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不想上學”的孩子內心裡,都有著強烈的想上學的願望'

不完美媽媽 藝術 心理學 睡眠 黃衣心理 2019-09-15
"

最近得到一套有趣的繪本,是美國作家凱特·克里斯的著作,由中信出版集團2019年8月第一版,其材質入選《北京市綠色印刷工程——優秀出版物綠色印刷示範項目》。該書獲美國圖書館協會最佳圖書獎、美國插畫家協會原創藝術金獎、美國銀行街年度最佳童書的稱號。

在這套名為《世界上最壞的媽媽——兒童安全感與幸福力培養繪本》系列的5本書裡,最讓我深有感觸的就是《噩夢快走開》了,也許是因為最近自己接了太多“不想上學”孩子的心理諮詢的原因吧。

諮詢做的多了,就會發現一些規律,很多是家長看不到的內容,比如每個孩子都是想上學的,只是他們不知道是什麼攔住了自己;比如認為自己非常瞭解孩子的家長,在聽到孩子內心的聲音時說:他從來沒告訴過我這些……太多有意思的現象,促使我不吐不快。

"

最近得到一套有趣的繪本,是美國作家凱特·克里斯的著作,由中信出版集團2019年8月第一版,其材質入選《北京市綠色印刷工程——優秀出版物綠色印刷示範項目》。該書獲美國圖書館協會最佳圖書獎、美國插畫家協會原創藝術金獎、美國銀行街年度最佳童書的稱號。

在這套名為《世界上最壞的媽媽——兒童安全感與幸福力培養繪本》系列的5本書裡,最讓我深有感觸的就是《噩夢快走開》了,也許是因為最近自己接了太多“不想上學”孩子的心理諮詢的原因吧。

諮詢做的多了,就會發現一些規律,很多是家長看不到的內容,比如每個孩子都是想上學的,只是他們不知道是什麼攔住了自己;比如認為自己非常瞭解孩子的家長,在聽到孩子內心的聲音時說:他從來沒告訴過我這些……太多有意思的現象,促使我不吐不快。

每一個“不想上學”的孩子內心裡,都有著強烈的想上學的願望

小兔子,你的恐懼,只有你自己能戰勝。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適應障礙的孩子內心,都發生了什麼吧。

導致他們不想上學的原因,各不相同

因為身體不適不想上學,因為挨批評了不想上學,因為想和媽媽在一起不想上學,因為不適應學校的環境不想上學……

細細的諮詢之下,發現孩子們不想上學的原因各不相同,就算是相同的一個原因,其中的感受也是不一樣的。

可以說千百個適應障礙的孩子,就有千百個不想上學的感覺。

做父母親的在這其中產生的高焦慮,嚴重影響著孩子的行為。父母親接納的態度、平和的心態,和焦慮的心態,形成的反應不同,給孩子的感受不同。也就影響著孩子前進的步伐。

每一個“不想上學”的孩子內心裡,都有著強烈的想上學的願望

無論什麼樣的原因,都只是攔住孩子上學腳步的“攔路虎”而已。細細地詢問下來,每個孩子都是嚮往學校的,只是他們自己都不清楚,究竟是什麼攔住了他。

但不可否定的,是每個有適應障礙的孩子內心都有強烈的想上學的願望。正因為他們想要上學,又面臨著一個困境不能去,所以孩子們內心才更加焦慮,更加的無助。

話說回來,假如孩子不想上學,他就不要去好了,為什麼還要表現出軀體症狀?為什麼還要呈現出情緒激動?

所以家長們一定要看到這一點,不要一味指責孩子懶,不願意上學。他們想要上學,只是在他們和上學之間,有一些什麼我們沒有看到的東西。

"

最近得到一套有趣的繪本,是美國作家凱特·克里斯的著作,由中信出版集團2019年8月第一版,其材質入選《北京市綠色印刷工程——優秀出版物綠色印刷示範項目》。該書獲美國圖書館協會最佳圖書獎、美國插畫家協會原創藝術金獎、美國銀行街年度最佳童書的稱號。

