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全程 管理方案 建議收藏(有圖有講解)

花生 農產品 收藏 農之家作物講解 2019-04-23

本篇為大家帶來的是花生病害合集。

花生黑斑病

花生全程 管理方案 建議收藏(有圖有講解)

危害特徵

常造成大量落葉,莢果發育受阻,產量銳減。

葉片受害:黑斑病斑一般比褐斑病斑小,顏色較深呈黑色,葉正背兩面有近圓形或圓形病斑,黃暈不明顯;

為害晚期,葉背病斑有輪紋狀排列小黑點,並有灰褐色黴狀物;

嚴重時,有大量病斑,引起葉片乾枯脫落。葉柄和莖稈發病:病斑橢圓形,黑褐色,病斑多時連成不規則大斑,嚴重的整個葉柄和莖稈變黑枯死。

防治方法

①選種抗病品種;與禾本科、薯類作物輪作;及時清除田間病株殘體,減少菌源;加強田間管理,增強植株長勢。

②當病葉率達到10~15%時開始防治,可用下列藥劑:60%唑醚·代森聯水分散粒劑700~1000倍液;或25%戊唑醇水乳劑2000~2500倍液;或8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

花生褐斑病

花生全程 管理方案 建議收藏(有圖有講解)

危害特徵

葉片受害:初期產生圓形或不規則形,黃褐色小斑點,有黃暈;潮溼時,在葉正面病斑上產生灰色黴狀物;發病嚴重時,幾個病斑匯合在—起,使葉片乾枯脫落,僅留頂端3~5個幼嫩葉片。

葉柄、莖稈受害:病斑為長橢圓形,暗褐色,中間稍凹陷。

防治方法

①選種抗病品種;與禾本科、薯類作物輪作;及時清除田間病株殘體,減少菌源;加強田間管理,增強植株長勢。

②當病葉率達到10~15%時開始防治,可用下列藥劑:60%唑醚·代森聯水分散粒劑700~1000倍液;或25%戊唑醇水乳劑2000~2500倍液;或8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

花生鏽病

花生全程 管理方案 建議收藏(有圖有講解)

花生全程 管理方案 建議收藏(有圖有講解)

危害特徵

花生鏽病在各個生育階段都可發生,但以結莢期以後發生嚴重。葉片染病:初期葉背出現針尖大小白斑,後變黃色,隨著病斑擴大,病部突起呈黃褐色,表皮破裂後,露出鐵鏽色的粉末,長滿夏孢子堆的葉片很快變黃乾枯,出現早衰現象。為害嚴重的花生莢果不能結果,在土中腐爛。

防治方法

①選種抗病品種;實行輪作;及時清除田間落粒自生苗和病株殘體,減少菌源;春花生適時早播,秋花生適時晚播,避開發病高峰期;加強田間管理,增強植株長勢。

②在花生鏽病中心病株率10%左右,或葉片產生1~2個病斑時開始防治,可選以下藥劑: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500~600倍液;或40%福美雙•拌種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

花生冠腐病

花生全程 管理方案 建議收藏(有圖有講解)

危害特徵

花生出苗前發病:造成爛種。

出苗後發病:引起根冠和根頸部腐爛,初期為黃褐色,後為黑褐色至黑色,表皮縱裂,呈幹腐狀,最後只剩下破碎的纖維組織,植株為枯萎狀。拔起病株易斷頭,斷口在根頸部,附近可見黑色的黴狀物,維管束變紫褐色。

防治方法

①注意種子質量,播前精選飽滿無病,沒有黴變種子;實行輪作;加強田間管理,增強植株長勢。

②播種前種子處理:可用萎鏽靈·福美多等種衣劑拌種處理,或用種子重量0.2%的50%多菌靈或福美雙可溼性粉劑拌種。

③花生齊苗後和開花前,可噴灑下列藥劑: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600~1000倍液。

花生莖腐病

花生全程 管理方案 建議收藏(有圖有講解)

