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歷代文化名人之三丨詩僧寒山'

"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自唐代張繼《楓橋夜泊》詩問世後,於百年來寒山寺的鐘聲不絕於歷代文人學士的篇章詩文。相傳寺因著名詩僧寒山曾來此住持而得名,因而寒山子的名字亦不脛而走。至今蘇州寒山寺內還保存有寒山和他的朋友拾得的石刻象呢。

"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自唐代張繼《楓橋夜泊》詩問世後,於百年來寒山寺的鐘聲不絕於歷代文人學士的篇章詩文。相傳寺因著名詩僧寒山曾來此住持而得名,因而寒山子的名字亦不脛而走。至今蘇州寒山寺內還保存有寒山和他的朋友拾得的石刻象呢。

台州歷代文化名人之三丨詩僧寒山

寒山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他創作的詩歌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如何?下面就現存的資料作一介紹。

寒山大約生活在七世紀末至八世紀末,其事蹟最早見於宋代初期編纂的《太平廣紀》卷五十五引《仙傳拾遺》(此書已佚),但極其簡略,只說“寒山子者,不知其名氏,大曆中隱居天台翠屏山。其山深邃,當暑有雪,亦名寒巖,因自號寒山子。好為詩,每得一篇一句輒題於樹間石上。有好事者隨而錄之,凡三百餘首。多述山林幽隱之興,或譏諷時態,能警勵流俗。桐柏徵君徐靈府序而集之,分為三卷,行於人間。十餘年忽不復見…...。“

而現在流傳的《寒山子詩集》前那篇相傳是唐初台州刺史閭丘胤所作的序(實際系後人偽託),則把寒山子描繪成一個富有神奇色彩的人物。閭序說他“狀如貧子,形貌枯悴”,“樺皮為冠,布裘破敝,木屐履地”;吃的是寺廟裡的“殘餘菜滓”,經常“於村墅與牧牛子而歌笑,或逆或順,自樂其性”,是“在國清寺庫院走使,廚中著火”的燒火打雜僧人,地位當是很低下的。

序作者曾“親往寺院,躬問禪宿”有關寒山子事蹟,但寒山子並不理會,並“連聲喝胤”,最後“入穴而去,其穴自合,莫可追之”,沒辦法,閭丘胤“乃令僧道翹等,尋其往日行狀,唯於竹木石壁書詩,並村墅人家廳壁上所書文句三百餘首,及拾得(寒山子的友僧)於土地堂壁上書言偈,並纂集成卷”。

"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自唐代張繼《楓橋夜泊》詩問世後,於百年來寒山寺的鐘聲不絕於歷代文人學士的篇章詩文。相傳寺因著名詩僧寒山曾來此住持而得名,因而寒山子的名字亦不脛而走。至今蘇州寒山寺內還保存有寒山和他的朋友拾得的石刻象呢。

台州歷代文化名人之三丨詩僧寒山

寒山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他創作的詩歌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如何?下面就現存的資料作一介紹。

寒山大約生活在七世紀末至八世紀末,其事蹟最早見於宋代初期編纂的《太平廣紀》卷五十五引《仙傳拾遺》(此書已佚),但極其簡略,只說“寒山子者,不知其名氏,大曆中隱居天台翠屏山。其山深邃,當暑有雪,亦名寒巖,因自號寒山子。好為詩,每得一篇一句輒題於樹間石上。有好事者隨而錄之,凡三百餘首。多述山林幽隱之興,或譏諷時態,能警勵流俗。桐柏徵君徐靈府序而集之,分為三卷,行於人間。十餘年忽不復見…...。“

而現在流傳的《寒山子詩集》前那篇相傳是唐初台州刺史閭丘胤所作的序(實際系後人偽託),則把寒山子描繪成一個富有神奇色彩的人物。閭序說他“狀如貧子,形貌枯悴”,“樺皮為冠,布裘破敝,木屐履地”;吃的是寺廟裡的“殘餘菜滓”,經常“於村墅與牧牛子而歌笑,或逆或順,自樂其性”,是“在國清寺庫院走使,廚中著火”的燒火打雜僧人,地位當是很低下的。

