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瀘州,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黃葛樹,是抹不去的記憶'

"
"
在瀘州,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黃葛樹,是抹不去的記憶

小時候的歲月一去不復返,那些老街老巷終究沒有逃過時代的變遷,慢慢給發展讓了路。生活在這座古老的城市,每天卻都是新的。這些年瀘州城的延展,已經跨越了明清的城廓,自不必說民國時期的變遷,即便三十年前,它還有很多過去的遺留。

但是三十年後,一切都變得模糊,當初的青年、壯年,已經變成了今日的老人,但是他們卻再也沒有了過去乘涼的院子,那時候的老人,可以在夏季的時候,搖這一把蒲扇,坐在太師椅上,喝著一盅濃濃的沱茶,跟喜歡聽故事的後生們,講述古江陽的過往。

如今住進了高樓大廈,生活的方便大大優於往昔貧乏的日子,但是同事也關起了交際的大門。現在足不出戶也可以知道天下大事,但是家鄉的歷史,卻鮮有人再追問。

"
在瀘州,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黃葛樹,是抹不去的記憶

小時候的歲月一去不復返,那些老街老巷終究沒有逃過時代的變遷,慢慢給發展讓了路。生活在這座古老的城市,每天卻都是新的。這些年瀘州城的延展,已經跨越了明清的城廓,自不必說民國時期的變遷,即便三十年前,它還有很多過去的遺留。

但是三十年後,一切都變得模糊,當初的青年、壯年,已經變成了今日的老人,但是他們卻再也沒有了過去乘涼的院子,那時候的老人,可以在夏季的時候,搖這一把蒲扇,坐在太師椅上,喝著一盅濃濃的沱茶,跟喜歡聽故事的後生們,講述古江陽的過往。

如今住進了高樓大廈,生活的方便大大優於往昔貧乏的日子,但是同事也關起了交際的大門。現在足不出戶也可以知道天下大事,但是家鄉的歷史,卻鮮有人再追問。

在瀘州,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黃葛樹,是抹不去的記憶

知道的人已經越來越少,還剩下的也找不到同好暢聊。要知道,沒有聽眾的故事,再怎麼精彩都無法引起共鳴。

好在瀘州還有濱江路,還有老茶館,雖然比起鄉下場鎮和河灘壩上那些不可同日而語,沒有長條凳,沒有竹編藤椅,也沒有蓋碗茶,但到底給了願意講古和願意聽過去的人,一個可以聚會的地方。

但是這樣的機會也不多,因為大家都很忙。好在還可以拍些影像和寫點文字,記錄下來的東西,或許有一天會被大家翻閱。再不濟,留著給自己做個念想。

"
在瀘州,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黃葛樹,是抹不去的記憶

小時候的歲月一去不復返,那些老街老巷終究沒有逃過時代的變遷,慢慢給發展讓了路。生活在這座古老的城市,每天卻都是新的。這些年瀘州城的延展,已經跨越了明清的城廓,自不必說民國時期的變遷,即便三十年前,它還有很多過去的遺留。

但是三十年後,一切都變得模糊,當初的青年、壯年,已經變成了今日的老人,但是他們卻再也沒有了過去乘涼的院子,那時候的老人,可以在夏季的時候,搖這一把蒲扇,坐在太師椅上,喝著一盅濃濃的沱茶,跟喜歡聽故事的後生們,講述古江陽的過往。

如今住進了高樓大廈,生活的方便大大優於往昔貧乏的日子,但是同事也關起了交際的大門。現在足不出戶也可以知道天下大事,但是家鄉的歷史,卻鮮有人再追問。

在瀘州,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黃葛樹,是抹不去的記憶

知道的人已經越來越少,還剩下的也找不到同好暢聊。要知道,沒有聽眾的故事,再怎麼精彩都無法引起共鳴。

好在瀘州還有濱江路,還有老茶館,雖然比起鄉下場鎮和河灘壩上那些不可同日而語,沒有長條凳,沒有竹編藤椅,也沒有蓋碗茶,但到底給了願意講古和願意聽過去的人,一個可以聚會的地方。

但是這樣的機會也不多,因為大家都很忙。好在還可以拍些影像和寫點文字,記錄下來的東西,或許有一天會被大家翻閱。再不濟,留著給自己做個念想。

在瀘州,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黃葛樹,是抹不去的記憶

瀘州,一個因水而生的地方,一個由山而建的城市,在經歷了千年的航運繁榮後,一度曾想成為工業城市,最後還是敗給了交通和地域,還有自身的不足。好在還有一個酒,長沱兩江的自豪感,唯獨瀘州老窖可以繼續炫耀,但是其他,我們不知道再從何說起。

