敵人不會放過自己。在獄中,他已經做好了與親人訣別的準備,並留下了詩篇。

永別

我非木石人,能無手足情?

死則為正義,生則為人人。

從今成永別,心唯雙親縈。

堂前代盡孝,雖死也安心。

寄妻

獻身革命不還家,卿奉雙親務桑麻。

更囑賢妻一件事,還當培育革命花。

儘管身陷囹圄,王孝錫對革命前途仍充滿希望,一首《鐵窗朝霞》讓我們看到了曙光和希望:

靜坐鐵窗月影斜,獻身革命不還家。

朝陽翌日紅光豔,勝利預兆出彩霞。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12月29日深夜,當他得知敵人要下毒手時,向獄吏要來筆墨,寫下了“絕命詞”,以慷慨激昂的詞句,再次表達了自己獻身革命、義無反顧的堅貞信念。12月30日清晨,古城蘭州寒風凜冽,陰雲低垂。從市內三聖廟通往安定門外蕭家坪刑場的路上,戒備森嚴。當一輛囚車在武裝士兵的押解下,經過國民黨甘肅省黨部時,突然響起“共產黨萬歲!”“共產主義精神不死!”的呼喊聲。行人不顧軍警驅趕,紛紛駐足觀看。只見刑車上一名青年奮力掙開4個劊子手的揪押,放聲高呼。驚慌失措的劊子手舉起馬刀朝他身上亂砍,仍然制止不了他的喊聲,便將一團毛巾硬塞進他的口中。敵人的槍聲響了,王孝錫為了革命事業,獻出了他年僅25歲的寶貴生命。

王孝錫的一生雖然短暫,但他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播火、戰鬥的悲壯人生,將如同他的不朽詩作一樣,永遠光照千秋,垂範後世。

(摘編自張國定的《王孝錫和他的詩歌人生》,原載於《慶陽黨史研究》2012年第1期)

王孝錫革命詩作

(一)

醜賊剪何急,皁隸臨門催。

雙親堂上悲,兒女牽衣涕。

斷袖出門去,天空任鳥飛。

(二)

慷慨歌太平,從容作楚囚。

暴刀逞一快,何惜少年頭。

(三)

書劍漂流二十年,

國事無端尚依然。

革命未成身先捕,

普羅①自在人世間。

(四)吊故友七人

其一

挽救工農登仙階,

努力實現蘇維埃。

生平浩氣終難泯,

革命史上第一頁。

其二

議案一決凜冰霜,

紅軍奮臂赴沙場。

貪官汙吏盡喪膽,

紳豪地主如亡羊。

其三

靜夜悲聲隱隱揚,

醜賊送君赴殺場。

槍聲已息君猶哀,

烈士坑中含土亡。

其四

一縷清風半輪月,

深山幽處暗舉哀。

回憶往事腸欲斷,

追薦惟有眼中血。

(一)是王孝錫在遭受國民黨反動派通緝,離家出走時寫的;(二)(三)是王孝錫在被捕後寫的;(四)是在旬邑暴動失敗後寫的,當時和王孝錫一起領導暴動的七位共產黨員被敵人活埋,於是他寫了這首悼念故友的詩。

①普羅:“無產階級”的英文縮寫。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陝甘邊革命根據地不可替代的歷史地位

省委黨史研究室

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視察時指出,甘肅是一片紅色土地,在中國革命歷史進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甘肅要運用紅色資源,認真抓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組織廣大黨員、幹部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準確把握“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這個總要求,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運用紅色資源,切實抓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本報從今日起特開設“傳承紅色基因 牢記初心使命”專欄,陸續刊發專家學者相關理論文章,追尋革命足跡,銘記光輝歷史,弘揚革命傳統,堅定理想信念,為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慶陽凝聚起強大精神力量。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陝甘邊革命根據地是20世紀30年代,以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勳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帶領陝甘邊黨政軍民經過艱苦卓絕的奮鬥,在陝西中部、北部與甘肅東部交界地區創建的一塊鞏固的革命根據地,後與陝北革命根據地連成一片,形成陝甘革命根據地,成為土地革命戰爭後期全國“碩果僅存”的革命根據地,為黨中央和各路長征紅軍提供了落腳點,開啟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從低谷走向勝利的新徵程。在黨中央領導下,陝甘革命根據地不斷髮展壯大,形成陝甘寧邊區,成為八路軍開赴抗日前線的出發點,為中國革命實現由土地革命戰爭到抗日戰爭的歷史轉變提供了戰略支撐。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在中國革命史上不可替代的歷史地位,集中體現在“兩點一存”上。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在土地革命戰爭後期的歷史地位不可替代

土地革命戰爭後期,全國各革命根據地在國民黨重兵“圍剿”下相繼丟失。然而“東邊不亮西邊亮”,就在蔣介石集中精力“圍剿”南方革命根據地時,陝甘邊革命活動正蓬勃興起。在血與火的鬥爭中,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勳等陝甘邊共產黨人沿著工農武裝割據的道路,開始了創建革命根據地的征程。雖然經歷了大大小小70多次兵變的失敗,但卻堅定信念、一往無前,在黑暗中摸索、在困境中奮起。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1932年2月,陝甘游擊隊正式成立,在西北地區第一次公開打出了中國工農紅軍的旗幟,3月,寺村塬革命委員會成立,陝甘邊區第一個紅色政權由此誕生。然而,革命的道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在國民黨的“進剿”之下,寺村塬根據地、照金根據地相繼失陷,直到1933年11月包家寨會議決定實行在流動中求生存、求發展的獨具特色的“狡兔三窟”式多區域的戰略佈局後,革命形勢才發生了重大轉折,最終於1934年11月建立起以南樑為中心的鞏固的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後陝甘邊革命根據地不斷髮展壯大,於1935年6月和陝北革命根據地連成一片,形成陝甘革命根據地,成為土地革命戰爭後期全國“碩果僅存”的完整革命根據地。陝甘革命根據地之所以能夠“碩果僅存”,除了遠離國民黨統治中心、地勢險要、處在典型的自給自足的封建農業區域等客觀原因外,更重要的在於:一是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保持堅定的黨性原則和高度的組織紀律觀念,使整個根據地始終保持著堅強的領導核心,形成了巨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戰鬥力。二是堅定不移地走工農武裝割據道路,緊密結合陝甘邊區的革命鬥爭實際開展了武裝鬥爭,把革命重點放在廣大農村,創造了“梢林”中的馬克思主義。三是堅持自主發展,構建多區域的大戰略佈局,探索建立了以南樑為中心、關中和陝北為兩翼三個彼此依託、相互策應的戰略區,使根據地的各個戰略區域在多次反“圍剿”鬥爭中實現了區域間的協調行動、密切配合。四是堅持統一戰線法寶,根據不同時期的不同革命任務,有針對性地開展統一戰線工作,有區別地對待廣大農民群眾、國民黨軍隊俘虜、知識分子以及地方民團、土匪和江湖幫會,孤立和打擊少數頑固的敵人,為根據地建設擴大了同盟軍,保護和發展壯大了革命力量。五是堅持群眾路線,始終重視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最大限度地調動群眾參與革命的熱情,真正讓群眾把共產黨人當成是與自己血脈相連的親人,贏得了群眾的衷心擁護和廣泛支持。正是由於多方原因的共同作用,使陝甘邊革命根據地成為土地革命戰爭後期“碩果僅存”的革命根據地,為探索根據地建設實踐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在紅軍長征中的歷史地位不可替代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紅軍長征是一次偉大的戰略轉移,在不斷轉戰的過程,經過七次改變,黨和紅軍將長征落腳點最終選擇在了陝甘革命根據地。1935年9月,中央紅軍長征進入甘肅,在甘肅迭部俄界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作出經甘東北、陝北到靠近蘇聯的地方建立根據地的戰略方針,這是黨在長征路上的第六次選擇。但在到達哈達鋪修整時,偶然從報紙上得知陝甘地區還存在著紅軍和革命政權的消息,毛澤東果斷提出到陝甘根據地去。9月16日,中共中央在榜羅鎮召開政治局常委會議,正式決定將陝甘革命根據地作為長征的落腳點。落腳點的確定並非“一張報紙定乾坤”的偶然,而是具有客觀的歷史必然性。從戰略地位而言,陝甘革命根據地向西、向北可以打通與蘇聯的聯繫,東渡黃河可以奔赴抗日前線,正好契合了黨中央尋找“落腳點”北上抗日的需要,使紅軍長征有了“落腳”之“點”。從政權區域而言,截至1935年6月底,陝甘革命根據地第二次反“圍剿”鬥爭勝利,根據地已發展到北至長城,西到環江,南到淳耀,東到黃河,形成南北1000餘公里,東西500餘公里,包括30餘縣的廣大紅色區域。毛澤東同志曾多次感慨地說:“沒有陝北(陝甘根據地),那就不得下地。”從群眾基礎而言,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勳都是黨的群眾路線的偉大開拓者和堅定踐行者,根據地紮實有效的群眾工作獲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擁護,老百姓千方百計籌集軍糧、軍費,踴躍參軍參戰,各方動員做好戰地勤務工作,使中央紅軍有如回到久別的故鄉,感到異常的溫暖,並且順利地度過了在陝甘的第一個冬天,使得黨中央和紅軍在陝甘革命根據地站得住腳。從軍事策應而言,陝甘紅軍英勇作戰,震動國民黨南京政府,牽制了大量的國民黨軍隊,使蔣介石在圍追堵截中央紅軍和“圍剿”陝甘紅軍中,南北不能相顧,兵力分散,客觀上減輕了長征中紅軍的壓力,有力策應了南方紅軍的戰略轉移。在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基礎上發展形成的陝甘革命根據地,讓長途跋涉、疲憊至極的紅軍有點可落、有點能落,並且能站得住、站得穩,為長征勝利提供了戰略基點。

