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大夫詳解跟痛症的“清單”'

骨科 手術兩百年 藥品 推拿 腫瘤 骨科大夫平臺 2019-09-04
"

什麼是跟痛症?

足跟部位(一般指跟骨前結節部位——位於足底後部負重區中心)非特異性疼痛性疾病的總稱。

又稱足跟痛、跟骨痛,是由多種慢性疾患所致跟部蹠面(即腳後跟)部疼痛症候群,好發於中老年人,但在文獻報道中8~80歲的人都可發生,尤其是運動員、女性及肥胖者更為多見。

"

什麼是跟痛症?

足跟部位(一般指跟骨前結節部位——位於足底後部負重區中心)非特異性疼痛性疾病的總稱。

又稱足跟痛、跟骨痛,是由多種慢性疾患所致跟部蹠面(即腳後跟)部疼痛症候群,好發於中老年人,但在文獻報道中8~80歲的人都可發生,尤其是運動員、女性及肥胖者更為多見。

骨科大夫詳解跟痛症的“清單”

常見病因

(1)足跟脂肪墊炎或萎縮;(2)跖腱膜炎;(3)跟骨滑囊炎;(4)跟骨骨刺;(5)跟骨高壓症等。

跟痛這個部位的疼痛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一個是止點位於此的跖腱膜,另一個是跟骨前結節部位的滑囊炎、脂肪墊等。前者跟足底受牽拉時的疼痛更有關係,而後者主要是足跟部局部觸地時的疼痛。臨床上恐怕只有醫生可以幫你分辨,因為兩者離得太近,普通人自己不易區分。

目前大部分文獻分析,跟痛症主要是由於跖筋膜炎引起的。

跖筋膜炎

跖筋膜是足底腱膜的一部分,為足底深筋膜中央腱性增厚部分,起於跟骨結節內側突,對維持足弓有重要作用。

長期負荷,特別是肥胖、運動勞損等情況下容易產生無菌性炎性損傷,尤其是在跟骨附著部,誘發跟痛,導致在跖腱膜的跟骨附著處常有明顯的壓痛點。

臨床表現:跟痛症大多一側發病,也有兩側同時發病者。患者年齡多在中年以上。

症狀:以清晨下床時疼痛最為明顯,稱為“始動痛”,是跟痛症的特徵性症狀。活動一段時間後疼痛可有一定程度緩解。夜間不痛,如有夜間疼痛就應當與腫瘤、結核或其他病變相鑑別。

病程長短不一,有些可自愈,但也有些患者可轉為慢性過程。跟骨側位X線攝片可見“骨刺”,但骨刺不一定都在痛側。跟部表面無紅腫,在跟骨內側結節處可有限局性壓痛。

X線攝片的重要性在於鑑別其他病變,多數情況下是根據臨床症狀作出診斷的。

"

什麼是跟痛症?

足跟部位(一般指跟骨前結節部位——位於足底後部負重區中心)非特異性疼痛性疾病的總稱。

又稱足跟痛、跟骨痛,是由多種慢性疾患所致跟部蹠面(即腳後跟)部疼痛症候群,好發於中老年人,但在文獻報道中8~80歲的人都可發生,尤其是運動員、女性及肥胖者更為多見。

骨科大夫詳解跟痛症的“清單”

常見病因

(1)足跟脂肪墊炎或萎縮;(2)跖腱膜炎;(3)跟骨滑囊炎;(4)跟骨骨刺;(5)跟骨高壓症等。

跟痛這個部位的疼痛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一個是止點位於此的跖腱膜,另一個是跟骨前結節部位的滑囊炎、脂肪墊等。前者跟足底受牽拉時的疼痛更有關係,而後者主要是足跟部局部觸地時的疼痛。臨床上恐怕只有醫生可以幫你分辨,因為兩者離得太近,普通人自己不易區分。

