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街擺柱,前殿後院,廊樓結合和四合院引巷子住家,四川懷遠古鎮'

"

懷遠古鎮,位於四川省崇州市境內,歷史有1600年了,古鎮不大,佔地僅一平方公里。古鎮建築多為清代和民國年間建造,同時保持著四門四大街的格局,現存街道30餘條。建築絕大部分都按《清代工部》法則建築的多為穿木結構。

"

懷遠古鎮,位於四川省崇州市境內,歷史有1600年了,古鎮不大,佔地僅一平方公里。古鎮建築多為清代和民國年間建造,同時保持著四門四大街的格局,現存街道30餘條。建築絕大部分都按《清代工部》法則建築的多為穿木結構。

臨街擺柱,前殿後院,廊樓結合和四合院引巷子住家,四川懷遠古鎮


縱橫交錯的的二十多條大街小巷佈滿了綢緞鋪、茶行、竹編行、油行、藥鋪……逢上單日趕集,小鎮熱鬧非凡。懷遠最有名氣的“三編”:藤編、棕編、竹編,幾乎家家都有能工巧匠,藤、棕、竹在那些老人手上就成了一件藝術品,沿街擺開,讓人眼花繚亂。

"

懷遠古鎮,位於四川省崇州市境內,歷史有1600年了,古鎮不大,佔地僅一平方公里。古鎮建築多為清代和民國年間建造,同時保持著四門四大街的格局,現存街道30餘條。建築絕大部分都按《清代工部》法則建築的多為穿木結構。

臨街擺柱,前殿後院,廊樓結合和四合院引巷子住家,四川懷遠古鎮


縱橫交錯的的二十多條大街小巷佈滿了綢緞鋪、茶行、竹編行、油行、藥鋪……逢上單日趕集,小鎮熱鬧非凡。懷遠最有名氣的“三編”:藤編、棕編、竹編,幾乎家家都有能工巧匠,藤、棕、竹在那些老人手上就成了一件藝術品,沿街擺開,讓人眼花繚亂。

臨街擺柱,前殿後院,廊樓結合和四合院引巷子住家,四川懷遠古鎮


在懷遠鎮,不僅看到有完整的穿逗結構房屋的木板鋪面,還有不少依稀可見當年應該是十分精美的門洞、木雕等建築裝飾。

古鎮中的林氏宗祠是一個修建於清代咸豐年間的宗祠,這個宗祠主建築至今保護完好,完整保存著全市絕無僅有的純楠木宗祠神櫥牌,上刻清朝歷代皇帝赦封文獻。

"

懷遠古鎮,位於四川省崇州市境內,歷史有1600年了,古鎮不大,佔地僅一平方公里。古鎮建築多為清代和民國年間建造,同時保持著四門四大街的格局,現存街道30餘條。建築絕大部分都按《清代工部》法則建築的多為穿木結構。

臨街擺柱,前殿後院,廊樓結合和四合院引巷子住家,四川懷遠古鎮


縱橫交錯的的二十多條大街小巷佈滿了綢緞鋪、茶行、竹編行、油行、藥鋪……逢上單日趕集,小鎮熱鬧非凡。懷遠最有名氣的“三編”:藤編、棕編、竹編,幾乎家家都有能工巧匠,藤、棕、竹在那些老人手上就成了一件藝術品,沿街擺開,讓人眼花繚亂。

臨街擺柱,前殿後院,廊樓結合和四合院引巷子住家,四川懷遠古鎮


在懷遠鎮,不僅看到有完整的穿逗結構房屋的木板鋪面,還有不少依稀可見當年應該是十分精美的門洞、木雕等建築裝飾。

古鎮中的林氏宗祠是一個修建於清代咸豐年間的宗祠,這個宗祠主建築至今保護完好,完整保存著全市絕無僅有的純楠木宗祠神櫥牌,上刻清朝歷代皇帝赦封文獻。

臨街擺柱,前殿後院,廊樓結合和四合院引巷子住家,四川懷遠古鎮


景區看點;洄瀾塔始建於清同治五年(1866年),距今已有145年。為成都市重點保護文物。塔型六方,高九層約35公尺,坐南向北。塔中空,約10㎝垂直孔自塔底可直視頂端,上八層六個面有窗戶,可眺望懷遠遠山近水,每層均有正反呈螺旋型階梯,可拾級而登至塔頂,下三層有壁繪,多為釋道兩家經典記述,現全塔保護完好,至今巍然屹立。

"

懷遠古鎮,位於四川省崇州市境內,歷史有1600年了,古鎮不大,佔地僅一平方公里。古鎮建築多為清代和民國年間建造,同時保持著四門四大街的格局,現存街道30餘條。建築絕大部分都按《清代工部》法則建築的多為穿木結構。