關於歷史文化名城,我們願意多說一點過去,這不是一味懷古不前,而是我們知道這些曾經還有很多值得去傳承。

但是,被列入《大不列顛百科全書》的瀘州百子圖沒了,它挨著的枇杷溝也沒了,南城的城垣和王爺廟沒有了,大關門和小關門不見了,忠山上已經看不到歲月的痕跡,北城的城垣也更加破敗,唯有一些黃葛樹還在頑強的咬緊舊城牆的縫隙,努力的生長著,彷彿在告訴瀘州人,要堅強啊,無論什麼樣的環境,都有生存的可能。

"
在瀘州,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黃葛樹,是抹不去的記憶

小時候的歲月一去不復返,那些老街老巷終究沒有逃過時代的變遷,慢慢給發展讓了路。生活在這座古老的城市,每天卻都是新的。這些年瀘州城的延展,已經跨越了明清的城廓,自不必說民國時期的變遷,即便三十年前,它還有很多過去的遺留。

但是三十年後,一切都變得模糊,當初的青年、壯年,已經變成了今日的老人,但是他們卻再也沒有了過去乘涼的院子,那時候的老人,可以在夏季的時候,搖這一把蒲扇,坐在太師椅上,喝著一盅濃濃的沱茶,跟喜歡聽故事的後生們,講述古江陽的過往。

如今住進了高樓大廈,生活的方便大大優於往昔貧乏的日子,但是同事也關起了交際的大門。現在足不出戶也可以知道天下大事,但是家鄉的歷史,卻鮮有人再追問。

在瀘州,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黃葛樹,是抹不去的記憶

知道的人已經越來越少,還剩下的也找不到同好暢聊。要知道,沒有聽眾的故事,再怎麼精彩都無法引起共鳴。

好在瀘州還有濱江路,還有老茶館,雖然比起鄉下場鎮和河灘壩上那些不可同日而語,沒有長條凳,沒有竹編藤椅,也沒有蓋碗茶,但到底給了願意講古和願意聽過去的人,一個可以聚會的地方。

但是這樣的機會也不多,因為大家都很忙。好在還可以拍些影像和寫點文字,記錄下來的東西,或許有一天會被大家翻閱。再不濟,留著給自己做個念想。

在瀘州,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黃葛樹,是抹不去的記憶

瀘州,一個因水而生的地方,一個由山而建的城市,在經歷了千年的航運繁榮後,一度曾想成為工業城市,最後還是敗給了交通和地域,還有自身的不足。好在還有一個酒,長沱兩江的自豪感,唯獨瀘州老窖可以繼續炫耀,但是其他,我們不知道再從何說起。

關於歷史文化名城,我們願意多說一點過去,這不是一味懷古不前,而是我們知道這些曾經還有很多值得去傳承。

但是,被列入《大不列顛百科全書》的瀘州百子圖沒了,它挨著的枇杷溝也沒了,南城的城垣和王爺廟沒有了,大關門和小關門不見了,忠山上已經看不到歲月的痕跡,北城的城垣也更加破敗,唯有一些黃葛樹還在頑強的咬緊舊城牆的縫隙,努力的生長著,彷彿在告訴瀘州人,要堅強啊,無論什麼樣的環境,都有生存的可能。

在瀘州,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黃葛樹,是抹不去的記憶

黃葛樹,雖然不是瀘州的市樹,但是它曾經遍佈瀘州大街小巷,廟宇庭院,古鎮老場。這是一個神一樣存在的樹種。它似乎不在乎土壤的肥沃或貧瘠,環境是否惡劣,雨水是否充沛,以及大家是否對它關愛有加。

只要它在這裡生了根,就不會再考慮搬家離去。哪怕它生在的地方是牆縫石壁,它也會讓自己把這堅硬的磐石緊緊包裹,互為依存。

然後春天它會長出一種酸酸的嫩芽,吸引饞嘴的孩子們去咀嚼,這大概是它刻意給孩子們的春天禮物,那並不甜美的味道反而給大家留下了童年的美好回憶。夏季它開出鵝黃的花,花香讓人神清氣爽,並且如蘭花一般的氣質,黃葛樹在這裡也很奇怪,有的會變成黃葛蘭,有的則是無花樹,不知道是黃葛樹分了公母,還是它們只是近親,並不是一種樹,因為大的黃葛樹,從來沒有開花。但是不管怎麼說,每一個老瀘州人記憶裡都有一棵黃葛樹。

