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綿深圳”今年將新增海綿城市面積 30平方公里以上

環境保護 城市規劃 十三五 日本 中國地理信息產業網 中國地理信息產業網 2017-08-31

在寸土寸金的深圳市福田區的中心區有一個特殊的公園,不僅鳥語花香,更重要是利用場地地勢及雨水匯流特性構建景觀水系、公園內還在慢跑道兩側設置生態草溝等與海綿城市相關的生態與環境保護的諸多巧妙設計。香蜜公園正是深圳在2016年入選國家第二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後的重要民生工程。

“海綿深圳”今年將新增海綿城市面積 30平方公里以上

對於深圳來說,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傳統城市發展模式已經不可持續。未來深圳將以國際一流海綿城市建設為目標,高標準推動海綿城市建設。尤其是今年將新增海綿城市建設面積達30平方公里以上。

海綿城市建設迫在眉睫

何為“海綿城市”,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淨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態系統功能,減少城市洪澇災害的發生,減少水汙染等。

深圳在城市建設中素來走在全國前列。作為人口密度最高的一線城市,尤其是地處南方,下雨多發,城市的建設更需要有先進的想法。作為國內較早引入海綿城市建設理念的城市之一,深圳在2009年就決定全面加強低影響開發雨水綜合利用管理工作。2016年,深圳更是入選了國家第二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

海綿城市的建設相當於一個城市建設的系統工程,為了更好完成這個嚴峻的工作,深圳市政府也在積極推進相關政策。去年年底印發實施《深圳市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推進綠色發展的涉水頂層設計。今年3月,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以下簡稱深圳市規土委)又發佈《關於印發〈深圳市海綿城市規劃要點和審查細則〉的通知》。

通知顯示,深圳將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計劃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

另外,根據海綿城市建設“十三五”總體工作目標,今年深圳將新增海綿城市建設面積達30平方公里以上,全年既有設施海綿化改造項目達到150項。除光明鳳凰城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外,還將做好包括國際低碳城、壩光片區等全市23個重點區域制定海綿城市建設項目落地。

深圳市規土委相關人士對中國房地產報記者表示:“海綿城市建設是民生工程,通過採取‘滲、滯、蓄、淨、用、排’等措施,將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讓城市能夠自然地‘呼吸’。尤其是深圳會建設制度完善、機制健全、手段先進、措施到位的管理體系,來更好達成海綿城市建設目標。”

不過上述人士也指出,“伴隨著城市開發,深圳地面硬化佔比不斷提高,水文條件改變很大,對深圳的水安全和水環境兩方面建設都提出了嚴峻挑戰。作為城市化和工業化的副產品,城市水文條件的改變是各大城市發展過程中所面對的共同問題。海綿城市的建設也是迫在眉睫。”

資料顯示,改革開放以來30多年間,我國城鎮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提升到2015年的56.1%。這種壓縮型的快速城鎮化,導致城市建設歷史欠賬較多,城市建設“重面子、輕裡子,重數量、輕質量”的現象較為普遍,深圳也不例外。

每逢雨季,洪澇問題就成為市民與城市管理者的心腹之患。此前臺風天氣,深圳一些地鐵站的水能淹過小腿。郊區一些道路水淹超過1米5,令車輛無法通行。即便是建設最年輕的城市,深圳一樣需要關注海綿城市的建設問題。

事實上,深圳已經建設了近100個海綿城市示範項目,例如大運中心、東部華僑城、萬科中心、深圳南山商業文化中心、光明鳳凰城等示範項目或示範片區中,因地制宜地採用了綠色屋頂、可滲透路面,以及自然排水系統等低影響開發雨水綜合利用設施,取得良好的環境、生態、節水效益。

深圳房地產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李宇嘉對中國房地產報記者表示:“海綿城市和土地資源無關,和空間結構有關,越是人口密度高、建築分佈多的城市,越應該強調海綿城市的建設。這能讓空間資源、水資源流通更順暢。過去城市在建設地下管道對人口密度和建築密度的承載考慮的不夠,導致深圳這樣人口高密度城市有內澇、擁堵問題。像日本、新加坡,能同時將人口多、空間狹窄、地下循環連為一體。深圳未來會大面積發展海綿城市建設,地下空間會和地上空間融合。”

多重手段建設海綿城市項目

官方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市海綿城市入庫項目共計590個,2017年預計可完工444個(其中既有設施海綿化改造項目195個),全市年度新增海綿城市面積可達34平方公里。

2016年4月,以光明鳳凰城為試點區域,深圳市成功入選第二批“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也是以該試點區域,在今年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建設司通報2016年度海綿城市試點績效評價中,令深圳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工作考核得分位列第二批14個城市第1名。

