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薯!木薯!抹不去的童年記憶'

"

木薯是美食嗎?

"

木薯是美食嗎?

木薯!木薯!抹不去的童年記憶

不是。至少在我的童年心理不是,而是一段噩夢般的存在,但又捨棄不了,因為在我小時候那是養命的東西。

"

木薯是美食嗎?

木薯!木薯!抹不去的童年記憶

不是。至少在我的童年心理不是,而是一段噩夢般的存在,但又捨棄不了,因為在我小時候那是養命的東西。

木薯!木薯!抹不去的童年記憶

木薯分多個品種,主要分為兩類:

一類是直接扒了皮,直接蒸或煮,熟了就能吃,加點鹽油更好吃。也可以炭烤,香!最好吃的做法是煮爆裂了,去水,抽芯,加鹽油醬油蔥花,壓成泥,和勻,這真是太好吃了!這個我們叫麵包木薯,因為粉的像麵包。只可惜這種木薯種的比較少,可能是因為不高產吧!現在的人吃的木薯都是這一類,成了現代人的零食。

"

木薯是美食嗎?

木薯!木薯!抹不去的童年記憶

不是。至少在我的童年心理不是,而是一段噩夢般的存在,但又捨棄不了,因為在我小時候那是養命的東西。

木薯!木薯!抹不去的童年記憶

木薯分多個品種,主要分為兩類:

一類是直接扒了皮,直接蒸或煮,熟了就能吃,加點鹽油更好吃。也可以炭烤,香!最好吃的做法是煮爆裂了,去水,抽芯,加鹽油醬油蔥花,壓成泥,和勻,這真是太好吃了!這個我們叫麵包木薯,因為粉的像麵包。只可惜這種木薯種的比較少,可能是因為不高產吧!現在的人吃的木薯都是這一類,成了現代人的零食。

木薯!木薯!抹不去的童年記憶

另一類是苦木薯,這個不能直接煮吃。苦、澀、麻……總之,吃少量還可以,吃多了就醉了,嚴重的話會死人。因為含有氫氰物。此類木薯產量高,種的普遍多。我們吃的木薯粉、用的澱粉都來源於這一類。如果用於人吃,必須經過多次水泡,去除苦澀有毒物質,晒乾,打粉,儲存備用。這就是養大我的木薯。

"

木薯是美食嗎?

木薯!木薯!抹不去的童年記憶

不是。至少在我的童年心理不是,而是一段噩夢般的存在,但又捨棄不了,因為在我小時候那是養命的東西。

木薯!木薯!抹不去的童年記憶

木薯分多個品種,主要分為兩類:

一類是直接扒了皮,直接蒸或煮,熟了就能吃,加點鹽油更好吃。也可以炭烤,香!最好吃的做法是煮爆裂了,去水,抽芯,加鹽油醬油蔥花,壓成泥,和勻,這真是太好吃了!這個我們叫麵包木薯,因為粉的像麵包。只可惜這種木薯種的比較少,可能是因為不高產吧!現在的人吃的木薯都是這一類,成了現代人的零食。

木薯!木薯!抹不去的童年記憶

另一類是苦木薯,這個不能直接煮吃。苦、澀、麻……總之,吃少量還可以,吃多了就醉了,嚴重的話會死人。因為含有氫氰物。此類木薯產量高,種的普遍多。我們吃的木薯粉、用的澱粉都來源於這一類。如果用於人吃,必須經過多次水泡,去除苦澀有毒物質,晒乾,打粉,儲存備用。這就是養大我的木薯。

木薯!木薯!抹不去的童年記憶

我是七十年代中期的娃兒,家中排行老四,上有兩個大姐姐和一個比我大兩歲的哥哥。從出生開始,就註定了木薯養大的命。

當然,在那個還是集體生產的年代,許多人和我一樣,逃不出木薯養活生天的命運,除非家裡有個人人羨慕的吃國餉的角色。因此,那個年代的農村人多多少少都與木薯發生過故事。

從小時候記事起,農村人大多都是吃兩餐飯,早飯是沒有的。每個人幾乎都是精瘦精瘦的,從來沒見過胖子,在心中根本沒有“胖子”的意識存在。大人們,天剛矇矇亮就得起床出工田間地頭。婦女們還得更早一點先把水缸挑滿了才能出去幹活。