"
在瀘州,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黃葛樹,是抹不去的記憶

小時候的歲月一去不復返,那些老街老巷終究沒有逃過時代的變遷,慢慢給發展讓了路。生活在這座古老的城市,每天卻都是新的。這些年瀘州城的延展,已經跨越了明清的城廓,自不必說民國時期的變遷,即便三十年前,它還有很多過去的遺留。

但是三十年後,一切都變得模糊,當初的青年、壯年,已經變成了今日的老人,但是他們卻再也沒有了過去乘涼的院子,那時候的老人,可以在夏季的時候,搖這一把蒲扇,坐在太師椅上,喝著一盅濃濃的沱茶,跟喜歡聽故事的後生們,講述古江陽的過往。

如今住進了高樓大廈,生活的方便大大優於往昔貧乏的日子,但是同事也關起了交際的大門。現在足不出戶也可以知道天下大事,但是家鄉的歷史,卻鮮有人再追問。

在瀘州,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黃葛樹,是抹不去的記憶

知道的人已經越來越少,還剩下的也找不到同好暢聊。要知道,沒有聽眾的故事,再怎麼精彩都無法引起共鳴。

好在瀘州還有濱江路,還有老茶館,雖然比起鄉下場鎮和河灘壩上那些不可同日而語,沒有長條凳,沒有竹編藤椅,也沒有蓋碗茶,但到底給了願意講古和願意聽過去的人,一個可以聚會的地方。

但是這樣的機會也不多,因為大家都很忙。好在還可以拍些影像和寫點文字,記錄下來的東西,或許有一天會被大家翻閱。再不濟,留著給自己做個念想。

在瀘州,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黃葛樹,是抹不去的記憶

瀘州,一個因水而生的地方,一個由山而建的城市,在經歷了千年的航運繁榮後,一度曾想成為工業城市,最後還是敗給了交通和地域,還有自身的不足。好在還有一個酒,長沱兩江的自豪感,唯獨瀘州老窖可以繼續炫耀,但是其他,我們不知道再從何說起。

關於歷史文化名城,我們願意多說一點過去,這不是一味懷古不前,而是我們知道這些曾經還有很多值得去傳承。

但是,被列入《大不列顛百科全書》的瀘州百子圖沒了,它挨著的枇杷溝也沒了,南城的城垣和王爺廟沒有了,大關門和小關門不見了,忠山上已經看不到歲月的痕跡,北城的城垣也更加破敗,唯有一些黃葛樹還在頑強的咬緊舊城牆的縫隙,努力的生長著,彷彿在告訴瀘州人,要堅強啊,無論什麼樣的環境,都有生存的可能。

在瀘州,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黃葛樹,是抹不去的記憶

黃葛樹,雖然不是瀘州的市樹,但是它曾經遍佈瀘州大街小巷,廟宇庭院,古鎮老場。這是一個神一樣存在的樹種。它似乎不在乎土壤的肥沃或貧瘠,環境是否惡劣,雨水是否充沛,以及大家是否對它關愛有加。

只要它在這裡生了根,就不會再考慮搬家離去。哪怕它生在的地方是牆縫石壁,它也會讓自己把這堅硬的磐石緊緊包裹,互為依存。

然後春天它會長出一種酸酸的嫩芽,吸引饞嘴的孩子們去咀嚼,這大概是它刻意給孩子們的春天禮物,那並不甜美的味道反而給大家留下了童年的美好回憶。夏季它開出鵝黃的花,花香讓人神清氣爽,並且如蘭花一般的氣質,黃葛樹在這裡也很奇怪,有的會變成黃葛蘭,有的則是無花樹,不知道是黃葛樹分了公母,還是它們只是近親,並不是一種樹,因為大的黃葛樹,從來沒有開花。但是不管怎麼說,每一個老瀘州人記憶裡都有一棵黃葛樹。

在瀘州,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黃葛樹,是抹不去的記憶

查閱資料發現,黃葛樹居然就是菩提樹,釋迦牟尼在樹下終於成了正果,這種樹也跟著沾了光,成了被人頂禮膜拜的對象。舊時風俗,在我國西南一帶,黃葛樹只能在寺廟、公共場合才能種植,家庭很少種植。我估計是因為它生命力太強,而且長勢太猛,一般家裡沒有那麼大的地供它生長,露天和曠野,古寺與山間才是它最好的歸屬。