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在抗日戰爭中的歷史地位不可替代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王孝錫

一個慶陽人無比熟悉的名字

他忠誠於革命,忠誠於黨

在英勇就義前

他留下的家書和詩歌

感動了無數人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王孝錫(1903-1928)

1903年2月18日生於甘肅省寧縣太昌鎮西壕村一個農民家庭。

1918年考入平涼中學,因反對封建禮教和學校陳腐制度被開除,後進入國語講習所就讀。1924年考入西安國立西北大學後,積極領導學生運動,並舉辦平民學校。

1925年,王孝錫在自己的家鄉寧縣太昌鎮成立了甘肅第一個“青年社”,發展社員30多名,為寧縣以後的革命鬥爭播下了火種。

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放棄去蘇聯的學習機會,以國民黨中央特派員身份前往蘭州開展工作,整頓國民黨甘肅省黨部。改組中共甘肅特支,建立了中共蘭州特別支部。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王孝錫等在省政府門前召開反蔣大會,聲討蔣介石集團背叛革命、投靠帝國主義的反革命罪行。

1927年在太昌成立了中共彬(陝西彬縣)寧(甘肅寧縣)支部,任支部書記,該支部是中國共產黨在甘肅的第一個農村黨組織。

1928年,策劃旬邑暴動,組織百子溝煤礦工人進行配合。暴動失敗,寫下了《吊故友七人》等4首詩。

1928年11月,不幸被捕,寫下了慷慨激昂的遺書後英勇就義,時年25歲。

王孝錫給父母親的訣別信

1928年12月29日夜,王孝錫得知敵人要殺害自己,便向獄吏要來筆墨,給父母寫下了這封訣別信。他請看守將寫好的書信連同四塊銀元送給同鄉王朗軒,並請其轉交父母。次日清晨,他在敵人的槍口下英勇就義。

縱有垂天翼,難脫今夜險。問蒼天!何不行方便?馭飛雲,駕慧船,搬我直到日月邊。取來烈火千萬炬,黑暗世界,化作塵煙。出鐵籠,看滿腔熱血,灑遍地北天南。

一夕風波路三千,把家園骨肉齊拋閃。自古英雄多患難,豈徒我今然!望爹孃,休把兒掛念,養玉體,度殘年,尚有一兄三弟,足供歡顏。兒去也,莫牽連!!

王孝錫:

“一腔熱血要澆遍地球西東”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1928年春,按照中共陝西省委指示,王孝錫派任鼎昌去平涼負責黨的地下工作,王之經去陝南參加黨領導的武裝鬥爭,他與王彥聖繼續堅持就地鬥爭。中共陝西省委在關中組織渭華起義的同時,王孝錫與呂佑乾、許才升也開始策劃旬邑暴動。5月6日,暴動群眾在呂佑乾等人指揮下,處決了旬邑縣縣長、公安局長等7人,成立了旬邑縣蘇維埃政府和紅軍渭北支隊。王孝錫在百子溝組織煤礦工人暴動,配合旬邑行動。由於佔優勢之敵的反撲和叛徒的出賣,剛剛建立起來的革命政權遭到摧殘,呂佑乾、許才升等7位起義領導者被殺害,王孝錫、王彥聖也受到追捕,先後化裝返回寧縣。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右一為王孝錫

失敗和挫折並沒有使王孝錫屈服,他從旬邑暴動中看到了農村蘊藏著巨大的革命力量,決心不惜犧牲自己,為廣大工農謀解放,為死難戰友報仇。他在《吊故友七人》等4首詩中,熱情讚揚黨的八七會議以後出現的“議案一決凜冰霜,紅軍奮臂赴殺場,貪官汙更盡喪膽,紳豪地主如亡羊”的革命形勢,表示了“挽救工農登仙階,努力實現蘇維埃,生平浩氣終難泯,革命史上第一頁”的堅強決心,發出了“追薦惟有眼中血”的錚錚誓言。

這年,陝甘一帶遭受特大早災,糧食絕收。夏秋之交,寧縣南區聚起三支以饑民、逃亡土兵為主的農民武裝,人數3000多,並由最初打擊豪紳地主、搶奪糧食,逐漸發展到向正寧、寧縣、西峰等城鎮發起進攻。王孝錫密切注視著這三支農民武裝力量,他在寫給上級的報告中,對他們的組織成分、武器裝備、供給來源、活動範圍、鬥爭方式及周邊形勢做了詳細說明和分析,認為這三支農民武裝雖然成分複雜,但絕大多數仍是貧苦農民,只要正確引導,很有改造成革命武裝的希望。他對三支隊伍的頭領做了大量工作,建議他們聯合起來,團結作戰,互相策應,向敵人鬥爭。三方接受了他的建議,達成了初步合作。後來,由於反動當局收買離間,分化瓦解和殘酷鎮壓,三支農民武裝終於潰散,組織、改造農民武裝的計劃未能實現。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旬邑農民暴動失敗後,王孝錫一直被國民黨當局搜捕,他輾轉於寧縣、長武、彬縣一帶繼續活動。在白色恐怖下,他在《國民黨三大責任》一書的扉頁上寫下了一首題為《決心》的詩,這是王孝錫發自肺腑的誓言:

任何力量,不能移我的心。

任何力量,不堪動我的情。

我的主義,驅使我不能一刻停留。

我的責任,策勵我不能一刻安寢。

一腔熱血要澆遍地球西東。

王孝錫在寧縣的革命活動,引起反動當局的驚恐不安。國民黨中央命令甘肅省黨部以“煽動暴動罪”逮捕王孝錫。11月26日,國民黨陝甘青“剿匪”總司令部派法官楊天樞潛往寧縣,勾結寧縣縣長效維國,經過密謀策劃,乘王孝錫不備,將其逮捕。面對凶殘的敵人,王孝錫大義凜然,從容不迫。

得知王孝錫被捕的消息後,王彥聖立即組織營救。為了掩護其他同志,王孝錫指示傳遞消息的同志取消營救活動。他先被敵人押往寧縣,隨後經平涼押往蘭州。在獄中,敵人對他進行多次酷刑審訊,企圖獲得共產黨的機密。但是,王孝錫以鋼鐵般的意志,與敵人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堅不屈、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王孝錫自知凶殘的敵人不會放過自己。在獄中,他已經做好了與親人訣別的準備,並留下了詩篇。

永別

我非木石人,能無手足情?

