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亢集俗名上集,原在抄河北岸,關廟南邊,至今該處仍有“小上子”之說。由於它處於淮河最大支流渦河北岸,水運方便,經濟發達,漢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建龍亢縣。

"

龍亢集俗名上集,原在抄河北岸,關廟南邊,至今該處仍有“小上子”之說。由於它處於淮河最大支流渦河北岸,水運方便,經濟發達,漢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建龍亢縣。

蚌埠千年古鎮,懷遠龍亢

漢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封樛廣德為龍亢侯,龍亢為侯邑。歷經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各朝代,在這1200年間,除隋朝一度撤縣外,其餘皆為縣治所在。南北朝時期梁武帝置龍亢郡。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龍亢設二衙(即龍亢分縣)。民國年間龍亢設區,抗日期間(1940年7月—1941年5月)新四軍在龍亢設淮上辦事處(行署)。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龍亢設區、鎮。

"

龍亢集俗名上集,原在抄河北岸,關廟南邊,至今該處仍有“小上子”之說。由於它處於淮河最大支流渦河北岸,水運方便,經濟發達,漢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建龍亢縣。

蚌埠千年古鎮,懷遠龍亢

漢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封樛廣德為龍亢侯,龍亢為侯邑。歷經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各朝代,在這1200年間,除隋朝一度撤縣外,其餘皆為縣治所在。南北朝時期梁武帝置龍亢郡。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龍亢設二衙(即龍亢分縣)。民國年間龍亢設區,抗日期間(1940年7月—1941年5月)新四軍在龍亢設淮上辦事處(行署)。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龍亢設區、鎮。

蚌埠千年古鎮,懷遠龍亢

龍亢鎮是個千年古鎮,地處懷遠縣西部,東距蚌埠市50公里,西與蒙城縣接壤,南靠307省道,北臨北淝河,渦河從中間穿過,龍亢渦河大橋連接南北兩岸,。鎮域面積108平方公里,現有22個村、16055戶、60901人,耕地83828畝。集鎮建成區面積近5.5平方公里,鎮區常住人口1.3萬人。

"

龍亢集俗名上集,原在抄河北岸,關廟南邊,至今該處仍有“小上子”之說。由於它處於淮河最大支流渦河北岸,水運方便,經濟發達,漢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建龍亢縣。

蚌埠千年古鎮,懷遠龍亢

漢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封樛廣德為龍亢侯,龍亢為侯邑。歷經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各朝代,在這1200年間,除隋朝一度撤縣外,其餘皆為縣治所在。南北朝時期梁武帝置龍亢郡。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龍亢設二衙(即龍亢分縣)。民國年間龍亢設區,抗日期間(1940年7月—1941年5月)新四軍在龍亢設淮上辦事處(行署)。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龍亢設區、鎮。

蚌埠千年古鎮,懷遠龍亢

龍亢鎮是個千年古鎮,地處懷遠縣西部,東距蚌埠市50公里,西與蒙城縣接壤,南靠307省道,北臨北淝河,渦河從中間穿過,龍亢渦河大橋連接南北兩岸,。鎮域面積108平方公里,現有22個村、16055戶、60901人,耕地83828畝。集鎮建成區面積近5.5平方公里,鎮區常住人口1.3萬人。

蚌埠千年古鎮,懷遠龍亢

龍亢鎮隸屬於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該鎮是個千年古鎮,"角宿"之後的四顆星是"亢宿",亢是龍的咽喉,因此以"龍亢"命名該鎮表明了龍亢鎮的在軍事、經濟、交通的重要性。龍亢鎮地處懷遠縣西

"

龍亢集俗名上集,原在抄河北岸,關廟南邊,至今該處仍有“小上子”之說。由於它處於淮河最大支流渦河北岸,水運方便,經濟發達,漢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建龍亢縣。

蚌埠千年古鎮,懷遠龍亢

漢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封樛廣德為龍亢侯,龍亢為侯邑。歷經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各朝代,在這1200年間,除隋朝一度撤縣外,其餘皆為縣治所在。南北朝時期梁武帝置龍亢郡。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龍亢設二衙(即龍亢分縣)。民國年間龍亢設區,抗日期間(1940年7月—1941年5月)新四軍在龍亢設淮上辦事處(行署)。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龍亢設區、鎮。

