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給你聊一個“廢青”和一個“傑青”的故事'

"

文章來自微信公眾號:記憶承載,歡迎關注閱讀全文。

我前天在小號上寫文章對比同是青年,同一時刻,在做的事情,截然不同。

有讀者就很憤怒,他留言跟我說,你不能把責任都歸咎在某些青年不上進,你不是他們,你沒法理解人家的困境。

我也是父親,我兒子都11了,作為家長,我知道什麼叫委屈。

說白了就是自己其實主觀意願是好的,但是因為各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客觀條件,導致自己最後沒辦法有一個好的結果。

就好比某些國際大都市,平均房價都十幾萬了,年輕人一個月賺一萬幾,也看不到升職加薪的空間,內心不焦慮是不可能的。

那他實在受不了了,發洩出來,你又說他的發洩方式是不對的,那你讓他咋辦呢。

你說可以去別的城市呀,去其它行業呀。

說說都很輕鬆的,但有的人,他可能就是沒有競爭力,論吃苦,他吃不了那個苦;論學習,他沒有那麼強的接受能力。

說穿了,世界在奔跑,有人超越時代,就有人跟不上。

當然道理總是好說的,跟不上也應該坐在馬路牙子上默默鼓掌,祝福。

但有些人,他沒辦法壓抑內心的嫉妒,都是一輩子,他過得不舒服,不見得就想祝福別人舒服,也許,他想要讓別人也不舒服,從而能理解他的困境。

韓國最近有一本片子叫做《寄生蟲》。在第72屆戛納電影節上,攬得金棕櫚大獎。

講的什麼內容呢。

是一本諷刺貧富差距的荒誕劇。

一家四口都處在失業狀態,被迫擠在貧民區陰暗潮溼的半地下室中。

一家人躲在廁所馬桶上蹭樓上鄰居的wifi,在公共噴霧消毒時不願關上窗戶,只是為了讓其為自己的居室免費消毒.....

反正無比悽苦。

原本都是無業遊民。卻在兒子隱瞞真實學歷,去一家豪宅當家教,逐漸把所有人都帶過去後,悄然產生了變化。

兒子給人家女兒當家教,女兒給人家兒子當家教,然後合謀把原來的司機排擠走,爸爸去當了司機,把原來的保姆陷害走,媽媽去當了保姆,這一家四口隱瞞身份,混跡於那所豪宅中。