死則為正義,生則為人人。

從今成永別,心唯雙親縈。

堂前代盡孝,雖死也安心。

寄妻

獻身革命不還家,卿奉雙親務桑麻。

更囑賢妻一件事,還當培育革命花。

儘管身陷囹圄,王孝錫對革命前途仍充滿希望,一首《鐵窗朝霞》讓我們看到了曙光和希望:

靜坐鐵窗月影斜,獻身革命不還家。

朝陽翌日紅光豔,勝利預兆出彩霞。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12月29日深夜,當他得知敵人要下毒手時,向獄吏要來筆墨,寫下了“絕命詞”,以慷慨激昂的詞句,再次表達了自己獻身革命、義無反顧的堅貞信念。12月30日清晨,古城蘭州寒風凜冽,陰雲低垂。從市內三聖廟通往安定門外蕭家坪刑場的路上,戒備森嚴。當一輛囚車在武裝士兵的押解下,經過國民黨甘肅省黨部時,突然響起“共產黨萬歲!”“共產主義精神不死!”的呼喊聲。行人不顧軍警驅趕,紛紛駐足觀看。只見刑車上一名青年奮力掙開4個劊子手的揪押,放聲高呼。驚慌失措的劊子手舉起馬刀朝他身上亂砍,仍然制止不了他的喊聲,便將一團毛巾硬塞進他的口中。敵人的槍聲響了,王孝錫為了革命事業,獻出了他年僅25歲的寶貴生命。

王孝錫的一生雖然短暫,但他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播火、戰鬥的悲壯人生,將如同他的不朽詩作一樣,永遠光照千秋,垂範後世。

(摘編自張國定的《王孝錫和他的詩歌人生》,原載於《慶陽黨史研究》2012年第1期)

王孝錫革命詩作

(一)

醜賊剪何急,皁隸臨門催。

雙親堂上悲,兒女牽衣涕。

斷袖出門去,天空任鳥飛。

(二)

慷慨歌太平,從容作楚囚。

暴刀逞一快,何惜少年頭。

(三)

書劍漂流二十年,

國事無端尚依然。

革命未成身先捕,

普羅①自在人世間。

(四)吊故友七人

其一

挽救工農登仙階,

努力實現蘇維埃。

生平浩氣終難泯,

革命史上第一頁。

其二

議案一決凜冰霜,

紅軍奮臂赴沙場。

貪官汙吏盡喪膽,

紳豪地主如亡羊。

其三

靜夜悲聲隱隱揚,

醜賊送君赴殺場。

槍聲已息君猶哀,

烈士坑中含土亡。

其四

一縷清風半輪月,

深山幽處暗舉哀。

回憶往事腸欲斷,

追薦惟有眼中血。

(一)是王孝錫在遭受國民黨反動派通緝,離家出走時寫的;(二)(三)是王孝錫在被捕後寫的;(四)是在旬邑暴動失敗後寫的,當時和王孝錫一起領導暴動的七位共產黨員被敵人活埋,於是他寫了這首悼念故友的詩。

①普羅:“無產階級”的英文縮寫。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陝甘邊革命根據地不可替代的歷史地位

省委黨史研究室

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視察時指出,甘肅是一片紅色土地,在中國革命歷史進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甘肅要運用紅色資源,認真抓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組織廣大黨員、幹部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準確把握“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這個總要求,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運用紅色資源,切實抓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本報從今日起特開設“傳承紅色基因 牢記初心使命”專欄,陸續刊發專家學者相關理論文章,追尋革命足跡,銘記光輝歷史,弘揚革命傳統,堅定理想信念,為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慶陽凝聚起強大精神力量。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陝甘邊革命根據地是20世紀30年代,以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勳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帶領陝甘邊黨政軍民經過艱苦卓絕的奮鬥,在陝西中部、北部與甘肅東部交界地區創建的一塊鞏固的革命根據地,後與陝北革命根據地連成一片,形成陝甘革命根據地,成為土地革命戰爭後期全國“碩果僅存”的革命根據地,為黨中央和各路長征紅軍提供了落腳點,開啟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從低谷走向勝利的新徵程。在黨中央領導下,陝甘革命根據地不斷髮展壯大,形成陝甘寧邊區,成為八路軍開赴抗日前線的出發點,為中國革命實現由土地革命戰爭到抗日戰爭的歷史轉變提供了戰略支撐。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在中國革命史上不可替代的歷史地位,集中體現在“兩點一存”上。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在土地革命戰爭後期的歷史地位不可替代

土地革命戰爭後期,全國各革命根據地在國民黨重兵“圍剿”下相繼丟失。然而“東邊不亮西邊亮”,就在蔣介石集中精力“圍剿”南方革命根據地時,陝甘邊革命活動正蓬勃興起。在血與火的鬥爭中,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勳等陝甘邊共產黨人沿著工農武裝割據的道路,開始了創建革命根據地的征程。雖然經歷了大大小小70多次兵變的失敗,但卻堅定信念、一往無前,在黑暗中摸索、在困境中奮起。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1932年2月,陝甘游擊隊正式成立,在西北地區第一次公開打出了中國工農紅軍的旗幟,3月,寺村塬革命委員會成立,陝甘邊區第一個紅色政權由此誕生。然而,革命的道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在國民黨的“進剿”之下,寺村塬根據地、照金根據地相繼失陷,直到1933年11月包家寨會議決定實行在流動中求生存、求發展的獨具特色的“狡兔三窟”式多區域的戰略佈局後,革命形勢才發生了重大轉折,最終於1934年11月建立起以南樑為中心的鞏固的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後陝甘邊革命根據地不斷髮展壯大,於1935年6月和陝北革命根據地連成一片,形成陝甘革命根據地,成為土地革命戰爭後期全國“碩果僅存”的完整革命根據地。陝甘革命根據地之所以能夠“碩果僅存”,除了遠離國民黨統治中心、地勢險要、處在典型的自給自足的封建農業區域等客觀原因外,更重要的在於:一是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保持堅定的黨性原則和高度的組織紀律觀念,使整個根據地始終保持著堅強的領導核心,形成了巨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戰鬥力。二是堅定不移地走工農武裝割據道路,緊密結合陝甘邊區的革命鬥爭實際開展了武裝鬥爭,把革命重點放在廣大農村,創造了“梢林”中的馬克思主義。三是堅持自主發展,構建多區域的大戰略佈局,探索建立了以南樑為中心、關中和陝北為兩翼三個彼此依託、相互策應的戰略區,使根據地的各個戰略區域在多次反“圍剿”鬥爭中實現了區域間的協調行動、密切配合。四是堅持統一戰線法寶,根據不同時期的不同革命任務,有針對性地開展統一戰線工作,有區別地對待廣大農民群眾、國民黨軍隊俘虜、知識分子以及地方民團、土匪和江湖幫會,孤立和打擊少數頑固的敵人,為根據地建設擴大了同盟軍,保護和發展壯大了革命力量。五是堅持群眾路線,始終重視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最大限度地調動群眾參與革命的熱情,真正讓群眾把共產黨人當成是與自己血脈相連的親人,贏得了群眾的衷心擁護和廣泛支持。正是由於多方原因的共同作用,使陝甘邊革命根據地成為土地革命戰爭後期“碩果僅存”的革命根據地,為探索根據地建設實踐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在紅軍長征中的歷史地位不可替代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紅軍長征是一次偉大的戰略轉移,在不斷轉戰的過程,經過七次改變,黨和紅軍將長征落腳點最終選擇在了陝甘革命根據地。1935年9月,中央紅軍長征進入甘肅,在甘肅迭部俄界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作出經甘東北、陝北到靠近蘇聯的地方建立根據地的戰略方針,這是黨在長征路上的第六次選擇。但在到達哈達鋪修整時,偶然從報紙上得知陝甘地區還存在著紅軍和革命政權的消息,毛澤東果斷提出到陝甘根據地去。9月16日,中共中央在榜羅鎮召開政治局常委會議,正式決定將陝甘革命根據地作為長征的落腳點。落腳點的確定並非“一張報紙定乾坤”的偶然,而是具有客觀的歷史必然性。從戰略地位而言,陝甘革命根據地向西、向北可以打通與蘇聯的聯繫,東渡黃河可以奔赴抗日前線,正好契合了黨中央尋找“落腳點”北上抗日的需要,使紅軍長征有了“落腳”之“點”。從政權區域而言,截至1935年6月底,陝甘革命根據地第二次反“圍剿”鬥爭勝利,根據地已發展到北至長城,西到環江,南到淳耀,東到黃河,形成南北1000餘公里,東西500餘公里,包括30餘縣的廣大紅色區域。毛澤東同志曾多次感慨地說:“沒有陝北(陝甘根據地),那就不得下地。”從群眾基礎而言,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勳都是黨的群眾路線的偉大開拓者和堅定踐行者,根據地紮實有效的群眾工作獲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擁護,老百姓千方百計籌集軍糧、軍費,踴躍參軍參戰,各方動員做好戰地勤務工作,使中央紅軍有如回到久別的故鄉,感到異常的溫暖,並且順利地度過了在陝甘的第一個冬天,使得黨中央和紅軍在陝甘革命根據地站得住腳。從軍事策應而言,陝甘紅軍英勇作戰,震動國民黨南京政府,牽制了大量的國民黨軍隊,使蔣介石在圍追堵截中央紅軍和“圍剿”陝甘紅軍中,南北不能相顧,兵力分散,客觀上減輕了長征中紅軍的壓力,有力策應了南方紅軍的戰略轉移。在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基礎上發展形成的陝甘革命根據地,讓長途跋涉、疲憊至極的紅軍有點可落、有點能落,並且能站得住、站得穩,為長征勝利提供了戰略基點。