光明新區在不少深圳人眼中屬於“郊區”,此前城市建設較為緩慢,由於地下排水管網不完善,地面硬化面積過多,缺乏雨水的吸收、儲蓄、滲透、淨化功能,經常出現“逢雨必澇,遇澇則癱”的問題。另外下雨時雨水從地下管網流失,導致地下水位下降,水資源短缺。

可是如今再來到光明新區光明城站附近的38號路,表面上和普通道路無異,事實上路面下暗藏玄機,道路採用下凹式綠地、透水路面等工程措施:在車道、自行車道和人行道採用各種溫拌及再生透水建材等新型材料;在道路中央和兩側綠化帶建設下凹式綠地,能過濾、滯蓄、滲透、淨化雨水。

光明新區為了建設好海綿城市試點,創新建設方式,實現海綿城市建設嵌入式開發,將海綿城市創建的重要指標列入許可證,作為項目建設和規劃許可的重要條件。此外還鼓勵社會資本共同參與,根據考核結果,分級予以資金補貼、容積率獎勵、深圳市綠色建築評級加分和資助,引導社會資本持續投入。

有機構研報指出,城市內澇頻現將催生建設海綿城市的迫切需求,從而有望開啟萬億級的投資空間。但是面對每平方公里1億元-1.5億元的建設成本,試點地區資金缺口普遍偏大,在這種情況下,通過PPP模式引入社會資本的迫切性進一步提升。

光明新區也試點了PPP模式,光明水質淨化廠一期提標改造採用DROT(設計—改造—運營—移交)模式,投資約1.7億元;二期工程採用DBOT(設計—建設—運營—移交)模式,投資約4.85億元,建成後實現汙水處理能力為每天3.8萬立方米,出水水質達到IV類標準、出廠汙泥含水率低於50%。

該項目總投資約15.82億元,經過公開競標,最終是由光明新區管委會和深圳市水務集團、中鐵十五局集團、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等三方中標社會資本注資5億元組建項目公司,負責該項目的建設。

據悉,該項目最終建成30萬立方米/天處理能力水質淨化廠和總長度約982公里汙水管網的“廠網一體化”項目包,將大幅提高新區汙水收集率和處理率,解決華星光電G11項目每天3.8萬立方米工業廢水達標排放問題。

有業內人士對中國房地產報記者指出:“很多城市在前期建設時是沒有考慮到內澇災害要如何處理,這導致建設海綿城市的迫切需求。加上近年來政策和試點頻出,反映了國家層面的堅定態度,未來有望爆發一波海綿城市的投資熱潮。但是海綿城市的建設需要鉅額資金,此時政府就需要地方投資平臺來融資建設。如何利用好社會資金來共同建設就成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

海綿城市項目也提升樓盤品質

目前,深圳已湧現出大批覆蓋各個建設類型的海綿城市示範項目。其中就包括海綿型房屋建築(如南山區後海二小、光明新區群眾體育中心等)、海綿型道路(如大鵬新區壩光片區新態路等)、海綿型公園綠地(如福田區紅樹林生態公園、福田區香蜜公園)等。

籌建了3年的香蜜公園於今年7月開園,之前是一塊業態複雜、環境髒雜亂的農業用地,經過精雕細琢後,轉變成一個集生態、休閒、婚慶、閱讀於一體的綜合性大型市政公園。

而該項目因為地理位置優越,周邊更是豪宅密佈,如綠景虹灣、萬科瑧山府、寶能公館、東海國際公寓等,均價在10萬元/平方米。

同樣的還有紅樹林生態公園,作為深圳灣溼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亞熱帶海灣紅樹林溼地為主要風景特徵,集“科普教育、海濱文化、自然景觀、休閒遊覽”各種功能為一體的公園。

周邊二手房的價格也居高不下,安居客信息顯示,碧海雲天均價8.9萬元/平方米,連1997年的物業金海燕花園均價都在7.1萬元/平方米。

美聯物業全國研究中心總監何倩茹對中國房地產報記者表示:“公園建設是城市配套設施,而且這些綠地早已有規劃,不能完全說是為某些住宅小區而設。反過來,我認為是一些住宅區域憑藉地理優勢,將這些綠地資源收為己用,提升了樓盤的居住品質。但整體來講,附近有公園的住宅項目,肯定會更受市場歡迎。”

何倩茹也指出,“深圳是四大一線城市裡最年輕的城市,也是歷史負擔最小的一個城市。作為開放型的城市,也更願意、更容易去吸收國際上前沿的城市發展理念。目前,建設生態型城市已成趨勢,民生項目的建設是重點,而且也只能有政府去主導,因此為了使深圳發展的更好、走得更遠,政府必須花大力氣去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