黃葛樹其實是一種桑科榕樹,歷史悠久,北魏的《水經注》及明清時期的《蜀中名勝記》和《峨眉山志》中多有記述,主要分佈於中國西南地區海拔500米以下的川江流域。因古時巴蜀人士訛音將桷(jué)讀為葛(gé),瀘州民間也將黃桷樹稱為黃葛樹。

很多老瀘州人以前住平房小院,門外可能都有一棵黃葛樹,南城、北城,枇杷溝,大關門,小市,藍田、小市凡是老瀘州的地方,不管是城區還是鄉鎮,當年馬路邊、山坡旁、石縫中、巖壁上,冠蓋如傘、古態盎然的老黃葛樹遍佈瀘州的各個角落;大家習以為常,也對它有一種特別的喜愛。

"
在瀘州,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黃葛樹,是抹不去的記憶

小時候的歲月一去不復返,那些老街老巷終究沒有逃過時代的變遷,慢慢給發展讓了路。生活在這座古老的城市,每天卻都是新的。這些年瀘州城的延展,已經跨越了明清的城廓,自不必說民國時期的變遷,即便三十年前,它還有很多過去的遺留。

但是三十年後,一切都變得模糊,當初的青年、壯年,已經變成了今日的老人,但是他們卻再也沒有了過去乘涼的院子,那時候的老人,可以在夏季的時候,搖這一把蒲扇,坐在太師椅上,喝著一盅濃濃的沱茶,跟喜歡聽故事的後生們,講述古江陽的過往。

如今住進了高樓大廈,生活的方便大大優於往昔貧乏的日子,但是同事也關起了交際的大門。現在足不出戶也可以知道天下大事,但是家鄉的歷史,卻鮮有人再追問。

在瀘州,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黃葛樹,是抹不去的記憶

知道的人已經越來越少,還剩下的也找不到同好暢聊。要知道,沒有聽眾的故事,再怎麼精彩都無法引起共鳴。

好在瀘州還有濱江路,還有老茶館,雖然比起鄉下場鎮和河灘壩上那些不可同日而語,沒有長條凳,沒有竹編藤椅,也沒有蓋碗茶,但到底給了願意講古和願意聽過去的人,一個可以聚會的地方。

但是這樣的機會也不多,因為大家都很忙。好在還可以拍些影像和寫點文字,記錄下來的東西,或許有一天會被大家翻閱。再不濟,留著給自己做個念想。

在瀘州,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黃葛樹,是抹不去的記憶

瀘州,一個因水而生的地方,一個由山而建的城市,在經歷了千年的航運繁榮後,一度曾想成為工業城市,最後還是敗給了交通和地域,還有自身的不足。好在還有一個酒,長沱兩江的自豪感,唯獨瀘州老窖可以繼續炫耀,但是其他,我們不知道再從何說起。

關於歷史文化名城,我們願意多說一點過去,這不是一味懷古不前,而是我們知道這些曾經還有很多值得去傳承。

但是,被列入《大不列顛百科全書》的瀘州百子圖沒了,它挨著的枇杷溝也沒了,南城的城垣和王爺廟沒有了,大關門和小關門不見了,忠山上已經看不到歲月的痕跡,北城的城垣也更加破敗,唯有一些黃葛樹還在頑強的咬緊舊城牆的縫隙,努力的生長著,彷彿在告訴瀘州人,要堅強啊,無論什麼樣的環境,都有生存的可能。

在瀘州,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黃葛樹,是抹不去的記憶

黃葛樹,雖然不是瀘州的市樹,但是它曾經遍佈瀘州大街小巷,廟宇庭院,古鎮老場。這是一個神一樣存在的樹種。它似乎不在乎土壤的肥沃或貧瘠,環境是否惡劣,雨水是否充沛,以及大家是否對它關愛有加。

只要它在這裡生了根,就不會再考慮搬家離去。哪怕它生在的地方是牆縫石壁,它也會讓自己把這堅硬的磐石緊緊包裹,互為依存。

然後春天它會長出一種酸酸的嫩芽,吸引饞嘴的孩子們去咀嚼,這大概是它刻意給孩子們的春天禮物,那並不甜美的味道反而給大家留下了童年的美好回憶。夏季它開出鵝黃的花,花香讓人神清氣爽,並且如蘭花一般的氣質,黃葛樹在這裡也很奇怪,有的會變成黃葛蘭,有的則是無花樹,不知道是黃葛樹分了公母,還是它們只是近親,並不是一種樹,因為大的黃葛樹,從來沒有開花。但是不管怎麼說,每一個老瀘州人記憶裡都有一棵黃葛樹。