接著,大哥哥大姐姐呼啦呼啦的去上學了。

大約10點半,放學了,大哥哥大姐姐又呼啦呼啦的一路回到小村子,散入各家各門。我姐姐也回來了,開始洗鑊煮木薯粥。

一個大尺八鑊,差不多注滿水才夠一家子六七個人吃。然後一斤半米下去,猛燒大火,滾啊滾啊……直到有點粘稠。接下去就是從大缸裡舀一大八角碗木薯粉,加大半勺水勺子的水,和成稀稀的木薯漿,最後全衝進米粥裡攪勻。再熬個數十分鐘,一大鑊滾燙的木薯粥就做成了。用現在人的說法就是一鍋漿糊。

木薯粥做好了,接下去就是煮個青菜,或加個蘿蔔乾。但是,灶只有一個,得把飯鑊換成菜鑊才能煮菜。姐姐就十左右歲,搬不動,只好去叫守候在家的十五婆。

十五婆真是個善良的人,從來沒見過她罵過人,誰家小孩叫她換鑊頭她都去,沒有拒絕過。我有點不明白,他身體很好,可她為什麼不去做工幹活呢?她是我阿公的弟媳,算不上很老。我阿婆是幹天干地的勤勞人,天不亮就幹了很多活,還經常罵後輩人太陽晒屁股了還不起床,其實也就是太陽剛剛爬上山頭而已。她活了98歲還要自己做飯吃。前幾年摔了一跤頭破而去。十五婆不幹田間地頭的活,我猜測唯一可能解析是裹腳。可惜她去世的早,在我上學前班的前一年去了。那時候我住在外婆家只是聽說,沒有目送她一程。既然她過世了,這個疑問也不想拿出來問人,就一直留在心底。

將近12點,父親母親做工回來了,就可以開飯了。這木薯粥我能吃兩大八角碗。如果菜好吃點的話,唔,能吃三碗。

期間,父親就多次說過“三粒寸”木薯粥。他說,就是木薯粥裡三寸遠也看不到一粒米。這純粹就是漿糊糊嘛。這讓我感覺,那時候的生活比老一輩幸福多了。至少有多摻一點米的木薯粥吃。

吃完午飯,姐姐上學去了。父親母親又要頂著竹葉帽出門做工了。

下午2點40放下午學。哥哥姐姐回到家裡,必須去打一捆或一擔柴,這是任務。父親母親忙農活呢!

5點多鐘開始做晚飯。如果沒有母親特別交代,還是得吃木薯粥,唯一不同的是晚上多加些木薯粉,木薯粥要稠一些,頂餓。

純白米飯對我們家來說,是很奢侈的。除非兩種情況:過節了,或有親戚來了。

另一種情況是飯頭頂加木薯團,一人一碗米飯一個木薯團。白米飯好吃,木薯團難吃,吃到你淚水彎彎出。但也是不常有。一是得母親特別交代,二是碾了一缸新米,但還是得母親交代。

父親母親常常是天黑了才回到家裡。吃晚飯的時候父親又講到了和木薯有關的故事。

"

木薯是美食嗎?

木薯!木薯!抹不去的童年記憶

不是。至少在我的童年心理不是,而是一段噩夢般的存在,但又捨棄不了,因為在我小時候那是養命的東西。

木薯!木薯!抹不去的童年記憶

木薯分多個品種,主要分為兩類:

一類是直接扒了皮,直接蒸或煮,熟了就能吃,加點鹽油更好吃。也可以炭烤,香!最好吃的做法是煮爆裂了,去水,抽芯,加鹽油醬油蔥花,壓成泥,和勻,這真是太好吃了!這個我們叫麵包木薯,因為粉的像麵包。只可惜這種木薯種的比較少,可能是因為不高產吧!現在的人吃的木薯都是這一類,成了現代人的零食。

木薯!木薯!抹不去的童年記憶

另一類是苦木薯,這個不能直接煮吃。苦、澀、麻……總之,吃少量還可以,吃多了就醉了,嚴重的話會死人。因為含有氫氰物。此類木薯產量高,種的普遍多。我們吃的木薯粉、用的澱粉都來源於這一類。如果用於人吃,必須經過多次水泡,去除苦澀有毒物質,晒乾,打粉,儲存備用。這就是養大我的木薯。

