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單親家庭孩子的自白

婚姻 寧靜 心理 潘幸知 潘幸知 2017-09-14

來源:潘幸知(ID:sharpshow)

文/幸知在線特約作者 鏡鎏 楊桃

我是一個在單親家庭中長大的孩子,父母在我小學的時候就離婚了,從此以後我基本上再也沒有怎麼見過自己的父親。

可能在大多數父母的眼裡,“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是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至於給孩子一個怎樣的家,他們反而覺得無足重輕。

或許我的經歷會告訴你,對孩子來說,他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01

完整的家VS和諧的環境 哪個更重要?

在我父母尚未離婚的時候,我的家就像一個炮火紛飛的戰場。我的父母可以為了任何一個人,任何一句話,任何一件雞毛蒜皮的瑣事吵得不可開交。吵到激烈之處還會對家裡的鍋碗瓢盆連摔帶砸,完全顧不上躲在角落裡瑟瑟發抖的我。

記得有一次放學回家,恰逢父母正吵得天翻地覆,家裡傳來一陣陣讓人毛骨悚然的尖叫聲和東西破碎的巨響,我茫然無措地站在門口,內心掙扎著要不要進去,要不要回家,要不要面對這倆可怕的惡魔。

那是一個冬天的傍晚,外面飄著鵝毛大雪,我在寒風中瑟瑟發抖,飢腸轆轆。但是無論我如何敲門叫喊都無人理睬,我的父母沉醉於互相爭吵和摔東西的快感中,完全遺忘了快要在寒風中凍僵的我。

後來好心的鄰居收留了我,給了我一杯熱水和一頓暖心的晚餐。鄰居是一對和善又溫柔的夫婦,女兒和我在一個學校唸書,女主人做的飯菜非常好吃。

從此每天我都會在鄰居家吃飯、寫作業,呆到很晚才回家睡覺。比起我那個炮火紛飛真正的家,鄰居的家像一個寧靜和諧的避風港,給了戰亂裡的我一絲溫暖和希望。

說實話,跟那個真正但是炮火紛飛的家比起來,我更想要一個能夠讓我感到安全和溫暖的環境,哪怕它並不完整。

來自單親家庭孩子的自白

02

"都是為了你"VS我要尊嚴和權利

後來我父母終於離婚了,雖然我的世界安靜下來了,但是緊接著我的殖民地生涯又開始了。

我的媽媽習慣於“為我好”,她會事無鉅細地給我安排好一切,而我需要做的就是嚴格按照她規劃好的道路去走就行了。就連文理分科,高考填志願都是我媽去給我填的。

印象深刻的是初中時候,我因為考試失利,害怕媽媽傷心,便自作主張偽造了一份假的成績單。這件事被我媽發現之後,我迎來了自己人生中最慘痛的一頓毒打,長達兩個小時。

無論我怎樣哭泣和哀求都平息不了媽媽的怒火。她的瘋狂和怨恨讓我深深的恐懼,直到多年之後我才知道,那是一種深深的焦慮和不安,她無法面對自己失敗的婚姻和人生,只能通過控制我、佔有我來實現。

曾有媒體報道過某孩子被父母活活打死的事例,很多人無法相信哪裡會有親生父母如此狠心的。其實我是由衷地相信他的父母是真心為了他好的。但是這種畸形扭曲的愛,往往會釀造駭人聽聞的悲劇。

對於我的媽媽來說,一切只是因為她婚姻失敗了,她感受到了巨大的挫敗感,於是我不幸淪為了她怒刷存在感的唯一對象,她剝奪了我想要過自己人生的權利,而把自己想要的人生強加給了我。

其實我真心不想她做什麼都是為了我好,真心不想她犧牲奉獻就是為了我,真心不想活的這麼壓抑這麼沉重。

可是為什麼她就是不明白,我不是她的所有物也不是她的殖民地,我有我自己的人生和幸福,而她也要找到除了孩子之外的人生價值和意義。

我理解媽媽內心深處的孤獨寂寞,但是我不該成為她聖母式付出的對象和無底線精神的寄託,不該被套上巨大的枷鎖,我唯一希望的是,她能夠找到自己人生的意義並獲得幸福。

我們繁衍後代不是為了把孩子變成自己的一部分或是形成一種永久性的控制關係,而是一條父母與孩子共同成長、共同進步的漫漫長路。

來自單親家庭孩子的自白

03

愛我,請先和我好好說話

從小到大,我的父母都口口聲聲說很愛我,然而卻沒有一個人肯和我好好說話。他們的態度永遠居高臨下,口氣永遠冰冷生硬,話語永遠挖苦諷刺。

然後再用心良苦地說,我之所以批評你、指責你、教訓你甚至揍你,都是因為我愛你。愛難道就是批評、指責和教訓?