序作者曾“親往寺院,躬問禪宿”有關寒山子事蹟,但寒山子並不理會,並“連聲喝胤”,最後“入穴而去,其穴自合,莫可追之”,沒辦法,閭丘胤“乃令僧道翹等,尋其往日行狀,唯於竹木石壁書詩,並村墅人家廳壁上所書文句三百餘首,及拾得(寒山子的友僧)於土地堂壁上書言偈,並纂集成卷”。

台州歷代文化名人之三丨詩僧寒山

寒山子隱居出家前的情況,據明代白珽說,“唐之士人,嘗應舉不利,不群於俗”(《湛淵靜語》),即年輕時亦曾想獲取功名利祿,想有一番作為。

這些在他的詩歌中有較多反映,如說“去家一萬里,提劍擊匈奴”。為此,他“學文兼學武,學武兼學文”(《一為書劍客》),“聯翩騎白馬,喝兔放蒼鷹”(《尋思少年日》),要求自己“努力莫端坐“。

當他讀了“滿卷才子書”後,認為自己已是“手筆太縱橫。身才極瓖瑋“(《手筆太縱橫》),具有“才藝百般能”的本事,與他人相比,自是“三端自孤立,六藝越諸君。神氣卓然異,精彩起眾群”(《世有聰明士》)。

正當他“文武各自備,託身為得所”,要“夢去遊金闕”的時候,不知什麼原因,忽然“根遭陵谷變,葉被風霜改”(《有樹先林生》),使自己落到“緣遭他輩責,剩被自妻疏”(《少小帶經鋤》)的地步,不僅政治上遭到同輩的責難,家庭也被拆散了,不得已而隱淪寒巖,過著“細草作臥褥,青天為被蓋,快活枕石頭,長伴白雲閒”的隱士生活。最後竟淪為國清寺的著火僧人。

"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自唐代張繼《楓橋夜泊》詩問世後,於百年來寒山寺的鐘聲不絕於歷代文人學士的篇章詩文。相傳寺因著名詩僧寒山曾來此住持而得名,因而寒山子的名字亦不脛而走。至今蘇州寒山寺內還保存有寒山和他的朋友拾得的石刻象呢。

台州歷代文化名人之三丨詩僧寒山

寒山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他創作的詩歌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如何?下面就現存的資料作一介紹。

寒山大約生活在七世紀末至八世紀末,其事蹟最早見於宋代初期編纂的《太平廣紀》卷五十五引《仙傳拾遺》(此書已佚),但極其簡略,只說“寒山子者,不知其名氏,大曆中隱居天台翠屏山。其山深邃,當暑有雪,亦名寒巖,因自號寒山子。好為詩,每得一篇一句輒題於樹間石上。有好事者隨而錄之,凡三百餘首。多述山林幽隱之興,或譏諷時態,能警勵流俗。桐柏徵君徐靈府序而集之,分為三卷,行於人間。十餘年忽不復見…...。“

而現在流傳的《寒山子詩集》前那篇相傳是唐初台州刺史閭丘胤所作的序(實際系後人偽託),則把寒山子描繪成一個富有神奇色彩的人物。閭序說他“狀如貧子,形貌枯悴”,“樺皮為冠,布裘破敝,木屐履地”;吃的是寺廟裡的“殘餘菜滓”,經常“於村墅與牧牛子而歌笑,或逆或順,自樂其性”,是“在國清寺庫院走使,廚中著火”的燒火打雜僧人,地位當是很低下的。

序作者曾“親往寺院,躬問禪宿”有關寒山子事蹟,但寒山子並不理會,並“連聲喝胤”,最後“入穴而去,其穴自合,莫可追之”,沒辦法,閭丘胤“乃令僧道翹等,尋其往日行狀,唯於竹木石壁書詩,並村墅人家廳壁上所書文句三百餘首,及拾得(寒山子的友僧)於土地堂壁上書言偈,並纂集成卷”。