木薯!木薯!抹不去的童年記憶

我是七十年代中期的娃兒,家中排行老四,上有兩個大姐姐和一個比我大兩歲的哥哥。從出生開始,就註定了木薯養大的命。

當然,在那個還是集體生產的年代,許多人和我一樣,逃不出木薯養活生天的命運,除非家裡有個人人羨慕的吃國餉的角色。因此,那個年代的農村人多多少少都與木薯發生過故事。

從小時候記事起,農村人大多都是吃兩餐飯,早飯是沒有的。每個人幾乎都是精瘦精瘦的,從來沒見過胖子,在心中根本沒有“胖子”的意識存在。大人們,天剛矇矇亮就得起床出工田間地頭。婦女們還得更早一點先把水缸挑滿了才能出去幹活。

接著,大哥哥大姐姐呼啦呼啦的去上學了。

大約10點半,放學了,大哥哥大姐姐又呼啦呼啦的一路回到小村子,散入各家各門。我姐姐也回來了,開始洗鑊煮木薯粥。

一個大尺八鑊,差不多注滿水才夠一家子六七個人吃。然後一斤半米下去,猛燒大火,滾啊滾啊……直到有點粘稠。接下去就是從大缸裡舀一大八角碗木薯粉,加大半勺水勺子的水,和成稀稀的木薯漿,最後全衝進米粥裡攪勻。再熬個數十分鐘,一大鑊滾燙的木薯粥就做成了。用現在人的說法就是一鍋漿糊。

木薯粥做好了,接下去就是煮個青菜,或加個蘿蔔乾。但是,灶只有一個,得把飯鑊換成菜鑊才能煮菜。姐姐就十左右歲,搬不動,只好去叫守候在家的十五婆。

十五婆真是個善良的人,從來沒見過她罵過人,誰家小孩叫她換鑊頭她都去,沒有拒絕過。我有點不明白,他身體很好,可她為什麼不去做工幹活呢?她是我阿公的弟媳,算不上很老。我阿婆是幹天干地的勤勞人,天不亮就幹了很多活,還經常罵後輩人太陽晒屁股了還不起床,其實也就是太陽剛剛爬上山頭而已。她活了98歲還要自己做飯吃。前幾年摔了一跤頭破而去。十五婆不幹田間地頭的活,我猜測唯一可能解析是裹腳。可惜她去世的早,在我上學前班的前一年去了。那時候我住在外婆家只是聽說,沒有目送她一程。既然她過世了,這個疑問也不想拿出來問人,就一直留在心底。

將近12點,父親母親做工回來了,就可以開飯了。這木薯粥我能吃兩大八角碗。如果菜好吃點的話,唔,能吃三碗。

期間,父親就多次說過“三粒寸”木薯粥。他說,就是木薯粥裡三寸遠也看不到一粒米。這純粹就是漿糊糊嘛。這讓我感覺,那時候的生活比老一輩幸福多了。至少有多摻一點米的木薯粥吃。

吃完午飯,姐姐上學去了。父親母親又要頂著竹葉帽出門做工了。

下午2點40放下午學。哥哥姐姐回到家裡,必須去打一捆或一擔柴,這是任務。父親母親忙農活呢!

5點多鐘開始做晚飯。如果沒有母親特別交代,還是得吃木薯粥,唯一不同的是晚上多加些木薯粉,木薯粥要稠一些,頂餓。

純白米飯對我們家來說,是很奢侈的。除非兩種情況:過節了,或有親戚來了。

另一種情況是飯頭頂加木薯團,一人一碗米飯一個木薯團。白米飯好吃,木薯團難吃,吃到你淚水彎彎出。但也是不常有。一是得母親特別交代,二是碾了一缸新米,但還是得母親交代。

父親母親常常是天黑了才回到家裡。吃晚飯的時候父親又講到了和木薯有關的故事。

木薯!木薯!抹不去的童年記憶

五幾年,一切集中制。集體生產,集體吃飯,集體娛樂……家裡的鐵鑊都被拿去大鍊鋼了。

父親說,那時吃飯有個竅門:一碗半,二碗滿,三碗不見鼻。沒點竅門飯都吃不飽。那時的勞動人民還真能吃,還不是缺油水嘛!