危害特徵

從苗期到成株期均可發生,主要為害莖枝,引起腐爛。苗期發病:種子萌發後即可感病,受害子葉黑褐色幹腐狀,沿子葉葉柄擴展到莖基部,產生黃褐色、不規則形水漬狀病斑,後變為黑褐色腐爛,其上密生黑色突起小點;病株變黃,萎蔫下垂,數天後即可枯死。花生成株期發病:主莖和側枝成段變黑枯死,密生小黑點。

防治方法

①選種抗病品種;實行輪作;及時清除田間落粒自生苗和病株殘體,減少菌源;加強田間肥水管理,增強植株長勢。

②播種前種子處理:可用咯菌腈、嘧菌脂等藥劑拌種,也可用種子重量0.2%的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拌種。

③花生齊苗後和開花前,噴灑下列藥劑: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

花生白絹病

花生全程 管理方案 建議收藏(有圖有講解)

危害特徵

主要為害莖部、果柄及莢果。葉片發病:初期枯黃,邊緣焦枯,最後枯萎而死。根莖發病:基部組織軟腐,呈纖維狀,表皮脫落,嚴重的整株枯死。果柄和莢果發病:長出很多白色菌絲,呈溼腐狀腐爛。溼度大時可見白色絹絲狀菌絲覆蓋病部和四周地面,後產生油菜籽狀白色小菌核,最後變黃土色至黑褐色。

防治方法

①選種抗病品種;實行輪作;及時清除田間落粒自生苗和病株殘體,減少菌源;加強田間肥水管理,增強植株長勢。

②播種前種子處理:用種子重量0.2%的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或30%萎鏽•吡蟲啉懸浮種衣劑拌種。

③在花生下針期,可用下列藥劑:50%腐黴利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50%異菌脲可溼性粉劑1000~2000倍液,隔7~10天噴1次,連續3~4次。

花生網斑病

花生全程 管理方案 建議收藏(有圖有講解)

危害特徵

主要為害葉片,莖、葉柄也可受害。

葉片受害:一般植株下部葉片先發病;在葉正面產生褐色小點或星芒狀網紋,病斑擴大後形成近圓形褐色至黑褐色大斑,邊緣呈網狀不清晰,表面粗糙,著色不均勻,無黃暈;只有當正面病斑充分擴展時,背面才出現褐色斑痕。

葉柄和莖受害:初為褐色小點,後擴展為長條形或橢圓形病斑,中央略凹陷,嚴重時引起莖葉枯死,後期病部有不明顯的黑色小點。

防治方法

①選種抗病品種;實行輪作;及時清除田間病株殘體,減少菌源;深耕深翻,適時播種;加強田間肥水管理,增強植株長勢。

②花生髮病初期,當田間病葉率10~15%時應及時施藥防治,可用下列藥劑:7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500~600倍液;或25%多·錳鋅可溼性粉劑300~600倍液;或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2000~3000倍液。

花生焦斑病

花生全程 管理方案 建議收藏(有圖有講解)

危害特徵

花生焦斑病主要為害葉片,也可為害葉柄、莖和果針。

葉片染病:先從葉尖或葉緣發病,病斑楔形或半圓形,由黃變褐,邊緣深褐色,周圍有黃色暈圈,後變灰褐、枯死破裂,如焦灼狀,上生許多小黑點即病菌子囊殼。葉片中部病斑初與黑斑病、褐斑病相似,後擴大成近圓形褐斑。該病常與葉斑病混生,有明顯胡麻狀斑。在焦斑病病斑內有黑斑病或褐斑病、鏽病斑點。收穫前多雨情況下,該病出現急性症狀。葉片上產生圓形或不定形黑褐色小漬狀大斑塊,迅速蔓延造成全葉枯死,變黑褐色,並發展到葉柄、莖、果針上。

莖及葉柄染病:病斑呈不規則形,淺褐色,水漬狀,上生病菌的子囊殼。

防治方法

①選種抗病品種;實行輪作;及時清除田間病株殘體,減少菌源;深耕深翻,適時播種;加強田間肥水管理,增強植株長勢。

②當10~15%病葉率,病情指數3~5時,可選用:50%三氯異氰尿酸1500倍液,或8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800倍液防治,相隔10~5天噴1次,病害重的噴2~3次。嚴重時可選用10%苯醚甲環唑或30%苯甲·丙環唑3000~4000倍液。

