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古蹟-----五峰山連珠塔'

湖北 國風新潮 清江 抗日戰爭 文化 畫上恩施 2019-08-26
"

恩施在抗日戰爭時期也曾作為革命根據地,雖然地小,但也留下過一些古蹟,而恩施五峰山連珠塔就是其中之一。

五峰山因由5座山峰相併峙而得名,其渾圓的山頂狀如連珠,相連不斷,又名連珠山,明、清詩人童昶、商盤有詩《連珠嶺》形容其壯美。主峰之巔建有七級之塔,因依託山高之勢及其南清江大峽口之峻險而氣勢宏偉。登至塔頂,可將整個恩施山城風光和恩施盆地之景物盡收眼底。

"

恩施在抗日戰爭時期也曾作為革命根據地,雖然地小,但也留下過一些古蹟,而恩施五峰山連珠塔就是其中之一。

五峰山因由5座山峰相併峙而得名,其渾圓的山頂狀如連珠,相連不斷,又名連珠山,明、清詩人童昶、商盤有詩《連珠嶺》形容其壯美。主峰之巔建有七級之塔,因依託山高之勢及其南清江大峽口之峻險而氣勢宏偉。登至塔頂,可將整個恩施山城風光和恩施盆地之景物盡收眼底。

恩施古蹟-----五峰山連珠塔

清代連珠塔的修建,前後歷經數十年。據前《恩施縣誌》記載,最先在此建塔的是清乾隆辛卯年(公元1771年),由太守張應桃主持建造七級浮塔,周旋數次沒有成功。60年後,即道光11年(公元1831年)蜀人姒朝綰鼓舞紳庶,招募籌款,僅造二級而終止。次年知縣陳肖儀同準貢生朱榮錄、楊聯綬、李大魁等銳意成之民意 續修該塔竣工。前人建塔,一是此地處四水之匯,山清水秀,景物宜人,是建塔的最佳地點。二是通過建塔等景點,繁榮當地文化,促進文化發展,即今日我們常言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化基礎設施建設。

"

恩施在抗日戰爭時期也曾作為革命根據地,雖然地小,但也留下過一些古蹟,而恩施五峰山連珠塔就是其中之一。

五峰山因由5座山峰相併峙而得名,其渾圓的山頂狀如連珠,相連不斷,又名連珠山,明、清詩人童昶、商盤有詩《連珠嶺》形容其壯美。主峰之巔建有七級之塔,因依託山高之勢及其南清江大峽口之峻險而氣勢宏偉。登至塔頂,可將整個恩施山城風光和恩施盆地之景物盡收眼底。

恩施古蹟-----五峰山連珠塔

清代連珠塔的修建,前後歷經數十年。據前《恩施縣誌》記載,最先在此建塔的是清乾隆辛卯年(公元1771年),由太守張應桃主持建造七級浮塔,周旋數次沒有成功。60年後,即道光11年(公元1831年)蜀人姒朝綰鼓舞紳庶,招募籌款,僅造二級而終止。次年知縣陳肖儀同準貢生朱榮錄、楊聯綬、李大魁等銳意成之民意 續修該塔竣工。前人建塔,一是此地處四水之匯,山清水秀,景物宜人,是建塔的最佳地點。二是通過建塔等景點,繁榮當地文化,促進文化發展,即今日我們常言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化基礎設施建設。

恩施古蹟-----五峰山連珠塔

連珠塔歷經風雨,但古塔雄姿猶存,自建成之日起就成為恩施人民及外賓登寶塔欣賞古代建築藝術、文化藝術,觀恩施山城風光,瞭解恩施的絕好去處。站立塔頂,極目遠望,恩雄山城可盡收眼底,清江劃城而過,城中有山,山中有城,的確給人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和“一覽眾山小”之感,令人心曠神怡。

"

恩施在抗日戰爭時期也曾作為革命根據地,雖然地小,但也留下過一些古蹟,而恩施五峰山連珠塔就是其中之一。

五峰山因由5座山峰相併峙而得名,其渾圓的山頂狀如連珠,相連不斷,又名連珠山,明、清詩人童昶、商盤有詩《連珠嶺》形容其壯美。主峰之巔建有七級之塔,因依託山高之勢及其南清江大峽口之峻險而氣勢宏偉。登至塔頂,可將整個恩施山城風光和恩施盆地之景物盡收眼底。

