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氣瘀滯總沒食慾?請抓住初秋祛溼黃金期'

"

儘管處暑已過,可午後陽光依然毒辣。加上時有秋雨,溼氣較重,溼熱並行;晝熱夜涼,氣候寒熱變換,稍不注意就容易傷風感冒。其實,頭昏頭重、四肢痠懶、身重而痛、關節屈伸不利、胸中鬱悶、脘腹脹滿、噁心欲吐、食慾不振、大便溏洩、舌苔厚膩等症狀皆為溼氣所致。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治未病科副主任醫師劉涓表示,儘管現在已經進入秋季,但氣候特點仍然偏溼。再加上夏季吹空調、喝冷飲的影響,每個人的身體裡都累積了很多溼氣。一旦溼氣撞上寒氣成為溼寒,人體就會產生不適。所以早秋時段,祛除體內溼寒氣是保養的重中之重。

劉涓介紹,人們常說的溼氣,在中醫理論中有外溼、內溼之分。外溼是由於氣候潮溼,或涉水淋雨,居住環境潮溼等外在溼邪侵襲人體。內溼則多是由人體自身的臟腑功能協調失衡所生,最常見的是由脾虛失其健運功能,水溼停聚體內後形成內溼。內溼常見於肥胖,痰溼過剩之人,或貪食生冷,過食酒肉,損傷脾胃。那麼,該如何祛溼呢?

少吃鹽,別讓鈉在體內多留

“吃太多鹽必導致攝入更多的水,許多科普文章常常提醒大家秋季要多補充淡鹽開水或含鹽飲料,這種提示是沒錯的。但這主要是針對秋日劇烈運動和從事體力勞動的人,對很少出汗的白領們來說未必合適。”劉涓指出,攝入體內的鹽主要通過腎臟排出,當攝入的食鹽太多或腎臟有病變時,就不能及時將攝入體內過多的鈉排出。

如果不是出汗過多的人群,普通人在秋季仍然要堅持低鹽飲食(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人每日的鹽攝入量不應超過6克),特別是對於有腎臟疾病的患者來說更是如此。

女性經期食紅小豆,補血又除溼

劉涓指出,紅小豆中含有一種皁甙類物質能促進通便及排尿。中醫認為紅小豆性平,有滋補強壯,健脾養胃,利水除溼,清熱解毒和補血的功能,比較適合脾虛溼熱內盛者食用。

女性在經期或經期前後喝點紅小豆粥或吃點含有紅小豆的糕點,不僅可消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還能起到預防缺鐵性貧血的作用。

運動排汗最祛溼

在所有的排水方法中,運動出汗是最不能被忽略的一種。劉涓認為,秋季進行適度運動不僅能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的抗病力,還可以助消化、促進氣血流通,進而防止內生溼邪的產生。同時,運動時身體微微汗出,能帶走體內多餘水分,讓身體感覺更加輕盈。

劉涓建議,運動最好選擇在清晨或晚間相對涼爽時進行,以散步、快走、慢跑、各種球類、太極拳等運動方式為宜。此外,對溼氣敏感的人應避免去溼氣過重的環境,潮溼下雨天儘量減少外出,更不要穿潮溼未乾的衣服等。

新京報記者 張兆慧 編輯 王鹿 校對 危卓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