我童年最深刻的記憶就是端飯的時候不小心把碗摔碎了,我爸會立即一個耳光甩過來:這麼點小事都做不好你能幹嘛!洗澡的時候不小心讓毛巾掉在地上了,我媽又會指著我的頭說:你不知道這地上很髒嗎?

就這樣,我陷入了一種負性的循環之中,父母指責—我緊張—出錯—越發指責—越發緊張—越容易出錯。直至後來我就像是一根永遠緊繃的弦,時時刻刻處於緊張和戒備的狀態。

並且因為害怕被責備,所以我形成了一副委曲求全的性格。我表面風光,內心卻自卑懦弱,膽小怕事。我做事完美,心理卻消極、厭世,缺乏陽光。

我和第一個男朋友交往的原因很簡單。有一天,我不小心摔碎了他心愛的杯子,看著我驚慌失措的樣子,他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沒事啦,杯子碎了再買一個就是了。

然後我突然感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安心和平靜。是啊!東西摔壞了,買一個新的就好了。考試沒考好,下一次努力就可以了。人生除了生死,真的沒有特別重要的事情,為什麼就不能對多一些寬容,少一些憤怒呢?

就如同我父母的婚姻,貌似毀於婚外情,其實本質源於兩個人都不懂得好好向對方說話,更不懂得相互欣賞和支持的意義。

來自單親家庭孩子的自白

04

愛我,請和我一起成長

從小到大,我都是個乖巧懂事的孩子,我很理解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情,也一直在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但是令我遺憾的是,我的父母一邊拿著鞭子趕著我一路狂奔,一邊自己卻心安理得做著沒有任何理想和追求的人。

我的媽媽嚴格規定我每次考試必須名列前五,而她自己卻在一份毫無起色的工作上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她要求我空閒時間都要用來看書和學習,而她卻的空閒時間卻全部交給了電視。

就像曾經看過的一副漫畫:一對夫妻在麻將桌上搓麻將,卻指著書本對桌邊的孩子說,你趕緊看書去?這是多麼大的諷刺!

就像當下的婚姻,我們一直在強調夫妻之間的共同成長,卻忽略了其實父母與孩子之間更應該共同成長。

在大人眼裡,小孩子家家的懂什麼,吃過的米還沒有你們吃過的鹽多。但是孩子和大人所不同的是,他們一直在進步,一直在提升,一直在成長。

父母卻始終意識不到孩子和自己漸行漸遠的根源所在,如果你們只是安於讓自己的孩子成為精神寄託而放棄了自己的成長和進步的話,那麼你的孩子就真的會離你越來越遠,直到成為一顆你永遠無法觸及的星星。

05

寫在最後

去年在杭州靈隱寺祈福的時候,看到身邊有一個四五歲的小女孩也在虔誠地祈禱。

我很好奇地問:你在許願嗎?她很認真地說,我想讓神仙把媽媽變得漂亮一些,否則我會被其他小夥伴嘲笑。

可能很多人都要吐槽:父母把你養這麼大,你卻嫌棄自己的父母不好看,真是個熊孩子!

事實卻並非如此。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你嫌棄他,他也會嫌棄你;你抱怨他,他也會抱怨你;你誇別人家的孩子好,他誇別人家的媽媽好;你不好好和他說話,他也不會和你好好說話;你不懂得尊重他,他也絕不會發自內心地尊重你。

或許也會有人吐槽我,自古以來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家長就代表著權威。但是權威也要懂得尊重別人,權威也要講道理,權威也要懂得好好說話,權威也不是絕對的正確。

相信我,比起離婚、單親、父愛、母愛,孩子更缺的是尊重、理解、讚賞和支持。

作者簡介:鏡鎏,中央財經大學碩士研究生 、金融白領 、陌陌主播(ID:419060295)。愛生活、 愛世界、 愛自己。

微信搜索“潘幸知”或 sharpshow 免費獲取文章,學習女性情感自立,探求婚姻幸福的祕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