在瀘州,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黃葛樹,是抹不去的記憶

查閱資料發現,黃葛樹居然就是菩提樹,釋迦牟尼在樹下終於成了正果,這種樹也跟著沾了光,成了被人頂禮膜拜的對象。舊時風俗,在我國西南一帶,黃葛樹只能在寺廟、公共場合才能種植,家庭很少種植。我估計是因為它生命力太強,而且長勢太猛,一般家裡沒有那麼大的地供它生長,露天和曠野,古寺與山間才是它最好的歸屬。

黃葛樹其實是一種桑科榕樹,歷史悠久,北魏的《水經注》及明清時期的《蜀中名勝記》和《峨眉山志》中多有記述,主要分佈於中國西南地區海拔500米以下的川江流域。因古時巴蜀人士訛音將桷(jué)讀為葛(gé),瀘州民間也將黃桷樹稱為黃葛樹。

很多老瀘州人以前住平房小院,門外可能都有一棵黃葛樹,南城、北城,枇杷溝,大關門,小市,藍田、小市凡是老瀘州的地方,不管是城區還是鄉鎮,當年馬路邊、山坡旁、石縫中、巖壁上,冠蓋如傘、古態盎然的老黃葛樹遍佈瀘州的各個角落;大家習以為常,也對它有一種特別的喜愛。

在瀘州,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黃葛樹,是抹不去的記憶

而在北城明清城垣的牆壁間,就有幾棵從牆縫裡生長,匆匆百年,一開始被包裹在牆裡,慢慢的把牆給包裹了。其實這種情況,當初並不少見,只是今天,市區裡有點鳳毛麟角了。

當年瀘州好多地方,都有粗壯得需要好幾個人合抱才能圍攏的黃葛樹,在它的樹幹下,夏季的時候三五成群地坐著一些歇涼的人,那些中午的鳴蟬時分,家家戶戶都不約而同地端著飯菜,聚合在黃葛樹下,講述家長裡短的溫暖故事。

而黃葛樹還具備一些川南瀘州古老的舊風俗信仰,老一輩的瀘州人相信,黃葛樹是有靈氣的樹。

瀘州的小孩子呱呱落地,一兩歲時候,身體孱弱,大人們擔心孩子養不大,於是把孩子過繼給那些不知道多少年歲的老黃葛樹,孩子的衣服栓在樹身上,樹邊點上香燭,那時候的人們相信,這樣的儀式是可以讓小孩子受到庇佑,也可以遇難成祥,逢凶化吉的。

"
在瀘州,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黃葛樹,是抹不去的記憶

小時候的歲月一去不復返,那些老街老巷終究沒有逃過時代的變遷,慢慢給發展讓了路。生活在這座古老的城市,每天卻都是新的。這些年瀘州城的延展,已經跨越了明清的城廓,自不必說民國時期的變遷,即便三十年前,它還有很多過去的遺留。

但是三十年後,一切都變得模糊,當初的青年、壯年,已經變成了今日的老人,但是他們卻再也沒有了過去乘涼的院子,那時候的老人,可以在夏季的時候,搖這一把蒲扇,坐在太師椅上,喝著一盅濃濃的沱茶,跟喜歡聽故事的後生們,講述古江陽的過往。

如今住進了高樓大廈,生活的方便大大優於往昔貧乏的日子,但是同事也關起了交際的大門。現在足不出戶也可以知道天下大事,但是家鄉的歷史,卻鮮有人再追問。

在瀘州,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黃葛樹,是抹不去的記憶

知道的人已經越來越少,還剩下的也找不到同好暢聊。要知道,沒有聽眾的故事,再怎麼精彩都無法引起共鳴。

好在瀘州還有濱江路,還有老茶館,雖然比起鄉下場鎮和河灘壩上那些不可同日而語,沒有長條凳,沒有竹編藤椅,也沒有蓋碗茶,但到底給了願意講古和願意聽過去的人,一個可以聚會的地方。

但是這樣的機會也不多,因為大家都很忙。好在還可以拍些影像和寫點文字,記錄下來的東西,或許有一天會被大家翻閱。再不濟,留著給自己做個念想。

在瀘州,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黃葛樹,是抹不去的記憶

瀘州,一個因水而生的地方,一個由山而建的城市,在經歷了千年的航運繁榮後,一度曾想成為工業城市,最後還是敗給了交通和地域,還有自身的不足。好在還有一個酒,長沱兩江的自豪感,唯獨瀘州老窖可以繼續炫耀,但是其他,我們不知道再從何說起。