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在抗日戰爭中的歷史地位不可替代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中央紅軍到達陝甘革命根據地後,面對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機,黨中央迅速調整了政治路線,制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策略方針,與東北軍張學良、西北軍楊虎城二將軍率先建成聯合抗日共同體,有力推動了全國抗日高潮的到來,並最終促成第二次國共合作,推動了全民族抗戰局面的形成。在鞏固發展根據地的同時,中共中央大力加強人民軍隊的建設,為迎接抗日高潮的來臨打下了堅實基礎、做好了十足準備。1937年8月,在陝甘寧邊區的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整編後的八路軍主力部隊陸續渡過黃河,奔赴抗日戰場。陝甘紅軍的革命力量也匯入八路軍,投身抗日戰爭的洪流。陝甘邊革命根據地是陝甘寧邊區的試驗田,正是因為有了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的鞏固壯大,才有了陝甘寧邊區的發展興盛,才得以成為八路軍奔赴抗日前線的出發點。從軍事建設上看,陝甘邊根據地時期“梢林主義”“三色建軍”路線和“狡兔三窟”式的戰略戰術,為抗日戰爭中八路軍“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戰略方針的確立提供了鮮活的成功實例。從統戰工作上看,陝甘邊根據地時期“又鬥爭又聯合”的統一戰線思想,為“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策略總方針的確立提供了經驗借鑑。從政權建設上看,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民主選舉、十大政策為陝甘寧邊區的抗日民主模範區建設提供了豐富經驗。在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基礎上鞏固發展壯大形成的陝甘寧邊區,是八路軍奔赴抗日前線的出發點,是人民抗日武裝的戰略總後方,為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革命提供了大本營。

在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凝結形成的南樑精神在黨的革命精神譜系中的歷史地位不可替代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王孝錫

一個慶陽人無比熟悉的名字

他忠誠於革命,忠誠於黨

在英勇就義前

他留下的家書和詩歌

感動了無數人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王孝錫(1903-1928)

1903年2月18日生於甘肅省寧縣太昌鎮西壕村一個農民家庭。

1918年考入平涼中學,因反對封建禮教和學校陳腐制度被開除,後進入國語講習所就讀。1924年考入西安國立西北大學後,積極領導學生運動,並舉辦平民學校。

1925年,王孝錫在自己的家鄉寧縣太昌鎮成立了甘肅第一個“青年社”,發展社員30多名,為寧縣以後的革命鬥爭播下了火種。

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放棄去蘇聯的學習機會,以國民黨中央特派員身份前往蘭州開展工作,整頓國民黨甘肅省黨部。改組中共甘肅特支,建立了中共蘭州特別支部。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王孝錫等在省政府門前召開反蔣大會,聲討蔣介石集團背叛革命、投靠帝國主義的反革命罪行。

1927年在太昌成立了中共彬(陝西彬縣)寧(甘肅寧縣)支部,任支部書記,該支部是中國共產黨在甘肅的第一個農村黨組織。

1928年,策劃旬邑暴動,組織百子溝煤礦工人進行配合。暴動失敗,寫下了《吊故友七人》等4首詩。

1928年11月,不幸被捕,寫下了慷慨激昂的遺書後英勇就義,時年25歲。

王孝錫給父母親的訣別信

1928年12月29日夜,王孝錫得知敵人要殺害自己,便向獄吏要來筆墨,給父母寫下了這封訣別信。他請看守將寫好的書信連同四塊銀元送給同鄉王朗軒,並請其轉交父母。次日清晨,他在敵人的槍口下英勇就義。

縱有垂天翼,難脫今夜險。問蒼天!何不行方便?馭飛雲,駕慧船,搬我直到日月邊。取來烈火千萬炬,黑暗世界,化作塵煙。出鐵籠,看滿腔熱血,灑遍地北天南。

一夕風波路三千,把家園骨肉齊拋閃。自古英雄多患難,豈徒我今然!望爹孃,休把兒掛念,養玉體,度殘年,尚有一兄三弟,足供歡顏。兒去也,莫牽連!!

王孝錫:

“一腔熱血要澆遍地球西東”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1928年春,按照中共陝西省委指示,王孝錫派任鼎昌去平涼負責黨的地下工作,王之經去陝南參加黨領導的武裝鬥爭,他與王彥聖繼續堅持就地鬥爭。中共陝西省委在關中組織渭華起義的同時,王孝錫與呂佑乾、許才升也開始策劃旬邑暴動。5月6日,暴動群眾在呂佑乾等人指揮下,處決了旬邑縣縣長、公安局長等7人,成立了旬邑縣蘇維埃政府和紅軍渭北支隊。王孝錫在百子溝組織煤礦工人暴動,配合旬邑行動。由於佔優勢之敵的反撲和叛徒的出賣,剛剛建立起來的革命政權遭到摧殘,呂佑乾、許才升等7位起義領導者被殺害,王孝錫、王彥聖也受到追捕,先後化裝返回寧縣。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右一為王孝錫

失敗和挫折並沒有使王孝錫屈服,他從旬邑暴動中看到了農村蘊藏著巨大的革命力量,決心不惜犧牲自己,為廣大工農謀解放,為死難戰友報仇。他在《吊故友七人》等4首詩中,熱情讚揚黨的八七會議以後出現的“議案一決凜冰霜,紅軍奮臂赴殺場,貪官汙更盡喪膽,紳豪地主如亡羊”的革命形勢,表示了“挽救工農登仙階,努力實現蘇維埃,生平浩氣終難泯,革命史上第一頁”的堅強決心,發出了“追薦惟有眼中血”的錚錚誓言。

這年,陝甘一帶遭受特大早災,糧食絕收。夏秋之交,寧縣南區聚起三支以饑民、逃亡土兵為主的農民武裝,人數3000多,並由最初打擊豪紳地主、搶奪糧食,逐漸發展到向正寧、寧縣、西峰等城鎮發起進攻。王孝錫密切注視著這三支農民武裝力量,他在寫給上級的報告中,對他們的組織成分、武器裝備、供給來源、活動範圍、鬥爭方式及周邊形勢做了詳細說明和分析,認為這三支農民武裝雖然成分複雜,但絕大多數仍是貧苦農民,只要正確引導,很有改造成革命武裝的希望。他對三支隊伍的頭領做了大量工作,建議他們聯合起來,團結作戰,互相策應,向敵人鬥爭。三方接受了他的建議,達成了初步合作。後來,由於反動當局收買離間,分化瓦解和殘酷鎮壓,三支農民武裝終於潰散,組織、改造農民武裝的計劃未能實現。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旬邑農民暴動失敗後,王孝錫一直被國民黨當局搜捕,他輾轉於寧縣、長武、彬縣一帶繼續活動。在白色恐怖下,他在《國民黨三大責任》一書的扉頁上寫下了一首題為《決心》的詩,這是王孝錫發自肺腑的誓言:

任何力量,不能移我的心。

任何力量,不堪動我的情。

我的主義,驅使我不能一刻停留。

我的責任,策勵我不能一刻安寢。

一腔熱血要澆遍地球西東。

王孝錫在寧縣的革命活動,引起反動當局的驚恐不安。國民黨中央命令甘肅省黨部以“煽動暴動罪”逮捕王孝錫。11月26日,國民黨陝甘青“剿匪”總司令部派法官楊天樞潛往寧縣,勾結寧縣縣長效維國,經過密謀策劃,乘王孝錫不備,將其逮捕。面對凶殘的敵人,王孝錫大義凜然,從容不迫。

得知王孝錫被捕的消息後,王彥聖立即組織營救。為了掩護其他同志,王孝錫指示傳遞消息的同志取消營救活動。他先被敵人押往寧縣,隨後經平涼押往蘭州。在獄中,敵人對他進行多次酷刑審訊,企圖獲得共產黨的機密。但是,王孝錫以鋼鐵般的意志,與敵人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堅不屈、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王孝錫自知凶殘的敵人不會放過自己。在獄中,他已經做好了與親人訣別的準備,並留下了詩篇。

永別

我非木石人,能無手足情?