在這套名為《世界上最壞的媽媽——兒童安全感與幸福力培養繪本》系列的5本書裡,最讓我深有感觸的就是《噩夢快走開》了,也許是因為最近自己接了太多“不想上學”孩子的心理諮詢的原因吧。

諮詢做的多了,就會發現一些規律,很多是家長看不到的內容,比如每個孩子都是想上學的,只是他們不知道是什麼攔住了自己;比如認為自己非常瞭解孩子的家長,在聽到孩子內心的聲音時說:他從來沒告訴過我這些……太多有意思的現象,促使我不吐不快。

每一個“不想上學”的孩子內心裡,都有著強烈的想上學的願望

小兔子,你的恐懼,只有你自己能戰勝。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適應障礙的孩子內心,都發生了什麼吧。

導致他們不想上學的原因,各不相同

因為身體不適不想上學,因為挨批評了不想上學,因為想和媽媽在一起不想上學,因為不適應學校的環境不想上學……

細細的諮詢之下,發現孩子們不想上學的原因各不相同,就算是相同的一個原因,其中的感受也是不一樣的。

可以說千百個適應障礙的孩子,就有千百個不想上學的感覺。

做父母親的在這其中產生的高焦慮,嚴重影響著孩子的行為。父母親接納的態度、平和的心態,和焦慮的心態,形成的反應不同,給孩子的感受不同。也就影響著孩子前進的步伐。

每一個“不想上學”的孩子內心裡,都有著強烈的想上學的願望

無論什麼樣的原因,都只是攔住孩子上學腳步的“攔路虎”而已。細細地詢問下來,每個孩子都是嚮往學校的,只是他們自己都不清楚,究竟是什麼攔住了他。

但不可否定的,是每個有適應障礙的孩子內心都有強烈的想上學的願望。正因為他們想要上學,又面臨著一個困境不能去,所以孩子們內心才更加焦慮,更加的無助。

話說回來,假如孩子不想上學,他就不要去好了,為什麼還要表現出軀體症狀?為什麼還要呈現出情緒激動?

所以家長們一定要看到這一點,不要一味指責孩子懶,不願意上學。他們想要上學,只是在他們和上學之間,有一些什麼我們沒有看到的東西。

每一個“不想上學”的孩子內心裡,都有著強烈的想上學的願望

每個孩子內心都有著沒被成年人看到的困境

所以當家長一再強調孩子“不想上學”的時候,孩子既委屈難過,又有憤怒,還有愧疚不安。

他們內心有著沒有被成年人看到的委屈,積壓起來,讓他們喘不過氣來。現實的壓力和成長的壓力堆積在他們心裡,越來越多,越來越無處消解。

於是這些壓力就轉變為攻擊自己內在的武器,或對外釋放,或對內搗亂。左衝右突的結果,就使得孩子無法正常的適應社會,表現出了不能上學的行為。

一般來說,當家長看到孩子的困境,孩子感覺到自己是被接納的、被理解的,他們自身的狀態就會更好一些。

現實中是家長只懂得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對於他們心底的感受經常不知該如何貼近。

這也就造成了親子之間的誤解,家長不懂得孩子的困境,孩子不懂得家長的願意付出,這種關係的不匹配,形成了孩子成長中的壓力之一。


當我翻開《噩夢快走開》這本書,我發現,作者告訴我們怎麼應對孩子的困境:

接納孩子的噩夢狀態——心理邊界要做好

當小兔子做了噩夢,媽媽過來安慰他,然後就去睡覺了,留下小兔子自己面對睡了一半的夜晚。

我在想,我們現在的家長們會怎麼做?我們可能會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或者把孩子帶在身邊安撫,總之要看到孩子安穩地睡覺了我們才能去睡。

這樣的家長就會被孩子的行為突破心理邊界,孩子通常會認為自己有特權,可以不用自己面對困境,因為家長會大包大攬的。

然而處在安全島上的孩子卻並不會一帆風順地做好自己的事情,相反他們更加關注自己的小心思,搞出一些讓父母親啼笑皆非的小故障。這就是心理邊界的意義所在。

"