關於歷史文化名城,我們願意多說一點過去,這不是一味懷古不前,而是我們知道這些曾經還有很多值得去傳承。

但是,被列入《大不列顛百科全書》的瀘州百子圖沒了,它挨著的枇杷溝也沒了,南城的城垣和王爺廟沒有了,大關門和小關門不見了,忠山上已經看不到歲月的痕跡,北城的城垣也更加破敗,唯有一些黃葛樹還在頑強的咬緊舊城牆的縫隙,努力的生長著,彷彿在告訴瀘州人,要堅強啊,無論什麼樣的環境,都有生存的可能。

在瀘州,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黃葛樹,是抹不去的記憶

黃葛樹,雖然不是瀘州的市樹,但是它曾經遍佈瀘州大街小巷,廟宇庭院,古鎮老場。這是一個神一樣存在的樹種。它似乎不在乎土壤的肥沃或貧瘠,環境是否惡劣,雨水是否充沛,以及大家是否對它關愛有加。

只要它在這裡生了根,就不會再考慮搬家離去。哪怕它生在的地方是牆縫石壁,它也會讓自己把這堅硬的磐石緊緊包裹,互為依存。

然後春天它會長出一種酸酸的嫩芽,吸引饞嘴的孩子們去咀嚼,這大概是它刻意給孩子們的春天禮物,那並不甜美的味道反而給大家留下了童年的美好回憶。夏季它開出鵝黃的花,花香讓人神清氣爽,並且如蘭花一般的氣質,黃葛樹在這裡也很奇怪,有的會變成黃葛蘭,有的則是無花樹,不知道是黃葛樹分了公母,還是它們只是近親,並不是一種樹,因為大的黃葛樹,從來沒有開花。但是不管怎麼說,每一個老瀘州人記憶裡都有一棵黃葛樹。

在瀘州,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黃葛樹,是抹不去的記憶

查閱資料發現,黃葛樹居然就是菩提樹,釋迦牟尼在樹下終於成了正果,這種樹也跟著沾了光,成了被人頂禮膜拜的對象。舊時風俗,在我國西南一帶,黃葛樹只能在寺廟、公共場合才能種植,家庭很少種植。我估計是因為它生命力太強,而且長勢太猛,一般家裡沒有那麼大的地供它生長,露天和曠野,古寺與山間才是它最好的歸屬。

黃葛樹其實是一種桑科榕樹,歷史悠久,北魏的《水經注》及明清時期的《蜀中名勝記》和《峨眉山志》中多有記述,主要分佈於中國西南地區海拔500米以下的川江流域。因古時巴蜀人士訛音將桷(jué)讀為葛(gé),瀘州民間也將黃桷樹稱為黃葛樹。

很多老瀘州人以前住平房小院,門外可能都有一棵黃葛樹,南城、北城,枇杷溝,大關門,小市,藍田、小市凡是老瀘州的地方,不管是城區還是鄉鎮,當年馬路邊、山坡旁、石縫中、巖壁上,冠蓋如傘、古態盎然的老黃葛樹遍佈瀘州的各個角落;大家習以為常,也對它有一種特別的喜愛。

在瀘州,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黃葛樹,是抹不去的記憶

而在北城明清城垣的牆壁間,就有幾棵從牆縫裡生長,匆匆百年,一開始被包裹在牆裡,慢慢的把牆給包裹了。其實這種情況,當初並不少見,只是今天,市區裡有點鳳毛麟角了。

當年瀘州好多地方,都有粗壯得需要好幾個人合抱才能圍攏的黃葛樹,在它的樹幹下,夏季的時候三五成群地坐著一些歇涼的人,那些中午的鳴蟬時分,家家戶戶都不約而同地端著飯菜,聚合在黃葛樹下,講述家長裡短的溫暖故事。

而黃葛樹還具備一些川南瀘州古老的舊風俗信仰,老一輩的瀘州人相信,黃葛樹是有靈氣的樹。

瀘州的小孩子呱呱落地,一兩歲時候,身體孱弱,大人們擔心孩子養不大,於是把孩子過繼給那些不知道多少年歲的老黃葛樹,孩子的衣服栓在樹身上,樹邊點上香燭,那時候的人們相信,這樣的儀式是可以讓小孩子受到庇佑,也可以遇難成祥,逢凶化吉的。