死則為正義,生則為人人。

從今成永別,心唯雙親縈。

堂前代盡孝,雖死也安心。

寄妻

獻身革命不還家,卿奉雙親務桑麻。

更囑賢妻一件事,還當培育革命花。

儘管身陷囹圄,王孝錫對革命前途仍充滿希望,一首《鐵窗朝霞》讓我們看到了曙光和希望:

靜坐鐵窗月影斜,獻身革命不還家。

朝陽翌日紅光豔,勝利預兆出彩霞。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12月29日深夜,當他得知敵人要下毒手時,向獄吏要來筆墨,寫下了“絕命詞”,以慷慨激昂的詞句,再次表達了自己獻身革命、義無反顧的堅貞信念。12月30日清晨,古城蘭州寒風凜冽,陰雲低垂。從市內三聖廟通往安定門外蕭家坪刑場的路上,戒備森嚴。當一輛囚車在武裝士兵的押解下,經過國民黨甘肅省黨部時,突然響起“共產黨萬歲!”“共產主義精神不死!”的呼喊聲。行人不顧軍警驅趕,紛紛駐足觀看。只見刑車上一名青年奮力掙開4個劊子手的揪押,放聲高呼。驚慌失措的劊子手舉起馬刀朝他身上亂砍,仍然制止不了他的喊聲,便將一團毛巾硬塞進他的口中。敵人的槍聲響了,王孝錫為了革命事業,獻出了他年僅25歲的寶貴生命。

王孝錫的一生雖然短暫,但他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播火、戰鬥的悲壯人生,將如同他的不朽詩作一樣,永遠光照千秋,垂範後世。

(摘編自張國定的《王孝錫和他的詩歌人生》,原載於《慶陽黨史研究》2012年第1期)

王孝錫革命詩作

(一)

醜賊剪何急,皁隸臨門催。

雙親堂上悲,兒女牽衣涕。

斷袖出門去,天空任鳥飛。

(二)

慷慨歌太平,從容作楚囚。

暴刀逞一快,何惜少年頭。

(三)

書劍漂流二十年,

國事無端尚依然。

革命未成身先捕,

普羅①自在人世間。

(四)吊故友七人

其一

挽救工農登仙階,

努力實現蘇維埃。

生平浩氣終難泯,

革命史上第一頁。

其二

議案一決凜冰霜,

紅軍奮臂赴沙場。

貪官汙吏盡喪膽,

紳豪地主如亡羊。

其三

靜夜悲聲隱隱揚,

醜賊送君赴殺場。

槍聲已息君猶哀,

烈士坑中含土亡。

其四

一縷清風半輪月,

深山幽處暗舉哀。

回憶往事腸欲斷,

追薦惟有眼中血。

(一)是王孝錫在遭受國民黨反動派通緝,離家出走時寫的;(二)(三)是王孝錫在被捕後寫的;(四)是在旬邑暴動失敗後寫的,當時和王孝錫一起領導暴動的七位共產黨員被敵人活埋,於是他寫了這首悼念故友的詩。

①普羅:“無產階級”的英文縮寫。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陝甘邊革命根據地不可替代的歷史地位

省委黨史研究室

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視察時指出,甘肅是一片紅色土地,在中國革命歷史進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甘肅要運用紅色資源,認真抓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組織廣大黨員、幹部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準確把握“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這個總要求,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運用紅色資源,切實抓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本報從今日起特開設“傳承紅色基因 牢記初心使命”專欄,陸續刊發專家學者相關理論文章,追尋革命足跡,銘記光輝歷史,弘揚革命傳統,堅定理想信念,為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慶陽凝聚起強大精神力量。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陝甘邊革命根據地是20世紀30年代,以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勳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帶領陝甘邊黨政軍民經過艱苦卓絕的奮鬥,在陝西中部、北部與甘肅東部交界地區創建的一塊鞏固的革命根據地,後與陝北革命根據地連成一片,形成陝甘革命根據地,成為土地革命戰爭後期全國“碩果僅存”的革命根據地,為黨中央和各路長征紅軍提供了落腳點,開啟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從低谷走向勝利的新徵程。在黨中央領導下,陝甘革命根據地不斷髮展壯大,形成陝甘寧邊區,成為八路軍開赴抗日前線的出發點,為中國革命實現由土地革命戰爭到抗日戰爭的歷史轉變提供了戰略支撐。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在中國革命史上不可替代的歷史地位,集中體現在“兩點一存”上。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在土地革命戰爭後期的歷史地位不可替代

土地革命戰爭後期,全國各革命根據地在國民黨重兵“圍剿”下相繼丟失。然而“東邊不亮西邊亮”,就在蔣介石集中精力“圍剿”南方革命根據地時,陝甘邊革命活動正蓬勃興起。在血與火的鬥爭中,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勳等陝甘邊共產黨人沿著工農武裝割據的道路,開始了創建革命根據地的征程。雖然經歷了大大小小70多次兵變的失敗,但卻堅定信念、一往無前,在黑暗中摸索、在困境中奮起。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1932年2月,陝甘游擊隊正式成立,在西北地區第一次公開打出了中國工農紅軍的旗幟,3月,寺村塬革命委員會成立,陝甘邊區第一個紅色政權由此誕生。然而,革命的道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在國民黨的“進剿”之下,寺村塬根據地、照金根據地相繼失陷,直到1933年11月包家寨會議決定實行在流動中求生存、求發展的獨具特色的“狡兔三窟”式多區域的戰略佈局後,革命形勢才發生了重大轉折,最終於1934年11月建立起以南樑為中心的鞏固的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後陝甘邊革命根據地不斷髮展壯大,於1935年6月和陝北革命根據地連成一片,形成陝甘革命根據地,成為土地革命戰爭後期全國“碩果僅存”的完整革命根據地。陝甘革命根據地之所以能夠“碩果僅存”,除了遠離國民黨統治中心、地勢險要、處在典型的自給自足的封建農業區域等客觀原因外,更重要的在於:一是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保持堅定的黨性原則和高度的組織紀律觀念,使整個根據地始終保持著堅強的領導核心,形成了巨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戰鬥力。二是堅定不移地走工農武裝割據道路,緊密結合陝甘邊區的革命鬥爭實際開展了武裝鬥爭,把革命重點放在廣大農村,創造了“梢林”中的馬克思主義。三是堅持自主發展,構建多區域的大戰略佈局,探索建立了以南樑為中心、關中和陝北為兩翼三個彼此依託、相互策應的戰略區,使根據地的各個戰略區域在多次反“圍剿”鬥爭中實現了區域間的協調行動、密切配合。四是堅持統一戰線法寶,根據不同時期的不同革命任務,有針對性地開展統一戰線工作,有區別地對待廣大農民群眾、國民黨軍隊俘虜、知識分子以及地方民團、土匪和江湖幫會,孤立和打擊少數頑固的敵人,為根據地建設擴大了同盟軍,保護和發展壯大了革命力量。五是堅持群眾路線,始終重視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最大限度地調動群眾參與革命的熱情,真正讓群眾把共產黨人當成是與自己血脈相連的親人,贏得了群眾的衷心擁護和廣泛支持。正是由於多方原因的共同作用,使陝甘邊革命根據地成為土地革命戰爭後期“碩果僅存”的革命根據地,為探索根據地建設實踐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在紅軍長征中的歷史地位不可替代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紅軍長征是一次偉大的戰略轉移,在不斷轉戰的過程,經過七次改變,黨和紅軍將長征落腳點最終選擇在了陝甘革命根據地。1935年9月,中央紅軍長征進入甘肅,在甘肅迭部俄界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作出經甘東北、陝北到靠近蘇聯的地方建立根據地的戰略方針,這是黨在長征路上的第六次選擇。但在到達哈達鋪修整時,偶然從報紙上得知陝甘地區還存在著紅軍和革命政權的消息,毛澤東果斷提出到陝甘根據地去。9月16日,中共中央在榜羅鎮召開政治局常委會議,正式決定將陝甘革命根據地作為長征的落腳點。落腳點的確定並非“一張報紙定乾坤”的偶然,而是具有客觀的歷史必然性。從戰略地位而言,陝甘革命根據地向西、向北可以打通與蘇聯的聯繫,東渡黃河可以奔赴抗日前線,正好契合了黨中央尋找“落腳點”北上抗日的需要,使紅軍長征有了“落腳”之“點”。從政權區域而言,截至1935年6月底,陝甘革命根據地第二次反“圍剿”鬥爭勝利,根據地已發展到北至長城,西到環江,南到淳耀,東到黃河,形成南北1000餘公里,東西500餘公里,包括30餘縣的廣大紅色區域。毛澤東同志曾多次感慨地說:“沒有陝北(陝甘根據地),那就不得下地。”從群眾基礎而言,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勳都是黨的群眾路線的偉大開拓者和堅定踐行者,根據地紮實有效的群眾工作獲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擁護,老百姓千方百計籌集軍糧、軍費,踴躍參軍參戰,各方動員做好戰地勤務工作,使中央紅軍有如回到久別的故鄉,感到異常的溫暖,並且順利地度過了在陝甘的第一個冬天,使得黨中央和紅軍在陝甘革命根據地站得住腳。從軍事策應而言,陝甘紅軍英勇作戰,震動國民黨南京政府,牽制了大量的國民黨軍隊,使蔣介石在圍追堵截中央紅軍和“圍剿”陝甘紅軍中,南北不能相顧,兵力分散,客觀上減輕了長征中紅軍的壓力,有力策應了南方紅軍的戰略轉移。在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基礎上發展形成的陝甘革命根據地,讓長途跋涉、疲憊至極的紅軍有點可落、有點能落,並且能站得住、站得穩,為長征勝利提供了戰略基點。