最近得到一套有趣的繪本,是美國作家凱特·克里斯的著作,由中信出版集團2019年8月第一版,其材質入選《北京市綠色印刷工程——優秀出版物綠色印刷示範項目》。該書獲美國圖書館協會最佳圖書獎、美國插畫家協會原創藝術金獎、美國銀行街年度最佳童書的稱號。

在這套名為《世界上最壞的媽媽——兒童安全感與幸福力培養繪本》系列的5本書裡,最讓我深有感觸的就是《噩夢快走開》了,也許是因為最近自己接了太多“不想上學”孩子的心理諮詢的原因吧。

諮詢做的多了,就會發現一些規律,很多是家長看不到的內容,比如每個孩子都是想上學的,只是他們不知道是什麼攔住了自己;比如認為自己非常瞭解孩子的家長,在聽到孩子內心的聲音時說:他從來沒告訴過我這些……太多有意思的現象,促使我不吐不快。

每一個“不想上學”的孩子內心裡,都有著強烈的想上學的願望

小兔子,你的恐懼,只有你自己能戰勝。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適應障礙的孩子內心,都發生了什麼吧。

導致他們不想上學的原因,各不相同

因為身體不適不想上學,因為挨批評了不想上學,因為想和媽媽在一起不想上學,因為不適應學校的環境不想上學……

細細的諮詢之下,發現孩子們不想上學的原因各不相同,就算是相同的一個原因,其中的感受也是不一樣的。

可以說千百個適應障礙的孩子,就有千百個不想上學的感覺。

做父母親的在這其中產生的高焦慮,嚴重影響著孩子的行為。父母親接納的態度、平和的心態,和焦慮的心態,形成的反應不同,給孩子的感受不同。也就影響著孩子前進的步伐。

每一個“不想上學”的孩子內心裡,都有著強烈的想上學的願望

無論什麼樣的原因,都只是攔住孩子上學腳步的“攔路虎”而已。細細地詢問下來,每個孩子都是嚮往學校的,只是他們自己都不清楚,究竟是什麼攔住了他。

但不可否定的,是每個有適應障礙的孩子內心都有強烈的想上學的願望。正因為他們想要上學,又面臨著一個困境不能去,所以孩子們內心才更加焦慮,更加的無助。

話說回來,假如孩子不想上學,他就不要去好了,為什麼還要表現出軀體症狀?為什麼還要呈現出情緒激動?

所以家長們一定要看到這一點,不要一味指責孩子懶,不願意上學。他們想要上學,只是在他們和上學之間,有一些什麼我們沒有看到的東西。

每一個“不想上學”的孩子內心裡,都有著強烈的想上學的願望

每個孩子內心都有著沒被成年人看到的困境

所以當家長一再強調孩子“不想上學”的時候,孩子既委屈難過,又有憤怒,還有愧疚不安。

他們內心有著沒有被成年人看到的委屈,積壓起來,讓他們喘不過氣來。現實的壓力和成長的壓力堆積在他們心裡,越來越多,越來越無處消解。

於是這些壓力就轉變為攻擊自己內在的武器,或對外釋放,或對內搗亂。左衝右突的結果,就使得孩子無法正常的適應社會,表現出了不能上學的行為。

一般來說,當家長看到孩子的困境,孩子感覺到自己是被接納的、被理解的,他們自身的狀態就會更好一些。

現實中是家長只懂得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對於他們心底的感受經常不知該如何貼近。

這也就造成了親子之間的誤解,家長不懂得孩子的困境,孩子不懂得家長的願意付出,這種關係的不匹配,形成了孩子成長中的壓力之一。


當我翻開《噩夢快走開》這本書,我發現,作者告訴我們怎麼應對孩子的困境:

接納孩子的噩夢狀態——心理邊界要做好

當小兔子做了噩夢,媽媽過來安慰他,然後就去睡覺了,留下小兔子自己面對睡了一半的夜晚。

我在想,我們現在的家長們會怎麼做?我們可能會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或者把孩子帶在身邊安撫,總之要看到孩子安穩地睡覺了我們才能去睡。