蚌埠千年古鎮,懷遠龍亢

龍亢鎮是個千年古鎮,地處懷遠縣西部,東距蚌埠市50公里,西與蒙城縣接壤,南靠307省道,北臨北淝河,渦河從中間穿過,龍亢渦河大橋連接南北兩岸,。鎮域面積108平方公里,現有22個村、16055戶、60901人,耕地83828畝。集鎮建成區面積近5.5平方公里,鎮區常住人口1.3萬人。

蚌埠千年古鎮,懷遠龍亢

龍亢鎮隸屬於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該鎮是個千年古鎮,"角宿"之後的四顆星是"亢宿",亢是龍的咽喉,因此以"龍亢"命名該鎮表明了龍亢鎮的在軍事、經濟、交通的重要性。龍亢鎮地處懷遠縣西

蚌埠千年古鎮,懷遠龍亢

說起蚌埠市古龍亢縣與巢湖流域含山縣的歷史淵源,還要從龍亢的地名說起。“龍”是漢族人的圖騰。龍亢(“亢”此處讀“岡”),在今懷遠縣城西35公里的渦河北岸。渦河南岸邵水園村旁高高的土丘,為龍頭。邵水園南兩條平行的溝,為“龍鬚”。龍亢北龍徐村,為龍身。龍徐村北的黃土岡,為龍尾。龍亢西崇寧寺後的圓土丘,為龍蛋。在當地人心中,這是條頭南尾北,昂首欲飛的青龍。龍亢建城,龍盤虎踞,吉祥如意。龍亢地名由此而來。

龍亢歷史悠久。漢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漢武帝劉徹在這裡設龍亢縣。漢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劉徹封樛廣德為龍亢侯。龍亢城池堅固,市井繁華,商賈雲集,交通便捷。自西漢至北宋,除個別朝代短暫撤縣外,龍亢皆為縣治或郡治。

龍亢鎮的城隍廟,坐落在後街的正中(曾為公社、區招待所),坐北向南,前後三進 。第一進九間寬,大門緊接戲樓,進大門過戲樓是一個寬敞的大院子,可容納幾千人,過第二進穿堂到第二個院子,當中擺一個高有丈餘,底徑二尺多的鐵香爐。最後是大殿,高高的神靈臺上,黃綾子帳幔中端坐著紅袍金面長髯飄胸的城隍老爺。

"

龍亢集俗名上集,原在抄河北岸,關廟南邊,至今該處仍有“小上子”之說。由於它處於淮河最大支流渦河北岸,水運方便,經濟發達,漢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建龍亢縣。

蚌埠千年古鎮,懷遠龍亢

漢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封樛廣德為龍亢侯,龍亢為侯邑。歷經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各朝代,在這1200年間,除隋朝一度撤縣外,其餘皆為縣治所在。南北朝時期梁武帝置龍亢郡。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龍亢設二衙(即龍亢分縣)。民國年間龍亢設區,抗日期間(1940年7月—1941年5月)新四軍在龍亢設淮上辦事處(行署)。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龍亢設區、鎮。

蚌埠千年古鎮,懷遠龍亢

龍亢鎮是個千年古鎮,地處懷遠縣西部,東距蚌埠市50公里,西與蒙城縣接壤,南靠307省道,北臨北淝河,渦河從中間穿過,龍亢渦河大橋連接南北兩岸,。鎮域面積108平方公里,現有22個村、16055戶、60901人,耕地83828畝。集鎮建成區面積近5.5平方公里,鎮區常住人口1.3萬人。

蚌埠千年古鎮,懷遠龍亢

龍亢鎮隸屬於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該鎮是個千年古鎮,"角宿"之後的四顆星是"亢宿",亢是龍的咽喉,因此以"龍亢"命名該鎮表明了龍亢鎮的在軍事、經濟、交通的重要性。龍亢鎮地處懷遠縣西

蚌埠千年古鎮,懷遠龍亢

說起蚌埠市古龍亢縣與巢湖流域含山縣的歷史淵源,還要從龍亢的地名說起。“龍”是漢族人的圖騰。龍亢(“亢”此處讀“岡”),在今懷遠縣城西35公里的渦河北岸。渦河南岸邵水園村旁高高的土丘,為龍頭。邵水園南兩條平行的溝,為“龍鬚”。龍亢北龍徐村,為龍身。龍徐村北的黃土岡,為龍尾。龍亢西崇寧寺後的圓土丘,為龍蛋。在當地人心中,這是條頭南尾北,昂首欲飛的青龍。龍亢建城,龍盤虎踞,吉祥如意。龍亢地名由此而來。

