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與《易經》解讀

國學 山海經 易經 中國歷史 過去未去 2017-06-14

佚名:《山海經》

《山海經》是中國的書裡最怪的一部,自古就被看做一部荒誕不經的書,共十八篇,三萬多字,傳說是夏禹、伯益作的,其實不是一人一時的作品,而是戰國後期定形出來的一部中國各地傳說。

《山海經》分山經和海經兩大類,以河南洛陽為中心,向四方擴展成海內、海外、大荒等經。它的內容包括山川、動物、植物、礦物、藥物、巫醫、神祗、祭把、遠方異國等等。敘述的方法很細膩,例如說天下名山,夏禹所經歷的有五千三百七十座,走的路有六萬四千五十六裡,這樣煞有介事的細膩方法,是一般古書望塵莫及的。

《山海經)在《漢書》藝文志中放在刑法家之首,自漢朝到明朝,都被當做地理類的書,一直到了清朝,才被列入小說類,但是從民俗和神話觀點上看,它倒有著極大的價值,顯然不是什麼小說。明朝胡應麟早就說它是“古今語怪之祖”,它顯然不是地理書也不是小說書。《山海經》中一大特色是它的巫術意味,例如佩戴一種鹿蜀怪獸的皮毛,可以多生貴子;佩戴一種柬施(反犬旁)怪羊的皮角,可以以惡治惡;吃下一種狌狌怪物的肉,可以健步如飛,都是有趣的例子。這都是民俗和神話的史料。

《山海經》與《易經》解讀

佚名:《易經》

不論是龜卜或筮卜,卜出來的結果,累積起來,每在新卜之事與所現之兆相同的時候,就可以就累積的結果來援用,不必再重複了。這種卜的方法,比以前方便,所以叫“易”;因為流行在“周”朝,所以叫《周易》。

因為《周易)只不過是卜筮手冊,所以除了這個意義以外,原來沒有別的。可是,在《周易》本文以外,後來冒出了《易傳》,《周易》的本文叫“經”,解釋“經”的叫“傳”。“傳”該是幫忙解釋明白的,但是《周易》的“傳”卻愈幫愈忙,於是問題就多了。

《易傳》有十篇,又叫《十翼》,就是十篇輔翼文章的意思。從漢朝到唐朝,大家對《十翼》都沒有異議,認為是孔子作的。到了宋朝,歐陽修首先懷疑,現在證明非孔子所作,已是定說了。《十翼》包括:
一、錄上傳(《周易》六十四卦,每卦有“象辭”,就是斷定這卦意思的話,《彖傳》就是解釋“彖辭”的話),
二、彖下傳,
三、象上傳(又叫“大象”,是總論一卦之象;這種總論叫做“爻辭”),
四、象下傳(又叫“小象”,是分論六支之象,支是八卦表示的形象),
五、繫辭上傳(繫辭是總論《周易》的話),
六、繫辭下傳,
七、文言傳(文言是解釋二卦經文的言語,是專說乾坤二卦的),
八、序卦傳(解釋六十四卦為什麼要排成這種次序),
九、說卦傳(解釋八卦的方位、意義〔如乾、健也〕和取象〔如乾為馬〕,
十、雜卦傳(解釋卦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