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惠州)產業園面向全球集聚創新資源

中韓(惠州)產業園面向全球集聚創新資源

■編者按

千年之前,北宋年間,廣東三大民窯之一的惠州東平窖,薪火旺燒。這裡盛產的瓷器通過東江出海,藉著海上絲綢之路,遠銷東南亞、西亞等地。這座蘇軾曾經寓居的南海邊重鎮,也成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一站。

千年之後的今天,在“一帶一路”倡議、粵港澳大灣區和中韓(惠州)產業園建設等機遇下,惠州這座以開放型經濟著稱的製造業大市迎來開放發展“黃金窗口期”。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地處改革開放前沿的珠三角,惠州搶抓開放新機遇,加快與國際接軌,踏上建設國內一流城市的新徵程。

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共建“一帶一路”體現了中國推進全方位開放格局的決心。即日起,南方日報惠州觀察、“南方+”惠州頻道推出“‘一帶一路’新機遇 開放惠州跑起來”系列報道,聚焦共建“一帶一路”背景下惠州加快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舉措、新進展。

在粵港澳大灣區東部的惠州仲愷高新區,計劃投資30億元的億緯集能動力電池項目近日已動工,正緊鑼密鼓建設。這是中韓(惠州)產業園的一箇中韓大型合作項目,欲建設國內最先進的鋰離子軟包動力電池智能工廠。“在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億緯鋰能自然‘不甘人後’。”面對來自韓國等國際車企不斷增加的訂單,億緯鋰能董事長劉金成對項目建設很有緊迫感。

一邊面向全球引進創新資源,一邊讓“惠州智造”走向世界,這是緊鄰廣深港三大國際化城市的惠州擴大開放的縮影。4月25日,南方日報記者從惠州市商務局瞭解到,改革開放以來,惠州已吸引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前來投資興業。

“要秉持更加開放的心態,在參與‘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深莞惠經濟圈(3+2)建設中找準方位,最大限度釋放空間潛力。”惠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貽偉在惠州市委十一屆六次全會上提出,要科學謀劃中韓(惠州)產業園規劃建設,借鑑國際合作園區先進經驗,研究有利於創新合作的體制機制,積極探索對外經濟合作新模式,打造全國對外開放新高地和廣東開放發展新支點。

搶抓“一帶一路”倡議、粵港澳大灣區和中韓(惠州)產業園建設等機遇,開放惠州正在加速跑。

●南方日報記者 周歡

平臺建設升級

“國字號”產業園加持 惠韓合作邁入2.0時代

4月4日至5日,第八屆中國(廣東)—韓國發展交流會在韓國首爾舉行。在這個粵韓交流與合作的年度盛會上,中韓(惠州)產業園再次走到鎂光燈之下,成為嘉賓熱議的話題。活動期間,惠州還舉辦了中韓(惠州)產業園投資環境宣講會,吸引不少企業參加,還有韓國項目打算到惠州考察市場,尋找“中國合夥人”。

對惠州來說,類似的場景並不陌生。回顧歷史不難發現,惠州與韓國的經貿合作由來已久,且在全國極具代表性。

時間撥回1992年8月24日,中國與韓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就在建交前4天,韓國三星電子簽約落戶惠州,並於3個月之後正式投資創辦了惠州三星電子有限公司,開啟惠韓合作的“1.0時代”。

正是在三星這個國際巨頭的帶動下,惠州拉開了數千億級的電子信息支柱產業鏈條。20多年來,惠州三星已成為三星集團在中國最大的生產基地,也吸引包括韓國在內的國際企業紛至沓來。

“三星電子、LG、SK、曉星、可隆等韓國大企業都選擇到惠州投資。”4月25日,韓國駐廣州總領事洪性旭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韓國與惠州在經濟層面有著緊密的合作關係,中國3箇中韓產業園中就有1個就在惠州。

這背後是近年來中韓(惠州)產業園加快規劃建設。

自2017年12月國務院批覆同意建設中韓(惠州)產業園以來,這個“國字號”平臺讓原本緊密牽手的惠韓兩地合作再度升溫。惠韓經貿合作也邁入了“2.0時代”:從原來以企業和城市之間合作為主,升級為國家從頂層設計上推動建立對接機制與合作平臺。

作為全國三大中韓產業園之一,中韓(惠州)產業園是目前廣東省唯一直接經國務院批覆建設的中外共建產業園。一年多來,中韓(惠州)產業園加快規劃編制以及起步區基礎設施建設、產業招商、項目引進。

根據國務院的批覆要求,惠州將努力把中韓(惠州)產業園建設成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示範區,中韓對接發展戰略、共建“一帶一路”、深化貿易和投資合作的先行區。

交流合作升級

駐韓事務所為媒 惠韓企業加速牽手

3月7日,7家有意向在惠州投資合作的韓國企業“組團”來到惠州考察,並與多家惠州企業就技術和商務合作進行專場對接洽談。這是繼去年11月1日7家韓國企業來惠州投資考察後的又一個考察團。