恩施古蹟-----五峰山連珠塔

清代連珠塔的修建,前後歷經數十年。據前《恩施縣誌》記載,最先在此建塔的是清乾隆辛卯年(公元1771年),由太守張應桃主持建造七級浮塔,周旋數次沒有成功。60年後,即道光11年(公元1831年)蜀人姒朝綰鼓舞紳庶,招募籌款,僅造二級而終止。次年知縣陳肖儀同準貢生朱榮錄、楊聯綬、李大魁等銳意成之民意 續修該塔竣工。前人建塔,一是此地處四水之匯,山清水秀,景物宜人,是建塔的最佳地點。二是通過建塔等景點,繁榮當地文化,促進文化發展,即今日我們常言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化基礎設施建設。

恩施古蹟-----五峰山連珠塔

連珠塔歷經風雨,但古塔雄姿猶存,自建成之日起就成為恩施人民及外賓登寶塔欣賞古代建築藝術、文化藝術,觀恩施山城風光,瞭解恩施的絕好去處。站立塔頂,極目遠望,恩雄山城可盡收眼底,清江劃城而過,城中有山,山中有城,的確給人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和“一覽眾山小”之感,令人心曠神怡。

恩施古蹟-----五峰山連珠塔

抗日戰爭時期,恩施是國民黨湖北省省會所在地,國民黨駐恩施防空指揮部認為連珠塔目標大,會被日機轟炸或成為轟炸恩施的目標,打算拆掉。“拆毀連珠塔”的消息一經傳遍山城,在社會上便引起強烈反響。恩施縣民眾教育館長高荷鮮邀請社會賢達胡鳳偕、張翼洲、高吉甫等召開座談會。會上,張翼洲先生慷慨陳詞:“連珠塔是恩施民眾用聰明智慧和血汗修建起來的,是一百多年的古建築,萬萬不可拆掉,如果說它目標大,那清江橋、飛機場、施巴公路比寶塔要大得多,又怎麼去拆除呢?”大家一致贊同他的遠見卓識,公議不能拆除寶塔,人人有責任保護好古文物,後來防空指揮部放棄了拆毀連珠塔的打算。“張翼洲語救連珠塔”在恩施傳為佳話,體現了恩施人民重文物保護的熱情。

"

恩施在抗日戰爭時期也曾作為革命根據地,雖然地小,但也留下過一些古蹟,而恩施五峰山連珠塔就是其中之一。

五峰山因由5座山峰相併峙而得名,其渾圓的山頂狀如連珠,相連不斷,又名連珠山,明、清詩人童昶、商盤有詩《連珠嶺》形容其壯美。主峰之巔建有七級之塔,因依託山高之勢及其南清江大峽口之峻險而氣勢宏偉。登至塔頂,可將整個恩施山城風光和恩施盆地之景物盡收眼底。

恩施古蹟-----五峰山連珠塔

清代連珠塔的修建,前後歷經數十年。據前《恩施縣誌》記載,最先在此建塔的是清乾隆辛卯年(公元1771年),由太守張應桃主持建造七級浮塔,周旋數次沒有成功。60年後,即道光11年(公元1831年)蜀人姒朝綰鼓舞紳庶,招募籌款,僅造二級而終止。次年知縣陳肖儀同準貢生朱榮錄、楊聯綬、李大魁等銳意成之民意 續修該塔竣工。前人建塔,一是此地處四水之匯,山清水秀,景物宜人,是建塔的最佳地點。二是通過建塔等景點,繁榮當地文化,促進文化發展,即今日我們常言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化基礎設施建設。

恩施古蹟-----五峰山連珠塔

連珠塔歷經風雨,但古塔雄姿猶存,自建成之日起就成為恩施人民及外賓登寶塔欣賞古代建築藝術、文化藝術,觀恩施山城風光,瞭解恩施的絕好去處。站立塔頂,極目遠望,恩雄山城可盡收眼底,清江劃城而過,城中有山,山中有城,的確給人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和“一覽眾山小”之感,令人心曠神怡。

恩施古蹟-----五峰山連珠塔

抗日戰爭時期,恩施是國民黨湖北省省會所在地,國民黨駐恩施防空指揮部認為連珠塔目標大,會被日機轟炸或成為轟炸恩施的目標,打算拆掉。“拆毀連珠塔”的消息一經傳遍山城,在社會上便引起強烈反響。恩施縣民眾教育館長高荷鮮邀請社會賢達胡鳳偕、張翼洲、高吉甫等召開座談會。會上,張翼洲先生慷慨陳詞:“連珠塔是恩施民眾用聰明智慧和血汗修建起來的,是一百多年的古建築,萬萬不可拆掉,如果說它目標大,那清江橋、飛機場、施巴公路比寶塔要大得多,又怎麼去拆除呢?”大家一致贊同他的遠見卓識,公議不能拆除寶塔,人人有責任保護好古文物,後來防空指揮部放棄了拆毀連珠塔的打算。“張翼洲語救連珠塔”在恩施傳為佳話,體現了恩施人民重文物保護的熱情。