花生根腐病

花生全程 管理方案 建議收藏(有圖有講解)

危害特徵

在花生各生育期皆可發生。出苗前受害:爛種、爛芽。苗期受害:根腐、苗枯。成株期受害:根腐、莖基腐和莢腐,病株地上部表現矮小、生長不良、葉片變黃,終致全株枯萎。

由於本病發病部位主要在根部及維管束,使病株根變褐腐爛,維管束變褐,主根皺縮幹腐,形似老鼠尾狀,患部表面有黃白色至淡紅色黴層(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防治方法

①合理輪作;做好種子的收、選、晒、藏等項工作;播前翻晒種子,剔除變色、黴爛、破損的種子;加強田間肥水管理,增強植株長勢。

②種子處理:用種子重量0.3%的三唑酮、咯菌腈或多菌靈可溼粉拌種,密封24小時後播種。

③該病最好提前預防,發現病情及時防治:可採用多菌靈、福美多等與葉面肥混合灌根或莖基部噴淋。也可用:50%三氯異氰尿酸1500倍液,或50%氯溴異氰尿酸粉劑1000倍液,噴霧或淋根部。

花生瘡痂病

花生全程 管理方案 建議收藏(有圖有講解)

危害特徵

主要為害葉片、葉柄及莖部。

葉片染病:初葉兩面產生圓形至不規則形小斑點,邊緣稍隆起,中間凹陷,葉面上病斑黃褐色,葉背面為淡紅褐色,具褐色邊緣,色淡,乾燥時破裂或穿孔。

葉柄、莖部染病:初生卵圓形隆起的稍大病斑,中部下陷,有的呈典型“火山口”狀,斑面龜裂,木栓化粗糙更為明顯,多數病斑融合時,引起葉柄及莖扭曲,上端枯死。

防治方法

①選種抗病品種;實行輪作;及時清除田間病殘體;雨後及時排水,合理密植,保證通風透氣;加強肥水管理,增強植株長勢

②發病初期,可選擇噴灑: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中後期用: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2000倍液,或10%已唑醇懸浮劑1500倍液,或30%苯甲·丙環唑1500倍液,連噴2~3次。

花生青枯病

花生全程 管理方案 建議收藏(有圖有講解)

危害特徵

該病從苗期至收穫期均可發生,以盛花期最多。是典型的維管束病害,主要侵染根部,使主根根尖變褐軟腐,根瘤墨綠色。

從根莖部開始發生,向上擴展到植株頂端,縱切根莖部,初期導管為淺褐色,後變黑褐色。橫切病部,呈環狀排列的維管束變深褐色,在溼潤條件下用手捏壓時溢出渾濁的白色細菌膿液。

病株上的果柄、莢果呈褐黑色溼腐狀。初期通常是主莖頂梢葉片失水萎焉,早晨葉片張開晚,傍晚提早閉合;後全株葉片自上而下急劇凋萎,整個植株青枯死亡。

防治方法

①實行水旱輪作或花生與冬小麥輪作;及時清除田間病殘體,集中處理;加強田間管理,合理肥水管理,減少地下害蟲,增強植株長勢;酸性土壤可施用石灰,降低土壤酸度,減輕病害發生。

②發病初期,可噴施:72%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溶性粉劑3000倍液,或88%水合黴素可溶性粉劑1500~2000倍液,或36%三氯異氰尿酸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

花生炭疽病

花生全程 管理方案 建議收藏(有圖有講解)

危害特徵

主要為害葉片,以下部葉片發病較多。先從葉緣或葉尖發病,病斑沿主脈擴展,褐色或暗褐色,從葉尖侵入的病斑沿主脈擴展呈楔形、長橢圓或不規則形;