台州歷代文化名人之三丨詩僧寒山

寒山子隱居出家前的情況,據明代白珽說,“唐之士人,嘗應舉不利,不群於俗”(《湛淵靜語》),即年輕時亦曾想獲取功名利祿,想有一番作為。

這些在他的詩歌中有較多反映,如說“去家一萬里,提劍擊匈奴”。為此,他“學文兼學武,學武兼學文”(《一為書劍客》),“聯翩騎白馬,喝兔放蒼鷹”(《尋思少年日》),要求自己“努力莫端坐“。

當他讀了“滿卷才子書”後,認為自己已是“手筆太縱橫。身才極瓖瑋“(《手筆太縱橫》),具有“才藝百般能”的本事,與他人相比,自是“三端自孤立,六藝越諸君。神氣卓然異,精彩起眾群”(《世有聰明士》)。

正當他“文武各自備,託身為得所”,要“夢去遊金闕”的時候,不知什麼原因,忽然“根遭陵谷變,葉被風霜改”(《有樹先林生》),使自己落到“緣遭他輩責,剩被自妻疏”(《少小帶經鋤》)的地步,不僅政治上遭到同輩的責難,家庭也被拆散了,不得已而隱淪寒巖,過著“細草作臥褥,青天為被蓋,快活枕石頭,長伴白雲閒”的隱士生活。最後竟淪為國清寺的著火僧人。

台州歷代文化名人之三丨詩僧寒山

他真算得是一個“不得志而逃於禪者”(王宗沐序)。出家入釋後,他僅過著“一瓶一缽”的雲水生涯,常常是“甕里長無飯,甑中屢生塵”,“累日空思飯,終冬不識襦”,“寒到燒軟火,飢來煮菜吃”,住的則是“左倒復右傾”的“百年屋”,最後在困厄中“骨肉消散盡,魂魄幾凋零”,了結了自己的一生。

寒山詩植根於下層勞苦人民的土壤,又是在深山野廟裡長成,自然帶有它特有的野氣。

安史之亂是唐王朝歷史的轉折點,此後便是藩鎮割據,戰亂頻仍,國勢日衰,各種矛盾複雜混亂,人民飽受動亂之苦,這些在寒山詩中都有反映。

他的詩譏諷時態,毫不容情。如《常聞漢武帝》詩說:“常聞漢武帝,愛及秦始皇。俱好神仙術,延年竟不長。金臺既摧折,沙丘遂滅亡。茂陵與驪嶽,今日草茫茫。”

借詠史以諷刺最高統治者追慕神仙,以求長生不死的荒唐。在《我見百十狗》中,他說:“我見百十狗,個個毛鬇鬡。臥者渠自臥。行者渠自行。投之一塊骨,相與啀喍爭。良面為骨少,狗多分不平。”

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經常演出狗咬狗的醜劇。在階級社會裡,貧富不均,為富不仁,貪得無厭,在青黃不接時,富人雖已是“倉米巳赫赤”,仍然“不貸人斗升”,過著“吃魚猶未止,食肉更無厭”的生活。

他諷刺道:多少般數人,百計求名利。心貪覓榮華,經營圖富貴。心未片時歇,奔突如煙氣。家眷實團圓,一呼百諾至。不過七十年,冰消瓦解置。死了萬事休,誰人承後嗣?水浸泥彈丸,方知無意智。