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在抗日戰爭中的歷史地位不可替代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中央紅軍到達陝甘革命根據地後,面對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機,黨中央迅速調整了政治路線,制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策略方針,與東北軍張學良、西北軍楊虎城二將軍率先建成聯合抗日共同體,有力推動了全國抗日高潮的到來,並最終促成第二次國共合作,推動了全民族抗戰局面的形成。在鞏固發展根據地的同時,中共中央大力加強人民軍隊的建設,為迎接抗日高潮的來臨打下了堅實基礎、做好了十足準備。1937年8月,在陝甘寧邊區的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整編後的八路軍主力部隊陸續渡過黃河,奔赴抗日戰場。陝甘紅軍的革命力量也匯入八路軍,投身抗日戰爭的洪流。陝甘邊革命根據地是陝甘寧邊區的試驗田,正是因為有了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的鞏固壯大,才有了陝甘寧邊區的發展興盛,才得以成為八路軍奔赴抗日前線的出發點。從軍事建設上看,陝甘邊根據地時期“梢林主義”“三色建軍”路線和“狡兔三窟”式的戰略戰術,為抗日戰爭中八路軍“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戰略方針的確立提供了鮮活的成功實例。從統戰工作上看,陝甘邊根據地時期“又鬥爭又聯合”的統一戰線思想,為“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策略總方針的確立提供了經驗借鑑。從政權建設上看,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民主選舉、十大政策為陝甘寧邊區的抗日民主模範區建設提供了豐富經驗。在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基礎上鞏固發展壯大形成的陝甘寧邊區,是八路軍奔赴抗日前線的出發點,是人民抗日武裝的戰略總後方,為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革命提供了大本營。

在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凝結形成的南樑精神在黨的革命精神譜系中的歷史地位不可替代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從紅船精神到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中國共產黨人在新民主主義的革命進程中,篳路藍縷、披荊斬棘,譜寫了一曲曲堅定信念、不怕犧牲、實事求是、艱苦奮鬥的精神凱歌。誕生在陝甘邊革命根據地上的南樑精神與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等一脈相承,都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堅持與發展,都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弘揚,都是根植於革命實踐的思想文化成果。南樑精神有機地融合了黨初創時期信念堅定的開創精神、大革命時期激流勇進的拼搏精神、土地革命戰爭早期聯繫群眾的務實精神,並在創建發展根據地的實踐中豐富發展、接續傳承,成為中國共產黨人革命精神鏈條中的重要環節,承上啟下、集散擴大,為延安精神、抗戰精神的形成提供了源頭活水。同時,南樑精神也是甘肅精神譜系的源頭,不僅吸納繼承了中國革命精神的共性,同時又具有濃厚的地方特性,為紅色基因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甘肅是一片紅色土地,在中國革命歷史進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南樑正是這片紅色土地的一塊瑰寶。深入挖掘陝甘邊根據地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歷史、傳承弘揚南樑精神,為當前正在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提供了鮮活生動的教材,為開創富民興隴新局面注入了源源不竭的強大精神動力。

(執筆:劉正平、孫瑛、戴引兄、張秀娟)

點擊查看往期精選

劉蘭芳:帶著香包闖世界

3萬株!西峰張鐵溝這裡紫薇花開 一抹浪漫惹人愛

慶陽舉辦“國字號”盛會,9月16日~19日邀您赴約

美醉了,慶陽這個地方數千畝蕎麥花開了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王孝錫

一個慶陽人無比熟悉的名字

他忠誠於革命,忠誠於黨

在英勇就義前

他留下的家書和詩歌

感動了無數人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王孝錫(1903-1928)

1903年2月18日生於甘肅省寧縣太昌鎮西壕村一個農民家庭。

1918年考入平涼中學,因反對封建禮教和學校陳腐制度被開除,後進入國語講習所就讀。1924年考入西安國立西北大學後,積極領導學生運動,並舉辦平民學校。

1925年,王孝錫在自己的家鄉寧縣太昌鎮成立了甘肅第一個“青年社”,發展社員30多名,為寧縣以後的革命鬥爭播下了火種。

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放棄去蘇聯的學習機會,以國民黨中央特派員身份前往蘭州開展工作,整頓國民黨甘肅省黨部。改組中共甘肅特支,建立了中共蘭州特別支部。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王孝錫等在省政府門前召開反蔣大會,聲討蔣介石集團背叛革命、投靠帝國主義的反革命罪行。

1927年在太昌成立了中共彬(陝西彬縣)寧(甘肅寧縣)支部,任支部書記,該支部是中國共產黨在甘肅的第一個農村黨組織。

1928年,策劃旬邑暴動,組織百子溝煤礦工人進行配合。暴動失敗,寫下了《吊故友七人》等4首詩。

1928年11月,不幸被捕,寫下了慷慨激昂的遺書後英勇就義,時年25歲。

王孝錫給父母親的訣別信

1928年12月29日夜,王孝錫得知敵人要殺害自己,便向獄吏要來筆墨,給父母寫下了這封訣別信。他請看守將寫好的書信連同四塊銀元送給同鄉王朗軒,並請其轉交父母。次日清晨,他在敵人的槍口下英勇就義。

縱有垂天翼,難脫今夜險。問蒼天!何不行方便?馭飛雲,駕慧船,搬我直到日月邊。取來烈火千萬炬,黑暗世界,化作塵煙。出鐵籠,看滿腔熱血,灑遍地北天南。

一夕風波路三千,把家園骨肉齊拋閃。自古英雄多患難,豈徒我今然!望爹孃,休把兒掛念,養玉體,度殘年,尚有一兄三弟,足供歡顏。兒去也,莫牽連!!