那時,以政治鬥爭為綱,還要割資本主義尾巴,私人種一條菜都要挨批鬥。但再嚴厲也頂不住肚子餓啊!

於是我們村有很多人就偷偷的種了木薯。春來秋去,木薯成熟的季節,居然被別村的人發現了,還報告到了鄉里。這可不得了了。“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嚴重的政治傾向,那是要挨批斗的呀!

鄉里的人下來了。村裡人出主意,先招待了一餐鄉幹部木薯餐,臨了還每個人塞了幾斤木薯粉。然後,就沒有了然後。

唉!鄉幹部也是人,大環境下他們的日子也好不到那兒去,他們的家人肚子也照樣會捱餓。政治鬥爭與生存鬥爭的年代,真是應了那句話“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

聽說,在那個餓得叮噹響的年代,一個鴨蘿簞木薯粉就能取一個媳婦。鴨蘿,竹製品,能裝十四五斤米吧!可見,當年的貧困,生存、活著才是第一緊要。

記得,每年的三四月份,青黃不接之時,家裡再也沒有穀米了,只好糴米吃!那時的米好貴啊!五毛六毛七毛八毛九毛一塊,最高達一塊一毛。我們村的大人們都會織泥箕,小孩也跟著學會部分工序。白天干地裡的活,晚上就開始削竹篾,織泥箕。一家人動手,一晚也能治幾雙。但價錢不高,兩毛多到三毛一雙。要兩雙到三雙才能買一斤米。真是從手指縫裡摳出來的糧食啊!為了一家人的生活,父親母親常常夜熬三更,煤油燈還在亮著……

但就是這樣努力著,仍然敵不過貧窮。

常常因為沒有米了,就煎木薯餅吃。有加鹽的,有加糖的。總之,算不上好吃,因為沒有菜。好吃點的,可以做成盒子那種,至少有豆角或眉豆之類的菜,再好一點有點油渣子,那算得上美味了。但不管好吃或不好吃總也得吃,吃飽了才能睡得著。餓醒了,沒得可憐的。

記得,最艱難的日子裡,吃過好多回發了黴,又被蟲啃過的灰黑灰黑的木薯片。木薯片被母親洗了一遍又一遍,洗到水清,然後加水煮,再加點鹽,一勺羹的油。就這麼填飽了肚子。那個時候,有吃是十分幸福的事,因為餓肚子真的不好受。

隨著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春風吹遍大江南北,80年我們這裡開始責任承包、分田到戶,私有制從此開啟。也從此,餓肚子的事情漸漸遠離了人們,吃木薯的日子也漸漸離我們遠去。

後來,父親還講過一個有趣的和木薯有關的故事。

"

木薯是美食嗎?

木薯!木薯!抹不去的童年記憶

不是。至少在我的童年心理不是,而是一段噩夢般的存在,但又捨棄不了,因為在我小時候那是養命的東西。

木薯!木薯!抹不去的童年記憶

木薯分多個品種,主要分為兩類:

一類是直接扒了皮,直接蒸或煮,熟了就能吃,加點鹽油更好吃。也可以炭烤,香!最好吃的做法是煮爆裂了,去水,抽芯,加鹽油醬油蔥花,壓成泥,和勻,這真是太好吃了!這個我們叫麵包木薯,因為粉的像麵包。只可惜這種木薯種的比較少,可能是因為不高產吧!現在的人吃的木薯都是這一類,成了現代人的零食。

木薯!木薯!抹不去的童年記憶

另一類是苦木薯,這個不能直接煮吃。苦、澀、麻……總之,吃少量還可以,吃多了就醉了,嚴重的話會死人。因為含有氫氰物。此類木薯產量高,種的普遍多。我們吃的木薯粉、用的澱粉都來源於這一類。如果用於人吃,必須經過多次水泡,去除苦澀有毒物質,晒乾,打粉,儲存備用。這就是養大我的木薯。