在瀘州,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黃葛樹,是抹不去的記憶

由於天生喜歡在各種,並不適合樹木生長的地方成就,所以它畢竟要使自己的身體扭曲變形,千姿百態,來適應它存活下來的奇特空間。

這樣不但沒有拉低黃葛樹的顏值,反而讓它更具神祕感,你要是一棵長得規規矩矩,端端正正的黃葛樹,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不走尋常路,才能做出非尋常的事情,這大概就是黃葛樹讓我們喜歡的原因吧。

雖然黃葛樹並不是瀘州的市樹,今天膜拜它的人已經遠遠沒有過去的人多了,因為社會的發展,人們的信仰早就崩塌,現在很多人都說,只信的是自己,他們不相信別的事物,並不是代表他們有多堅強或者多科學,只是內心的空虛加上物慾無休止的追逐,已經忘記了身邊還有哪些動人的風景。

"
在瀘州,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黃葛樹,是抹不去的記憶

小時候的歲月一去不復返,那些老街老巷終究沒有逃過時代的變遷,慢慢給發展讓了路。生活在這座古老的城市,每天卻都是新的。這些年瀘州城的延展,已經跨越了明清的城廓,自不必說民國時期的變遷,即便三十年前,它還有很多過去的遺留。

但是三十年後,一切都變得模糊,當初的青年、壯年,已經變成了今日的老人,但是他們卻再也沒有了過去乘涼的院子,那時候的老人,可以在夏季的時候,搖這一把蒲扇,坐在太師椅上,喝著一盅濃濃的沱茶,跟喜歡聽故事的後生們,講述古江陽的過往。

如今住進了高樓大廈,生活的方便大大優於往昔貧乏的日子,但是同事也關起了交際的大門。現在足不出戶也可以知道天下大事,但是家鄉的歷史,卻鮮有人再追問。

在瀘州,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黃葛樹,是抹不去的記憶

知道的人已經越來越少,還剩下的也找不到同好暢聊。要知道,沒有聽眾的故事,再怎麼精彩都無法引起共鳴。

好在瀘州還有濱江路,還有老茶館,雖然比起鄉下場鎮和河灘壩上那些不可同日而語,沒有長條凳,沒有竹編藤椅,也沒有蓋碗茶,但到底給了願意講古和願意聽過去的人,一個可以聚會的地方。

但是這樣的機會也不多,因為大家都很忙。好在還可以拍些影像和寫點文字,記錄下來的東西,或許有一天會被大家翻閱。再不濟,留著給自己做個念想。

在瀘州,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黃葛樹,是抹不去的記憶

瀘州,一個因水而生的地方,一個由山而建的城市,在經歷了千年的航運繁榮後,一度曾想成為工業城市,最後還是敗給了交通和地域,還有自身的不足。好在還有一個酒,長沱兩江的自豪感,唯獨瀘州老窖可以繼續炫耀,但是其他,我們不知道再從何說起。

關於歷史文化名城,我們願意多說一點過去,這不是一味懷古不前,而是我們知道這些曾經還有很多值得去傳承。

但是,被列入《大不列顛百科全書》的瀘州百子圖沒了,它挨著的枇杷溝也沒了,南城的城垣和王爺廟沒有了,大關門和小關門不見了,忠山上已經看不到歲月的痕跡,北城的城垣也更加破敗,唯有一些黃葛樹還在頑強的咬緊舊城牆的縫隙,努力的生長著,彷彿在告訴瀘州人,要堅強啊,無論什麼樣的環境,都有生存的可能。

在瀘州,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黃葛樹,是抹不去的記憶

黃葛樹,雖然不是瀘州的市樹,但是它曾經遍佈瀘州大街小巷,廟宇庭院,古鎮老場。這是一個神一樣存在的樹種。它似乎不在乎土壤的肥沃或貧瘠,環境是否惡劣,雨水是否充沛,以及大家是否對它關愛有加。

只要它在這裡生了根,就不會再考慮搬家離去。哪怕它生在的地方是牆縫石壁,它也會讓自己把這堅硬的磐石緊緊包裹,互為依存。

然後春天它會長出一種酸酸的嫩芽,吸引饞嘴的孩子們去咀嚼,這大概是它刻意給孩子們的春天禮物,那並不甜美的味道反而給大家留下了童年的美好回憶。夏季它開出鵝黃的花,花香讓人神清氣爽,並且如蘭花一般的氣質,黃葛樹在這裡也很奇怪,有的會變成黃葛蘭,有的則是無花樹,不知道是黃葛樹分了公母,還是它們只是近親,並不是一種樹,因為大的黃葛樹,從來沒有開花。但是不管怎麼說,每一個老瀘州人記憶裡都有一棵黃葛樹。

