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股份股權轉讓趨近落幕 華泰汽車將入主發力新能源

國產車 華泰汽車 經濟 新能源 每日經濟新聞 2017-05-26
曙光股份股權轉讓趨近落幕 華泰汽車將入主發力新能源

記者 饒守春 實習生 楊洋 北京報道

歷經股權轉讓“一女二嫁”風波後,華泰汽車獲得曙光股份(600303.SH)實際控制權的事情終於將迎來劇終。

5月22日晚間,曙光股份發佈公告稱,大股東遼寧曙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曙光集團”)擬將其持有的5.28%股份再轉讓給華泰汽車,轉讓後後者持股比例將升至21.27%(含1.5%投票權),成為控股股東,公司實控人也將變更為張秀根、張宏亮父子。

5月23日,曙光集團董事長李進巔短信回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從曙光股份中離開是為了“讓企業得到更好地發展”,但面對“依託上市公司平臺不是能更好地發展嗎?”的追問,李進巔並未迴應。

同時,華泰汽車此次入主曙光股份,被認為是一次“以小博大”的交易。而相比於兩次股權轉讓超高的溢價率,外界更關注的是其進入上市公司後的安排與運作。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亦同步聯繫了華泰汽車總裁王向銀,但他以“上海出差”為由,並未迴應。

華泰汽車入主

根據曙光股份5月22日晚間發佈的詳式權益變動書顯示,此次曙光集團擬轉讓3567.20萬股股份給華泰汽車,每股價格23.21元,總價合計8.28億元。

這一次的轉讓價格,也與今年1月中旬,曙光集團首次轉讓給華泰汽車14.49%股份時的價格相同。彼時,除去轉讓這部分股權外,曙光集團還將6.78%的投票權委託給了華泰汽車,此次轉讓的股權即是該投票權的一部分。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首次還是此次股權轉讓,曙光股份的股價均遠低於上述轉讓價格。Wind資訊數據顯示,從今年1月17日到5月23日收盤,曙光股份的股價始終徘徊在8.5元-12元之間。

這意味著,以最新的股價9.86元計算,5月22日的股權轉讓,接盤的華泰汽車溢價率將超過135.4%。此前首次轉讓時,溢價率則更高達157.3%。

對此,在回覆上交所問詢時,華泰汽車表示給出高溢價的原因,在於看中曙光股份具備完整的整車生產經營資質,及其品牌價值和技術研發優勢。

不過,在整個曙光股份的股權轉讓過程中,還曾存在最大的波折—— “一女二嫁”問題。

在曙光股份首次披露與華泰汽車的股權轉讓事宜後,七里港(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七里港”)突發聲明稱早已與曙光集團達成協議,並隨之將曙光集團訴至法院。

不過隨後這一事件迎來反轉,在曙光股份向公安機關報案七里港虛假訴訟後,上述七里港的訴訟已經停止審理,案件隨之被轉交給上市公司所在的丹東市公安局。

5月23日,曙光股份一位接聽證券電話人士表示,上述案件仍還在審理,並稱無更多消息披露。

然而,在執掌曙光股份逾20年後,作為我國汽車車橋領域第一梯隊的曙光集團此時選擇脫手,緣由仍舊值得探究。而從曙光股份近年的業績來看,背後原因又似乎有跡可循。

曙光股份近五年財報顯示,公司營收從2011年的56億元下滑至去年的37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則同樣從1.65億元下滑至6069萬元。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淨利潤則自2012年就已開始虧損。今年一季報則顯示,雖然營收有9%的上漲,至8.84億元,但扣非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仍虧損7547.52萬元。

而就在曙光集團首次將部分股權轉讓給華泰汽車後,曙光股份還以11.8億元將一直處於虧損狀態的大連黃海汽車有限公司進行出售,並將獲得稅前投資5.48億元。

不過,在與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短信交流中,李進巔表示目前正在醫院檢查治療,不方便見面,也未具體詳細說明選擇放棄曙光股份的原因。

未來發展引關注

作為同樣是整車製造企業,具備民營背景的華泰汽車入主曙光股份後,其未來如何、將進行怎樣的資本運作,顯然是外界關注的兩大核心問題。

根據華泰汽車官網顯示,其成立於2000年,現有總資產420億元,員工近萬人,目前在全球擁有多個研發中心和核心生產基地。股東方面,張秀根、張宏亮父子則分別持股24%、76%。

此外,曙光股份披露的詳式權益變動書顯示,去年華泰汽車共錄得營收150.17億元,較2015年的144.39億元略有上漲,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則達10.39億元,同樣較上一年度的8.05億元提升29%。

在首次受讓曙光集團持有的曙光股份股權時,王向銀曾對外表示,“曙光股份與華泰汽車有較強的業務互補性,未來可形成產業整合優勢互補,共同發力新能源市場,此次併購也為華泰汽車的資源增添了極大的優勢”。

而在華泰汽車披露的未來發展中,又透露出“至2020年,華泰汽車成為國內主流的自主汽車品牌及國內領先的新能源汽車自主品牌,實現50萬輛的銷售目標。其中,新能源汽車將是未來幾年中集團發展的重點方向之一”的計劃。

這意味著,新能源汽車或許將是華泰汽車未來正式入主曙光股份後發力的主要領域。不過,客觀數據或許使得上述情況的實現並不樂觀。曙光股份去年財報顯示,公司新能源整車業務不僅產量全年下滑近46%,銷量更同比大幅下滑70%。

同時,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數據顯示,去年華泰汽車的累計銷量僅為7.3萬輛,雖同比增長2.53%,但仍遠遠低於乘用車整體市場14.9%的增速和自主品牌20.5%的平均增速。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祕書長羅磊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華泰汽車接盤曙光股份控制權,也許是想借殼上市,這樣能打通融資通道,也可以提高企業品牌效益。但他同樣認為,華泰汽車無論在銷量抑或產品而言,目前仍只能算是後進梯隊。

“華泰汽車本身是做SUV發家的。但在兩年SUV這麼瘋狂增長的時候,並沒有看到華泰有什麼亮眼的成績。頻繁更換經理人也反映出公司管理的還沒有步入正規。一個管理成熟的公司是不會這麼頻繁更換他的隊友。”羅磊說。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到,自2002年後,華泰汽車僅銷售公司的總經理就出現過十餘次的更換,“鐵打的華泰、流水的高管”說法由此而來。而今年3月,華泰新能源汽車銷售公司董事長鄭兆瑞與總經理王朝雲在同一天內雙雙離職,不僅延續了這一情況,或更將對其未來擬發力的新能源汽車領域帶來打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