這樣的家長就會被孩子的行為突破心理邊界,孩子通常會認為自己有特權,可以不用自己面對困境,因為家長會大包大攬的。

然而處在安全島上的孩子卻並不會一帆風順地做好自己的事情,相反他們更加關注自己的小心思,搞出一些讓父母親啼笑皆非的小故障。這就是心理邊界的意義所在。

每一個“不想上學”的孩子內心裡,都有著強烈的想上學的願望

允許孩子想辦法擺脫困境——尋找掌控感

第二天小兔子在房裡放滿拒絕噩夢的告示牌、第三天小兔子在房間里布滿陷阱捕捉噩夢時,媽媽並沒有阻止他這種把房間弄亂的行為。

也就是說,媽媽對於小兔子主動阻攔噩夢的行為是允許的。這個支持非常重要,因為涉及到孩子要為自己的困境做些什麼,而不是一味地等待、依賴家長等。

儘管孩子的行為很無厘頭,但媽媽給了孩子嘗試的機會,等同於給了孩子能夠為自己做些什麼去抵擋困難的機會。

雖然這些行為都不管用,但孩子可以為這件事情做一些什麼的時候,他內心的狀態是會有一些希望、掌控感、成功的期待的。

而這些恰恰是心理學層面,幫助孩子走出困境的關鍵內容。當一個人能夠為自己的困難做些什麼,無論有沒有現實的用處,他內心會更安定些。

鼓勵孩子面對困境——安全感的支持

能為自己的困境做些什麼,也就是安全感得到支持,為什麼這麼重要呢?

因為當孩子對於某件事情產生了畏難情緒,會缺少掌控的感覺,導致困境出現。此時孩子內心是不安全的,是有危機感的。

於是就象一個溺水的人四肢亂撲騰一樣,他們總要為自己的困境做些什麼,才能夠心安。

這些有病亂投醫的做法,就是暫時降低其內心焦慮的方式。

人的潛意識為了保護這個人不被高度焦慮傷害,所以用不停地為自己做些什麼來緩解焦慮水平,從而達到對事情有更多掌控感的安全感覺。

繪本中的兔子媽媽允許小兔子為擺脫噩夢糾纏而弄亂房間,其實是給到了孩子能夠為自己的困境做些什麼的機會。

事實上,家庭中的父母親也能夠允許孩子,為了提高在某件事情上的掌控感而做些什麼。

"

最近得到一套有趣的繪本,是美國作家凱特·克里斯的著作,由中信出版集團2019年8月第一版,其材質入選《北京市綠色印刷工程——優秀出版物綠色印刷示範項目》。該書獲美國圖書館協會最佳圖書獎、美國插畫家協會原創藝術金獎、美國銀行街年度最佳童書的稱號。

在這套名為《世界上最壞的媽媽——兒童安全感與幸福力培養繪本》系列的5本書裡,最讓我深有感觸的就是《噩夢快走開》了,也許是因為最近自己接了太多“不想上學”孩子的心理諮詢的原因吧。

諮詢做的多了,就會發現一些規律,很多是家長看不到的內容,比如每個孩子都是想上學的,只是他們不知道是什麼攔住了自己;比如認為自己非常瞭解孩子的家長,在聽到孩子內心的聲音時說:他從來沒告訴過我這些……太多有意思的現象,促使我不吐不快。

每一個“不想上學”的孩子內心裡,都有著強烈的想上學的願望

小兔子,你的恐懼,只有你自己能戰勝。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適應障礙的孩子內心,都發生了什麼吧。

導致他們不想上學的原因,各不相同

因為身體不適不想上學,因為挨批評了不想上學,因為想和媽媽在一起不想上學,因為不適應學校的環境不想上學……

細細的諮詢之下,發現孩子們不想上學的原因各不相同,就算是相同的一個原因,其中的感受也是不一樣的。

可以說千百個適應障礙的孩子,就有千百個不想上學的感覺。

做父母親的在這其中產生的高焦慮,嚴重影響著孩子的行為。父母親接納的態度、平和的心態,和焦慮的心態,形成的反應不同,給孩子的感受不同。也就影響著孩子前進的步伐。

每一個“不想上學”的孩子內心裡,都有著強烈的想上學的願望

無論什麼樣的原因,都只是攔住孩子上學腳步的“攔路虎”而已。細細地詢問下來,每個孩子都是嚮往學校的,只是他們自己都不清楚,究竟是什麼攔住了他。

但不可否定的,是每個有適應障礙的孩子內心都有強烈的想上學的願望。正因為他們想要上學,又面臨著一個困境不能去,所以孩子們內心才更加焦慮,更加的無助。

話說回來,假如孩子不想上學,他就不要去好了,為什麼還要表現出軀體症狀?為什麼還要呈現出情緒激動?