他的詩也勸善戒惡,富於哲理。在《我見瞞人漢》中說:我見瞞人漢,如籃盛水走。一氣將歸家,籃裡何曾有。我見被人瞞,一似園中韭。日日被刀傷,無生還自有。

他對那種“護即敝成好,毀即是成非”的社會醜態深惡痛絕,要求人們做到“心真出語直,真心無背面”,“未能端似箭,且莫曲如鉤”,“丈夫志氣直如鐵,無曲心中道自真”。

程德全在《寒山子詩集跋》中指出,唐王朝“傳未數紀,遂螗沸雲擾,天下亂作,故寒山子凜霜冰之履,抱杞人之憂,託跡方外,伴狂徽世,自放于山巔水涯間”。雖然如此,疾苦亦不能忘懷。

在《出身既擾擾》中他說:出身既擾擾,世事非一狀。未能捨流俗,所以相追訪。昨吊徐五死,今送劉三葬。終日不得閒,為此心悽愴。

戰亂中,屍骨遍野,大地幾乎成了墳場!“我行經古墳,淚盡嗟存沒。冢破壓黃腸,棺穿露白骨”。(《我行經古墳》)

貧苦人民則是“新谷尚未熟,舊谷今已無,就貸一斗許,門外立踟躕。”(《新谷尚未熟》)真是“月盡愁難盡,年新愁更新”(聞道愁難遣》)

"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自唐代張繼《楓橋夜泊》詩問世後,於百年來寒山寺的鐘聲不絕於歷代文人學士的篇章詩文。相傳寺因著名詩僧寒山曾來此住持而得名,因而寒山子的名字亦不脛而走。至今蘇州寒山寺內還保存有寒山和他的朋友拾得的石刻象呢。

台州歷代文化名人之三丨詩僧寒山

寒山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他創作的詩歌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如何?下面就現存的資料作一介紹。

寒山大約生活在七世紀末至八世紀末,其事蹟最早見於宋代初期編纂的《太平廣紀》卷五十五引《仙傳拾遺》(此書已佚),但極其簡略,只說“寒山子者,不知其名氏,大曆中隱居天台翠屏山。其山深邃,當暑有雪,亦名寒巖,因自號寒山子。好為詩,每得一篇一句輒題於樹間石上。有好事者隨而錄之,凡三百餘首。多述山林幽隱之興,或譏諷時態,能警勵流俗。桐柏徵君徐靈府序而集之,分為三卷,行於人間。十餘年忽不復見…...。“

而現在流傳的《寒山子詩集》前那篇相傳是唐初台州刺史閭丘胤所作的序(實際系後人偽託),則把寒山子描繪成一個富有神奇色彩的人物。閭序說他“狀如貧子,形貌枯悴”,“樺皮為冠,布裘破敝,木屐履地”;吃的是寺廟裡的“殘餘菜滓”,經常“於村墅與牧牛子而歌笑,或逆或順,自樂其性”,是“在國清寺庫院走使,廚中著火”的燒火打雜僧人,地位當是很低下的。

序作者曾“親往寺院,躬問禪宿”有關寒山子事蹟,但寒山子並不理會,並“連聲喝胤”,最後“入穴而去,其穴自合,莫可追之”,沒辦法,閭丘胤“乃令僧道翹等,尋其往日行狀,唯於竹木石壁書詩,並村墅人家廳壁上所書文句三百餘首,及拾得(寒山子的友僧)於土地堂壁上書言偈,並纂集成卷”。

台州歷代文化名人之三丨詩僧寒山

寒山子隱居出家前的情況,據明代白珽說,“唐之士人,嘗應舉不利,不群於俗”(《湛淵靜語》),即年輕時亦曾想獲取功名利祿,想有一番作為。

這些在他的詩歌中有較多反映,如說“去家一萬里,提劍擊匈奴”。為此,他“學文兼學武,學武兼學文”(《一為書劍客》),“聯翩騎白馬,喝兔放蒼鷹”(《尋思少年日》),要求自己“努力莫端坐“。

當他讀了“滿卷才子書”後,認為自己已是“手筆太縱橫。身才極瓖瑋“(《手筆太縱橫》),具有“才藝百般能”的本事,與他人相比,自是“三端自孤立,六藝越諸君。神氣卓然異,精彩起眾群”(《世有聰明士》)。