王孝錫:

“一腔熱血要澆遍地球西東”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1928年春,按照中共陝西省委指示,王孝錫派任鼎昌去平涼負責黨的地下工作,王之經去陝南參加黨領導的武裝鬥爭,他與王彥聖繼續堅持就地鬥爭。中共陝西省委在關中組織渭華起義的同時,王孝錫與呂佑乾、許才升也開始策劃旬邑暴動。5月6日,暴動群眾在呂佑乾等人指揮下,處決了旬邑縣縣長、公安局長等7人,成立了旬邑縣蘇維埃政府和紅軍渭北支隊。王孝錫在百子溝組織煤礦工人暴動,配合旬邑行動。由於佔優勢之敵的反撲和叛徒的出賣,剛剛建立起來的革命政權遭到摧殘,呂佑乾、許才升等7位起義領導者被殺害,王孝錫、王彥聖也受到追捕,先後化裝返回寧縣。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右一為王孝錫

失敗和挫折並沒有使王孝錫屈服,他從旬邑暴動中看到了農村蘊藏著巨大的革命力量,決心不惜犧牲自己,為廣大工農謀解放,為死難戰友報仇。他在《吊故友七人》等4首詩中,熱情讚揚黨的八七會議以後出現的“議案一決凜冰霜,紅軍奮臂赴殺場,貪官汙更盡喪膽,紳豪地主如亡羊”的革命形勢,表示了“挽救工農登仙階,努力實現蘇維埃,生平浩氣終難泯,革命史上第一頁”的堅強決心,發出了“追薦惟有眼中血”的錚錚誓言。

這年,陝甘一帶遭受特大早災,糧食絕收。夏秋之交,寧縣南區聚起三支以饑民、逃亡土兵為主的農民武裝,人數3000多,並由最初打擊豪紳地主、搶奪糧食,逐漸發展到向正寧、寧縣、西峰等城鎮發起進攻。王孝錫密切注視著這三支農民武裝力量,他在寫給上級的報告中,對他們的組織成分、武器裝備、供給來源、活動範圍、鬥爭方式及周邊形勢做了詳細說明和分析,認為這三支農民武裝雖然成分複雜,但絕大多數仍是貧苦農民,只要正確引導,很有改造成革命武裝的希望。他對三支隊伍的頭領做了大量工作,建議他們聯合起來,團結作戰,互相策應,向敵人鬥爭。三方接受了他的建議,達成了初步合作。後來,由於反動當局收買離間,分化瓦解和殘酷鎮壓,三支農民武裝終於潰散,組織、改造農民武裝的計劃未能實現。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旬邑農民暴動失敗後,王孝錫一直被國民黨當局搜捕,他輾轉於寧縣、長武、彬縣一帶繼續活動。在白色恐怖下,他在《國民黨三大責任》一書的扉頁上寫下了一首題為《決心》的詩,這是王孝錫發自肺腑的誓言:

任何力量,不能移我的心。

任何力量,不堪動我的情。

我的主義,驅使我不能一刻停留。

我的責任,策勵我不能一刻安寢。

一腔熱血要澆遍地球西東。

王孝錫在寧縣的革命活動,引起反動當局的驚恐不安。國民黨中央命令甘肅省黨部以“煽動暴動罪”逮捕王孝錫。11月26日,國民黨陝甘青“剿匪”總司令部派法官楊天樞潛往寧縣,勾結寧縣縣長效維國,經過密謀策劃,乘王孝錫不備,將其逮捕。面對凶殘的敵人,王孝錫大義凜然,從容不迫。

得知王孝錫被捕的消息後,王彥聖立即組織營救。為了掩護其他同志,王孝錫指示傳遞消息的同志取消營救活動。他先被敵人押往寧縣,隨後經平涼押往蘭州。在獄中,敵人對他進行多次酷刑審訊,企圖獲得共產黨的機密。但是,王孝錫以鋼鐵般的意志,與敵人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堅不屈、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王孝錫自知凶殘的敵人不會放過自己。在獄中,他已經做好了與親人訣別的準備,並留下了詩篇。

永別

我非木石人,能無手足情?

死則為正義,生則為人人。

從今成永別,心唯雙親縈。

堂前代盡孝,雖死也安心。

寄妻

獻身革命不還家,卿奉雙親務桑麻。

更囑賢妻一件事,還當培育革命花。

儘管身陷囹圄,王孝錫對革命前途仍充滿希望,一首《鐵窗朝霞》讓我們看到了曙光和希望:

靜坐鐵窗月影斜,獻身革命不還家。

朝陽翌日紅光豔,勝利預兆出彩霞。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12月29日深夜,當他得知敵人要下毒手時,向獄吏要來筆墨,寫下了“絕命詞”,以慷慨激昂的詞句,再次表達了自己獻身革命、義無反顧的堅貞信念。12月30日清晨,古城蘭州寒風凜冽,陰雲低垂。從市內三聖廟通往安定門外蕭家坪刑場的路上,戒備森嚴。當一輛囚車在武裝士兵的押解下,經過國民黨甘肅省黨部時,突然響起“共產黨萬歲!”“共產主義精神不死!”的呼喊聲。行人不顧軍警驅趕,紛紛駐足觀看。只見刑車上一名青年奮力掙開4個劊子手的揪押,放聲高呼。驚慌失措的劊子手舉起馬刀朝他身上亂砍,仍然制止不了他的喊聲,便將一團毛巾硬塞進他的口中。敵人的槍聲響了,王孝錫為了革命事業,獻出了他年僅25歲的寶貴生命。

王孝錫的一生雖然短暫,但他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播火、戰鬥的悲壯人生,將如同他的不朽詩作一樣,永遠光照千秋,垂範後世。

(摘編自張國定的《王孝錫和他的詩歌人生》,原載於《慶陽黨史研究》2012年第1期)

王孝錫革命詩作

(一)

醜賊剪何急,皁隸臨門催。

雙親堂上悲,兒女牽衣涕。

斷袖出門去,天空任鳥飛。

(二)

慷慨歌太平,從容作楚囚。

暴刀逞一快,何惜少年頭。

(三)

書劍漂流二十年,

國事無端尚依然。

革命未成身先捕,

普羅①自在人世間。

(四)吊故友七人

其一

挽救工農登仙階,

努力實現蘇維埃。

生平浩氣終難泯,

革命史上第一頁。

其二

議案一決凜冰霜,

紅軍奮臂赴沙場。

貪官汙吏盡喪膽,

紳豪地主如亡羊。

其三

靜夜悲聲隱隱揚,

醜賊送君赴殺場。

槍聲已息君猶哀,

烈士坑中含土亡。

其四

一縷清風半輪月,

深山幽處暗舉哀。

回憶往事腸欲斷,

追薦惟有眼中血。

(一)是王孝錫在遭受國民黨反動派通緝,離家出走時寫的;(二)(三)是王孝錫在被捕後寫的;(四)是在旬邑暴動失敗後寫的,當時和王孝錫一起領導暴動的七位共產黨員被敵人活埋,於是他寫了這首悼念故友的詩。

①普羅:“無產階級”的英文縮寫。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陝甘邊革命根據地不可替代的歷史地位

省委黨史研究室

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視察時指出,甘肅是一片紅色土地,在中國革命歷史進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甘肅要運用紅色資源,認真抓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組織廣大黨員、幹部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準確把握“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這個總要求,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運用紅色資源,切實抓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本報從今日起特開設“傳承紅色基因 牢記初心使命”專欄,陸續刊發專家學者相關理論文章,追尋革命足跡,銘記光輝歷史,弘揚革命傳統,堅定理想信念,為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慶陽凝聚起強大精神力量。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陝甘邊革命根據地是20世紀30年代,以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勳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帶領陝甘邊黨政軍民經過艱苦卓絕的奮鬥,在陝西中部、北部與甘肅東部交界地區創建的一塊鞏固的革命根據地,後與陝北革命根據地連成一片,形成陝甘革命根據地,成為土地革命戰爭後期全國“碩果僅存”的革命根據地,為黨中央和各路長征紅軍提供了落腳點,開啟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從低谷走向勝利的新徵程。在黨中央領導下,陝甘革命根據地不斷髮展壯大,形成陝甘寧邊區,成為八路軍開赴抗日前線的出發點,為中國革命實現由土地革命戰爭到抗日戰爭的歷史轉變提供了戰略支撐。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在中國革命史上不可替代的歷史地位,集中體現在“兩點一存”上。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在土地革命戰爭後期的歷史地位不可替代