所以家長們一定要看到這一點,不要一味指責孩子懶,不願意上學。他們想要上學,只是在他們和上學之間,有一些什麼我們沒有看到的東西。

每一個“不想上學”的孩子內心裡,都有著強烈的想上學的願望

每個孩子內心都有著沒被成年人看到的困境

所以當家長一再強調孩子“不想上學”的時候,孩子既委屈難過,又有憤怒,還有愧疚不安。

他們內心有著沒有被成年人看到的委屈,積壓起來,讓他們喘不過氣來。現實的壓力和成長的壓力堆積在他們心裡,越來越多,越來越無處消解。

於是這些壓力就轉變為攻擊自己內在的武器,或對外釋放,或對內搗亂。左衝右突的結果,就使得孩子無法正常的適應社會,表現出了不能上學的行為。

一般來說,當家長看到孩子的困境,孩子感覺到自己是被接納的、被理解的,他們自身的狀態就會更好一些。

現實中是家長只懂得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對於他們心底的感受經常不知該如何貼近。

這也就造成了親子之間的誤解,家長不懂得孩子的困境,孩子不懂得家長的願意付出,這種關係的不匹配,形成了孩子成長中的壓力之一。


當我翻開《噩夢快走開》這本書,我發現,作者告訴我們怎麼應對孩子的困境:

接納孩子的噩夢狀態——心理邊界要做好

當小兔子做了噩夢,媽媽過來安慰他,然後就去睡覺了,留下小兔子自己面對睡了一半的夜晚。

我在想,我們現在的家長們會怎麼做?我們可能會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或者把孩子帶在身邊安撫,總之要看到孩子安穩地睡覺了我們才能去睡。

這樣的家長就會被孩子的行為突破心理邊界,孩子通常會認為自己有特權,可以不用自己面對困境,因為家長會大包大攬的。

然而處在安全島上的孩子卻並不會一帆風順地做好自己的事情,相反他們更加關注自己的小心思,搞出一些讓父母親啼笑皆非的小故障。這就是心理邊界的意義所在。

每一個“不想上學”的孩子內心裡,都有著強烈的想上學的願望

允許孩子想辦法擺脫困境——尋找掌控感

第二天小兔子在房裡放滿拒絕噩夢的告示牌、第三天小兔子在房間里布滿陷阱捕捉噩夢時,媽媽並沒有阻止他這種把房間弄亂的行為。

也就是說,媽媽對於小兔子主動阻攔噩夢的行為是允許的。這個支持非常重要,因為涉及到孩子要為自己的困境做些什麼,而不是一味地等待、依賴家長等。

儘管孩子的行為很無厘頭,但媽媽給了孩子嘗試的機會,等同於給了孩子能夠為自己做些什麼去抵擋困難的機會。

雖然這些行為都不管用,但孩子可以為這件事情做一些什麼的時候,他內心的狀態是會有一些希望、掌控感、成功的期待的。

而這些恰恰是心理學層面,幫助孩子走出困境的關鍵內容。當一個人能夠為自己的困難做些什麼,無論有沒有現實的用處,他內心會更安定些。

鼓勵孩子面對困境——安全感的支持

能為自己的困境做些什麼,也就是安全感得到支持,為什麼這麼重要呢?