臨街擺柱,前殿後院,廊樓結合和四合院引巷子住家,四川懷遠古鎮


縱橫交錯的的二十多條大街小巷佈滿了綢緞鋪、茶行、竹編行、油行、藥鋪……逢上單日趕集,小鎮熱鬧非凡。懷遠最有名氣的“三編”:藤編、棕編、竹編,幾乎家家都有能工巧匠,藤、棕、竹在那些老人手上就成了一件藝術品,沿街擺開,讓人眼花繚亂。

臨街擺柱,前殿後院,廊樓結合和四合院引巷子住家,四川懷遠古鎮


在懷遠鎮,不僅看到有完整的穿逗結構房屋的木板鋪面,還有不少依稀可見當年應該是十分精美的門洞、木雕等建築裝飾。

古鎮中的林氏宗祠是一個修建於清代咸豐年間的宗祠,這個宗祠主建築至今保護完好,完整保存著全市絕無僅有的純楠木宗祠神櫥牌,上刻清朝歷代皇帝赦封文獻。

臨街擺柱,前殿後院,廊樓結合和四合院引巷子住家,四川懷遠古鎮


景區看點;洄瀾塔始建於清同治五年(1866年),距今已有145年。為成都市重點保護文物。塔型六方,高九層約35公尺,坐南向北。塔中空,約10㎝垂直孔自塔底可直視頂端,上八層六個面有窗戶,可眺望懷遠遠山近水,每層均有正反呈螺旋型階梯,可拾級而登至塔頂,下三層有壁繪,多為釋道兩家經典記述,現全塔保護完好,至今巍然屹立。

臨街擺柱,前殿後院,廊樓結合和四合院引巷子住家,四川懷遠古鎮


天后宮;始建於清朝咸豐年間的林氏宗祠,即今懷遠文化中心站所在地,2003年被崇州市政府確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佔地面積1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天后宮坐南向北,前後兩個四合院均為磚木結構,進正門的左側是萬年臺,供集會祭祀演戲用,臺頂樑柱的彩繪,承建師及修建年代依稀可辨,臺兩側各有一耳房約14平方米,可供化妝、樂師或會客用,臺前為院壩,約畝餘,兩廂為對稱轉角樓,飛來椅,供看戲用,底樓均為倉庫。萬年臺對面,穿過院壩是一通五間五柱二堂廳,雕樑畫棟,灰泥粉壁、氣勢雄偉,廳後是供奉神祖廚和居室類一列小廳(現已拆除)。站內現完整地保留著天后聖母林默的神廚,純楠木製高寬約3公尺見方,厚4公分,林默的事蹟和清代列位皇帝對其敕封均記錄於上,字跡約2公分大小,俊秀而剛勁,雕刻精美。

十家院;位於商業街中段下側,為典型清代古建築,單進門,四合院,小青瓦房地板樓,飛來椅、美人靠,白粉泥壁,雕樑畫棟,古色古香,現保存完好。

岳家龍洞與石馬溝;鎮南約2公里處,楓香村6組境內,原名橫原洞,為青城八大洞天之一。清道光分州州同周宗躍所寫:"橫原洞口植佳茗,白雲嶺陰採摘頻"詩句中的橫原洞即指今岳家龍洞,據《崇慶縣誌》記載:"在懷遠鎮南五里有橫原洞,洞門高丈餘,中有大堂,高寬數丈,入裡許洞漸窄,匍匐可行,有膽壯者直窮到底,從白塔山出,洞首尾相去數十里",又載:"懷遠鎮東五里有石馬洞,中廣數畝,石馬精靈夜出敗稼,斷一足焉"。大邑縣八景詩亦云:"洞口煙霞石馬嘶"。龍洞從懷遠入大邑青霞鄉出,現龍洞和石馬依然如故,尚未開發利用。

鼎沸泉;鎮東泉水村境內,其泉自地底沸騰而出,如沸水,似珍珠,因此又叫"珍珠泉"。清冽甘爽,流量可衝碾磨米。以前曾因此泉而形成泉水溝,修泉水碾,以利鄉民。據《崇慶縣誌》記載:"在懷遠鎮東一里,中寬二丈餘,有泉自地如鼎初沸,不一里即可衝碾,下可灌田數千畝"。現泉水流量雖已減小,但"鼎沸"依舊,送檢相關部門,認定其為理想優質甘泉,惜至今也未被開發。

有懷遠義士捐資修建一公共遊泳池於泉水處,現為懷遠唯一的安全游泳處,每到夏天人聲鼎沸,好不熱鬧。懷遠人自古有捐資助建的傳統,懷遠新南街也為一吳姓義士捐資購買水泥,街坊湊資捐工建成。

懷遠鎮文物古蹟甚多,以前僅寺廟就有30處,會館有黃州、廣東、江西、山西、湖廣五個之多。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