恩施古蹟-----五峰山連珠塔


建國初期,黨和國家就頒佈了一系列法規文件加強文物工作,由文化館負責文物保護工作。據走訪原恩施縣文化館文物幹部張明達同志,並查閱恩施市文化館檔案而知,50年代初,連珠塔銅風鈴和第三層塔神龕內泥塑菩薩被毀。1964年,湖北省文化局撥款3000元,由縣文化館對連珠塔進行了局部維修,對塔一、二層各加鋼筋水泥混凝土腰箍一道,砧麵粉水泥砂漿抹縫,以緩解連珠塔傾斜倒塌危險。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八角塔角上雕刻的天王大力士,石坊前後石獅石象等被當作“四舊”破除,以至於缺胳膊斷腿,七零八落。

"

恩施在抗日戰爭時期也曾作為革命根據地,雖然地小,但也留下過一些古蹟,而恩施五峰山連珠塔就是其中之一。

五峰山因由5座山峰相併峙而得名,其渾圓的山頂狀如連珠,相連不斷,又名連珠山,明、清詩人童昶、商盤有詩《連珠嶺》形容其壯美。主峰之巔建有七級之塔,因依託山高之勢及其南清江大峽口之峻險而氣勢宏偉。登至塔頂,可將整個恩施山城風光和恩施盆地之景物盡收眼底。

恩施古蹟-----五峰山連珠塔

清代連珠塔的修建,前後歷經數十年。據前《恩施縣誌》記載,最先在此建塔的是清乾隆辛卯年(公元1771年),由太守張應桃主持建造七級浮塔,周旋數次沒有成功。60年後,即道光11年(公元1831年)蜀人姒朝綰鼓舞紳庶,招募籌款,僅造二級而終止。次年知縣陳肖儀同準貢生朱榮錄、楊聯綬、李大魁等銳意成之民意 續修該塔竣工。前人建塔,一是此地處四水之匯,山清水秀,景物宜人,是建塔的最佳地點。二是通過建塔等景點,繁榮當地文化,促進文化發展,即今日我們常言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化基礎設施建設。

恩施古蹟-----五峰山連珠塔

連珠塔歷經風雨,但古塔雄姿猶存,自建成之日起就成為恩施人民及外賓登寶塔欣賞古代建築藝術、文化藝術,觀恩施山城風光,瞭解恩施的絕好去處。站立塔頂,極目遠望,恩雄山城可盡收眼底,清江劃城而過,城中有山,山中有城,的確給人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和“一覽眾山小”之感,令人心曠神怡。

恩施古蹟-----五峰山連珠塔

抗日戰爭時期,恩施是國民黨湖北省省會所在地,國民黨駐恩施防空指揮部認為連珠塔目標大,會被日機轟炸或成為轟炸恩施的目標,打算拆掉。“拆毀連珠塔”的消息一經傳遍山城,在社會上便引起強烈反響。恩施縣民眾教育館長高荷鮮邀請社會賢達胡鳳偕、張翼洲、高吉甫等召開座談會。會上,張翼洲先生慷慨陳詞:“連珠塔是恩施民眾用聰明智慧和血汗修建起來的,是一百多年的古建築,萬萬不可拆掉,如果說它目標大,那清江橋、飛機場、施巴公路比寶塔要大得多,又怎麼去拆除呢?”大家一致贊同他的遠見卓識,公議不能拆除寶塔,人人有責任保護好古文物,後來防空指揮部放棄了拆毀連珠塔的打算。“張翼洲語救連珠塔”在恩施傳為佳話,體現了恩施人民重文物保護的熱情。

恩施古蹟-----五峰山連珠塔


建國初期,黨和國家就頒佈了一系列法規文件加強文物工作,由文化館負責文物保護工作。據走訪原恩施縣文化館文物幹部張明達同志,並查閱恩施市文化館檔案而知,50年代初,連珠塔銅風鈴和第三層塔神龕內泥塑菩薩被毀。1964年,湖北省文化局撥款3000元,由縣文化館對連珠塔進行了局部維修,對塔一、二層各加鋼筋水泥混凝土腰箍一道,砧麵粉水泥砂漿抹縫,以緩解連珠塔傾斜倒塌危險。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八角塔角上雕刻的天王大力士,石坊前後石獅石象等被當作“四舊”破除,以至於缺胳膊斷腿,七零八落。