龍亢歷史悠久。漢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漢武帝劉徹在這裡設龍亢縣。漢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劉徹封樛廣德為龍亢侯。龍亢城池堅固,市井繁華,商賈雲集,交通便捷。自西漢至北宋,除個別朝代短暫撤縣外,龍亢皆為縣治或郡治。

龍亢鎮的城隍廟,坐落在後街的正中(曾為公社、區招待所),坐北向南,前後三進 。第一進九間寬,大門緊接戲樓,進大門過戲樓是一個寬敞的大院子,可容納幾千人,過第二進穿堂到第二個院子,當中擺一個高有丈餘,底徑二尺多的鐵香爐。最後是大殿,高高的神靈臺上,黃綾子帳幔中端坐著紅袍金面長髯飄胸的城隍老爺。

蚌埠千年古鎮,懷遠龍亢

城隍是木雕的神像,平時坐著,如果按動膝關節的機關,這位尊神就會唿的一聲站得筆直。神靈臺前的條機上放著香爐、燭臺、籤筒、磐,擺著供品。

"

龍亢集俗名上集,原在抄河北岸,關廟南邊,至今該處仍有“小上子”之說。由於它處於淮河最大支流渦河北岸,水運方便,經濟發達,漢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建龍亢縣。

蚌埠千年古鎮,懷遠龍亢

漢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封樛廣德為龍亢侯,龍亢為侯邑。歷經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各朝代,在這1200年間,除隋朝一度撤縣外,其餘皆為縣治所在。南北朝時期梁武帝置龍亢郡。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龍亢設二衙(即龍亢分縣)。民國年間龍亢設區,抗日期間(1940年7月—1941年5月)新四軍在龍亢設淮上辦事處(行署)。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龍亢設區、鎮。

蚌埠千年古鎮,懷遠龍亢

龍亢鎮是個千年古鎮,地處懷遠縣西部,東距蚌埠市50公里,西與蒙城縣接壤,南靠307省道,北臨北淝河,渦河從中間穿過,龍亢渦河大橋連接南北兩岸,。鎮域面積108平方公里,現有22個村、16055戶、60901人,耕地83828畝。集鎮建成區面積近5.5平方公里,鎮區常住人口1.3萬人。

蚌埠千年古鎮,懷遠龍亢

龍亢鎮隸屬於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該鎮是個千年古鎮,"角宿"之後的四顆星是"亢宿",亢是龍的咽喉,因此以"龍亢"命名該鎮表明了龍亢鎮的在軍事、經濟、交通的重要性。龍亢鎮地處懷遠縣西

蚌埠千年古鎮,懷遠龍亢

說起蚌埠市古龍亢縣與巢湖流域含山縣的歷史淵源,還要從龍亢的地名說起。“龍”是漢族人的圖騰。龍亢(“亢”此處讀“岡”),在今懷遠縣城西35公里的渦河北岸。渦河南岸邵水園村旁高高的土丘,為龍頭。邵水園南兩條平行的溝,為“龍鬚”。龍亢北龍徐村,為龍身。龍徐村北的黃土岡,為龍尾。龍亢西崇寧寺後的圓土丘,為龍蛋。在當地人心中,這是條頭南尾北,昂首欲飛的青龍。龍亢建城,龍盤虎踞,吉祥如意。龍亢地名由此而來。

龍亢歷史悠久。漢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漢武帝劉徹在這裡設龍亢縣。漢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劉徹封樛廣德為龍亢侯。龍亢城池堅固,市井繁華,商賈雲集,交通便捷。自西漢至北宋,除個別朝代短暫撤縣外,龍亢皆為縣治或郡治。

龍亢鎮的城隍廟,坐落在後街的正中(曾為公社、區招待所),坐北向南,前後三進 。第一進九間寬,大門緊接戲樓,進大門過戲樓是一個寬敞的大院子,可容納幾千人,過第二進穿堂到第二個院子,當中擺一個高有丈餘,底徑二尺多的鐵香爐。最後是大殿,高高的神靈臺上,黃綾子帳幔中端坐著紅袍金面長髯飄胸的城隍老爺。