正當他“文武各自備,託身為得所”,要“夢去遊金闕”的時候,不知什麼原因,忽然“根遭陵谷變,葉被風霜改”(《有樹先林生》),使自己落到“緣遭他輩責,剩被自妻疏”(《少小帶經鋤》)的地步,不僅政治上遭到同輩的責難,家庭也被拆散了,不得已而隱淪寒巖,過著“細草作臥褥,青天為被蓋,快活枕石頭,長伴白雲閒”的隱士生活。最後竟淪為國清寺的著火僧人。

台州歷代文化名人之三丨詩僧寒山

他真算得是一個“不得志而逃於禪者”(王宗沐序)。出家入釋後,他僅過著“一瓶一缽”的雲水生涯,常常是“甕里長無飯,甑中屢生塵”,“累日空思飯,終冬不識襦”,“寒到燒軟火,飢來煮菜吃”,住的則是“左倒復右傾”的“百年屋”,最後在困厄中“骨肉消散盡,魂魄幾凋零”,了結了自己的一生。

寒山詩植根於下層勞苦人民的土壤,又是在深山野廟裡長成,自然帶有它特有的野氣。

安史之亂是唐王朝歷史的轉折點,此後便是藩鎮割據,戰亂頻仍,國勢日衰,各種矛盾複雜混亂,人民飽受動亂之苦,這些在寒山詩中都有反映。

他的詩譏諷時態,毫不容情。如《常聞漢武帝》詩說:“常聞漢武帝,愛及秦始皇。俱好神仙術,延年竟不長。金臺既摧折,沙丘遂滅亡。茂陵與驪嶽,今日草茫茫。”

借詠史以諷刺最高統治者追慕神仙,以求長生不死的荒唐。在《我見百十狗》中,他說:“我見百十狗,個個毛鬇鬡。臥者渠自臥。行者渠自行。投之一塊骨,相與啀喍爭。良面為骨少,狗多分不平。”

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經常演出狗咬狗的醜劇。在階級社會裡,貧富不均,為富不仁,貪得無厭,在青黃不接時,富人雖已是“倉米巳赫赤”,仍然“不貸人斗升”,過著“吃魚猶未止,食肉更無厭”的生活。

他諷刺道:多少般數人,百計求名利。心貪覓榮華,經營圖富貴。心未片時歇,奔突如煙氣。家眷實團圓,一呼百諾至。不過七十年,冰消瓦解置。死了萬事休,誰人承後嗣?水浸泥彈丸,方知無意智。

他的詩也勸善戒惡,富於哲理。在《我見瞞人漢》中說:我見瞞人漢,如籃盛水走。一氣將歸家,籃裡何曾有。我見被人瞞,一似園中韭。日日被刀傷,無生還自有。

他對那種“護即敝成好,毀即是成非”的社會醜態深惡痛絕,要求人們做到“心真出語直,真心無背面”,“未能端似箭,且莫曲如鉤”,“丈夫志氣直如鐵,無曲心中道自真”。

程德全在《寒山子詩集跋》中指出,唐王朝“傳未數紀,遂螗沸雲擾,天下亂作,故寒山子凜霜冰之履,抱杞人之憂,託跡方外,伴狂徽世,自放于山巔水涯間”。雖然如此,疾苦亦不能忘懷。

在《出身既擾擾》中他說:出身既擾擾,世事非一狀。未能捨流俗,所以相追訪。昨吊徐五死,今送劉三葬。終日不得閒,為此心悽愴。

戰亂中,屍骨遍野,大地幾乎成了墳場!“我行經古墳,淚盡嗟存沒。冢破壓黃腸,棺穿露白骨”。(《我行經古墳》)

貧苦人民則是“新谷尚未熟,舊谷今已無,就貸一斗許,門外立踟躕。”(《新谷尚未熟》)真是“月盡愁難盡,年新愁更新”(聞道愁難遣》)