土地革命戰爭後期,全國各革命根據地在國民黨重兵“圍剿”下相繼丟失。然而“東邊不亮西邊亮”,就在蔣介石集中精力“圍剿”南方革命根據地時,陝甘邊革命活動正蓬勃興起。在血與火的鬥爭中,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勳等陝甘邊共產黨人沿著工農武裝割據的道路,開始了創建革命根據地的征程。雖然經歷了大大小小70多次兵變的失敗,但卻堅定信念、一往無前,在黑暗中摸索、在困境中奮起。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1932年2月,陝甘游擊隊正式成立,在西北地區第一次公開打出了中國工農紅軍的旗幟,3月,寺村塬革命委員會成立,陝甘邊區第一個紅色政權由此誕生。然而,革命的道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在國民黨的“進剿”之下,寺村塬根據地、照金根據地相繼失陷,直到1933年11月包家寨會議決定實行在流動中求生存、求發展的獨具特色的“狡兔三窟”式多區域的戰略佈局後,革命形勢才發生了重大轉折,最終於1934年11月建立起以南樑為中心的鞏固的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後陝甘邊革命根據地不斷髮展壯大,於1935年6月和陝北革命根據地連成一片,形成陝甘革命根據地,成為土地革命戰爭後期全國“碩果僅存”的完整革命根據地。陝甘革命根據地之所以能夠“碩果僅存”,除了遠離國民黨統治中心、地勢險要、處在典型的自給自足的封建農業區域等客觀原因外,更重要的在於:一是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保持堅定的黨性原則和高度的組織紀律觀念,使整個根據地始終保持著堅強的領導核心,形成了巨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戰鬥力。二是堅定不移地走工農武裝割據道路,緊密結合陝甘邊區的革命鬥爭實際開展了武裝鬥爭,把革命重點放在廣大農村,創造了“梢林”中的馬克思主義。三是堅持自主發展,構建多區域的大戰略佈局,探索建立了以南樑為中心、關中和陝北為兩翼三個彼此依託、相互策應的戰略區,使根據地的各個戰略區域在多次反“圍剿”鬥爭中實現了區域間的協調行動、密切配合。四是堅持統一戰線法寶,根據不同時期的不同革命任務,有針對性地開展統一戰線工作,有區別地對待廣大農民群眾、國民黨軍隊俘虜、知識分子以及地方民團、土匪和江湖幫會,孤立和打擊少數頑固的敵人,為根據地建設擴大了同盟軍,保護和發展壯大了革命力量。五是堅持群眾路線,始終重視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最大限度地調動群眾參與革命的熱情,真正讓群眾把共產黨人當成是與自己血脈相連的親人,贏得了群眾的衷心擁護和廣泛支持。正是由於多方原因的共同作用,使陝甘邊革命根據地成為土地革命戰爭後期“碩果僅存”的革命根據地,為探索根據地建設實踐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在紅軍長征中的歷史地位不可替代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紅軍長征是一次偉大的戰略轉移,在不斷轉戰的過程,經過七次改變,黨和紅軍將長征落腳點最終選擇在了陝甘革命根據地。1935年9月,中央紅軍長征進入甘肅,在甘肅迭部俄界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作出經甘東北、陝北到靠近蘇聯的地方建立根據地的戰略方針,這是黨在長征路上的第六次選擇。但在到達哈達鋪修整時,偶然從報紙上得知陝甘地區還存在著紅軍和革命政權的消息,毛澤東果斷提出到陝甘根據地去。9月16日,中共中央在榜羅鎮召開政治局常委會議,正式決定將陝甘革命根據地作為長征的落腳點。落腳點的確定並非“一張報紙定乾坤”的偶然,而是具有客觀的歷史必然性。從戰略地位而言,陝甘革命根據地向西、向北可以打通與蘇聯的聯繫,東渡黃河可以奔赴抗日前線,正好契合了黨中央尋找“落腳點”北上抗日的需要,使紅軍長征有了“落腳”之“點”。從政權區域而言,截至1935年6月底,陝甘革命根據地第二次反“圍剿”鬥爭勝利,根據地已發展到北至長城,西到環江,南到淳耀,東到黃河,形成南北1000餘公里,東西500餘公里,包括30餘縣的廣大紅色區域。毛澤東同志曾多次感慨地說:“沒有陝北(陝甘根據地),那就不得下地。”從群眾基礎而言,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勳都是黨的群眾路線的偉大開拓者和堅定踐行者,根據地紮實有效的群眾工作獲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擁護,老百姓千方百計籌集軍糧、軍費,踴躍參軍參戰,各方動員做好戰地勤務工作,使中央紅軍有如回到久別的故鄉,感到異常的溫暖,並且順利地度過了在陝甘的第一個冬天,使得黨中央和紅軍在陝甘革命根據地站得住腳。從軍事策應而言,陝甘紅軍英勇作戰,震動國民黨南京政府,牽制了大量的國民黨軍隊,使蔣介石在圍追堵截中央紅軍和“圍剿”陝甘紅軍中,南北不能相顧,兵力分散,客觀上減輕了長征中紅軍的壓力,有力策應了南方紅軍的戰略轉移。在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基礎上發展形成的陝甘革命根據地,讓長途跋涉、疲憊至極的紅軍有點可落、有點能落,並且能站得住、站得穩,為長征勝利提供了戰略基點。

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在抗日戰爭中的歷史地位不可替代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中央紅軍到達陝甘革命根據地後,面對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機,黨中央迅速調整了政治路線,制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策略方針,與東北軍張學良、西北軍楊虎城二將軍率先建成聯合抗日共同體,有力推動了全國抗日高潮的到來,並最終促成第二次國共合作,推動了全民族抗戰局面的形成。在鞏固發展根據地的同時,中共中央大力加強人民軍隊的建設,為迎接抗日高潮的來臨打下了堅實基礎、做好了十足準備。1937年8月,在陝甘寧邊區的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整編後的八路軍主力部隊陸續渡過黃河,奔赴抗日戰場。陝甘紅軍的革命力量也匯入八路軍,投身抗日戰爭的洪流。陝甘邊革命根據地是陝甘寧邊區的試驗田,正是因為有了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的鞏固壯大,才有了陝甘寧邊區的發展興盛,才得以成為八路軍奔赴抗日前線的出發點。從軍事建設上看,陝甘邊根據地時期“梢林主義”“三色建軍”路線和“狡兔三窟”式的戰略戰術,為抗日戰爭中八路軍“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戰略方針的確立提供了鮮活的成功實例。從統戰工作上看,陝甘邊根據地時期“又鬥爭又聯合”的統一戰線思想,為“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策略總方針的確立提供了經驗借鑑。從政權建設上看,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民主選舉、十大政策為陝甘寧邊區的抗日民主模範區建設提供了豐富經驗。在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基礎上鞏固發展壯大形成的陝甘寧邊區,是八路軍奔赴抗日前線的出發點,是人民抗日武裝的戰略總後方,為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革命提供了大本營。

在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凝結形成的南樑精神在黨的革命精神譜系中的歷史地位不可替代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

從紅船精神到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中國共產黨人在新民主主義的革命進程中,篳路藍縷、披荊斬棘,譜寫了一曲曲堅定信念、不怕犧牲、實事求是、艱苦奮鬥的精神凱歌。誕生在陝甘邊革命根據地上的南樑精神與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等一脈相承,都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堅持與發展,都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弘揚,都是根植於革命實踐的思想文化成果。南樑精神有機地融合了黨初創時期信念堅定的開創精神、大革命時期激流勇進的拼搏精神、土地革命戰爭早期聯繫群眾的務實精神,並在創建發展根據地的實踐中豐富發展、接續傳承,成為中國共產黨人革命精神鏈條中的重要環節,承上啟下、集散擴大,為延安精神、抗戰精神的形成提供了源頭活水。同時,南樑精神也是甘肅精神譜系的源頭,不僅吸納繼承了中國革命精神的共性,同時又具有濃厚的地方特性,為紅色基因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甘肅是一片紅色土地,在中國革命歷史進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南樑正是這片紅色土地的一塊瑰寶。深入挖掘陝甘邊根據地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歷史、傳承弘揚南樑精神,為當前正在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提供了鮮活生動的教材,為開創富民興隴新局面注入了源源不竭的強大精神動力。

(執筆:劉正平、孫瑛、戴引兄、張秀娟)

點擊查看往期精選

劉蘭芳:帶著香包闖世界

3萬株!西峰張鐵溝這裡紫薇花開 一抹浪漫惹人愛

慶陽舉辦“國字號”盛會,9月16日~19日邀您赴約

美醉了,慶陽這個地方數千畝蕎麥花開了

初心故事丨慶陽這位烈士犧牲時只有25歲,給父母留下訣別信,字字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