蚌埠千年古鎮,懷遠龍亢

城隍是木雕的神像,平時坐著,如果按動膝關節的機關,這位尊神就會唿的一聲站得筆直。神靈臺前的條機上放著香爐、燭臺、籤筒、磐,擺著供品。

蚌埠千年古鎮,懷遠龍亢

條機下放置幾個蒲團,供善男信女跪拜使用。殿內莊嚴肅穆,再加上一塊"威靈顯赫"金光閃閃的巨匾,令人肅然起敬。

"

龍亢集俗名上集,原在抄河北岸,關廟南邊,至今該處仍有“小上子”之說。由於它處於淮河最大支流渦河北岸,水運方便,經濟發達,漢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建龍亢縣。

蚌埠千年古鎮,懷遠龍亢

漢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封樛廣德為龍亢侯,龍亢為侯邑。歷經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各朝代,在這1200年間,除隋朝一度撤縣外,其餘皆為縣治所在。南北朝時期梁武帝置龍亢郡。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龍亢設二衙(即龍亢分縣)。民國年間龍亢設區,抗日期間(1940年7月—1941年5月)新四軍在龍亢設淮上辦事處(行署)。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龍亢設區、鎮。

蚌埠千年古鎮,懷遠龍亢

龍亢鎮是個千年古鎮,地處懷遠縣西部,東距蚌埠市50公里,西與蒙城縣接壤,南靠307省道,北臨北淝河,渦河從中間穿過,龍亢渦河大橋連接南北兩岸,。鎮域面積108平方公里,現有22個村、16055戶、60901人,耕地83828畝。集鎮建成區面積近5.5平方公里,鎮區常住人口1.3萬人。

蚌埠千年古鎮,懷遠龍亢

龍亢鎮隸屬於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該鎮是個千年古鎮,"角宿"之後的四顆星是"亢宿",亢是龍的咽喉,因此以"龍亢"命名該鎮表明了龍亢鎮的在軍事、經濟、交通的重要性。龍亢鎮地處懷遠縣西

蚌埠千年古鎮,懷遠龍亢

說起蚌埠市古龍亢縣與巢湖流域含山縣的歷史淵源,還要從龍亢的地名說起。“龍”是漢族人的圖騰。龍亢(“亢”此處讀“岡”),在今懷遠縣城西35公里的渦河北岸。渦河南岸邵水園村旁高高的土丘,為龍頭。邵水園南兩條平行的溝,為“龍鬚”。龍亢北龍徐村,為龍身。龍徐村北的黃土岡,為龍尾。龍亢西崇寧寺後的圓土丘,為龍蛋。在當地人心中,這是條頭南尾北,昂首欲飛的青龍。龍亢建城,龍盤虎踞,吉祥如意。龍亢地名由此而來。

龍亢歷史悠久。漢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漢武帝劉徹在這裡設龍亢縣。漢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劉徹封樛廣德為龍亢侯。龍亢城池堅固,市井繁華,商賈雲集,交通便捷。自西漢至北宋,除個別朝代短暫撤縣外,龍亢皆為縣治或郡治。

龍亢鎮的城隍廟,坐落在後街的正中(曾為公社、區招待所),坐北向南,前後三進 。第一進九間寬,大門緊接戲樓,進大門過戲樓是一個寬敞的大院子,可容納幾千人,過第二進穿堂到第二個院子,當中擺一個高有丈餘,底徑二尺多的鐵香爐。最後是大殿,高高的神靈臺上,黃綾子帳幔中端坐著紅袍金面長髯飄胸的城隍老爺。

蚌埠千年古鎮,懷遠龍亢

城隍是木雕的神像,平時坐著,如果按動膝關節的機關,這位尊神就會唿的一聲站得筆直。神靈臺前的條機上放著香爐、燭臺、籤筒、磐,擺著供品。

蚌埠千年古鎮,懷遠龍亢

條機下放置幾個蒲團,供善男信女跪拜使用。殿內莊嚴肅穆,再加上一塊"威靈顯赫"金光閃閃的巨匾,令人肅然起敬。

蚌埠千年古鎮,懷遠龍亢

"龍亢十景色" 1、桓傅故里登龍門 2、朱溝銀杏白果累

3、淮上明珠紀念館 4、四師鈕灣竹青翠

5、長虹臥波龍亢橋 6、桓公墓地雙崮堆

7、閘口風光最旖旎 8、二龍戲珠銜渦水

9、乾隆御賜花園井 10、小龍探母水晶宮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