後面發生了很多故事,凶殺,懸疑,種種,我不劇透了。

我提這本電影是因為它有句臺詞很有味道。

這四口人趁主人旅遊,在人家家裡開party。

片中爸爸說:這家女主人善良又有錢。媽媽說:是有錢才善良。

這臺詞很深刻。

正巧看那電影的時候,我在陪兒子玩檯球,美式檯球,黑8。

就是誰先把自己那個花色的球打完,誰先去打黑8,打進去者勝出。

我發現每當我領先很多的時候,他都會慌亂,而且失誤連連。

這是人之常情,壓力太大,碰巧我也不會讓著他,他越是慌亂,我越是會採取一切手段影響他的心態,對他進行心理打擊。

比如刻意提醒他的落後,比如刻意誇大他的每次失誤。

我兒子畢竟只有11歲嘛,壓力太大了,會哭,一邊哭一邊打。

我不會讓他是很正常的,因為是親生的,我不需要在他面前考慮政治正確。

現實的人生一定是這樣的,別人會抓住你的一切失誤、落後,進行精準打擊,以期早日結束戰鬥。我要是讓著他,那就是在害他。

但打球的時候,我就在想,這麼做沒關係是因為人生很漫長,每一次遊戲都是一種經驗,每一次失敗都是一種教訓。

可假如我們人類像蜉蝣一樣,生命很短暫,只有一局球那麼短。那這一切就太殘酷了,對落後的人來說。

有的人領先,就拼命擴大優勢,有的人落後,就最終被打擊的徹底喪失信心。

現實中有沒有這樣的事呢?實在太多了。

我以前有兩個下屬,一個做銷售的,一個做售前的。

那個銷售的,是我師弟,碩士畢業後,在華為做了五年銷售。

那個做售前的,曾經是個項目經理,轉型過來做售前。

我聊過兩個人的故事,那個做銷售的,大家都很喜歡他,給各種資源,信任他。

他做了不到一年就辭職了,去了某個行業TOP2的公司,負責某個省的銷售,做的風生水起。

小夥住好房,開豪車,娶美女,全球度假,與商人們觥籌交錯。

那個售前呢,顯然就沒這麼好的命。

當然原因有很多。

那個銷售頂級名校的,名企做了很久的,人非常帥。

論口才也非常好,而且情商特別高,很會來事兒。

所謂人見人愛,花見花開,何況他是從銷售到銷售,老本行,駕輕就熟。

而那個售前呢,他以前畢竟是做項目管理的,跟項目進度,忽然轉做售前,業務不熟。

人呢,也不是名校的,之前待的也不是名企,長的很胖也比較矮,人不是很機靈,也談不上勤奮。

人嘛,始終無法融入工作,無法勝任,肯定是有壓力的,他有壓力,我看得出來,但怎麼讓他勝任,其實我也不知道。

我不是個好上司,因為很少花心思在下屬身上,那時候我基本上成天出差,說白了,顧不上。

那個售前也差不多幹了有一年,離職了。

他離職前寫了一封信,是埋怨我的,大意是環境對他不公平,我看不到他的努力。

其實他是有優點的,比如他都已經離職了,還肯出差,站好最後一班崗。

但說實話,從頭到尾,我沒注意到他,我想,他的那種誤解,很多時候,是自己的假想。

他假想我對他不滿意,於是乎心理壓力越來越大,最後扛不住了。

我很忙,平日裡也沒空和他溝通。

僅有的幾次溝通裡,一次是聚餐的時候,每個人說自己去年完成了什麼,今年的願望是什麼。

他說他想做一個優秀的售前,想有一個美好的職業前途。

他說在之前的公司裡,上司對他不滿,他認為是上司誤解了他。

他還問我,是不是我向他曾經的上司打聽過他,所以對他不滿。他想跟我解釋,他曾經是被誤解的。

但說實話,他拿的薪水不高,做的也不是一個重要的位置,我並沒有時間去了解他的過去。

一切,都是他自己想象出來的。

其實他和那個銷售同歲,但人生經歷完全不一樣,他的,要坎坷的多。

就像打球,落後了很多分。

這裡面就引入了一個很有爭議的話題,這個話題在《士兵突擊》裡聊過,叫做不拋棄,不放棄。

《士兵突擊》裡告訴你的策略是不拋棄每一個戰友,要讓每個人都跟上。

如果這個觀點不成立,那麼許三多就沒必要參軍,他老早好去養豬了。

但如果你從事過任何競爭性質的活動,比如商業,比如比賽,你馬上會知道,策略要變掉,變成:要拋棄,要放棄。

兩隻團隊競爭,是一個搶佔高地的遊戲。

你有兩百人,每跑5公里,休息10分鐘,然後繼續,幾個小時後,兩百人氣喘吁吁的趕到陣地,卻發現山頭上全是敵軍,一陣突突,全掛了。

為啥呢?

因為你的對手不休息那10分鐘,他們兩百人往死了跑,中途就累趴下一百,只有一百個倖存者提前搶佔了山頭。於是發生了後面那一幕。

是不是很有意思?理想照進現實,卻發現現實是那麼骨感。

如果是一家人,要拋棄,要放棄是沒問題的,因為只要有一個人勝出,雞犬升天,大家是財富共享的。

但如果不是一家人呢?

被拋棄,被放棄就意味著,生活從此不怎麼美好。

你站在那勝利的一百人的角度看問題,自然是鮮花與掌聲,美酒與陽光。

但你站在那掉下的一百人的角度想問題呢?

他會想,我們明明贏了呀,就算最後是你上去的,你拿100,我也該拿個50,我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但問題是,沒有我們。

這就是現實。

喬布斯曾經這麼說過,他特別喜歡和優秀的人合作,因為可以盡情的羞辱他們。

所謂羞辱就是說些政治不正確的話,你可以說實話,你可以無所顧忌的說實話。

因為他們足夠領先。

當一個人足夠領先的時候,就好比他已經是前1%了,你怎麼羞辱,都很難傷害他,所有的實話都會被他領會成激勵與鞭策。

他會在正反饋的心理暗示下,急速的拉大領先優勢,從而贏取一個又一個勝利。

可是,當一個人落後的時候呢?大比分落後的時候呢?

你想拉他一把,你得說實話,可你沒法說實話,因為你剛說,就會刺激到他,因為他此時正落後,他內心很焦慮,你的話也許會讓他陷的更深。

當你再想做點別的什麼的時候,時間已經不夠了,別人早已拋下隊友去搶佔山頭,而留給你的,是一個選擇題:要麼陪他死,要麼拋棄他。

我當年總喜歡跟人家說,是因為你不夠好。

現在學乖了,我會跟人家講,其實你非常好,但是命運不友好。

這句話就像女孩子拒絕一個男人:“其實你是個好人,但我們沒有緣分。”

你看到了,社會把我磨圓滑了,我越發會討喜了,但並沒有改變結果。

有人依舊觥籌交錯,有人依舊中年失業,雖然他們曾經是同事。

那個售前離職的郵件裡,說的最多的一個詞就是不公平。

其實我也這麼看。

命運,本就不公平。

命運總喜歡安排烏龜跟兔子比賽跑,然後一個貼上標籤,廢青,另一個貼上標籤,傑青。

......

你讓我怎麼說呢......

說實話我並不欣賞優勝略汰適者生存的現狀。

如果我是上帝,我希望給每個人以愛。所謂天之道,損有餘以補不足。但很遺憾,我不是上帝,每個人都不是......

文章來自微信公眾號:記憶承載,歡迎關注閱讀全文。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