台州歷代文化名人之三丨詩僧寒山

寒山詩屬白話詩,雖明白如話,但“俚語俱趣,拙語俱巧”(沈德潛《古詩源·例言》),耐人尋味。

有的則表現清幽冷淡,如《茅棟野人居》詩說:茅棟野人居,門前車馬疏。林幽偏聚鳥,溪闊本藏魚。山果攜兒摘,皋田共婦鋤。家中何所有,唯有一床書。

寒山詩中還有比喻生動的句子,如“土牛耕石田,未有得稻日”;“秤錘落東海,到底始知休“;“似聚沙一處,成團也大難”;“黃連搵蒜醬,計是苦辛”等等。

對仗工整的詩句,如“助歌聲有鳥,問法語無人”;“無風蘿自動,不霧竹長昏”;“秋到任他林落葉,春來從你樹開花”等等。

疊字連用更是寒山詩的一大特點,如《杳杳寒山道》詩: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澗濱。啾啾常有鳥,寂寂更無人。磧磧風吹面,紛紛雪積身。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

有時則情景交融,都如“信手拈弄”,“機趣橫溢”(《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百四十九),如《相喚採芙蓉》詩:相喚採芙蓉,可憐清江裡。遊戲不覺暮,屢見狂風起。浪捧鴛鴦兒,波搖鸂鶒子。此時居舟楫,浩蕩情無已。

"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自唐代張繼《楓橋夜泊》詩問世後,於百年來寒山寺的鐘聲不絕於歷代文人學士的篇章詩文。相傳寺因著名詩僧寒山曾來此住持而得名,因而寒山子的名字亦不脛而走。至今蘇州寒山寺內還保存有寒山和他的朋友拾得的石刻象呢。

台州歷代文化名人之三丨詩僧寒山

寒山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他創作的詩歌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如何?下面就現存的資料作一介紹。

寒山大約生活在七世紀末至八世紀末,其事蹟最早見於宋代初期編纂的《太平廣紀》卷五十五引《仙傳拾遺》(此書已佚),但極其簡略,只說“寒山子者,不知其名氏,大曆中隱居天台翠屏山。其山深邃,當暑有雪,亦名寒巖,因自號寒山子。好為詩,每得一篇一句輒題於樹間石上。有好事者隨而錄之,凡三百餘首。多述山林幽隱之興,或譏諷時態,能警勵流俗。桐柏徵君徐靈府序而集之,分為三卷,行於人間。十餘年忽不復見…...。“

而現在流傳的《寒山子詩集》前那篇相傳是唐初台州刺史閭丘胤所作的序(實際系後人偽託),則把寒山子描繪成一個富有神奇色彩的人物。閭序說他“狀如貧子,形貌枯悴”,“樺皮為冠,布裘破敝,木屐履地”;吃的是寺廟裡的“殘餘菜滓”,經常“於村墅與牧牛子而歌笑,或逆或順,自樂其性”,是“在國清寺庫院走使,廚中著火”的燒火打雜僧人,地位當是很低下的。

序作者曾“親往寺院,躬問禪宿”有關寒山子事蹟,但寒山子並不理會,並“連聲喝胤”,最後“入穴而去,其穴自合,莫可追之”,沒辦法,閭丘胤“乃令僧道翹等,尋其往日行狀,唯於竹木石壁書詩,並村墅人家廳壁上所書文句三百餘首,及拾得(寒山子的友僧)於土地堂壁上書言偈,並纂集成卷”。

台州歷代文化名人之三丨詩僧寒山

寒山子隱居出家前的情況,據明代白珽說,“唐之士人,嘗應舉不利,不群於俗”(《湛淵靜語》),即年輕時亦曾想獲取功名利祿,想有一番作為。

這些在他的詩歌中有較多反映,如說“去家一萬里,提劍擊匈奴”。為此,他“學文兼學武,學武兼學文”(《一為書劍客》),“聯翩騎白馬,喝兔放蒼鷹”(《尋思少年日》),要求自己“努力莫端坐“。