從葉緣侵入的病斑呈半圓形或長半圓形,病斑褐色或暗褐色,有不明顯輪紋,邊緣黃褐色,病斑上著生許多不明顯小黑點,即病菌分生孢子盤,溼度大時小黑點轉為硃紅色小點,用放大鏡看還隱現黑色刺毛狀物。

該病與斑枯病不易區分,如有刺毛狀物或硃紅色小點時,即為花生炭疽病。

防治方法

①重病區注意選用抗病品種;實行輪作;清除病株殘體,深翻土地;加強栽培管理,合理密植,增施磷鉀肥,清溝排水。

②結合其他葉斑病及早噴藥預防控制,可選用:25%溴菌腈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5000倍液,或30%苯甲·丙環唑乳油3000倍液,連噴2~3次,隔7~15天噴1次。

花生病毒病

花生全程 管理方案 建議收藏(有圖有講解)

危害特徵

花生病毒病分為:花生條紋病毒病(別名:輕斑駁病)、花生黃花葉病(別名:花生花葉病)、花生矮化病毒病(別名:花生普通病毒病)、花生芽枯病毒病。發生廣,為害大。

花生條紋病毒病:植株頂部嫩葉葉色濃淡相間斑駁,沿著側脈現綠色條紋,植株稍矮化,葉片不明顯變小。

花生黃花葉病毒病:植株頂部嫩葉初期變現為褪綠黃斑,葉片捲曲,隨後發展為黃綠相間的花葉,網狀明脈等多種症狀,病株中度矮化。

花生矮化病毒病:初在頂端嫩葉出現明脈或褪綠斑,隨後發展成淺綠與綠色相間的普通花葉症狀,沿側脈現輻射狀綠色小條紋和斑點,葉片變窄小,葉緣波狀扭曲,病株常中度矮化,莢果發育明顯受阻,形成很多小果和畸形果。

花生芽枯病毒病:頂端葉片初期伴有壞死,頂端生長受抑,節間縮短,植株明顯矮化。

防治方法

①因地制宜選用抗病品種;選用無病種子,建立無病留種基地,勿從病區掉種;適當早播,採用地膜覆蓋栽培或與高杆作物間作;及早拔除病株,清除周圍雜草及寄主植物,減少侵染來源;及時誘殺或藥殺傳毒蟲媒。

②防治秋蚜:田間有蚜蟲墩率20~30%,每墩蚜20~30頭時,應馬上噴灑50%吡蚜酮乳油3000~5000倍液,或25%啶蟲脒可溶性粉劑2000倍液。

③花生苗期可噴施植物病毒疫苗500倍液,具有免疫和治療作用。發病初期可用50%三氯異氰尿酸1000~1500倍液,或2%氨基寡糖素水劑200~300倍液,或20%嗎胍·乙酸銅可溼性粉劑250~300倍液,或0.5%香菇多糖水劑250~350倍液,間隔5~7天,連用2~3次。

花生立枯病和紋枯病

花生全程 管理方案 建議收藏(有圖有講解)

花生立枯病

花生全程 管理方案 建議收藏(有圖有講解)

花生紋枯病

危害特徵

花生立枯病主要發生在苗期。苗期幼莢染病:腐爛不能出土。根頸和莖基部染病:形成黃褐色凹陷斑,有時為許多小斑,繞莖一週呈環狀斑後引起整株死亡。拔起病株可見和土粒粘在一起的白色絲狀菌絲。莖基部現暗褐色狹長幹縮凹陷斑。後病部組織撕裂。果柄和莢果染病:呈黑褐色腐爛。

花生紋枯病主要發生在成株期。葉片染病:在葉尖或葉緣出現暗褐色病斑,漸向內擴展病斑連片成不規則雲紋斑。溼度大時,下部葉片腐爛脫落,並向上部葉片擴展,在腐爛葉片上生白色菌絲和菌核,菌核初白色後變暗褐色。莖部染病:形成雲紋狀斑,嚴重時造成莖枝腐爛,植株易倒伏。果柄、果莢染病:果柄易斷,造成落果。後期病部產生暗褐色菌核。