因為當孩子對於某件事情產生了畏難情緒,會缺少掌控的感覺,導致困境出現。此時孩子內心是不安全的,是有危機感的。

於是就象一個溺水的人四肢亂撲騰一樣,他們總要為自己的困境做些什麼,才能夠心安。

這些有病亂投醫的做法,就是暫時降低其內心焦慮的方式。

人的潛意識為了保護這個人不被高度焦慮傷害,所以用不停地為自己做些什麼來緩解焦慮水平,從而達到對事情有更多掌控感的安全感覺。

繪本中的兔子媽媽允許小兔子為擺脫噩夢糾纏而弄亂房間,其實是給到了孩子能夠為自己的困境做些什麼的機會。

事實上,家庭中的父母親也能夠允許孩子,為了提高在某件事情上的掌控感而做些什麼。

每一個“不想上學”的孩子內心裡,都有著強烈的想上學的願望

正向解讀孩子面對困境時的心態——積極心態

當孩子在努力做些什麼的過程中,家長不僅不去阻攔,還要和孩子討論,看到孩子在積極的為自己而努力。

正向的解讀孩子的認知和行為,帶來孩子面對困境的積極心態,相信自己能夠走下去,相信明天是有希望的。孩子在這樣的鼓勵中,得到無窮無盡的力量,內心充盈著陽光,不懼怕壓住自己的困難。

想要做到積極教養孩子,需要家長自身的修煉和成長,心智模式的提升。


在陪伴孩子度過這個難熬的“不想上學”階段,家長如何提升心智模式,幫助到孩子呢?

親子關係中,人際邊界清晰

孩子有困境,是孩子的問題,家長反思教養方式,改進並完善。重要的是家長以積極的心態面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家庭中有希望,家人們各自照顧好自己,各自完成自己的事情。出現問題互相幫助、提醒,但不包辦、替代、催促。

把人際邊界做清晰,不容易,尤其是親子關係,非常多的出現高焦慮的替代包辦訓斥強迫等行為。

就象小兔子的媽媽說:“他是你的噩夢,你一定要盯著他的眼睛,告訴他不要再來打擾你。”

面對孩子要求幫助自己趕跑噩夢的請求,有多少家長會硬著頭皮迎難而上,捨身照顧孩子,卻不一定得到預期效果呢?

家長降低自己的焦慮

想要做好人際邊界,就需要家長降低自己的焦慮。

有一個絕招,那就是家長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孩子就學會做好自己的作業。

假如家長把目光全部投注到孩子身上,孩子就會忙著思考自己的小心思。

家長降低焦慮可以有很多方法,仔細一想就可以想很多,比如逛街、聽音樂、瑜珈等方式。然而關心則亂,孩子有困難,還不如家長自己受點難為呢,他們通常比孩子的焦慮水平還要高一些。

"

最近得到一套有趣的繪本,是美國作家凱特·克里斯的著作,由中信出版集團2019年8月第一版,其材質入選《北京市綠色印刷工程——優秀出版物綠色印刷示範項目》。該書獲美國圖書館協會最佳圖書獎、美國插畫家協會原創藝術金獎、美國銀行街年度最佳童書的稱號。

在這套名為《世界上最壞的媽媽——兒童安全感與幸福力培養繪本》系列的5本書裡,最讓我深有感觸的就是《噩夢快走開》了,也許是因為最近自己接了太多“不想上學”孩子的心理諮詢的原因吧。

諮詢做的多了,就會發現一些規律,很多是家長看不到的內容,比如每個孩子都是想上學的,只是他們不知道是什麼攔住了自己;比如認為自己非常瞭解孩子的家長,在聽到孩子內心的聲音時說:他從來沒告訴過我這些……太多有意思的現象,促使我不吐不快。

每一個“不想上學”的孩子內心裡,都有著強烈的想上學的願望

小兔子,你的恐懼,只有你自己能戰勝。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適應障礙的孩子內心,都發生了什麼吧。