目前大部分文獻分析,跟痛症主要是由於跖筋膜炎引起的。

跖筋膜炎

跖筋膜是足底腱膜的一部分,為足底深筋膜中央腱性增厚部分,起於跟骨結節內側突,對維持足弓有重要作用。

長期負荷,特別是肥胖、運動勞損等情況下容易產生無菌性炎性損傷,尤其是在跟骨附著部,誘發跟痛,導致在跖腱膜的跟骨附著處常有明顯的壓痛點。

臨床表現:跟痛症大多一側發病,也有兩側同時發病者。患者年齡多在中年以上。

症狀:以清晨下床時疼痛最為明顯,稱為“始動痛”,是跟痛症的特徵性症狀。活動一段時間後疼痛可有一定程度緩解。夜間不痛,如有夜間疼痛就應當與腫瘤、結核或其他病變相鑑別。

病程長短不一,有些可自愈,但也有些患者可轉為慢性過程。跟骨側位X線攝片可見“骨刺”,但骨刺不一定都在痛側。跟部表面無紅腫,在跟骨內側結節處可有限局性壓痛。

X線攝片的重要性在於鑑別其他病變,多數情況下是根據臨床症狀作出診斷的。

骨科大夫詳解跟痛症的“清單”

治療方法

1、肢體鍛鍊:主要包括跖腱膜牽拉鍛鍊。由於跖腱膜攣縮是引起跖腱膜炎常見的原因,而跖腱膜牽拉有助於炎症的消退。每天反覆的牽拉跖腱膜是減輕跖腱膜炎患者疼痛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2、藥物:主要是非甾體消炎藥,具有良好的鎮痛效果。多數跟痛症是由滑囊、肌腱、韌帶炎症引起的,而此類藥物可起到消炎鎮痛的作用。故對大多數跟痛症的急性疼痛發作和長期疼痛是有效的。但是此類藥物胃腸道反應比較強烈,既往有消化疾病病史患者慎用。

3、局部封閉:此療法需謹慎使用,當大多數保守療法失敗時,許多臨床醫生藉助於此療法。

本療法短期內的療效是肯定的,但多次反覆使用時,需注意糖皮質激素導致的副作用。

4、手術療法手術適應證:患者經過6個月以上的非手術治療無效時,可採用手術治療。

目前手術方法主要有軟組織鬆解、足底神經鬆解、跟骨截骨、跟骨骨刺切除及經皮跟骨鑽孔減壓等。

5、針刀閉合性手術:針刀所使用的“針”是一種尖端帶有刀刃的微創手術用具,雖然這個帶刃的“針”直徑只有1個毫米,但卻可以在病變部位起到適當的鬆解病變軟組織的作用。經過針刀的鬆解治療,絕大多數的跟痛症都可以治癒。

注意事項

跟痛症雖然算不上什麼大病,但是因為病在腳上,而人每天走路又離不開腳,所以跟痛症對患者的生活還是會造成很大影響。得了跟痛症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儘量少走路,以避免病變部位受到刺激而加重病情。

2.慎用按摩推拿,尤其是使用牛角、木棍等硬物在疼痛部位刺激,這樣非但不會使病情好轉,還會引起相反的後果。

3.穿鞋時應選擇寬大、柔軟的鞋子,比如質地較好的旅遊鞋,最好不要穿皮鞋。

4.每天睡前熱水泡腳20~30分鐘會有利於控制病情或恢復。

跟痛症恢復的很慢,患者千萬不能著急,尤其不要輕易地打封閉,否則就很不容易完全康復了。

"

什麼是跟痛症?

足跟部位(一般指跟骨前結節部位——位於足底後部負重區中心)非特異性疼痛性疾病的總稱。

又稱足跟痛、跟骨痛,是由多種慢性疾患所致跟部蹠面(即腳後跟)部疼痛症候群,好發於中老年人,但在文獻報道中8~80歲的人都可發生,尤其是運動員、女性及肥胖者更為多見。

骨科大夫詳解跟痛症的“清單”

常見病因

(1)足跟脂肪墊炎或萎縮;(2)跖腱膜炎;(3)跟骨滑囊炎;(4)跟骨骨刺;(5)跟骨高壓症等。

跟痛這個部位的疼痛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一個是止點位於此的跖腱膜,另一個是跟骨前結節部位的滑囊炎、脂肪墊等。前者跟足底受牽拉時的疼痛更有關係,而後者主要是足跟部局部觸地時的疼痛。臨床上恐怕只有醫生可以幫你分辨,因為兩者離得太近,普通人自己不易區分。