防治方法

①避免連作或與紋枯病重的水稻田輪作;搞好排灌系統,及時排除積水,降低田間溼度;合理密植,不偏施過施氮肥,增施磷鉀肥

②種子處理:用種子重量0.2%的三唑酮、咯菌腈或多菌靈可溼粉拌種,密封24小時後播種。

③發病初期,可選擇以下藥劑進行防治:5%井岡黴素800~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每畝用藥液60~75L,隔10~15天一次,連防2~3次。

花生爛種

花生全程 管理方案 建議收藏(有圖有講解)

發生規律

種子質量差、貯藏不當、貯藏期過長或種子大小不勻、播種深淺不一,造成出苗不其或缺苗斷壟;

播種過早或播種後,遇到連陰天,外界氣溫低,地勢低窪、土壤黏重、整地質量不高,種子發芽率低;

施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或施肥濃度過高或誘發根蛆為害;常年連作,苗期病害嚴重的都易發生爛根。

防治方法

①精選良種,對留種的花生要做到適期收穫並及時晾晒,科學貯藏;播種前要對種子進行晾晒;輪作倒茬;適時播種;科學澆水,防止大水漫灌;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

②拌種:用種子重量0.1%的50%甲基硫菌靈或50%多菌靈等拌種,可預防病害、降低爛種發生的機率。

花生黑腐病

花生全程 管理方案 建議收藏(有圖有講解)

危害特徵

由於患部表面病徵呈紅色(病菌有性態子實體子囊殼),故稱紅腐病。此病發生於花生中後期特別是在收穫前的植株生育後期,主要侵害植株近地際部,病株主莖與側枝莖基部、根頭部、子房柄、莢果等部位均可受害,致莖部變褐腐爛,部分皮層脫落,斷吊爛莢普遍,病株外觀呈葉片枯萎乃至全株枯死,病田現一窩窩枯死病中心。拔起病株檢視,患部表面密生棕紅色小粒點病徵,病株附近的土壤亦可見粘附著棕紅色小粒點。

防治方法

①重病田實行水旱輪作1~2年;收穫時徹底收集病藤集中燒燬,避免用病藤漚肥,以減少初侵染菌源;高畦深溝栽培,提高植地防澇抗旱能力,防止大水浸灌,雨後及時排水;配方施肥,適當增施磷鉀肥,勿偏施過施氮肥。

②播前精選種子,剔除可疑種子,進行種子消毒:40%三唑酮·多菌靈或45%三唑酮·福美雙可溼粉按種子重量0.3%拌種並密封48小時後播種。

③從下針結莢期開始,加強巡查,發現中心病株,隨即噴施:75%百菌清+70%甲基硫菌靈(1:1)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75%百菌清+30%氧氯化銅(1:1)1800~1000倍液,或40%三唑酮·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3~4次或更多,隔10~15天1次,前密後疏,交替施用,著重噴施植株下部及地面。

花生根結線蟲病

花生全程 管理方案 建議收藏(有圖有講解)

危害特徵

主要為害植株的地下部,引起地上部分生長髮育不良。凡是花生入土部分(根、莢果等)都能受線蟲為害,播種半個月後,花生主根開始生長時,線蟲侵入主根尖端,使根尖膨大變為紡錘形或不規則的蟲癭,初呈乳白色,後變淡黃色至深褐色,表面粗糙,經多次再侵染,形成鬚根團並有腥臭味。

花生受害後,根部吸收水分和養分的機能受阻,且根瘤減少,莖葉變黃,開花推遲,結莢很少。到7~8月雨季來臨時,病株由黃變綠,但仍比健株矮小,結果少而秕。此外在根頸、果柄和果殼上有時也能形成根結。

防治方法

①加強檢疫,保護無病區;在病區收穫時要深挖細收,不要將病果、病根遺留在土壤中,同時將花生苗、雜草連根挖除,燒掉;實行輪作;增施有機肥,深耕土壤。

②播種前處理:用5%噻唑膦顆粒劑,或0.5%阿維菌素10-20倍液,或10.5%阿維·噻唑膦顆粒劑在開溝時溝距60釐米,溝深15釐米,把藥撒勻後覆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