在瀘州,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黃葛樹,是抹不去的記憶

查閱資料發現,黃葛樹居然就是菩提樹,釋迦牟尼在樹下終於成了正果,這種樹也跟著沾了光,成了被人頂禮膜拜的對象。舊時風俗,在我國西南一帶,黃葛樹只能在寺廟、公共場合才能種植,家庭很少種植。我估計是因為它生命力太強,而且長勢太猛,一般家裡沒有那麼大的地供它生長,露天和曠野,古寺與山間才是它最好的歸屬。

黃葛樹其實是一種桑科榕樹,歷史悠久,北魏的《水經注》及明清時期的《蜀中名勝記》和《峨眉山志》中多有記述,主要分佈於中國西南地區海拔500米以下的川江流域。因古時巴蜀人士訛音將桷(jué)讀為葛(gé),瀘州民間也將黃桷樹稱為黃葛樹。

很多老瀘州人以前住平房小院,門外可能都有一棵黃葛樹,南城、北城,枇杷溝,大關門,小市,藍田、小市凡是老瀘州的地方,不管是城區還是鄉鎮,當年馬路邊、山坡旁、石縫中、巖壁上,冠蓋如傘、古態盎然的老黃葛樹遍佈瀘州的各個角落;大家習以為常,也對它有一種特別的喜愛。

在瀘州,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黃葛樹,是抹不去的記憶

而在北城明清城垣的牆壁間,就有幾棵從牆縫裡生長,匆匆百年,一開始被包裹在牆裡,慢慢的把牆給包裹了。其實這種情況,當初並不少見,只是今天,市區裡有點鳳毛麟角了。

當年瀘州好多地方,都有粗壯得需要好幾個人合抱才能圍攏的黃葛樹,在它的樹幹下,夏季的時候三五成群地坐著一些歇涼的人,那些中午的鳴蟬時分,家家戶戶都不約而同地端著飯菜,聚合在黃葛樹下,講述家長裡短的溫暖故事。

而黃葛樹還具備一些川南瀘州古老的舊風俗信仰,老一輩的瀘州人相信,黃葛樹是有靈氣的樹。

瀘州的小孩子呱呱落地,一兩歲時候,身體孱弱,大人們擔心孩子養不大,於是把孩子過繼給那些不知道多少年歲的老黃葛樹,孩子的衣服栓在樹身上,樹邊點上香燭,那時候的人們相信,這樣的儀式是可以讓小孩子受到庇佑,也可以遇難成祥,逢凶化吉的。

在瀘州,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黃葛樹,是抹不去的記憶

由於天生喜歡在各種,並不適合樹木生長的地方成就,所以它畢竟要使自己的身體扭曲變形,千姿百態,來適應它存活下來的奇特空間。

這樣不但沒有拉低黃葛樹的顏值,反而讓它更具神祕感,你要是一棵長得規規矩矩,端端正正的黃葛樹,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不走尋常路,才能做出非尋常的事情,這大概就是黃葛樹讓我們喜歡的原因吧。

雖然黃葛樹並不是瀘州的市樹,今天膜拜它的人已經遠遠沒有過去的人多了,因為社會的發展,人們的信仰早就崩塌,現在很多人都說,只信的是自己,他們不相信別的事物,並不是代表他們有多堅強或者多科學,只是內心的空虛加上物慾無休止的追逐,已經忘記了身邊還有哪些動人的風景。

在瀘州,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黃葛樹,是抹不去的記憶

那天,江陽沽酒客路過三聖城垣,一個在城牆邊的黃葛樹被莫名的砍去,一種心痛湧了上來,我不知道它為什麼沒有留住自己的身體,被腰斬的滋味肯定不好受吧!

但是它還活著,根繼續向著牆外延伸,砍去的兩邊還有樹葉,明年春天的時候是否能再次看到你發芽呢?你的傷口能不能再次癒合,多年以後有沒有其他的枝幹重新發出,瀘州城區的老黃葛樹日漸稀少,未來我們還能看到多少?

其實黃葛樹更像我們這座城市的根脈,記錄著瀘州百姓的青春。而它樸實無華、堅忍頑強的特點,同樣也是這座城市的精神寫照。希望以後我們的後代依然能在那些殘舊的牆縫裡看到它生命的奇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