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丨進入梅雨季,注意!這個不速之客毒過砒霜

提醒丨進入梅雨季,注意!這個不速之客毒過砒霜

圖片來源於網絡

微信號:shoudushipinanquan

提醒丨進入梅雨季,注意!這個不速之客毒過砒霜

眼下,北方已進入汛期,南方則進入梅雨季。在悶熱潮溼的環境中,黃麴黴素極易不請自來。

黃麴黴素存在於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小到花生、玉米、大豆,大到土壤、動植物,都存在被黃麴黴素汙染的可能。稍不注意,就會病從口入。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王蔚虹介紹,1毫克黃麴黴素就是致癌劑量,而毒素是砒霜的68倍。

有致癌、致畸形等危害

黃麴黴素是由黴菌(黃麴黴、寄生麴黴)代謝產生的一類毒性極強的化合物,曾於1993年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為I類致癌物質,是已知致癌物中,也是已知的黴菌毒素中,致癌能力最強的化合物。

王蔚虹表示,黃麴黴素對人體的危害主要體現在黃麴黴素的免疫抑制性及致突變、致癌、致畸形等危害性。研究表明,黃麴黴素對多種癌症的發生都具有誘導作用,尤其是對肝臟具有很強的破壞作用,在一定劑量下可能直接誘導原發性肝癌的發生,雖然對於人的致癌性危害尚缺乏直接證據,但諸多流行病學調查認為,大量攝入黃麴黴素與人原發性肝癌的發生具有相關性。

“黃麴黴素作為一種劇毒物質,致癌性僅僅是其危害的冰山一角。”王蔚虹解釋道,短期大量攝入黃麴黴素可造成黃麴黴素的急性中毒,出現包括急性肝炎、肝組織出血性壞死等肝損傷,哪怕是少量的黃麴黴素,若是長期攝入也會出現肝纖維化、生長髮育遲緩、不孕、胎兒畸形等慢性中毒症狀。

家庭防黴攻略

王蔚虹提醒大家,黃麴黴素在潮溼的環境中極易滋生,梅雨季來臨,大家更要提高警惕,小心病從口入!

不吃發黴食物

花生、玉米、黃豆、大米等一定要在乾燥環境存放,避免潮溼的環境讓黴菌生長。無論何種食物,一旦發生黴變,不能再食用。

遠離剩飯剩菜

不要認為熟食就能放鬆警惕,變質的米飯最容易產生黃麴黴毒素。

不吃發苦堅果

如果吃到變苦的瓜子等堅果,一定要及時吐掉並且漱口。因為瓜子等堅果的苦味正是來自黴變過程中產生的黃麴黴毒素。

筷子要洗乾淨

筷子本身並不會長黃麴黴菌,但經常使用它來食用花生、玉米等澱粉含量高的食物,一旦清洗不乾淨,極易黴變。

當心小作坊芝麻醬

有些小作坊為了降低成本,會用糠芝麻、癟花生甚至變質的芝麻、花生做原料,其中變質的花生中含有黃麴黴毒素。

來源:新京報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

即可訂閱2019年《中國食品安全報》

提醒丨進入梅雨季,注意!這個不速之客毒過砒霜

>>>>

大家都在看

散裝酒灌廢酒瓶 20秒變“品牌酒”農業農村部:北京市順義區非洲豬瘟疫區解除封鎖定了!北京烤鴨發佈技術規範北京舉報小作坊等食品安全違法 將實行“首問責任制”

長按關注首都食品安全

中國食品安全報社主辦

宣傳食品安全政策法規,發佈北京權威消息,

推介好食品品牌,普及食安營養知識,

引導科學健康飲食,提高首都市民生活質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