當他讀了“滿卷才子書”後,認為自己已是“手筆太縱橫。身才極瓖瑋“(《手筆太縱橫》),具有“才藝百般能”的本事,與他人相比,自是“三端自孤立,六藝越諸君。神氣卓然異,精彩起眾群”(《世有聰明士》)。

正當他“文武各自備,託身為得所”,要“夢去遊金闕”的時候,不知什麼原因,忽然“根遭陵谷變,葉被風霜改”(《有樹先林生》),使自己落到“緣遭他輩責,剩被自妻疏”(《少小帶經鋤》)的地步,不僅政治上遭到同輩的責難,家庭也被拆散了,不得已而隱淪寒巖,過著“細草作臥褥,青天為被蓋,快活枕石頭,長伴白雲閒”的隱士生活。最後竟淪為國清寺的著火僧人。

台州歷代文化名人之三丨詩僧寒山

他真算得是一個“不得志而逃於禪者”(王宗沐序)。出家入釋後,他僅過著“一瓶一缽”的雲水生涯,常常是“甕里長無飯,甑中屢生塵”,“累日空思飯,終冬不識襦”,“寒到燒軟火,飢來煮菜吃”,住的則是“左倒復右傾”的“百年屋”,最後在困厄中“骨肉消散盡,魂魄幾凋零”,了結了自己的一生。

寒山詩植根於下層勞苦人民的土壤,又是在深山野廟裡長成,自然帶有它特有的野氣。

安史之亂是唐王朝歷史的轉折點,此後便是藩鎮割據,戰亂頻仍,國勢日衰,各種矛盾複雜混亂,人民飽受動亂之苦,這些在寒山詩中都有反映。

他的詩譏諷時態,毫不容情。如《常聞漢武帝》詩說:“常聞漢武帝,愛及秦始皇。俱好神仙術,延年竟不長。金臺既摧折,沙丘遂滅亡。茂陵與驪嶽,今日草茫茫。”

借詠史以諷刺最高統治者追慕神仙,以求長生不死的荒唐。在《我見百十狗》中,他說:“我見百十狗,個個毛鬇鬡。臥者渠自臥。行者渠自行。投之一塊骨,相與啀喍爭。良面為骨少,狗多分不平。”

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經常演出狗咬狗的醜劇。在階級社會裡,貧富不均,為富不仁,貪得無厭,在青黃不接時,富人雖已是“倉米巳赫赤”,仍然“不貸人斗升”,過著“吃魚猶未止,食肉更無厭”的生活。

他諷刺道:多少般數人,百計求名利。心貪覓榮華,經營圖富貴。心未片時歇,奔突如煙氣。家眷實團圓,一呼百諾至。不過七十年,冰消瓦解置。死了萬事休,誰人承後嗣?水浸泥彈丸,方知無意智。

他的詩也勸善戒惡,富於哲理。在《我見瞞人漢》中說:我見瞞人漢,如籃盛水走。一氣將歸家,籃裡何曾有。我見被人瞞,一似園中韭。日日被刀傷,無生還自有。

他對那種“護即敝成好,毀即是成非”的社會醜態深惡痛絕,要求人們做到“心真出語直,真心無背面”,“未能端似箭,且莫曲如鉤”,“丈夫志氣直如鐵,無曲心中道自真”。

程德全在《寒山子詩集跋》中指出,唐王朝“傳未數紀,遂螗沸雲擾,天下亂作,故寒山子凜霜冰之履,抱杞人之憂,託跡方外,伴狂徽世,自放于山巔水涯間”。雖然如此,疾苦亦不能忘懷。

在《出身既擾擾》中他說:出身既擾擾,世事非一狀。未能捨流俗,所以相追訪。昨吊徐五死,今送劉三葬。終日不得閒,為此心悽愴。

戰亂中,屍骨遍野,大地幾乎成了墳場!“我行經古墳,淚盡嗟存沒。冢破壓黃腸,棺穿露白骨”。(《我行經古墳》)