導致他們不想上學的原因,各不相同

因為身體不適不想上學,因為挨批評了不想上學,因為想和媽媽在一起不想上學,因為不適應學校的環境不想上學……

細細的諮詢之下,發現孩子們不想上學的原因各不相同,就算是相同的一個原因,其中的感受也是不一樣的。

可以說千百個適應障礙的孩子,就有千百個不想上學的感覺。

做父母親的在這其中產生的高焦慮,嚴重影響著孩子的行為。父母親接納的態度、平和的心態,和焦慮的心態,形成的反應不同,給孩子的感受不同。也就影響著孩子前進的步伐。

每一個“不想上學”的孩子內心裡,都有著強烈的想上學的願望

無論什麼樣的原因,都只是攔住孩子上學腳步的“攔路虎”而已。細細地詢問下來,每個孩子都是嚮往學校的,只是他們自己都不清楚,究竟是什麼攔住了他。

但不可否定的,是每個有適應障礙的孩子內心都有強烈的想上學的願望。正因為他們想要上學,又面臨著一個困境不能去,所以孩子們內心才更加焦慮,更加的無助。

話說回來,假如孩子不想上學,他就不要去好了,為什麼還要表現出軀體症狀?為什麼還要呈現出情緒激動?

所以家長們一定要看到這一點,不要一味指責孩子懶,不願意上學。他們想要上學,只是在他們和上學之間,有一些什麼我們沒有看到的東西。

每一個“不想上學”的孩子內心裡,都有著強烈的想上學的願望

每個孩子內心都有著沒被成年人看到的困境

所以當家長一再強調孩子“不想上學”的時候,孩子既委屈難過,又有憤怒,還有愧疚不安。

他們內心有著沒有被成年人看到的委屈,積壓起來,讓他們喘不過氣來。現實的壓力和成長的壓力堆積在他們心裡,越來越多,越來越無處消解。

於是這些壓力就轉變為攻擊自己內在的武器,或對外釋放,或對內搗亂。左衝右突的結果,就使得孩子無法正常的適應社會,表現出了不能上學的行為。

一般來說,當家長看到孩子的困境,孩子感覺到自己是被接納的、被理解的,他們自身的狀態就會更好一些。

現實中是家長只懂得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對於他們心底的感受經常不知該如何貼近。

這也就造成了親子之間的誤解,家長不懂得孩子的困境,孩子不懂得家長的願意付出,這種關係的不匹配,形成了孩子成長中的壓力之一。


當我翻開《噩夢快走開》這本書,我發現,作者告訴我們怎麼應對孩子的困境:

接納孩子的噩夢狀態——心理邊界要做好

當小兔子做了噩夢,媽媽過來安慰他,然後就去睡覺了,留下小兔子自己面對睡了一半的夜晚。

我在想,我們現在的家長們會怎麼做?我們可能會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或者把孩子帶在身邊安撫,總之要看到孩子安穩地睡覺了我們才能去睡。

這樣的家長就會被孩子的行為突破心理邊界,孩子通常會認為自己有特權,可以不用自己面對困境,因為家長會大包大攬的。

然而處在安全島上的孩子卻並不會一帆風順地做好自己的事情,相反他們更加關注自己的小心思,搞出一些讓父母親啼笑皆非的小故障。這就是心理邊界的意義所在。

每一個“不想上學”的孩子內心裡,都有著強烈的想上學的願望

允許孩子想辦法擺脫困境——尋找掌控感

第二天小兔子在房裡放滿拒絕噩夢的告示牌、第三天小兔子在房間里布滿陷阱捕捉噩夢時,媽媽並沒有阻止他這種把房間弄亂的行為。

也就是說,媽媽對於小兔子主動阻攔噩夢的行為是允許的。這個支持非常重要,因為涉及到孩子要為自己的困境做些什麼,而不是一味地等待、依賴家長等。

儘管孩子的行為很無厘頭,但媽媽給了孩子嘗試的機會,等同於給了孩子能夠為自己做些什麼去抵擋困難的機會。

雖然這些行為都不管用,但孩子可以為這件事情做一些什麼的時候,他內心的狀態是會有一些希望、掌控感、成功的期待的。

而這些恰恰是心理學層面,幫助孩子走出困境的關鍵內容。當一個人能夠為自己的困難做些什麼,無論有沒有現實的用處,他內心會更安定些。

鼓勵孩子面對困境——安全感的支持

能為自己的困境做些什麼,也就是安全感得到支持,為什麼這麼重要呢?