恩施古蹟-----五峰山連珠塔

1983年至1985年,湖北省政府撥款10萬元對連珠塔進行重點維修,徵地10餘畝.遷移塔周圍居民10戶,修建了圍牆、院門、石級甬道,維修了石牌坊,修建了通塔公路,安裝了自來水管,開闢了小賣部、攝影部、歌舞廳等旅遊配套設施,將連珠塔闢為文物旅遊景點對外開放。

"

恩施在抗日戰爭時期也曾作為革命根據地,雖然地小,但也留下過一些古蹟,而恩施五峰山連珠塔就是其中之一。

五峰山因由5座山峰相併峙而得名,其渾圓的山頂狀如連珠,相連不斷,又名連珠山,明、清詩人童昶、商盤有詩《連珠嶺》形容其壯美。主峰之巔建有七級之塔,因依託山高之勢及其南清江大峽口之峻險而氣勢宏偉。登至塔頂,可將整個恩施山城風光和恩施盆地之景物盡收眼底。

恩施古蹟-----五峰山連珠塔

清代連珠塔的修建,前後歷經數十年。據前《恩施縣誌》記載,最先在此建塔的是清乾隆辛卯年(公元1771年),由太守張應桃主持建造七級浮塔,周旋數次沒有成功。60年後,即道光11年(公元1831年)蜀人姒朝綰鼓舞紳庶,招募籌款,僅造二級而終止。次年知縣陳肖儀同準貢生朱榮錄、楊聯綬、李大魁等銳意成之民意 續修該塔竣工。前人建塔,一是此地處四水之匯,山清水秀,景物宜人,是建塔的最佳地點。二是通過建塔等景點,繁榮當地文化,促進文化發展,即今日我們常言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化基礎設施建設。

恩施古蹟-----五峰山連珠塔

連珠塔歷經風雨,但古塔雄姿猶存,自建成之日起就成為恩施人民及外賓登寶塔欣賞古代建築藝術、文化藝術,觀恩施山城風光,瞭解恩施的絕好去處。站立塔頂,極目遠望,恩雄山城可盡收眼底,清江劃城而過,城中有山,山中有城,的確給人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和“一覽眾山小”之感,令人心曠神怡。

恩施古蹟-----五峰山連珠塔

抗日戰爭時期,恩施是國民黨湖北省省會所在地,國民黨駐恩施防空指揮部認為連珠塔目標大,會被日機轟炸或成為轟炸恩施的目標,打算拆掉。“拆毀連珠塔”的消息一經傳遍山城,在社會上便引起強烈反響。恩施縣民眾教育館長高荷鮮邀請社會賢達胡鳳偕、張翼洲、高吉甫等召開座談會。會上,張翼洲先生慷慨陳詞:“連珠塔是恩施民眾用聰明智慧和血汗修建起來的,是一百多年的古建築,萬萬不可拆掉,如果說它目標大,那清江橋、飛機場、施巴公路比寶塔要大得多,又怎麼去拆除呢?”大家一致贊同他的遠見卓識,公議不能拆除寶塔,人人有責任保護好古文物,後來防空指揮部放棄了拆毀連珠塔的打算。“張翼洲語救連珠塔”在恩施傳為佳話,體現了恩施人民重文物保護的熱情。

恩施古蹟-----五峰山連珠塔


建國初期,黨和國家就頒佈了一系列法規文件加強文物工作,由文化館負責文物保護工作。據走訪原恩施縣文化館文物幹部張明達同志,並查閱恩施市文化館檔案而知,50年代初,連珠塔銅風鈴和第三層塔神龕內泥塑菩薩被毀。1964年,湖北省文化局撥款3000元,由縣文化館對連珠塔進行了局部維修,對塔一、二層各加鋼筋水泥混凝土腰箍一道,砧麵粉水泥砂漿抹縫,以緩解連珠塔傾斜倒塌危險。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八角塔角上雕刻的天王大力士,石坊前後石獅石象等被當作“四舊”破除,以至於缺胳膊斷腿,七零八落。

恩施古蹟-----五峰山連珠塔

1983年至1985年,湖北省政府撥款10萬元對連珠塔進行重點維修,徵地10餘畝.遷移塔周圍居民10戶,修建了圍牆、院門、石級甬道,維修了石牌坊,修建了通塔公路,安裝了自來水管,開闢了小賣部、攝影部、歌舞廳等旅遊配套設施,將連珠塔闢為文物旅遊景點對外開放。

恩施古蹟-----五峰山連珠塔

而現在連珠塔是俯瞰恩施的寶地,瞭解連珠塔 ,瞭解恩施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