木薯!木薯!抹不去的童年記憶

我是七十年代中期的娃兒,家中排行老四,上有兩個大姐姐和一個比我大兩歲的哥哥。從出生開始,就註定了木薯養大的命。

當然,在那個還是集體生產的年代,許多人和我一樣,逃不出木薯養活生天的命運,除非家裡有個人人羨慕的吃國餉的角色。因此,那個年代的農村人多多少少都與木薯發生過故事。

從小時候記事起,農村人大多都是吃兩餐飯,早飯是沒有的。每個人幾乎都是精瘦精瘦的,從來沒見過胖子,在心中根本沒有“胖子”的意識存在。大人們,天剛矇矇亮就得起床出工田間地頭。婦女們還得更早一點先把水缸挑滿了才能出去幹活。

接著,大哥哥大姐姐呼啦呼啦的去上學了。

大約10點半,放學了,大哥哥大姐姐又呼啦呼啦的一路回到小村子,散入各家各門。我姐姐也回來了,開始洗鑊煮木薯粥。

一個大尺八鑊,差不多注滿水才夠一家子六七個人吃。然後一斤半米下去,猛燒大火,滾啊滾啊……直到有點粘稠。接下去就是從大缸裡舀一大八角碗木薯粉,加大半勺水勺子的水,和成稀稀的木薯漿,最後全衝進米粥裡攪勻。再熬個數十分鐘,一大鑊滾燙的木薯粥就做成了。用現在人的說法就是一鍋漿糊。

木薯粥做好了,接下去就是煮個青菜,或加個蘿蔔乾。但是,灶只有一個,得把飯鑊換成菜鑊才能煮菜。姐姐就十左右歲,搬不動,只好去叫守候在家的十五婆。

十五婆真是個善良的人,從來沒見過她罵過人,誰家小孩叫她換鑊頭她都去,沒有拒絕過。我有點不明白,他身體很好,可她為什麼不去做工幹活呢?她是我阿公的弟媳,算不上很老。我阿婆是幹天干地的勤勞人,天不亮就幹了很多活,還經常罵後輩人太陽晒屁股了還不起床,其實也就是太陽剛剛爬上山頭而已。她活了98歲還要自己做飯吃。前幾年摔了一跤頭破而去。十五婆不幹田間地頭的活,我猜測唯一可能解析是裹腳。可惜她去世的早,在我上學前班的前一年去了。那時候我住在外婆家只是聽說,沒有目送她一程。既然她過世了,這個疑問也不想拿出來問人,就一直留在心底。

將近12點,父親母親做工回來了,就可以開飯了。這木薯粥我能吃兩大八角碗。如果菜好吃點的話,唔,能吃三碗。

期間,父親就多次說過“三粒寸”木薯粥。他說,就是木薯粥裡三寸遠也看不到一粒米。這純粹就是漿糊糊嘛。這讓我感覺,那時候的生活比老一輩幸福多了。至少有多摻一點米的木薯粥吃。

吃完午飯,姐姐上學去了。父親母親又要頂著竹葉帽出門做工了。

下午2點40放下午學。哥哥姐姐回到家裡,必須去打一捆或一擔柴,這是任務。父親母親忙農活呢!

5點多鐘開始做晚飯。如果沒有母親特別交代,還是得吃木薯粥,唯一不同的是晚上多加些木薯粉,木薯粥要稠一些,頂餓。

純白米飯對我們家來說,是很奢侈的。除非兩種情況:過節了,或有親戚來了。

另一種情況是飯頭頂加木薯團,一人一碗米飯一個木薯團。白米飯好吃,木薯團難吃,吃到你淚水彎彎出。但也是不常有。一是得母親特別交代,二是碾了一缸新米,但還是得母親交代。

父親母親常常是天黑了才回到家裡。吃晚飯的時候父親又講到了和木薯有關的故事。

木薯!木薯!抹不去的童年記憶

五幾年,一切集中制。集體生產,集體吃飯,集體娛樂……家裡的鐵鑊都被拿去大鍊鋼了。

父親說,那時吃飯有個竅門:一碗半,二碗滿,三碗不見鼻。沒點竅門飯都吃不飽。那時的勞動人民還真能吃,還不是缺油水嘛!