目前大部分文獻分析,跟痛症主要是由於跖筋膜炎引起的。

跖筋膜炎

跖筋膜是足底腱膜的一部分,為足底深筋膜中央腱性增厚部分,起於跟骨結節內側突,對維持足弓有重要作用。

長期負荷,特別是肥胖、運動勞損等情況下容易產生無菌性炎性損傷,尤其是在跟骨附著部,誘發跟痛,導致在跖腱膜的跟骨附著處常有明顯的壓痛點。

臨床表現:跟痛症大多一側發病,也有兩側同時發病者。患者年齡多在中年以上。

症狀:以清晨下床時疼痛最為明顯,稱為“始動痛”,是跟痛症的特徵性症狀。活動一段時間後疼痛可有一定程度緩解。夜間不痛,如有夜間疼痛就應當與腫瘤、結核或其他病變相鑑別。

病程長短不一,有些可自愈,但也有些患者可轉為慢性過程。跟骨側位X線攝片可見“骨刺”,但骨刺不一定都在痛側。跟部表面無紅腫,在跟骨內側結節處可有限局性壓痛。

X線攝片的重要性在於鑑別其他病變,多數情況下是根據臨床症狀作出診斷的。

骨科大夫詳解跟痛症的“清單”

治療方法

1、肢體鍛鍊:主要包括跖腱膜牽拉鍛鍊。由於跖腱膜攣縮是引起跖腱膜炎常見的原因,而跖腱膜牽拉有助於炎症的消退。每天反覆的牽拉跖腱膜是減輕跖腱膜炎患者疼痛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2、藥物:主要是非甾體消炎藥,具有良好的鎮痛效果。多數跟痛症是由滑囊、肌腱、韌帶炎症引起的,而此類藥物可起到消炎鎮痛的作用。故對大多數跟痛症的急性疼痛發作和長期疼痛是有效的。但是此類藥物胃腸道反應比較強烈,既往有消化疾病病史患者慎用。

3、局部封閉:此療法需謹慎使用,當大多數保守療法失敗時,許多臨床醫生藉助於此療法。

本療法短期內的療效是肯定的,但多次反覆使用時,需注意糖皮質激素導致的副作用。

4、手術療法手術適應證:患者經過6個月以上的非手術治療無效時,可採用手術治療。

目前手術方法主要有軟組織鬆解、足底神經鬆解、跟骨截骨、跟骨骨刺切除及經皮跟骨鑽孔減壓等。

5、針刀閉合性手術:針刀所使用的“針”是一種尖端帶有刀刃的微創手術用具,雖然這個帶刃的“針”直徑只有1個毫米,但卻可以在病變部位起到適當的鬆解病變軟組織的作用。經過針刀的鬆解治療,絕大多數的跟痛症都可以治癒。

注意事項

跟痛症雖然算不上什麼大病,但是因為病在腳上,而人每天走路又離不開腳,所以跟痛症對患者的生活還是會造成很大影響。得了跟痛症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儘量少走路,以避免病變部位受到刺激而加重病情。

2.慎用按摩推拿,尤其是使用牛角、木棍等硬物在疼痛部位刺激,這樣非但不會使病情好轉,還會引起相反的後果。

3.穿鞋時應選擇寬大、柔軟的鞋子,比如質地較好的旅遊鞋,最好不要穿皮鞋。

4.每天睡前熱水泡腳20~30分鐘會有利於控制病情或恢復。

跟痛症恢復的很慢,患者千萬不能著急,尤其不要輕易地打封閉,否則就很不容易完全康復了。

骨科大夫詳解跟痛症的“清單”

一般來說,跟痛症不適合進行手術治療,其中HAGLUND畸形症,在內服及外敷藥物不佳時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跟痛症,就是指侷限於這個足底的,靠近鞋幫的位置的疼痛臨床上就不被稱為跟痛症。它有它自己特殊的名字,在此不做討論。

止疼藥,在此也告訴大家,雖然效果比較好,但是如果總吃消炎止疼藥,終究治標不治本,甚至會越來越嚴重。

奉勸大家儘量少吃止疼藥,就是對症而言,疼痛嚴重的時候對症治療即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