因為當孩子對於某件事情產生了畏難情緒,會缺少掌控的感覺,導致困境出現。此時孩子內心是不安全的,是有危機感的。

於是就象一個溺水的人四肢亂撲騰一樣,他們總要為自己的困境做些什麼,才能夠心安。

這些有病亂投醫的做法,就是暫時降低其內心焦慮的方式。

人的潛意識為了保護這個人不被高度焦慮傷害,所以用不停地為自己做些什麼來緩解焦慮水平,從而達到對事情有更多掌控感的安全感覺。

繪本中的兔子媽媽允許小兔子為擺脫噩夢糾纏而弄亂房間,其實是給到了孩子能夠為自己的困境做些什麼的機會。

事實上,家庭中的父母親也能夠允許孩子,為了提高在某件事情上的掌控感而做些什麼。

每一個“不想上學”的孩子內心裡,都有著強烈的想上學的願望

正向解讀孩子面對困境時的心態——積極心態

當孩子在努力做些什麼的過程中,家長不僅不去阻攔,還要和孩子討論,看到孩子在積極的為自己而努力。

正向的解讀孩子的認知和行為,帶來孩子面對困境的積極心態,相信自己能夠走下去,相信明天是有希望的。孩子在這樣的鼓勵中,得到無窮無盡的力量,內心充盈著陽光,不懼怕壓住自己的困難。

想要做到積極教養孩子,需要家長自身的修煉和成長,心智模式的提升。


在陪伴孩子度過這個難熬的“不想上學”階段,家長如何提升心智模式,幫助到孩子呢?

親子關係中,人際邊界清晰

孩子有困境,是孩子的問題,家長反思教養方式,改進並完善。重要的是家長以積極的心態面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家庭中有希望,家人們各自照顧好自己,各自完成自己的事情。出現問題互相幫助、提醒,但不包辦、替代、催促。

把人際邊界做清晰,不容易,尤其是親子關係,非常多的出現高焦慮的替代包辦訓斥強迫等行為。

就象小兔子的媽媽說:“他是你的噩夢,你一定要盯著他的眼睛,告訴他不要再來打擾你。”

面對孩子要求幫助自己趕跑噩夢的請求,有多少家長會硬著頭皮迎難而上,捨身照顧孩子,卻不一定得到預期效果呢?

家長降低自己的焦慮

想要做好人際邊界,就需要家長降低自己的焦慮。

有一個絕招,那就是家長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孩子就學會做好自己的作業。

假如家長把目光全部投注到孩子身上,孩子就會忙著思考自己的小心思。

家長降低焦慮可以有很多方法,仔細一想就可以想很多,比如逛街、聽音樂、瑜珈等方式。然而關心則亂,孩子有困難,還不如家長自己受點難為呢,他們通常比孩子的焦慮水平還要高一些。

每一個“不想上學”的孩子內心裡,都有著強烈的想上學的願望

做孩子最有力量的支持者

我們不是不允許家長心急,而是家長的高焦慮會帶給孩子一種無力感,無法從內心真正給孩子面對困難的勇氣和力量。

想要支持到孩子,就要象小兔子媽媽一樣,把孩子的表現看做是正常表現中的一個過程,內心充實可靠,提供最有力量的支持,陪伴孩子一起走過困境,走過適應期。

把自己對孩子的理解和愛護表達給他

孩子們通常對家長有誤解,認為家長對自己的事情不夠上心,對自己的支持不夠大。但這只是他片面的感受,家長們莫不是為了孩子情願赴湯蹈火的。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誤會呢?

是因為家長沒有習慣表達自己的理解、擔心、愛護、心疼等對孩子的情緒。他們更多表現出急躁,面對孩子的問題的沒辦法。

當心理諮詢過程中,引導孩子看到家長的辛苦,引導家長吐露對孩子的心疼與呵護之情,孩子們常常會釋然,會輕鬆許多,他們會因此而感覺到內心力量滿滿,感覺自己是被支持的。

正是因為兔子媽媽願意承託著孩子的情緒感受,允許孩子表達並用慌亂的行為緩解焦慮,能夠堅決支持孩子對抗噩夢,小兔子才會有那些勇敢的能量,最終獨立打敗了噩夢。

孩子的內心力量,來自於家長足夠的理解與愛!

入學適應障礙的孩子和家長,都來讀一讀這本《噩夢快走開》吧!

我們的公眾號是:童心之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