那時,以政治鬥爭為綱,還要割資本主義尾巴,私人種一條菜都要挨批鬥。但再嚴厲也頂不住肚子餓啊!

於是我們村有很多人就偷偷的種了木薯。春來秋去,木薯成熟的季節,居然被別村的人發現了,還報告到了鄉里。這可不得了了。“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嚴重的政治傾向,那是要挨批斗的呀!

鄉里的人下來了。村裡人出主意,先招待了一餐鄉幹部木薯餐,臨了還每個人塞了幾斤木薯粉。然後,就沒有了然後。

唉!鄉幹部也是人,大環境下他們的日子也好不到那兒去,他們的家人肚子也照樣會捱餓。政治鬥爭與生存鬥爭的年代,真是應了那句話“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

聽說,在那個餓得叮噹響的年代,一個鴨蘿簞木薯粉就能取一個媳婦。鴨蘿,竹製品,能裝十四五斤米吧!可見,當年的貧困,生存、活著才是第一緊要。

記得,每年的三四月份,青黃不接之時,家裡再也沒有穀米了,只好糴米吃!那時的米好貴啊!五毛六毛七毛八毛九毛一塊,最高達一塊一毛。我們村的大人們都會織泥箕,小孩也跟著學會部分工序。白天干地裡的活,晚上就開始削竹篾,織泥箕。一家人動手,一晚也能治幾雙。但價錢不高,兩毛多到三毛一雙。要兩雙到三雙才能買一斤米。真是從手指縫裡摳出來的糧食啊!為了一家人的生活,父親母親常常夜熬三更,煤油燈還在亮著……

但就是這樣努力著,仍然敵不過貧窮。

常常因為沒有米了,就煎木薯餅吃。有加鹽的,有加糖的。總之,算不上好吃,因為沒有菜。好吃點的,可以做成盒子那種,至少有豆角或眉豆之類的菜,再好一點有點油渣子,那算得上美味了。但不管好吃或不好吃總也得吃,吃飽了才能睡得著。餓醒了,沒得可憐的。

記得,最艱難的日子裡,吃過好多回發了黴,又被蟲啃過的灰黑灰黑的木薯片。木薯片被母親洗了一遍又一遍,洗到水清,然後加水煮,再加點鹽,一勺羹的油。就這麼填飽了肚子。那個時候,有吃是十分幸福的事,因為餓肚子真的不好受。

隨著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春風吹遍大江南北,80年我們這裡開始責任承包、分田到戶,私有制從此開啟。也從此,餓肚子的事情漸漸遠離了人們,吃木薯的日子也漸漸離我們遠去。

後來,父親還講過一個有趣的和木薯有關的故事。

木薯!木薯!抹不去的童年記憶

八十年代初,有一位風水先生在一個大山上轉了大半天,又渴又餓。就下山到了一戶農家討水喝,那戶農家正好蒸熟了木薯。先生看了,就問:“這是什麼東西?”農家人說:“這是木薯!”先生瞪大眼睛詫異道:“木都有薯?”於是大吃了一頓。水足飯飽,先生還獲贈了一捆木薯杆,也就是木薯種苗。主客一陣道別後,先生扛著木薯杆走了。誰知道,先生轉過一個山厄之後,把木薯杆往山下一丟,說道:“去!木薯秧秧,我家多的是。不過是肚子餓了想混一頓飯吃而已!農村人,哪裡有不認識木薯的呢?”哈哈哈哈哈……當時,大家都笑歪了……

"

木薯是美食嗎?

木薯!木薯!抹不去的童年記憶

不是。至少在我的童年心理不是,而是一段噩夢般的存在,但又捨棄不了,因為在我小時候那是養命的東西。

木薯!木薯!抹不去的童年記憶

木薯分多個品種,主要分為兩類:

一類是直接扒了皮,直接蒸或煮,熟了就能吃,加點鹽油更好吃。也可以炭烤,香!最好吃的做法是煮爆裂了,去水,抽芯,加鹽油醬油蔥花,壓成泥,和勻,這真是太好吃了!這個我們叫麵包木薯,因為粉的像麵包。只可惜這種木薯種的比較少,可能是因為不高產吧!現在的人吃的木薯都是這一類,成了現代人的零食。