去年,惠州與太庫加速韓國株式會社合作,在首爾設立了中韓(惠州)產業園駐韓事務所,推動對韓招商選資引智、項目對接、宣傳推介、溝通聯絡等工作,帶動越來越多韓國企業來考察洽談。“到惠州去”成為不少韓國企業的選擇。

去年6月,第七屆中國(廣東)—韓國發展交流會在惠州舉行。這是自2010年以來,該交流會首次在廣州和首爾以外的城市舉辦,吸引685人蔘與各項活動,其中包括來自兩地377家企業(韓方企業78家、中方企業299家)的460名企業代表,為歷次交流會中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廣的一次。

韓國貿易協會副會長韓珍鉉表示,惠州是中韓產業合作的中心地,希望通過不斷加強中韓企業間合作,加快共同研發、創業,共同走向全球市場。

在那次交流會上正式啟動的中韓(惠州)產業園,恰恰提供了惠韓合作的廣闊舞臺。去年,惠州簽訂韓商直接投資項目合同6宗,實際利用韓資235萬美元。

“目前,惠州已建立了500多個韓資企業客戶及機構數據庫,儲備投資意願較強的重點跟進韓資項目22宗。”惠州市商務局負責人告訴南方日報記者。

來自惠州市商務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3月,惠州累計設立韓資企業258家,合同利用韓資10.2億美元,實際利用韓資7.4億美元。累計投資總額超千萬美元的韓資企業共有31家,主要集中在電子信息和化工產業。

項目不斷落戶的背後,是惠韓電子信息等產業的深度合作。在劉金成看來,惠州與韓國優勢產業契合度高,互補性強,為中韓兩國企業深化合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中韓攜手可以獲得豐碩的成果。

擁有多個韓國客戶,億緯鋰能正是惠韓合作的受益者。

在仲愷高新區陳江街道40號小區,億緯鋰能旗下公司億緯集能投資的動力電池項目正加快建設。這個預計年產值超過50億元的項目,今年3月底動工,明年4月要建成、6月要量產。

馬不停蹄建設背後,是包括韓國在內的國際車企巨大的採購需求。前不久,該公司被韓國現代起亞汽車集團選定為電芯供應商,未來6年訂單預計需求達13.48GWh。實際上,億緯集能正是一家去年才成立的惠韓深度合作的企業,有多名韓國的技術和管理人才擔任高管。

眼下,惠韓像這樣通過人才引進、技術交流和項目對接等多元化方式進行的合作越來越多。

不過,惠韓合作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希望韓國與惠州除了經濟外,還可從城市環境,文化等多領域進行合作。”洪性旭如是建議。

對外開放升級

打造中韓地方經濟和高端產業合作新高地

作為中韓(惠州)產業園的重要組團,仲愷高新區已經雲集了三星電子、LG等50多家韓資企業。

幾十公里之外的大亞灣石化區,樂金化學(惠州)化工有限公司、惠州東進世美肯電子材料有限公司等韓資企業不斷髮展壯大,並打算增資擴產。如今,大亞灣石化區已吸引來自荷蘭、日本、韓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化工相關企業入駐。

這是中韓(惠州)產業園內各個組團面向全球加快開放發展的縮影。

按照規劃,中韓(惠州)產業園分為核心組團和聯動組團。其中,核心組團包括仲愷片區(即仲愷高新區高端產業合作區、潼湖生態智慧區合為仲愷片區)、大亞灣化工及海港保稅區、惠州空港經濟產業園、惠城區高新科技產業園、羅浮新區康養國際合作園等5大片區,面積共約94.1平方公里。

今年1月,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提升中韓(惠州)產業園等園區發展水平。而去年7月,省政府在《關於中韓(惠州)產業園實施方案的批覆》中也明確,要深化對韓務實合作,打造中韓地方經濟合作和高端產業合作的新高地。

為了更好地吸引外資項目落戶,惠州市政府還在加大財政獎勵力度、加強項目用地保障、吸引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等方面拿出“真金白銀”推出13條政策,斥巨資扶持中韓(惠州)產業園發展。韓資企業設立新項目以及增資項目最高可獲2000萬元的獎勵。

在“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機遇下,惠州除了加強與韓國的合作,還面向全球集聚項目、技術、人才等創新資源,加快對外開放升級。

惠州市商務局負責人介紹,改革開放以來,惠州先後吸引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在惠投資興業。截至目前,共有來自美國、日本、韓國、荷蘭等境外的34家世界500強企業在惠州投資設立了63家外資企業。

不過,專家表示,相比廣州、深圳等周邊城市,惠州的開放程度還有待進一步提升。特別是應當加快複製推廣上海、廣東等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創新推出更多投資和貿易便利化的舉措。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專家杜國臣建議,惠州可以充分發揮對韓合作的產業特色和貿易特點,積極先行先試,創新中韓園區合作模式。

“過去,惠州提國際化並不多,接下來可以探索走國際化道路。”近日,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粵港澳大灣區中,惠州緊鄰香港、深圳,可強化與港深的合作,使惠州的產業、城市更加國際化。

林江建議,惠州應當借力港深,引入更多國際化元素,集聚更多全球創新資源,更好地走向國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