貧苦人民則是“新谷尚未熟,舊谷今已無,就貸一斗許,門外立踟躕。”(《新谷尚未熟》)真是“月盡愁難盡,年新愁更新”(聞道愁難遣》)

台州歷代文化名人之三丨詩僧寒山

寒山詩屬白話詩,雖明白如話,但“俚語俱趣,拙語俱巧”(沈德潛《古詩源·例言》),耐人尋味。

有的則表現清幽冷淡,如《茅棟野人居》詩說:茅棟野人居,門前車馬疏。林幽偏聚鳥,溪闊本藏魚。山果攜兒摘,皋田共婦鋤。家中何所有,唯有一床書。

寒山詩中還有比喻生動的句子,如“土牛耕石田,未有得稻日”;“秤錘落東海,到底始知休“;“似聚沙一處,成團也大難”;“黃連搵蒜醬,計是苦辛”等等。

對仗工整的詩句,如“助歌聲有鳥,問法語無人”;“無風蘿自動,不霧竹長昏”;“秋到任他林落葉,春來從你樹開花”等等。

疊字連用更是寒山詩的一大特點,如《杳杳寒山道》詩: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澗濱。啾啾常有鳥,寂寂更無人。磧磧風吹面,紛紛雪積身。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

有時則情景交融,都如“信手拈弄”,“機趣橫溢”(《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百四十九),如《相喚採芙蓉》詩:相喚採芙蓉,可憐清江裡。遊戲不覺暮,屢見狂風起。浪捧鴛鴦兒,波搖鸂鶒子。此時居舟楫,浩蕩情無已。

台州歷代文化名人之三丨詩僧寒山

總之,寒山詩以“詼諧謾罵之辭,寓其牢愁悲憤之慨,發為詩歌,不名一格,莫可端倪”(程德全跋),“如空谷傳聲,乾坤間一段真韻天籟也”(王宗沐序),在唐代已廣為流傳。

他自己說“五言五百篇,七字七十九,三字二十一,都來六百首”,雖經唐末大亂,世事更迭,到南宋刊刻時,仍存詩三百一十一首。目前國內所存寒山詩版本尚有十多種。元代已傳入朝鮮、日本,並被譯成日、英、法等國文字。

《義門讀書志》載:“寒山詩樂天多效之,荊公(王安石)集中有擬寒山詩十二首”,繼而有南宋《慈受深和尚擬寒山詩一百四十八首》,而歷代擬作則屢見文人學士集中,被稱作“寒山體”。

有的佛弟子對之還頂禮膜拜呢(程德全跋引甘爾翼語說:“亟亟焚香盥手,諷詠寒山子,敬禮寒山子”)。應該說,詩僧寒山子及寒山的詩在文學史上,特別是在白話文學史上是有一定影響和地位的。


【聲明】

此文版權歸原作者和《台州歷代文化名人》一書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本平臺只提供文章參考交流並不構成任何應用建議。本平臺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往期系列:

台州歷代文化名人之一丨智顗與天台宗(朱封鰲)

台州歷史文化名人之二丨台州文化教育的啟蒙者鄭虔(楊叔威)


莫道本土無文化,用心發掘鳴天下!

【“椒江文藝志願者協會”招會員】

-END-

【文字:鍾文 載自《台州歷代文化名人》一書】

【圖片:百度百科】

【整理:里長】

【里長整理 若要轉載請找“里長”授權】

【“道臺裡20000+”爆文

一、萬濟池的真正來歷

二、東山頭有家神奇醫院,五代行醫,有留學博士,也有赤腳醫生

三、日本飛機墮葭沚,大將命喪椒江

四、送大暑船出海全過程(視頻)

五、“里長”方言配音“一江兩岸宣傳片”

六、里長柵浦遊記

七、椒江的同學們,你還記得25前母校的模樣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