木薯!木薯!抹不去的童年記憶

另一類是苦木薯,這個不能直接煮吃。苦、澀、麻……總之,吃少量還可以,吃多了就醉了,嚴重的話會死人。因為含有氫氰物。此類木薯產量高,種的普遍多。我們吃的木薯粉、用的澱粉都來源於這一類。如果用於人吃,必須經過多次水泡,去除苦澀有毒物質,晒乾,打粉,儲存備用。這就是養大我的木薯。

木薯!木薯!抹不去的童年記憶

我是七十年代中期的娃兒,家中排行老四,上有兩個大姐姐和一個比我大兩歲的哥哥。從出生開始,就註定了木薯養大的命。

當然,在那個還是集體生產的年代,許多人和我一樣,逃不出木薯養活生天的命運,除非家裡有個人人羨慕的吃國餉的角色。因此,那個年代的農村人多多少少都與木薯發生過故事。

從小時候記事起,農村人大多都是吃兩餐飯,早飯是沒有的。每個人幾乎都是精瘦精瘦的,從來沒見過胖子,在心中根本沒有“胖子”的意識存在。大人們,天剛矇矇亮就得起床出工田間地頭。婦女們還得更早一點先把水缸挑滿了才能出去幹活。

接著,大哥哥大姐姐呼啦呼啦的去上學了。

大約10點半,放學了,大哥哥大姐姐又呼啦呼啦的一路回到小村子,散入各家各門。我姐姐也回來了,開始洗鑊煮木薯粥。

一個大尺八鑊,差不多注滿水才夠一家子六七個人吃。然後一斤半米下去,猛燒大火,滾啊滾啊……直到有點粘稠。接下去就是從大缸裡舀一大八角碗木薯粉,加大半勺水勺子的水,和成稀稀的木薯漿,最後全衝進米粥裡攪勻。再熬個數十分鐘,一大鑊滾燙的木薯粥就做成了。用現在人的說法就是一鍋漿糊。

木薯粥做好了,接下去就是煮個青菜,或加個蘿蔔乾。但是,灶只有一個,得把飯鑊換成菜鑊才能煮菜。姐姐就十左右歲,搬不動,只好去叫守候在家的十五婆。

十五婆真是個善良的人,從來沒見過她罵過人,誰家小孩叫她換鑊頭她都去,沒有拒絕過。我有點不明白,他身體很好,可她為什麼不去做工幹活呢?她是我阿公的弟媳,算不上很老。我阿婆是幹天干地的勤勞人,天不亮就幹了很多活,還經常罵後輩人太陽晒屁股了還不起床,其實也就是太陽剛剛爬上山頭而已。她活了98歲還要自己做飯吃。前幾年摔了一跤頭破而去。十五婆不幹田間地頭的活,我猜測唯一可能解析是裹腳。可惜她去世的早,在我上學前班的前一年去了。那時候我住在外婆家只是聽說,沒有目送她一程。既然她過世了,這個疑問也不想拿出來問人,就一直留在心底。

將近12點,父親母親做工回來了,就可以開飯了。這木薯粥我能吃兩大八角碗。如果菜好吃點的話,唔,能吃三碗。

期間,父親就多次說過“三粒寸”木薯粥。他說,就是木薯粥裡三寸遠也看不到一粒米。這純粹就是漿糊糊嘛。這讓我感覺,那時候的生活比老一輩幸福多了。至少有多摻一點米的木薯粥吃。

吃完午飯,姐姐上學去了。父親母親又要頂著竹葉帽出門做工了。

下午2點40放下午學。哥哥姐姐回到家裡,必須去打一捆或一擔柴,這是任務。父親母親忙農活呢!

5點多鐘開始做晚飯。如果沒有母親特別交代,還是得吃木薯粥,唯一不同的是晚上多加些木薯粉,木薯粥要稠一些,頂餓。

純白米飯對我們家來說,是很奢侈的。除非兩種情況:過節了,或有親戚來了。

另一種情況是飯頭頂加木薯團,一人一碗米飯一個木薯團。白米飯好吃,木薯團難吃,吃到你淚水彎彎出。但也是不常有。一是得母親特別交代,二是碾了一缸新米,但還是得母親交代。

父親母親常常是天黑了才回到家裡。吃晚飯的時候父親又講到了和木薯有關的故事。

木薯!木薯!抹不去的童年記憶

五幾年,一切集中制。集體生產,集體吃飯,集體娛樂……家裡的鐵鑊都被拿去大鍊鋼了。

父親說,那時吃飯有個竅門:一碗半,二碗滿,三碗不見鼻。沒點竅門飯都吃不飽。那時的勞動人民還真能吃,還不是缺油水嘛!

那時,以政治鬥爭為綱,還要割資本主義尾巴,私人種一條菜都要挨批鬥。但再嚴厲也頂不住肚子餓啊!

於是我們村有很多人就偷偷的種了木薯。春來秋去,木薯成熟的季節,居然被別村的人發現了,還報告到了鄉里。這可不得了了。“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嚴重的政治傾向,那是要挨批斗的呀!

鄉里的人下來了。村裡人出主意,先招待了一餐鄉幹部木薯餐,臨了還每個人塞了幾斤木薯粉。然後,就沒有了然後。

唉!鄉幹部也是人,大環境下他們的日子也好不到那兒去,他們的家人肚子也照樣會捱餓。政治鬥爭與生存鬥爭的年代,真是應了那句話“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

聽說,在那個餓得叮噹響的年代,一個鴨蘿簞木薯粉就能取一個媳婦。鴨蘿,竹製品,能裝十四五斤米吧!可見,當年的貧困,生存、活著才是第一緊要。

記得,每年的三四月份,青黃不接之時,家裡再也沒有穀米了,只好糴米吃!那時的米好貴啊!五毛六毛七毛八毛九毛一塊,最高達一塊一毛。我們村的大人們都會織泥箕,小孩也跟著學會部分工序。白天干地裡的活,晚上就開始削竹篾,織泥箕。一家人動手,一晚也能治幾雙。但價錢不高,兩毛多到三毛一雙。要兩雙到三雙才能買一斤米。真是從手指縫裡摳出來的糧食啊!為了一家人的生活,父親母親常常夜熬三更,煤油燈還在亮著……

但就是這樣努力著,仍然敵不過貧窮。

常常因為沒有米了,就煎木薯餅吃。有加鹽的,有加糖的。總之,算不上好吃,因為沒有菜。好吃點的,可以做成盒子那種,至少有豆角或眉豆之類的菜,再好一點有點油渣子,那算得上美味了。但不管好吃或不好吃總也得吃,吃飽了才能睡得著。餓醒了,沒得可憐的。

記得,最艱難的日子裡,吃過好多回發了黴,又被蟲啃過的灰黑灰黑的木薯片。木薯片被母親洗了一遍又一遍,洗到水清,然後加水煮,再加點鹽,一勺羹的油。就這麼填飽了肚子。那個時候,有吃是十分幸福的事,因為餓肚子真的不好受。

隨著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春風吹遍大江南北,80年我們這裡開始責任承包、分田到戶,私有制從此開啟。也從此,餓肚子的事情漸漸遠離了人們,吃木薯的日子也漸漸離我們遠去。

後來,父親還講過一個有趣的和木薯有關的故事。

木薯!木薯!抹不去的童年記憶

八十年代初,有一位風水先生在一個大山上轉了大半天,又渴又餓。就下山到了一戶農家討水喝,那戶農家正好蒸熟了木薯。先生看了,就問:“這是什麼東西?”農家人說:“這是木薯!”先生瞪大眼睛詫異道:“木都有薯?”於是大吃了一頓。水足飯飽,先生還獲贈了一捆木薯杆,也就是木薯種苗。主客一陣道別後,先生扛著木薯杆走了。誰知道,先生轉過一個山厄之後,把木薯杆往山下一丟,說道:“去!木薯秧秧,我家多的是。不過是肚子餓了想混一頓飯吃而已!農村人,哪裡有不認識木薯的呢?”哈哈哈哈哈……當時,大家都笑歪了……

木薯!木薯!抹不去的童年記憶

現在偶爾會看到集市上有賣麵包木薯的。每當此時,童年吃木薯的情景就會歷歷在目。這記憶,總也抹不去。

#我,無條件寫作#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